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加富 《海峡药学》2016,(4):172-173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对照组患者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入手术室时、插管即刻、气腹5min、气腹30min、拔管即刻的MAP和HR,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并记录术后2h(T1)、6h(T2)、12h(T3)、24h(T4)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和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30%,右美托咪定组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组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术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行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根据是否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非右美托咪定组,各3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0)、体外循环开始后30 min(T1)、体外循环停止后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手术结束后24 h(T4)、手术结束后72 h(T5)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IL-10水平差异,并评价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 T1时右美托咪定组MAP和HR高于非右美托咪定组,且右美托咪定组T1时HR高于T0时(P<0.05).T1 ~ T3时右美托咪定组TNF-α低于非右美托咪定组(P<0.01);在T1 ~ T4时右美托咪定组IL-6水平低于非右美托咪定组,IL-10水平高于非右美托咪定组(P<0.01).术后3d和7d时右美托咪定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可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老年行PK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四组:A、B、C三组麻醉前10 min内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0.7和0.4μg/kg;D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用药前(T1)、局部麻醉时(T2)、球囊扩张时(T3)、应用骨水泥时(T4)和术毕(T5)的HR、MA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同时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T1相比,D组T3-T5的HR和MAP均增加(P<0.05);A、B组T2-T5的HR和MAP低于T1和D组(P<0.05).A、B组T2-T5的Ramsay评分高于C、D组,BIS值低于C、D组(P<0.05).不良反应包括血压波动、心动过缓和恶心,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B组、C组和D组(60.0% vs.16.0%、8.0%和12.0%)(P<0.05).结论 麻醉前10 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7 μg/kg有利于维持术中的循环稳定,镇静作用良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于小儿七氟醚面罩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1-6岁患儿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七氟醚面罩吸入麻醉,A组以0.5ug/㎏.h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B组以同样方式泵入生理盐水,记录患儿苏醒时(T0)、苏醒后5min(T1)、苏醒后10min(T2)、苏醒后30min(T3)的HR、MAP;记录患儿苏醒时间、镇静评分、躁动评分、躁动例数。结果: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苏醒后各时间点右美托咪定组(A组)HR、MAP比对照组(B组)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镇静评分、躁动评分、躁动例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七氟醚面罩吸入麻醉联合持续静脉泵注小剂量(0.5ug/㎏.h)右美托咪定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小、能达到良好的镇静,且无呼吸抑制、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减轻老年患者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和C组(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于麻醉诱导前(To)、气管插管时(T1)、开始气腹时(T2)、拔气管导管时(T3)和拔管5 min后(T4)各时间点抽取非静脉输液侧肘静脉血,放免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值,并记录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D组T1和T2时的MAP、HR、Cor均明显低于C组(P<0.05);T3时的MAP和Cor明显低于C组(P<0.05),T4时的Ang-Ⅱ也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能明显减轻老年患者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从而可减少老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止血带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下肢手术并应用止血带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待麻醉平面稳定后,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N组静脉泵注生理盐水0.5μg/kg,均于10 min泵完,给药结束后开始上止血带驱血加压.分别记录给药前(T0)、上止血带前(T1)、松止血带前(T2)、松止血带后1 min(T3)、3 min(T4)、5 min(T5)、10 min(T6)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与T0比较:N组的MAP在T2时上升,T2后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MAP在T2时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后明显下降(P<0.05).与T2比较:N组的HR在T3明显上升(P<0.05);D组的HR在T3亦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D组的MAP(P<0.001)、HR(P<0.01)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可以加重松止血带后的血压下降,所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上止血带的手术中,不提倡使用右美托咪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下非脱垂大子宫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非脱垂大子宫84例,随机分为全麻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42例.全麻组采用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顺阿曲库铵进行术中维持麻醉,右美托咪定组在全麻组麻醉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观察2组观察患者诱导麻醉前(T0)、插管后1 min(T1)、拔管后1 min(T2)患者平均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动脉氧分压(PaO2)水平;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的用量.观察2组患者入室、切皮、拔管、离开手术室的脑电双频指数;观察术后2、8、24 h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和Ramasy镇静评分,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MAP、HR水平在T1、T2时与T0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T2时MAP、HR水平显著高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T1、T2时MAP、HR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全麻组,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用量均少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室、切皮、拔管、离开手术室时脑电双频指数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全麻组离开手术室时脑电双频指数与入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切皮、拔管、离开手术室时脑电双频指数均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8、12 h 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2、8、12 h 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眩晕、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均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下非脱垂大子宫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能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有利于患者麻醉状态维持,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增强术后镇痛、镇静的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不影响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1),10 min泵完,对照组泵注等量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其他麻醉方法相同。监测患儿入室时(T_0)、术毕(T_1)、拔管时(T_2)、拔管后2 min(T_3)、拔管后5 min(T_4)、拔管后10 min(T_5)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记录术毕患儿恶心、呕吐情况,并评估患儿躁动发生率。结果T_0时,两组MAP和HR无显著差异(P>0.05)。T_1—T_5各时点右美托咪定组MAP和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右美托咪定组发生术后躁动5例,恶心、呕吐3例,对照组分别为16例和10例,右美托咪定组躁动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使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并有效减少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的发生,且不影响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9.
龙凤 《北方药学》2021,18(6):34-3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A组(右美托咪定2μg/kg滴鼻,n=20)、B组(右美托咪定3μg/kg滴鼻,n=20)、C组(0.2mL生理盐水滴鼻,n=20).比较三组间滴鼻后30min、拔管时、离开苏醒室时UMSS评分,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手术结束至离开苏醒室时间.结果:A组、B组患儿滴鼻后30min、拔管时、离开苏醒室时其UMSS评分均低于C组,且B组患儿上述评分低于A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儿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手术结束至离开复苏室时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全身麻醉手术患儿,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滴鼻可减轻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中镇静效果.方法 将122例需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分别运用右美托咪定、咪唑安定.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MAP (97.0±9.2)mmHg、HR(61.0±9.3)次/min低于用药前(P<0.05),但Sp02下降不明显(P>0.05);T2~T4,对照组MAP[(112.6±10.9)mmHg、(114.4±7.5) mmHg、(115.6±9.2) mmHg]高于观察组[(97.0±9.2)mmHg、(93.6±8.4)mmHg、(92.3±11.3) mmHg],T2~T5,两组Ramsay评分均高于T0,且观察组Ramsay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镇静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采用微量泵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0μg·kg~(-1)(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50 mL),对照组给予等量氯化钠注射液。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10 min(T_0)、给药后(T_1)、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_2)、气管插管时(T_3)及外科支撑喉镜置入后(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相比,T_2时两组患者MAP和HR均下降(P<0.05),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T_3和T_4时,对照组MAP和HR均升高(P<0.05),右美托咪定组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MAP和HR明显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能有效抑制声带息肉摘除术中气管插管及外科支撑喉镜置入后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升高,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手术中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就诊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其中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麻醉的患者54例为观察组,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未使用右美托咪定麻醉给予0.9%氯化钠溶液患者46例为对照组.记录泵注右美托咪定前(T0)、气管插管时(T1)、气腹后5 min(T2)、术后时(T3)、术后24 h时(T4)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泵注右美托咪定前(T0)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应急反应指标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1、T2、T3、T4时Cor、NE、IL-06、MAP和HR均明显高于泵注右美托咪定前时(T0),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5).观察组在T1、T2、T3、T4时的Cor、NE、MAP和HR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时使用右美托咪定能降低并发症,同时能稳定患者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孙东江  孙雪江 《北方药学》2021,18(1):147-14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滴鼻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40例小儿扁桃体患儿为研究对象,参照其病历号奇偶,将其划分为单数组与双数组,对比各项指标.结果:T0比较,单数组患儿HRT1-T4下降明显(P<0.05),双数组HR在T2、T3上升明显(P<0.05);单数组与双数组对比,患儿HRT1-T4对比有差异(P<0.05).单数组患儿与双数组患儿SpO2、MAP、RR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在静脉通路开放阶段镇静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患儿与分离时的镇静评分、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恢复室内躁动评分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手术过程中,选择本文这一药物,实施滴鼻形式,在患儿苏醒后能够发挥镇静作用,可更好地稳定患儿血流动力学,以此降低麻醉药物对患儿机体产生的影响,降低患儿恢复期躁动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术前镇静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小儿术前镇静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择期行腺样体或伴有扁桃体切除术患儿90例,年龄2~7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Anesth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儿分成3组,每组30例。七氟醚麻醉诱导前30 min,分别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1.0μg/kg(D1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D2组)及等容积生理盐水(NS组)。记录患儿给药前的基础情绪,给药后鼻腔不适感的发生情况,同时监测给药即刻至入手术室前患儿的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记录患儿给药后30 min的镇静评分、情绪评分、与父母分离抵抗评分、静脉穿刺抵抗评分、面罩抵抗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1组、D2组患儿的镇静评分、情绪评分、与父母分离评分、静脉穿刺抵抗评分、面罩抵抗评分均高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的面罩抵抗评分高于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围术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术前有镇静作用,面罩吸入诱导时,右美托咪定1.0μg/kg的镇静效果优于0.5μg/kg,且对循环呼吸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神经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2013年1—11月择期行幕上脑肿瘤切除术的4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ex 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NS 组),各20例。Dex 组在脑膜缝合完毕后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 kg,NS 组给予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观察两组给药前(T0)、给药后(T1)、拔除气管插管时(T2)、拔管后5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的变化,以及拔管时间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 T0的 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 T1的 H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儿 T2、T3的MAP、H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ex 组苏醒期的躁动评分优于 N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ex 组苏醒期躁动率为5%,低于 NS 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ex 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 N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气管插管术全麻中可以发挥较好的镇静、镇痛、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术后躁动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介导下右美托咪定预防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反应的最佳时机.方法 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分别在麻醉诱导时(A组)、手术15 min时(B组)、手术30 min时(C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6 μg/ (kg·h)至腹膜关完.监测3组患者的BIS至拔管后60 min;监测3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1)、手术结束时(T2)、拔除气管导管时(T3)、拔管后10min (T4)、拔管后30 min (T5)和拔管后60 min(T6)6个时点的动脉平均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BIS值.比较不同时点的MAP、HR的组间和组内变化;比较不同时点的VAS痛觉评分;比较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 3组患者T2、T3、T4、T5、T6 5个时点的MAP、HR与T1时组内比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在T2、T3、T4、T5、T65个时点的MAP、HR与B、C组对应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C组患者拔管后在T3、T4、T5、T6 5个相对应时间点的VAS痛觉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C组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即给予右美托咪定0.6μg/(kg·h)至腹膜关完,可以预防瑞芬太尼的痛觉过敏反应,而且麻醉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D1组)、右美托咪定1μg/kg(D2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术前30min在术前等候室内监测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 O2)。D1组患儿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D2组滴入右美托咪定1μg/kg,C组滴入等容量生理盐水0.5ml。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直至患儿入睡,术中按需追加异丙酚。记录患儿滴鼻前(T0)、滴鼻后30min、镜检5min及术毕清醒(T1-T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 O2)及OAA/S评分。记录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效果、异丙酚用量、术毕苏醒时间及不良事件(舌后坠、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体动反应、恶心及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T1-T3时OAA/S评分降低,患儿麻醉诱导时间缩短,麻醉效果升高,异丙酚用量减少,舌后坠、呼吸抑制及体动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术毕苏醒时间、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比较,D2组T1-T3时OAA/S评分降低,患儿麻醉诱导时间缩短,麻醉效果升高,异丙酚用量减少,舌后坠、呼吸抑制及体动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术毕苏醒时间、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纤维结肠镜检查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滴鼻复合异丙酚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剂量选择1μg/kg优于0.5μg/kg。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全凭静脉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拔管前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0.2~0.7μg·kg-1·h-1,B组不用盐酸右美托咪定作为对照.记录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10 min以及2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糖(BG)浓度.结果 与拔管前比较,B组拔管期MAP和HR均明显升高(P<0.05),A组拔管时和拔管后10 min的MAP和HR均低于B组(P<0.05).A组拔管后10 min的Cor明显低于B组[(253.2±33.7)mg/Lvs.(278.5±45.2)mg/L],BG亦低于B组[(5.18±0.59) mmol/L vs.(5.58±0.58)mmol/L](P<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减轻上腹部手术患者拔管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对新生儿机械通气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 接受机械通气的新生儿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静脉持续泵入芬太尼,研究组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静脉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比较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记录两组患儿用药前(T0)、用药后1 h(T1)、用药后12 h(T2)、用药后24 h(T3)、用药后48 h(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呼吸频率(RR)、吸气峰压(PIP)变化;采用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评分)以及Ramsay评分对两组患儿上述时间点的镇痛镇静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1~T4时,两组HR较T0时降低(P <0.05),但研究组上述时间点HR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MAP在T0~T4时无明显变化(P> 0.05),而对照组T1~T3时的MAP较T0时降低(P <0.05),T1时研究组MAP高于对照组(P <0.05);T1~T3时,对照组RR较T0时降低(P <0...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5,(17):2370-237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时的镇静作用。方法:选择行ERC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P组),各30例。D组给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10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负荷量,术中以0.5μg/(kg·h)维持;P组给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2 mg/kg,遇有体动,追加0.3~0.5 mg/kg。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T0)、给药后(T1)、进镜时(T2)、术中(T3)以及苏醒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在各时点对患者进行Ramsay评分以判定镇静程度。结果:D组T1时点的MAP较P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各时点的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T1、T2、T3时点的Ramsay评分与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ERCP检查,镇静、镇痛效果满意,患者无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