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超声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T2DM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两组:HbA1c<9%为A组(51例),HbA1c≥9%为B组(49例)。C组为50名正常人。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IMT、斑块部位的血管总面积(TVA)及管腔面积(LA),计算重构指数(RI)及斑块总积分。实验室检测HbA1c;分析其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 A组和B组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IMT、颈动脉平均IMT及斑块总积分均高于C组(P均<0.05);B组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IMT、颈动脉平均IMT及斑块总积分高于A组(P均<0.05)。A组及B组HbA1c与颈动脉平均IMT呈正相关(P<0.05)。A组、B组的重构发生率均高于C组(P均<0.01);A组与B组的重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负性重构发生率高于A组及C组(P均<0.05);A组与C组间重构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正性重构发生率高于负性重构发生率(P均<0.05);B组负性重构率高于正性重构发生率(P<0.05)。结论 T2DM 患者的HbA1c水平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HbA1c可能影响颈动脉血管重构;应用高频超声可较为准确地评价T2DM患者HbA1c与颈动脉IMT及血管重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病程小于5年为A组(36例);5~10年为B组(31例);大于10年为C组(33例);正常对照组为D组(30例)。应用高频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如有斑块形成,测量其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重构指数(RI),并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结果糖尿病各组颈动脉血管重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C组血管重构发生率高于A、B组(P<0.05);C组血管负性重构发生率高于正性重构发生率(P<0.05);A、B组血管正性重构发生率高于负性重构发生率(P<0.05);C组中软斑及混合斑的血管负性重构发生率高于A、B、D组(P<0.05);软斑、硬斑及混合斑之间重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组的血管正性重构发生率、TC、LDL-C及ApoB高于硬斑组及混合斑组(P<0.05)。结论应用高频超声能够简便、准确、综合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T2DM)股动脉血管重构及其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方法:将88例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病程小于10年为B组(48例);大于10年为C组(40例);另有36例为正常对照组(A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如有斑块形成,通过测量此处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重构指数(RI)判定血管重构类型;获得血清NLR。结果:各组之间股动脉IMT、NLR和RI比较:IMT和NLR:B、C组均大于A组,C组大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I:B组大于A组(P<0.05),C组小于B组(P<0.05)。各组之间股动脉血管重构发生率及重构类型比较:重构发生率比较:B、C组大于A组(P均<0.05),C组大于B组(P<0.05);重构类型比较:B组正重构发生率高于A、C组(P均<0.05),C组负重构发生率高于A、B组(P均<0.05)。各组内重构类型比较:A组以血管无重构为主,B组血管正重构发生率高于负重构发生率,C组血管负重构发生率高于正重构发生率。IMT与NLR呈正相关关系(r=0.56,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精确的评价T2DM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以及与NLR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特征。方法:将糖尿病患者82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25例),合并冠心病心肌缺血组(B组39例)以及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组(C组18例)。各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IMT并观察粥样斑块特征,计算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1)IMT、斑块积分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高于A组(P<0.05)。(2)斑块检出率B、C组均高于A组(P<0.05)。(3)C组软斑和溃疡斑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的IMT及斑块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的IMT及斑块特征是一个心血管事件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糖尿病肾病(DN)肾内动脉阻力指数(RI)异常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6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三组:GFR≥90 ml·min-1·(1.73 m2)-1为A组,60 ml·min-1·(1.73 m2)-1≤GFR<90 ml·min-1·(1.73 m2)-1为B组(25例),GFR<60 ml·min-1·(1.73 m2)-1为C组,同时选取25名健康志愿者为D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肾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同时获得颈动脉血管重构指标:血管重构发生率、重构类型(正重构、负重构、无重构)。结果组间比较 A、B、C、D四组中,RI(F=3.873,P<0.05)及IMT(F=4.3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B、C组RI及IMT均高于D组(P均<0.05),C组高于B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由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RI与IMT呈正相关关系(r=0.48,P<0.05),与eGFR呈负相关关系(r=-0.34,P<0.05);A组、B组、C组血管重构发生率均高于D组(P均<0.05),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P均<0.05)。血管重构类型:A、B、C、D四组中负性重构随GFR降低逐渐递增,但只有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D 组中血管重构类型以无重构为主,A、B、C 组中血管重构类型均以正性重构为主;根据ROC曲线,RI>0.73为判定DN患者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截断参考值,其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88%。在此参考值之上 IMT 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获取肾内动脉 RI可评价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进展并反映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糖尿病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系膜上动脉(SMA)的异常改变,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5例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两组:病程≤10年(B组)44例;病程10年以上(C组)41例;正常对照组(A组)43例。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SMA内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性质,测定参数:管径(D),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时间平均速度(TA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 SMA管腔中可探及软斑、硬斑及混合斑;C组斑块发生率高于A组(P<0.01);B组、C组的管径较A组增宽(P<0.05);B组PSV、TAVM、PI、RI高于A组(P均<0.05);C组PSV、TAVM、PI、RI高于A组和B组(P均<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检测出不同病程T2DM患者SMA的异常改变,为T2DM患者SMA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其中,近1个月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40例,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组)40例,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测定2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同时检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等。比较2组患者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MT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个数均明显高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T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能有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5例T2DM患者,恨据是否合并SCH分为观察组(合并SCH,n=70)和对照组(未合并SCH,n=35)。比较两组血糖、血压、甲状腺功能等一般资料和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踝肱动脉血压指数(ABI)、颈动脉病变和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率;分析甲状腺功能与IMT、颈动脉斑块检出率、ABI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程、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女性患者比例、血清促甲状腺素(TSH)、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妗(LDL-C)水平均偏高(P<0.05)。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IMT明显高于对照组;ABI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病变和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61.43(43/70)、28.57%(20/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29%(12/35)、1L43%(4/3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SH与1MT、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呈正相关(r=0.512,P=0.021;r=0.421.P=0.032);与ABI呈负相关(r=0.423,P=0.030)。【结论】T2DM合并SCH患者发生额动脉病变和下肢动脉病变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联合超声心动图技术对糖尿病肾病(DKD)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3年7月扬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否增高分为三组,均行血管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三组患者IMT、斑块积分及心功能参数差异。结果:DKD患者左房内径(LA)、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质量(LVM)、Tei指数、IMT、斑块积分均为从A组、B组、C组逐渐增大(P<0.05);C组的EF低于A组、B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LVM、IMT、Scr是影响DKD诊断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LVM、IMT、Scr单独及联合诊断DKD的AUC分别为0.830、0.835、0.742、0.914,联合诊断的AUC最大。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超声心动图可提高DKD诊断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评价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流动力学与不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2010年糖尿病新标准诊断的初诊T2DM患者82例,根据HbA1c水平将其分为A组45例(HbA1c均〈6.5%)和B组37例(HbA1c均≥6.5%).应用高频超声测量两组患者及50例健康成人(C组)双侧颈总动脉IMT、动脉斑块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 A、B组颈总动脉IMT均高于C组(P 〈 0.05),且B组IMT高于A组(P 〈 0.05).B组斑块发生率和斑块积分均高于A、C组(P 〈 0.05),且A组斑块发生率和斑块积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颈总动脉血流参数PI和RI均稍高于C组(P 〈 0.05),且A、B组间PI和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可准确评估初诊T2DM患者颈总动脉IMT、斑块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与HbA1c水平的相关性,对初诊T2DM患者颈动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冠心病(CH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566例老年CH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相同时期入院诊治的400例非CHD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及CAG检查,观察不同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的IMT增厚发生率及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颈总动脉IMT、颈动脉分叉处IMT、颈动脉斑块等级积分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三支病变患者的颈总动脉IMT、颈动脉分叉处IMT、颈动脉斑块等级积分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均高于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且双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P<0.05)。颈动脉超声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老年CHD的灵敏度均高于颈动脉超声、动态心电图单独检测(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CHD的灵敏度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并发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狭窄及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老年T2DM 患者161例,并发脑卒中58例(脑卒中组),非脑卒中103例(非脑卒中组)。超声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行眼底检查。【结果】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多见于颈总动脉近分叉处,脑卒中组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检出率、颈动脉 IMT值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且脑卒中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及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 IMT值、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 IMT与眼底病变程度显著相关(r=0.5509,P <0.05)。【结论】颈动脉 IMT和视网膜病变程度与老年T2DM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2DS)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检测慢性肾衰竭(CRF)患者颈总动脉不同时期各项参数变化,探讨此二者在早期预测CRF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4个病例组:A组:肾功能代偿期;B组:肾功能失代偿期;C组:肾功能衰竭期;D组:尿毒症期)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根据M型超声和2DS成像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计算动脉僵硬度参数(β)及PWV,并将两者与脉压(P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RF患者颈动脉的IMT、PWV、β随肌酐的上升而逐渐增高,A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C组和D组均高于B组(P<0.05);D组高于C组(P<0.05);其中B、C、D组的IMT、PWV均高于A组(P<0.05)。PP随肌酐的升高变化趋势为对照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均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高于B组和C组(P<0.05)。进入肾功能失代偿期颈总动脉β和PWV明显增大(P<0.05),β和PWV均与PP显著相关。结论 CRF患者颈动脉PP、β和PWV等指标均能反映动脉壁弹性,但β和PWV的改变早于PP的改变,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管壁弹性逐渐减退,进一步促进PP增大。2DS和PWV可以对CRF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E-Tracking技术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颈动脉弹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测量颈动脉收缩期内径(Ds)、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A组、B组、C组Ds、PSV、RI无明显差异,糖尿病A组IMT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B组IMT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C组IMT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A组Ep、β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WVβ、AI高于对照组(P<0.05);AC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各组间Ep、β、PWVβ、AC测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AI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在发生动脉硬化形态学改变之前,其血管内皮功能已存在损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颈动脉弹性减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 2型糖尿病 (DM )、高血压病 (EH)、DM合并EH患者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 (IMT)和内径 ,分析DM和EH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3 7例DM患者分为A组 ,3 2例DM合并EH患者为B组 ,41例EH患者为C组 ,3 7例健康志愿者为D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颈动脉IMT ,休息时、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颈动脉内径。结果 各组患者的IMT明显厚于D组 ( 0 .68± 0 .2 4)mm ,P均 <0 .0 1,B组 ( 2 .3 1± 1.0 4)mm明显厚于A组 ( 1.2 7± 0 .5 1)mm和C组 ( 1.5 8± 0 .77)mm ,P均 <0 .0 1,C组明显厚于A组 (P <0 .0 5 ) ;各组患者的颈动脉内径明显小于D组 ,P均 <0 .0 5 ,各组患者之间颈动脉内径无明显差异 ;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 ,各组患者颈动脉舒张程度明显小于D组 ( 5 .3 3 %± 1.14 %) ,P均 <0 .0 1,B组 ( 2 .62 %± 0 .85 %)明显小于A组 ( 3 .43 %± 1.0 7%)和C组 ( 3 .2 7%±1.0 3 %) ,P均 <0 .0 1,A、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含服硝酸甘油后 ,各组观察对象之间颈动脉的舒张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DM、EH患者血管IMT增厚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 ;DM合并EH时 ,IMT进一步增厚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16.
刘红  林小红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075-107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87例T2DM患者分为T2DM合并NAFLD组及T2DM无NAFD组。测定体重指数(BMI)、腰围(WL)、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hs-CRP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肱踝指数(ABI),及大血管病变发生率评估。【结果】与T2DM无NAFLD组比较,T2DM合并NAFLD组BMI、wC及血清TG、FPG、FCP、ALT、hs-CRP水平明显增高,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增加,而ABI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T2DM合并NAFLD患者IMT增加,ABI明显降低,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增加;hs-CRP参与了颈动脉斑块及大血管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伴大血管病变30例,无大血管病变30例)及30例正常人,每例均空腹抽静脉血2 ml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浓度及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颈动脉IMT。结果2型糖尿病伴及不伴大血管病变组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组(P<0.01及P<0.05),且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水平也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随着糖尿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颈动脉内膜中层逐渐增厚、CRP逐渐升高,CRP可能是2型糖尿病及其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一个良好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在评价2型糖尿病(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颈动脉弹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88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A、B两组,A组43例为T2DM未合并DPN患者,B组45例为T2DM合并DPN患者;另选同期4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C组).应用WI技术测量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相关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血管硬化参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均高于C组(P均<0.05);B组β、Ep、PWVβ高于A组(P均<0.05);A组及B组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血管顺应性(AC)低于C组(P均<0.05);B组W1、W2、AC低于A组(P均<0.05).3组间负向波面积(NA)、管径面积(NA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WI技术可以便捷、无创地评价T2DM合并DPN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特点,探讨其对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入选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106例,按照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分组.A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ST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45例,B组:稳定性心绞痛36例,C组:正常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炎性因子.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1周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分叉部的内-中膜厚度(IMT)值,同时观察颈动脉内膜变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位置、数量.结果 颈动脉IMT值A组[(0.76±0.40)mm]、B组[(0.75±0.26)mm], 两组与C组[(0.70±0.18)mm]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s-CRP B组[(4±2)mg/L]、C组[(3±1)mg/L],两组与A组[(11±5)mg/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双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与B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A组中非均质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冠脉积分同颈动脉IMT值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呈明显相关(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hs-CRP 参与的炎性反应是影响斑块稳定性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比较42例DN患者(A组)、32例DN合并颈动脉病变患者(B组)和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C组)血浆vWF水平、vWF裂解酶(vWF-CP)活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检测结果差异,分析DN患者血浆vWF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①三组血浆vWF水平为C组(89.83±12.74)%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