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RKDC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Oncomine、UALCAN、HCCDB、HPA、TCGA、Kaplan-Meier、cBioPortal、LinkedOmics、TIMER数据库和R软件包ggstatsplot、IOBR、psych(version 2.1.6)研究PRKDC基因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基因表达、基因突变与肝癌预后的相关性,并对GO、KEGG通路进行GESA富集分析;分析PRKDC表达与免疫检查点、免疫标志基因、肿瘤免疫细胞浸润、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PRKDC呈显著高表达,高表达的PRKDC显著缩短肝癌患者OS和DSS,PRKDC基因组改变与肝癌患者OS和DFS无显著相关性;PRKDC表达与B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CD4+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呈显著正相关,与多数免疫检查点、免疫标志基因显著相关,与肝癌肿瘤微环境呈显著负相关。结论:PRKDC可作为肝癌诊断、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标志物,与免疫检查点、免疫标志基因、免疫细胞浸润性、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浸润等相关。  相似文献   

2.
CD44v6和E-cadherin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CD44v6和E cadherin(E cad)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E cad蛋白表达。结果  90例结直肠癌中CD44v6和E cad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 6 %和 46 7%。CD44v6高表达及E cad低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均呈正相关 (P <0 0 5 )。结直肠癌中CD44v6表达与E cad表达呈负相关 (r =- 0 4 3,P <0 0 0 5 )。结论 CD44v6和E cad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44v6和E cad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平足蛋白(podoplanin,PDP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阐述其表达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转录组和临床组数据,分析在结直肠癌中PDPN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相关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PDPN蛋白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基因富集分析(GSEA)探究PDPN调控结直肠癌的可能通路.结果 PDPN在正常结肠组织中低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0.01).结直肠癌患者中,PDPN高、低表达组与年龄和淋巴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T分期、N分期,疾病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表明,PDPN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PDPN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来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结论 PDPN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hoGDI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 RhoGDI2 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表达,分析其与CRC患者临床因素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RhoGDI2在癌旁组织、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RhoGDI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关系密切(P<0.05);高表达RhoGDI2者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短。结论:RhoGDI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明显相关,高表达RhoGDI2者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噬标志物LC3与肿瘤表面抗原NY-ESO-2、MAGE-D4在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CD4~+、CD8~+、CD68~+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分析LC3与NY-ESO-2、MAGE-D4以及CD4~+、CD8~+、CD68~+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结直肠癌细胞自噬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Western blot法检测128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LC3、NY-ESO-2、MAGE-D4的表达以及CD4~+、CD8~+、CD68~+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探讨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LC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NY-ESO-2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MAGE-D4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两者在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几乎不表达(P0.05);CD4~+、CD8~+、CD68~+免疫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浸润量均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P0.05);(2)结直肠癌中LC3与肿瘤表面抗原NY-ESO-2、MAGED4的表达以及CD4~+、CD8~+、CD68~+细胞的浸润量均呈正相关(P0.05);(3)NY-ESO-2的表达与CD4~+、CD8~+、CD68~+细胞的浸润量均呈正相关,MAGE-D4的表达与CD8~+、CD68~+细胞的浸润量均呈正相关(P0.05);(4)LC3、NY-ESO-2、MAGE-D4的表达及CD4~+、CD8~+免疫细胞的浸润量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LC3、NY-ESO-2、MAGE-D4的表达及CD4~+、CD8~+、CD68~+细胞的浸润量与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LC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CD8~+细胞的浸润量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自噬标志物LC3的表达与肿瘤表面抗原NY-ESO-2、MAGE-D4的表达、免疫细胞CD4~+、CD8~+、CD68~+的浸润量具有相关性,自噬活性改变可能影响结直肠癌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间质和上皮细胞CD10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黏膜中CD10的表达,同时用α-SMA标记结直肠癌组织中肌纤维母细胞。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中间质和上皮细胞均无CD10的表达,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在间质和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和26.7%。结直肠癌中CD10阳性的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在高、低级别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质细胞CD10阳性在侵及肌层者高于侵及浆膜层者(P〈0.01),而CD10阳性的上皮细胞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表达CD10与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CD10阳性间质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低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上皮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间质细胞与α-SMA阳性间质细胞分布一致。结论结直肠癌中间质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化可阻止肿瘤的转移,而肿瘤细胞表达CD10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溶解而促进转移。  相似文献   

7.
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是新近发现的B7家族的新成员。为了检测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上B7-H4的表达以及分析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浸润,进而探讨其相关临床意义,本课题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8例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上B7-H4的表达以及巨噬细胞、T细胞及其亚群的浸润,统计学分析B7-H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以及CD3+T细胞、CD8+T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B7-H4分子,而正常组织中基本不表达,并且在肿瘤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中均检测到B7-H4的表达。统计学分析表明,浸润淋巴细胞中B7-H4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否为粘液腺癌有关(P<0.05),与患者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且B7-H4高表达组织较B7-H4低表达组织CD3+T细胞高度浸润例数显著增加(P<0.05);肠癌细胞中B7-H4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以及Dukes分期有关(P<0.05)。综上所述,人结直肠癌患者的肠癌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较正常细胞均异常表达B7-H4分子,CD3+T细胞的浸润程度与浸润淋巴细胞中B7-H4的表达呈显著相关而与肿瘤细胞上B7-H4的表达无关,而肿瘤细胞表达B7-H4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以及Dukes分期有关。上述结果提示肿瘤细胞表达B7-H4与浸润淋巴细胞表达B7-H4可能分别以不同机制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进展,进一步分析肿瘤组织中B7-H4在不同细胞表达的生物学和临床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蛋白在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生物学指标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26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MP-13、ER、PR、HER2、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TIMP-2蛋白的表达及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 MMP-13在肿瘤细胞及间质纤维母细胞中均表达,肿瘤细胞中MMP-13过表达与淋巴结受累和高组织学分级相关(均P<0.01),且与HER2表达(P=0.015)和肿瘤细胞TIMP-1蛋白表达相关(P<0.01).MMP-13过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缩短相关,分层分析显示MMP-13的过表达分别与淋巴结阳性患者总生存期和HER2阳性和阴性表达状态下的患者总生存期有关.间质纤维母细胞表达MMP-13尽管与肿瘤细胞表达者有相关性,且与淋巴结状态和HER2表达也相关,但评估预后的价值较弱.经单因素分析,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和PR、HER2表达状态及肿瘤表达的TIMP-1和MMP-13均是有意义的预后指标;但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HER2表达、肿瘤中TIMP-1和MMP-13表达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MMP-13蛋白与浸润性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相关,有可能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TIGI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表达,同时结合Western blot法和ELISA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表达水平。结果:TIGIT和CD15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63/80)和83.8%(67/8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8.8%(7/80)和18.8%(15/80)](P0.05)。肿瘤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7,P0.01),且随着分期增高,TIGIT和CD155的表达水平增高。结直肠癌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TIGIT及CD155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估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尚未找到结直肠癌干细胞理想的标志物,结合周期蛋白能更精确的找到GO/G1期癌干细胞。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CD44+肿瘤细胞与S期标志物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 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和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61例结直肠癌组织、1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44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PCNA+细胞数远多于CD44+细胞数,CD44+癌细胞形态有两种,一种核较大,染色质边集,呈空泡状,核膜核仁清晰,这些细胞大多数呈PCNA阳性;另一种核较小,染色质致密,呈小圆形,部分表达PCNA。在大多数病例中,CD44+细胞中90%以上的瘤细胞同时为PCNA阳性,只有(3.38±2.08)%细胞为单纯PCNA阳性。说明结直肠癌组织中大多数CD44+细胞呈现S期标志物PCNA阳性,处于S期;只有极少数CD44+/PCNA-处于G0/G1期的细胞可能为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nexilin F-肌动蛋白结合蛋白(NEXN)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NEXN基因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Prognoscan数据库分析NEXN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TIMER及GEPIA数据库分析NEXN基因高表达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结果 Oncomine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NEXN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fold change=3.057,P0.000 1);Prognoscan数据库GSE17536和GSE14333的芯片分析结果表明,NEXN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呈正相关(P0.05);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NEXN与CD4+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具有中度或强的相关性(COR值0.4,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细胞亚群标志基因发现NEXN高表达与Treg细胞、M2巨噬细胞标志基因表达呈中度或强的相关性,与T细胞耗竭相关基因TIM3和TIGIT呈中度相关性(COR值0.4,P 0.05);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也证实上述结果。结论 NEXN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呈正相关,而M2型巨噬细胞、Treg细胞的浸润可能是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CD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组织抗原表达及血清肿瘤抗原关系,评估CD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在结直肠癌免疫状态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6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本进行CD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评分,将患者分成CD3低表达组与CD3高表达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组成、肿瘤分化程度及p TNM分期。同时比较两组肿瘤组织样本CEA、EGFR、MUC1、HER2、mesothelin、PD-1、PD-L1及FOXP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并且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CEA、CA125及CA199水平。结果 174例组织标本CD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可见阳性细胞,评分均在1~12分之间。CD3低表达组年龄30岁患者比例(9.20%)高于CD3高表达组(0%), 65岁患者比例(33.33%)低于高表达组(57.47%)。CD3低表达组高分化癌(3.45%)及中分化癌(60.92%)比例低于CD3高表达组(分别为9.20%和74.71%),而低分化癌(27.59%)及复发/转移癌(8.05%)比例高于CD3高表达组(分别为9.20%和6.90%)。p TNM分期越高预后越差,CD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越低(P 0.05)。CD3低表达组患者组织样本中PD-1(P 0.001)、PD-L1(P 0.001)及FOXP3(P 0.01)水平低于CD3高表达组,而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和CA199)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CD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可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并反映患者的肿瘤相关免疫状态与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FOXO3a的表达及其与Wnt信号通路中心蛋白β-catenin和该通路间接调节因子E-cadherin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03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FOXO3a、β-catenin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FOXO3a与β-catenin、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FOXO3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57.14%)较正常肠黏膜组织(93.20%)明显降低(P<0.001),β-caten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73.21%)较正常肠黏膜组织(2.91%)明显升高(P<0.001),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0.54%)较正常肠黏膜组织(98.06%)明显降低(P<0.001)。(2)结直肠癌组织中FOXO3a、E-cadherin低表达以及β-catenin异常表达与肿瘤深层浸润、差分化、淋巴结转移和TNM高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3)结直肠癌组织中FOXO3a的阳性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rs=-0.361,P<0.001),与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351,P<0.001)。结论 FOXO3a、E-cadherin表达降低与β-catenin异常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OXO3a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n protrin 73, GP73)的表达,及其联合常见肿瘤指标CEA、CA125、CA19-9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0例结直肠癌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石蜡标本。相关性分析GP73和CEA、CA125、CA19-9在结直肠癌和正常对照之间的关系,及血清GP73与结直肠癌其它肿瘤指标、病理特征和组织中GP73表达的关系,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法分析CEA和GP73在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指标CEA、GP73在结直肠癌和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GP73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和组织中GP73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GP73分别联合CEA、CA125、CA19-9诊断分析显示:CEA+GP73能明显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AUC=0.815,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E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8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高表达率24%(P<0.05);GP7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7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incRNA)-ROR作为一个内源竞争RNA(ceRNA)结合miR-145对下游干性相关基因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及对结直肠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阐明这种分子调控网络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6年间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及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共52例,采用即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52例临床患者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结直肠癌细胞系中lincRNA-ROR、miR-145的表达;分析lincRNA-ROR和miR-145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流式细胞术从SW1116中分离CD44-CD133-和CD44+CD133+细胞;qPCR检测细胞中CD44、CD133、Oct4、Sox2、Nanog表达及CD44+CD133+细胞贴壁黏附后CD44、CD133、lincRNA-ROR、miR-145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45与lincRNA-ROR及核心转录因子Oct4、Sox2、Nanog之间靶向调控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qPCR、Western blot进行验证;噻唑蓝法、克隆形成检测沉默lincRNA-ROR对结直肠癌干细胞增殖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incRNA-ROR高表达,miR-145低表达,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lincRNA-ROR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有关(P〈0.05),miR-145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有关(P〈0.05);流式细胞术成功分选出CD44+CD133+和CD44- CD133-细胞,CD44+CD133+细胞中CD44、CD133、Oct4、Sox2、Nanog、lincRNA-ROR较CD44- CD133-细胞高表达,miR-145低表达(P〈0.05);贴壁黏附后CD44、CD133、lincRNA-ROR表达明显降低,miR-145表达增加(P〈0.05);lincRNA-ROR能够结合miR-145调控Oct4、Sox2和Nanog表达;沉默lincRNA-ROR可显著抑制结直肠癌干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增加其对顺铂、紫杉醇敏感性。结论lincRNA-ROR结合miR-145调控核心转录因子Oct4、Sox2和Nanog表达来影响结直肠癌干细胞增殖及化疗敏感性,为后续研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遗传网络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功能提供了新见解,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共刺激分子CD40/TNFRSF5隶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在机体固有免疫应答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发挥关键作用.CD40生理性表达于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内皮细胞等细胞表面,是T细胞表面CD40L分子的天然糖蛋白受体.CD40-CD40L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T淋巴细胞活化、抗体类别转换、抗原提呈细胞激活等一系列免疫相关生物学过程.除免疫细胞等生理性表达外,CD40在血源性及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细胞表面亦存在表达,并通过直接影响肿瘤细胞或间接干预肿瘤微环境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大量研究表明,CD40激动型抗体可能通过激活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或直接促进CD40肿瘤细胞凋亡等途径正向干预实体肿瘤进展,提示CD40可能作为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现对CD40分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及CD40-CD40L通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信号素4D(semaphorin4D,Sema4D)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至2015年间在云南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6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该组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其56例癌旁组织中Sema4D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微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用CD34标记的微血管.结果:Sema4D主要表达于结直肠癌细胞膜及细胞质,癌旁组织细胞质内呈阴性表达.癌组织Sema4D表达阳性率(61/6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027,P<0.001).Sema4D与MVD两者作相关性分析,两者有显著的正相关(r=0.333,P=0.009).MVD表达量在Sema4D表达高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3).结论:Sema4D在结直肠癌组织高水平表达,且与MVD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提示其有望成为潜在的结直肠癌血管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AFB在结直肠癌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结直肠癌石蜡组织和新鲜配对组织中SAFB的表达,分析SAFB表达与肿瘤分期的关系;采用MTT、平板克隆及裸鼠皮下成瘤等实验检测SAFB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公共数据库(GEO数据库等),通过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检测SAFB基因表达相关信号通路的富集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实验检测Wnt信号通路的活性。结果 Oncomine及TCGA在线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SAFB表达水平降低(P<0.01),且随着Dukes分期的增高,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MTT、平板克隆及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结果显示,SAFB高表达在体内外均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GSEA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SAFB低表达与Wnt通路激活密切相关。结论 SAFB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并与Wnt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可能通过Wnt信号通路调节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肿瘤酸性微环境下Smad2/3磷酸化激活调控结直肠癌细胞TGF-beta1分泌及对NK细胞杀瘤毒性影响。方法通过酸性环境培养结肠癌肿瘤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Smad2/3的含量,ELISA法检测肿瘤细胞上清中TGFbeta1的含量,并通过LDH释放的细胞毒性测定酸性环境下的肿瘤细胞对NK细胞杀瘤毒性的抑制作用。检测磷酸化Smad3入核的含量和TGF-beta启动子结合区域。最后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的TGF-beta1的表达含量和生存影响。结果在酸性肿瘤微环境下结直肠癌细胞内Smad2/3磷酸化增强,入核结合在TGF-beta1的启动子区域加强TGF-beta1的转录和分泌。TGF-beta1的分泌增多抑制NK细胞的杀瘤活性,从而达到免疫逃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APK信号转导途径中MEK2蛋白第394号位点苏氨酸残基(Thr394)磷酸化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6例结直肠癌组织、24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和24例癌旁正常组织的p-MEK2(Thr394)蛋白表达并比较其表达差异;此外,对前面的96例以及另外的337例临床病例参数和预后资料完善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MEK2(Thr39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的预后及临床病例参数的相关性。结果:p-MEK2(Thr394)在癌旁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递减趋势,其高表达率分别为100%、66.7%、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MEK2(Thr394)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TNM分期、肝转移及K-ras基因突变情况等临床病理参数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Kaplan-Meier 分析显示,p-MEK2 (Thr394) 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结论:MEK2蛋白第394号位点上的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在癌旁正常组织和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下降趋势,提示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