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本科收治的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干预6个月后病例脱落1例,最后纳入研究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观察组施行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宣教。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方面在出院后6个月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为出院患者提供了不间断连续性护理服务,满足了患者肠造口知识的需求,增强患者回归社会的信心,并能显著改善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在时机理论与医护一体化相结合的新型护理模式下结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于该院行结直肠癌术后造口的15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时机理论下医护一体化延续性模式护理。比较两组肠造口患者基本信息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造口护理自我效能感量表、结肠造口并发症评估表、造口生活质量量表、满意度表调查情况。结果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状态焦虑评分、特质焦虑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造口生活质量评分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评分均呈下降趋势(F时间=19.687、21.263,P<0.001),且观察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8.371、49.657,P<0.001);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自我效能感评分、造口生活质量评分均呈升高趋势(F时间=23.059、26.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出院后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进行延续干预性护理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疾病相关知识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自我能力、情感状况、社会活动、身体状况、生活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造口袋正常更换、处理并发症、规律饮食、复诊延续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予以延续干预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对相关病症知识的掌握,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在直肠癌肠造口术后病人居家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直肠癌肠造口术的122例病人,按照病人是否愿意接受出院后延伸护理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出院时两组病人均接受出院指导,其中试验组61例病人施行延伸护理6个月,对照组61例病人中断医院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肠造口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自我护理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伸护理能够减少病人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与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术后护理情况不同将67例直肠癌结肠造瘘口病人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实施延续性健康教育和给予常规出院康复教育指导,比较两组病人自我护理情况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病人自我护理依从率(94.3%)高于对照组(71.9%),第3个月、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直肠癌结肠造瘘口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灵萍  王丹红   《护理与康复》2020,19(7):15-18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化疗期间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102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以及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在患者出院前1 d进行调查。结果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化疗期间出院准备度总分为(159.06±24.3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学历(P=0.033)、婚姻状况(P=0.018)、医疗费支付方式(P=0.025)、造口相关并发症(P=0.008)、化疗次数(P=0.011)以及带管情况(P=0.005)是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化疗期间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出院指导质量、医疗费支付方式、化疗次数以及带管情况是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化疗期间出院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化疗期间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进一步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  相似文献   

7.
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秀  付菊芳  李秦  段娇博  刘莹 《护理研究》2011,25(29):2659-2661
[目的]了解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造口专科护理发展和提高造口病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和结直肠癌专用问卷(QLQ-CR38)对93例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结肠造口病人EORTC QLQ-C30总体健康状况均分为58.78分,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得分低于参考值,单项量表中腹泻和经济困难得分高于参考值,QLQ-CR38功能量表得分最低的是性功能量表,症状量表得分最高的是男性性问题,其次为女性性问题、造口相关问题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状况、术后时间、健康教育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应加强病人心理护理,及时给予造口专科护理和系统的健康教育,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Q群在肠造口术后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因结直肠癌行肠造口(包括永久性造口及临时性造口)手术的病人95例,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及出院前均进行相同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出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书面指导、电话回访、定期复查;观察组利用Q群互动、定期复查。评价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生活质量得分、造口适应得分及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造口适应得分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Q群进行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肠造口病人的适应水平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对肠造口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短期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我科2008年7月~2009年2月收治的53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V3.0中文版分别对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方面在出院后3个月时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较传统护理方法能快速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能显著改善肠造口患者的短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膀胱癌术后膀胱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膀胱全切术患者60例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出院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饮食知识、并发症预防、造口袋更换、自我检测及活动方案等膀胱造口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于出院时及出院6,12个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的社会支持。结果:观察组饮食知识、并发症预防及造口袋更换等膀胱造口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和出院12个月时,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中的功能量表各项评分均升高(P0.05),而症状量表各项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功能量表各项评分在两个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症状量表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提高膀胱癌术后膀胱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以及改善其心理、生理、躯体等状况,提高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对膀胱癌术后膀胱造口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140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直肠癌永久性腹壁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及探讨影响生活质量因素,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旨在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具采用SF-36量表问卷凋查法对140例直肠癌永久性腹壁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涮查.结果 直肠癌永久性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一般人群(P<0.05),生理职能得分为(24.3±36.1)分,下降最为明显.手术后携带造口时间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一般健康状况和躯体疼痛除外)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 种直肠癌永久性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均明显下降,护理过程中更加需要加强术前宣教、术后教育护理以及社会支持来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160例结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出院准备量表(RHDS)、中文版出院指导质量量表(QDT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患者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及社会支持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准造口护理联合情景体验式健康教育在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14例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采用标准造口护理干预,研究组5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情景体验式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干预前后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评分)、自护能力量表(ESCA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干预后CD-RISC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ESCA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造口护理联合情景体验式健康教育应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可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态度-定义-开放思维-计划-试验护理模式(5项护理模式)在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4例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直肠癌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态度-定义-开放思维-计划-试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适应量表评分高于术后第1天(P0.05),研究组适应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造口护理知识评分高于术后第1天(P0.05),研究组造口护理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态度-定义-开放思维-计划-试验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对造口护理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理功能,提升其造口适应及社会交往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黄艳波  刘玮琳 《全科护理》2021,19(32):4584-4587
目的:设计结直肠癌造口病人造口周围性皮炎风险预测模型,并据此确定预防护理对策,以期为临床预防结直肠癌造口周围性皮炎提供支持.方法:选择收治的结直肠癌造口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出现造口周围性皮炎的病人例数,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周围性皮炎形成的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设计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预测效果,据此确定护理对策.结果:出现周围性皮炎病人共45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周围性皮炎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辅助放化疗、回肠造口、合并糖尿病、不了解造口护理知识、渗漏(P<0.05);据此设计预测模型为Z=P=1/[1+e-(-8.892+1.207×年龄≥60岁+1.125×辅助放化疗+1.388×回肠造口+0.985×合并糖尿病+1.000×不了解造口护理知识+0.807×渗漏)];经ROC曲线分析得到,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最佳截断值为9.3分,敏感性系数为0.854,特异性系数为0.926,Youden指数为0.780,预测准确率96.67%.结论:结直肠癌造口病人多存在造口周围性皮炎风险,研究设计的造口周围性皮炎风险预测模型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且预测有效性强,可为临床预防护理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6.
张跃红  李一凡 《全科护理》2021,19(2):257-26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造瘘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180例结直肠癌造瘘术病人为研究对象,统计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采用Logistic方法分析影响因素,分析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180例结直肠癌造瘘术病人中自我管理行为低水平21例,中等水平64例,高水平95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肠造口时间、术后并发症、家庭社会支持程度、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是结直肠癌造瘘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术后并发症、家庭社会支持程度、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是影响结直肠癌造瘘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风险因素(P<0.05)。自我效能感与结直肠癌造瘘术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关系,且与自我管理行为的4个维度(日常生活管理、用药管理、病情症状监测、饮食管理)也呈正相关关系;与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关系,与“面对”呈正相关关系;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关系,与自我管理行为的4个维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结直肠癌造瘘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多样,其中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尤为明显且正相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62  
目的 :了解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 ,分析其影响因素 ,为提高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 40例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资料。结果 :本组造口病人生活质量总体评分仅为 56 .87,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自理能力、排便是否规律、造口时间、是否参加造口联谊会等。结论 :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加强院外健康教育 ,鼓励参加造口联谊会 ,提高自理能力 ,建立规律排便 ,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提升低位结直肠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效果。 方法 将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低位结直肠行永久性结肠造口出院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54例。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干预6个月后2组患者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结果 观察组造口黏膜脱落及总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673,P<0.05; χ2=14.037,P<0.01);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功能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疲劳、疼痛、食欲下降、便秘得分低于对照组。 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低位结直肠癌Miles术患者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出院后家庭健康教育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康复教育指导;干预组在常规出院康复教育指导基础上,由专职护士通过随访、组织病友会等形式给予患者实施家庭健康教育。比较出院时和出院后第3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后第3个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出院时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家庭健康教育可提高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失志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失志量表调查患者术后失志综合征情况,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有无造口、术后时间、居住地等临床特征对失志量表得分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失志综合征的高危因素。结果8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失志量表总分(36.45±5.34)分。不同肿瘤分期、有无造口、性别、并发症、术后时间、年龄、家庭月收入、社会支持患者失志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居住地患者失志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有无造口、术后时间、社会支持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失志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存在中度失志综合征,受到肿瘤分期、有无造口、术后时间、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与护理措施降低其失志综合征程度,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