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联合呋塞米片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100例CKD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呋塞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Scr和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BP、SB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联合呋塞米片治疗CKD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可提高疗效,降低其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和血压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呋塞米片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78例CGN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n=38例)口服缬沙坦160 mg/d治疗,高剂量组(n=40例)口服缬沙坦320 mg/d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钾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78.95%)(P<0.05);常规剂量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及GFR均明显降低(P<0.05),而SCr明显升高(P<0.05),血清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而SCr、血清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SCr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而GFR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缬沙坦高剂量治疗CGN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剂量,可显著降低24 h尿蛋白,有效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蒋建平 《当代医学》2016,(6):152-15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义.方法 选取60例CG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给予常规剂量(160 mg/d)的缬沙坦口服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给予大剂量(320mg/d)的缬沙坦口服治疗,连续治疗半年后观察2组患者血压和尿素氮、肌酐等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肌酐、24 h尿蛋白)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肌酐、24 h尿蛋白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肌酐、24 h尿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而肾小球滤过率则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G合并高血压患者,在临床治疗时给予大剂量的缬沙坦口服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血压、减少尿蛋白排除及改善尿素氮和肌酐代谢紊乱情况,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慢性肾病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4例肾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8周,观测治疗前后的血压及血钾、钠、氯、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的变化。结果应用缬沙坦8周后,血钾、钠、氯、24 h时尿蛋白定量、BUN、SCr、Epo无明显变化(P>0.05);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P<0.05)。结论缬沙坦在治疗慢性肾病继发性高血压的过程中对血钾、钠、氯、BUN、SCr及Epo无明显影响,使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缬沙坦在治疗肾性高血压中的肾脏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慢性肾病继发高血压的降压作用。方法:96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应用缬沙坦;对照组32例,应用依那普利;观察两组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血钾、血钠、血氯、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肌酐及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情况,应用)(2检验比较上述各因素用药前后的变化。结果:应用缬沙坦8周后,血钾、血钠、血氯、血尿素氮、肌酐及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无明显变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缬沙坦对慢性肾病继发高血压的降压作用中对血钾、血钠、血氯、血尿素氮、肌酐及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无明显影响,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益气养阴活血法对DN临床疗效的效果.方法 DN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缬沙坦、缬沙坦联合益气养阴活血方进行干预.治疗8W前后,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h尿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结果 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胆固醇、三酰甘油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且优于对照组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方与缬沙坦两者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试验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试验组采用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尿素氮、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IL-6及TNF-α等指标均出现下降(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肾损害具有显著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保护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联合治疗组,缬沙坦40~80 mg/d +苯那普利5 mg/d)、B组(缬沙坦组,80 mg/d)、C组(苯那普利组,5~10 mg/d),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血清钾(K+)指标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各组MAP、Scr、BUN均明显下降(P<0.05);A组24 h微量白蛋白尿显著下降(P<0.01),B、C组明显下降(P<0.05);组间对比以A组24 h微量白蛋白降低最为明显(P<0.05);其他各生化指标HbA1c、UA、K+各组间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缬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更有效地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提示有早期肾损害患者应尽早联合降压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肾功能及血清ROCK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n=62)、B组(n=57)和C组(n=59)。A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B组仅给予氨氯地平,C组仅给予缬沙坦。对比三组治疗前后心功能、肾功能及血清ROCK1水平。结果:治疗18周后,A组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24 h DBPV、FBG、FINS、Cr、UA、BUN、IVST、LVPW、LVMI、ROCK1均显著低于B组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中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应用明显比单一使用缬沙坦或氨氯地平效果好,不仅能改善心肾功能、胰岛素抵抗,且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王二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1411-1413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KD 2、3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常规组+黄葵胶囊组(B组)和常规组+黄葵胶囊+还原型谷胱甘肽组(C组)。A组:优质低蛋白饮食、降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双宫嘧达莫(潘生丁)50 mg,3次/d,福辛普利10 mg,2次/d。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江苏省苏中制药厂生产)5粒,3次/d,口服。C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0 mg,1次/d,静脉滴注,3组疗程均为2个月。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4 h尿蛋白、血清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尿N-乙酰-β-氨甘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且C组的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组的血清清蛋白、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尿NAG、BRP、尿β2-MG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与B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减少尿蛋白,明显改善肾小管功能,抑制肾小管纤维化,延缓CKD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心内科自1995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4 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分成 3组 ,分别以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洛赛克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3种药物的显效率分别为 4 0 .0 %、4 6 1%、77.8%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3.6 5 4 ,P >0 .0 5 ) ;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0 %、92 .3%、88.9%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4 .372 ,P >0 .0 5 )。结论 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伴自杀意念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自杀意念(BSSI量表)评分、认识功能(MoCA量表)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HAMD-17评分和BS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MoC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0%,与对照组的4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可降低抑郁评分和自杀意念评分,提高认识功能和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纯氟西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中致癌物质越来越多,以及人们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使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治疗癌症的药物品种亦不断增加,使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均明显提高,新药艾恒(即注射用奥沙利铂,OXA)自2003年3月在本科室应用观察,对治疗应用5-氟脲嘧啶(5-Fu)失效的大肠癌患者取得一定的效果。本品是1、2-二氨基环已烷铂类的水溶性衍生物,与其他铂类一样,艾恒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及复制,一些对顺铂耐药的细胞系,艾恒治疗均有效,癌胚抗原持续下降,通过对临床33例患者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胆结石与胆囊炎互为因果,相互伴发,是常见多发病。我们近十年来采用排石汤合双金散治疗胆结石并发胆囊炎190例,排石率为94.7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IL-1β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B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NALP3、IL-1β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UA、NALP3、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UA、NALP3、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6.28%)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NALP3、IL-1β的水平,疗效较别嘌醇更好。  相似文献   

19.
20.
本应用抗入CD20,CD3及其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了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及27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的CD20,CD3,CD4,CD8百分率。其中24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用参合剂保留灌肠加他莫西芬治疗,并观察了其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CD20,CD3,CD4,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本病患机体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程度而上升;丹参合剂加他莫西芬治疗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了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