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山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人力资源现状,以找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使用多阶段分层抽样选取10家山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包括10家牵头医院和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通过描述性分析对数据进行呈现。结果 县域医共体的应急机构体系有待健全、县域医共体卫生应急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县域医共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演练需要优化。结论 县域医共体在应急管理中存在着应急机构体系不完整、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促进专业人才发展;重视优化应急培训演练,提高卫生应急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三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财务一体化管理的实践探索,提出解决财务一体化管理的路径,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财务一体化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的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并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的财务、人事、医保、价格、信息、设备、总务等部门负责人进行小组座谈。结果:三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财务一体化管理的组织架构明晰,财务制度管理、预算管理、医保管理、价格管理、采购管理、绩效考核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实现了“七统一”,且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财务状况发展态势良好。结论:三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财务一体化管理,除了实现“七统一”管理以外,还要明确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的产权划分,从而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百分权重法和组合权重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分法、加权TOPSIS法和加权秩和比法验证指标体系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结果:构建了由10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的紧密型医共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医共体建设所需的组织结构、资源投入、服务模式、服务产出及效果等方面.相关性分析显示3种综合评价方法显著相关.结论:文章构建的指标体系明确医共体的服务功能定位,能够比较全面评价不同地区紧密型医共体绩效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的主导作用,促进分级诊疗的落地实施。方法:采用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以从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监测系统调取的2021年某省数据指标作为研究变量。结果:通过分析5个条件变量对某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分级诊疗实施效果,得出了3种主导作用。影响某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分级诊疗效果的主导作用分别为:医保基金的主导作用、全科医生的主导作用、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主导作用。结论:发挥医保基金引领作用,推动分级诊疗实施效果;重视医务人才培养,完善全科医生制度;搭建并完善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促进紧密县域型医共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结合县域医疗机构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别由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牵头建设3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近年来,医共体围绕“优机制、强基层、提能力、暖民心”工作目标,着力推进人员、编制、岗位、财务、经费、药物、信息、管理“八统一”,打造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各地     
广西医共体建设有章可循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广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广西3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将有章可循。《实施方案》提出,为引导优质医疗人才下沉,医共体内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由医共体统筹使用;整合建立各成员单位编制资源,建立“人才编制池”,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倾斜。新进在编人员户籍关系可留在医共体牵头医院所在地,人事档案由牵头医院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全国200个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挖掘县域医共体改革经验。方法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寻找县域医共体改革共性经验。结果权重占比前5位的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指标分别为统一后勤服务(8.76%)、统一绩效考核(7.82%)、统一信息化平台(6.94%)、统一财务(6.47%)、统一人力资源管理(5.10%)。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平均Ci=0.403,排序为99.5)改革进展快于松散型医共体(Ci=0.391,排序为102)。熵权TOPSIS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A医院、浙江省B医院、福建省C医院3个县级医院为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最优的3个县级医院。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最优医院的主要经验为政府主导,法人制度变革,政府全面赋能医共体,但其对于服务能力和质量的提升关注较少。结论在县域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到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业务范围的适配,并注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建议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促进分级诊疗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化和推进,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县、乡、村各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2014年6月,由县人民医院牵头,与县中医院、12家乡(镇)卫生院和200个村卫生室建立紧密型医共体。2019年,由县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云县医共体总医院,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12家乡(镇)卫生院、200个村卫生室、民营医院、诊所纳入医共体总医院管理,实现了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整合。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恰逢春节,从湖北返回云县的人数有几千人,这为云县医共体的抗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俞淦泉  郑彩云  王欣 《中国卫生经济》2023,42(11):24-27,65
目的:探索县域医共体紧密型治理影响医共体绩效的路径,为医共体高质量发展阶段精准施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广东省县域医共体紧密型治理情况,基于组态理论、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紧密型治理影响医共体绩效的路径及核心条件。结果:实现高县域医共体绩效的有效路径有3条,核心条件为医共体有效考核、财务统一管理和药品统一管理落实到位。在实现以上核心条件的情况下,即使信息互联互通未落实也可能实现高县域医共体绩效;导致非高县域医共体绩效的有效路径有11条,核心条件为医共体决策权限、财务统一管理和收入统一管理均落实不力。结论:为提高县域医共体绩效,应重点保障医共体决策权限,全面落实县域医共体考核机制以及财务统一管理、药品统一管理和收入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0.
<正>安徽省通过世行贷款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促进项目的实施,以紧密型医联体、紧密型医共体为抓手,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开展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进一步构建安徽省以人为本、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域医共体"两包三单六贯通"2014年,安徽省提出县域医共体制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安徽省天长市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起分级清晰、分工合理、运行顺畅的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整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天长市首先建立起紧密型医共体,采取"九部一中心"工作机制。在牵头医院成立医共体管理中心,下设9个工作部(人事工作部、健康促进部、财务管理部、业务指导部、信息管理部、药品耗材采购部、公卫服务部、督查考核部、基金管理部)强化医共体牵头医院职  相似文献   

12.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作为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载体,是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的必要路径。当前,在经济落后的欠发达地区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文章分析了县域医共体建设面临的困境,厘清了精准治理理论的概念,基于广东省和平县县域医共体的精准化建设实践,总结欠发达地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精准化建设的价值经验。  相似文献   

13.
李刚 《中国卫生》2024,(3):52-53
<正>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9个县市的紧密型医共体组建完成,当年全市的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基层就诊率同比增长1.34%,县域外住院人次同比降低3.6%。牵头医院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20余项,指导帮扶38家乡镇卫生院。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近年来黄冈市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基层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分级诊疗模式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国家开始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当前, 我国紧密型医共体发展尚存在4方面问题, 即服务体系构建欠完善、基本体制机制不健全、供给能力质量未达标以及核心保障制度不完备。为解决现存问题, 作者选择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和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作为典型案例, 总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先进试点地区经验, 提出未来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应落足于构建"单核多层"体系, 从协同管理、实务操作、制度建设、基础保障和多方监督5个层面出发,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 最终实现分级诊疗与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施“打包付费”存在的核心问题,以期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创新改革提供有益借鉴。方法:通过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构建问题体系,运用多维尺度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归纳总结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打包付费”存在的核心问题。结果: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存在利益分配及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Ci=1.000)、对医共体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Ci=0.732)、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受抑制(Ci=0.652),医疗信息化建设滞后(Ci=0.595)、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Ci=0.579)等问题。结论:可从以下3个方面优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打包付费”,(1)应完善多层次协同激励机制,保证服务质量效率;(2)优化总额测算方法,完善配套措施细则;(3)加快信息化建设,强化监管考核管理。  相似文献   

16.
县域医共体的构建与运行超越了单一行政部门和服务组织边界,需要运用更加系统化与整体性的视角进行治理.本文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从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三方面结合安徽省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实践,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过程与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紧密型医共体整体性治理模式的构建逻辑与实现路径.并进一步对整体性治理模式的适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访谈调研,总结天津市实施镇村一体化机制、构建区级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紧密型医共体开展基层数字健共体,打造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和云检验平台的经验。通过构建整合型服务体系,牵头医院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占比由2018年的31.49%增加至2020年的33.44%,县域内基层机构门急诊人次数占比由2018年的50.2%上升至2020年57.4%。在医共体内统一药品目录,确保基层单位配备常用慢性病药品45个品种、196个品规。门诊收费中药占比快速上升,由2018年的76.6%增加至2020年的85.7%。天津市在构建整合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中成效明显,但在紧密型医共体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机制、牵头医院医防融合、城市城区紧密型医共体专科特色和数字健共体嵌入式发展运行机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加强。  相似文献   

18.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2019年5月)明确了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的政策目标.从现有的医疗资源分配机制来看,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推动县域医共体行动者间的有效互动和协调行动才能顺利达成政策目标,并切实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本文基于行动者中心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情况,提出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政策建议。方法:选取200个县级医院作为样本医院,采用问卷调查和聚类分析方法,从资源整合、管理协同、激励约束三个方面,分析2019年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情况。结果:51.5%的医院实现药品统一采购,32.0%的医院实现规章制度统一,72.0%的医院颁布了医共体实施方案,60.5%的医院出台了医共体考核机制。聚类结果表明,缓慢推进型医共体占27.6%,中间型医共体占53.1%,积极推进型医共体占19.3%,县域医共体整体推进效果较好。结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可注重从县域医共体资源整合、管理协同、建立激励相容机制入手,集中资源逐步提高基层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共生理论探究总额预付制对非紧密型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就医流向和基金分配的影响, 为相关部门制定医共体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从某市卫生健康信息系统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非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基层)的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和医保基金使用等数据。采用共生理论分析非紧密型医共体共生系统, 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间断时间序列分段回归模型分析2008年4月实施总额预付制以来, 该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的就医流向和基金分配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非紧密型医共体共生系统形成了组织上的连续共生模式和行为上的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从就医流向来看, 2017—2019年, 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门急诊人次均呈上升趋势, 出院人次变化不大;牵头医院下转患者人次从2017年的32人次增至2019年的87人次。间断时间序列分段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总额预付制度实施后, 牵头医院门急诊人次占比下降(β3=-0.43, P<0.05), 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呈上升趋势(β3=0.02, P<0.05)。从基金分配来看, 牵头医院医保基金占比从2017年的45.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