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李虎 《黑龙江医学》2021,45(18):1941-1943
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给全社会老年人尤其高龄老人的长期护理带来了极大挑战.鉴于我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无法有效得到满足,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为应对老年长期护理风险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模式、需求及影响因素、筹资模式加以梳理,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给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华娟  路云  颜俊娴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0):1064-1067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促进医疗与养老的深度融合、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成为健康老龄化行动的重要内容。综合考虑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笔者认为以德、日、韩为代表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我国更具可行性。分别对其筹资机制和保障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经济发展水平对长期护理保险模式选择的影响。结合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实践探索经验,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进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失能人口的大规模增长使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势在必行,而长期护理保险的构建关键在于制度定性及模式选择。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表明,我国应建立以社保为主体、商保为补充、社会救助和慈善为辅助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针对我国现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过程中在保障、筹资、服务与给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扩大保障范围、拓宽筹资渠道、完善服务体系和丰富给付内容等方面优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江苏省城镇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对1514名江苏省60岁及以上城镇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城镇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高者占39%.有住院经历(OR=10...  相似文献   

5.
基于老龄化背景下我国长期护理模式发展现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环  张国琴 《农垦医学》2009,31(3):266-269
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随着老年人自身逐渐衰老,生活自理能力不断下降,对长期护理需求日益增强。选择适合老年人长期照护方式成为养老护理服务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在基于老龄化背景下总结国外长期护理模式特点,并对国内长期护理模式从服务形式、服务内容、服务组织管理模式、服务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周梦  彭歆  林佩芬  贾会英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9):2281-2286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长期照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以社区为基础的长期照顾服务已经成为长期照顾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别从保险类型、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费用承担、服务对象、人力资源与质量控制等方面,对我国台北与长春的社区式长期照顾服务进行比较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我国大陆地区开展长期照顾服务的建议,包括不断完善长期照顾政策法规、加强质量监控、明确服务对象、完善保险制度、实现合作与服务多元化、促进长期照顾服务队伍专业化。另外,在人力资源短缺、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互联网+长期照顾”不仅有利于减少人力资源需求,而且有利于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背景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照护服务将成为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关键问题。而目前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尚处于发展阶段,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照护体系。目的 分析比较近5年国内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热点,以期为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指导。方法 2018年6—7月,通过中国知网和PubMed,分别以“长期照护”为关键词,以“long-term care”和“aged”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文献纳入标准:期刊、硕/博士论文及会议论文。通过阅读题目、摘要或全文,剔除与“老年人长期照护”主题不符、内容无关的研究,其中PubMed检索到的国内文献均予以剔除。检索年限为:2013年1月—2018年6月。最终共纳入国外文献1 750篇,国内文献739篇。使用Bicomb软件和图形聚类工具包(gCLUTO)对高频主题词进行词频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起步较早,近5年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文献数量平稳中略有下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文献数量逐渐上升。国外研究共出现61个高频主题词,最高频次为808次,最低频次为17次;国内研究出现35个高频主题词,最高频次为338次,最低频次为10次。国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聚为5类,分别代表长期照护老年人身心健康及营养状况研究、长期照护政策及老年人照护需求、长期照护用药管理、老年人慢病管理、老年人姑息护理及照护质量。国内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聚为4类,分别代表长期照护现状及启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长期照护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和长期照护体系研究。结论 国内外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热点(国外为长期照护老年人身心健康及营养状况研究、长期照护政策及老年人照护需求、长期照护用药管理、老年人慢病管理、老年人姑息护理及照护质量,国内为长期照护现状及启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长期照护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和长期照护体系研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国外现阶段关于长期照护服务优化、照护质量提升及长期照护策略检验相关研究能够为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盘锦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运行状况,为完善辽宁省和全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系统梳理盘锦市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内容、资金筹集、待遇给付等政策,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参考其他试点城市,提出改进意见。结果:通过梳理分析后发现,盘锦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筹资渠道单一,参保范围及保障对象覆盖面小,支付服务内容不具体,评估体系不够完善。结论:应建立长期护理专项基金,扩大政策覆盖人群,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9.
张丹  罗娟  朱亦枫 《医学与社会》2023,(1):93-98+104
目的:分析我国5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的实践成效,为其他试点城市以及为将来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成都市、南通市、苏州市、北京市和上海市5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的政策文件及相关信息,从5个试点城市的基本情况、制度内容及经办服务模式3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分析。结果:5个试点城市失能失智人群护理服务需求与市场护理服务供给不匹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内容正在逐步完善,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广实践仍有难度;“社商合作”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已经覆盖超过80%的试点城市。结论: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内容和模式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完善,但缺乏顶层设计,且护理型服务资源仍然紧张。为实现长期护理保险的可持续性且高效发展,应加强专业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以推动护理行业高质量发展;确立长期护理保险独立险种的制度框架,明晰其基本功能定位;搭建长期护理保险智慧化信息平台,创新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5):680-680
进入21世纪,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各国的经济和社会需求,成为当今社会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正在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失能老人日益增加,长期护理需求已成为我国社会化风险,探索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迫在眉睫。近期由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刘俊荣教授等主编的广州市医学伦理重点研究基地最新成果——《广州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一书积极回应了这一社会诉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患儿的住院医疗费用,分析不同支付方式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唐山市滦县2011年度住院的0~14岁参保患儿(n=387)和参合住院患儿(n=3134),收集患儿的个体情况和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住院医疗费用及不同支付方式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参保儿童平均住院费用为1632.12元,显著高于参合儿童的932.8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保和参合患儿的药费分别占住院医疗费用的57.5%和59.8%;统筹支付费用分别占61.6%和59.5%,个人支付费用分别占38.4%和40.5%。个人因素(年龄、住院日、入院情况)和社会因素(医院级别、收入水平、医保类型)是患儿住院医疗费用及不同支付费用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降低医疗费用主要应控制社会因素,逐步完善不同级别医院的统筹支付比例,以建立城乡统筹的全民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从部分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模式看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其他国家医疗保障体制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比较,分析了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经费筹集、使用以及医疗保障的覆盖形式是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实践的关键。中国应该以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支撑,尽快建立城市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政策作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有效实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现状及对策,提高贫困山区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对辖区1 794例农村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和对500例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现状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山区农村老年人患病率达86.8%,患两种及以上疾病的占67.9%;②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得不到规范系统的护理服务;③农村老年人及其家属护理知识缺失。结论应积极加强对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贫困山区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宁波市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宁波农村居民的现场调查和访谈,了解宁波农村医疗保障状况。调查发现宁波农村居民健康意识有待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救助医疗能力有待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保障程度有待提升。同时,对如何提高宁波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日本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状况以及日本社会的医疗保险体系和老年护理保险体系的结构,探讨了日本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和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使日本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从而对我国健全医疗保险制度和老年人照顾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仅取决于自愿原则下农民的参与和支付能力,而且和保险制度的设计有关,更离不开效率、公平和健康的改进这些长远的目标。从筹资、保险制度设计方案、不同地区的制度可持续性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结合社会公益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益合理原则进行伦理分析,对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的过程中诸如逆向选择、零收益现象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指出构建基于伦理的分析与审视体系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四大问题:覆盖率低、缺乏统一性、超实际的高保障和个人账户的浪费。针对我国的实际,提出增加卫生投入、改革投资方向,认真界定基本医疗,打破城乡差别、设立卫生服务基本包,发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险市场等四个相互关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战前就存在诸如恤救规则、救护法的救贫制度及健康保险、工人年金保险等社会保险,但作为比较成体系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则是在二战以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社会保障体制。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分为:生活保护、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公共卫生、环境政策等。而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占重要地位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医疗、年金、雇佣、劳动灾害保险等各项内容。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对保障国民生活、稳定社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