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化病因多种、病情复杂,目前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方法均不足以满足临床需求,需要中西医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肝硬化的病证结合诊治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诊断上宜据病分证,即依据西医病名,明确肝硬化的病因分类、程度分期及其并发证等,而后根据主症表现而中医辨证分型。我们发现肝硬化的中医证型与疾病分期有关,可进一步研究分期辨证与据因辨证的中医证候特征。治疗上,当中西结合、优势互补,我们观察证实西医病因治疗与中医辨证治疗相结合,可提高肝硬化疗效。但需注意具体病因肝硬化的病证结合治疗策略,如中西药物序贯或同时治疗,更要强调研究过程的规范性与疗效评价的可靠性。以优化疗效显著、宜于推广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发现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作用,促进提高肝硬化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的产生、发展及理论体系的形成由于其文化思维方式不同,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不同的优势。本文认为中西医结合实质是把中医嫁接在西医上,由于两种医学文化思维产生的基础的差别,导致用西医的方法研究中医,从而使中医失去传承和创新根基。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临床思维方法各有特点,中医立足于象思维,注重整体,西医以实验医学为基础,重视病理,临床上中西医临床两套思维方式冲突客观存在。但中西医并非对立不能兼容的关系,中西医临床思维融合,常有利于临床疗效提高。具体思路,首先应该强调突出中医原创性临床思维特色,同时学习西医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正视中西医临床思维融合。  相似文献   

4.
西医往前看,是因为现代医学在发展。中医往后看是因为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理论体系造就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论至今指导着中医临床工作,但中医在繁荣传统中医药并创新时,中西医并重就成为方向,继承和创新,传统和现代不能偏废。中西医结合往哪看,中医型中西医结合、西医型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型中西医结合;西医型中西医结合不能代替中医药现代化,在中西医并重方针指引下,中医将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5.
肺心病三种证型与X线影像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中医属于"痰饮"、"喘证"、"肺胀"、"水肿"的范畴.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心病在临床上已取得很好疗效,但在中医证型与西医诊断的结合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困难,现将收集的129例肺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与X线诊断标准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8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观察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病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4例,在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按中医分期辨证治疗;西医治疗组78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治疗效果和控制复发上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结论:其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单疮病毒性角膜炎,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治疗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 《西部中医药》2007,20(7):98-100
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椎炎的研究成果,从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新进展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果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强的优势,但亦存在着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收集和总结文献,探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方法:使用计算机搜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CC)、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内外发表的关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整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对于不同分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对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和中西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文献133篇,排除不合格文献97篇,最终纳入36篇。最终分别总结出中医辨证论治法、内治法、外治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4种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结论: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方面各有所长,缺点也相对明显。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特有的诊疗方法,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优于单纯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但目前中西医结合医学还不成熟,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来指导中医和西医临床治疗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40年前我加入了“西医学习中医”的队伍 ,成为中西医结合队伍的一员。经历了学习中医、应用中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的过程。迄今仍工作在中西医结合医教研的第一线 ,深深体会到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 ,各具所长、各有所短。中医重宏观、西医重微观 ;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 ;中医重辨证、西医重辨病。通过中国中西医结合 4 0年 ,取长补短 ,进行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研究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成就引进到教学及国际交流中 ,在西医院校及培养学生走向世…  相似文献   

10.
MODS防治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为临床危重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尽管目前西医对MODS的发病机制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但其临床效果仍十分有限。由于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整体观念优势,使得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MODS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现对目前MODS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热点述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探讨中西医结合高等本科教育培养模式问题上,中医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我校作为全国最早开办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教育的院校之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率先提出“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即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课程分别由中医、西医讲,临床课程中、西医结合在一起讲。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临床主干课程之一,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如何实施中西医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方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案。方法:将66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组,分别给予中药、西药、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对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功能的治疗效果以及住院平均费用、患者评价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明显高于中医组;治愈率中西医结合组明显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而中医组又高于西医组(P〈0.01)。每人每天平均费用中医组230.97元,西医组319.37元,中西医结合组338.33元。每人每天平均住院费用,中医组明显低于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P〈0.01)。满意度中医组33.07%,西医组30.45%,中西医结合组78.82%,患者满意度,中西医结合组均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1)。结论:3种治疗方法在疗效、费用和患者评价等方面各有所长,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前,儿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中,多数人都以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相结合。小儿科临床对疾病的辨病比较容易统一,但在辨证方面,由于各人对主证(疾病的主要矛盾)的理解不一致,辨证也就常不易统一。根据我科近年来中医查房、中医教学查房与门诊的体会,提出以下一些看法,供儿科医生参考。一、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解放以来,广大医务工作人员根据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总结了不少经验。在西医  相似文献   

14.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主要课程。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诊断学教学,既不同于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又不同于西医院校的西医专业。为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现对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医药学宝库的一大贡献,西医西药则是近代从西方传入我国的人类文明成果之一。在我国,中医事业和西医事业都要大发展。这是我国医药学的一大优势。中医和西医尽管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与诊治手段,但中西医之间有共同规律。建国以来,我国医药界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在现代医药学研究中异军突起,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从刚刚结束的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提供的情况看,由于中西医结合研究、实践,许多疾病的治疗水平,我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大量事实证明,  相似文献   

16.
阐述西医、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介绍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进展,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为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风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结合现代卒中研究成果、建立一套系统的中医脑病辨证体系,西医病因学、危险因素和中医痰、瘀致病的研究,中医(宏观)辨证论治与西医微观(客观)诊断手段,中风病危急重症必须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西医个体化防治和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以及中西医结合康复、减轻致残程度等方面对中风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薛秀花  廉晓露 《陕西中医》2007,28(9):1194-119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中医组和中西医组三组。西医组给予采用米非司酮或丹那唑治疗,中医组给予中药当归、丹参、桃仁等活血化瘀治疗,中西医结合组给予米非司酮或丹那唑结合中药活血化瘀治疗,比较三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西医组总有效率73.3%,中医组总有效率69.7%。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2.7%,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组和中医组。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虽属不同医学体系 ,但其研究方向和服务对象完全一致。长期以来 ,我国政府一直坚持中国医学存在中医和西医两个体系 ,实现中西医结合 ,创造我国统一的特有的新医学是我国医学发展的正确道路。中西医结合在医疗上取得了成功。同样 ,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也可以提倡中西医结合。众所周知 ,西医英语语林中存在着一个丰富的完整的科学的西医术语系统。其术语具有语义学上单一、固定 ,结构上多半采用词干词缀的派生构词形式 ,专业性强 ,使用悠久 ,世界公认等特点。因此 ,中医名词术语翻译采用中西医结合是最现实、最有效的翻译法。所谓中医名词…  相似文献   

20.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强调"辨证",注重整体观念,西医强调"辨病",重视局部变化,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要使中西医结合相互协调地发展,首先应保持中医的思维方式进行诊治,然后再结合西医的知识重审病情。文章主要从中医的理、法、方、药四个方便着手,分析和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模式,提高疾病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