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生殖细胞瘤起源于胚生殖细胞,也称胚生殖细胞瘤,占颅内原发瘤的1%,好发于松果体区,也可以发生于松果体以外部位,如第三脑室、鞍上、下视丘、基底节、额叶、颞叶深部,也可发生于幕下,第四脑室。这些发生于松果体以外部位的生殖细胞瘤称为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过去称为异位松果体瘤,以鞍区和基底节区多见。本文收集8例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所有病例均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穹窿穿刺液中β-HCG定量测定对不典型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92例因可疑异位妊娠患者血β-HCG及后穹窿穿刺液中β-HCG的含量,并计算2者比值,分析其在不典型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结果:92例患者中81例经腹腔镜探查证实为异位妊娠,其后穹窿穿刺液中与外周血β-HCG分别为(21746.58±9862.39)mU/mL及(1854.34±998.72)mU/mL,比值为12.43±5.72,其中有1例(1.23%)外周血β-HCG结果在正常范围内;11例经诊断性刮宫术证实为宫内妊娠,其后穹窿穿刺液中β-HCG与外周血β-HCG分别为(16472.63±7892.57)mU/mL和(14937.57±6364.83)mU/mL,比值为1.13±0.63,前者比值远大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穹窿穿刺液与外周血β-HCG比值对不典型异位妊娠的诊断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华西医院脑外科2000年1月-2009年3月119例颅内原发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率约占同期颅内肿瘤的1.1%。男:女=1.64:1,平均发病年龄15.4岁。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高压症状及视力视野改变,分别为61、56例;肿瘤主要来源于松果体区及鞍区;64例患者行放疗或放疗加化疗,随访45例。5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术后行单纯放疗19例,放疗加化疗5例),随访36例。随访时间3~94个月,平均29.7个月。行放疗和放化疗的患者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结论颅内原发生殖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见,肿瘤大多位于松果体区及鞍区。临床表现位于松果体区者主要为颅内高压症状等,位于鞍区者主要为视力视野改变、尿崩等。放疗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垂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例垂体转移癌误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均以视力减退为主要症状,伴尿崩症、头痛各2例,1例有眼球运动障碍,均伴不同程度的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表现。4例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分别误诊为颅咽管瘤、垂体腺瘤、鞍结节脑膜瘤和脊索瘤。均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转移性腺癌。2例原发病灶在肺脏,1例在乳腺,1例因经济原因未查找原发病灶。结论垂体转移癌是颅内罕见病变,主要来源于乳腺和肺部,多以视神经损害、尿崩症、垂体功能低下和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术前与鞍区其他肿瘤鉴别诊断困难,确诊需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影像学表现的分析提高对颅内绒毛膜上皮癌影像学诊断和认识水平。方法3例经病理证实颅内原发绒毛膜上皮癌患者,鞍区1例为女性,松果体区2例均为男性;行CT和MRI头部扫描。结果鞍区占位CT显示鞍上池不规则团块状、边界清楚高密度病灶。MRI显示肿瘤向下延伸,垂体受压,鞍底塌陷;向上三脑室前部受压;向前颅窝底侵犯额叶底面;增强肿瘤呈不均匀轻度强化。松果体区占位CT显示呈不规则、分叶状、高低混杂密度影,结节状钙化位于肿瘤边缘;MRI显示松果体区不规则团块状、不均匀混杂T1、T2异常信号;第三脑室后部、中脑顶盖受压变形,幕上脑积水;病灶不均匀轻度强化。病理证实为颅内原发绒毛膜上皮癌。结论颅内原发绒毛膜上皮癌影像学缺少特征性表现,但由于肿瘤血供丰富、容易侵蚀血管,增加了手术难度。术前若能根据肿瘤影像学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得出较为正确诊断,为手术治疗方案确立和术中出血情况估计提供可靠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该院雅培I2000免疫分析仪和韩国i-CHROMATM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β-HCG测定结果是否有可比性。方法因在孕妇血β-HCG浓度范围很宽,分为1 000mU/mL及以下和1 000mU/mL以上2个范围分别进行比对。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EP9-A2文件要求,在2个浓度范围内每天均至少收集4份新鲜血浆,共8份标本,分别用2个检测系统测定β-HCG,连续至少测定5d。每份标本均按正反序重复测定,记录测定结果,检测离群值,按1 000mU/mL以内和以上分别计算直线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根据直线回归方程计算β-HCG在各不同水平处的预期偏差,并判断其是否可以接受。结果在1 000mU/mL及以下和1 000mU/mL以上2种浓度范围内2个检测系统上β-HCG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94,在各浓度水平处的预期偏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2个检测系统测定β-HCG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黄澍  黄小钦 《新医学》2007,38(8):516-517,F0003
目的:总结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8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38例中年龄小于18岁32例(84%),偏瘫14例,尿崩症11例。头痛、呕吐8例,视力减退8例,视乳头水肿8例,丘脑底部综合征7例,复视4例,性早熟3例。肿瘤位于松果体区13例,鞍区11例,基底节区14例。位于松果体区或鞍区的生殖细胞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增强扫描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钙化不多见;磁共振表现为不规则形病灶,T1、T2加权像呈均匀等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在CT上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病灶;磁共振上表现为T1加权像混杂低信号,T2加权像呈混杂高信号。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以儿童、青少年多见,病变多位于松果体区、鞍区或基底节区。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尿崩症、视功能障碍或偏瘫,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8.
正原发性绒癌又称非妊娠性绒癌,是极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男、女性腺生殖系统内,如女性卵巢和男性睾丸,生殖器外的绒癌同生殖细胞肿瘤相似,有沿身体纵轴线分布的倾向。胃绒癌在生殖器外绒癌中最多见,而以脑为原发的绒癌则较为罕见[1]。Askanazy于1906年首次报道原发性颅内绒毛膜癌,占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3%~5%[2],总体临床预后极差[3-4]。李海龙等[5]报道,原发性颅内绒毛膜癌4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颅内浸润的诊疗体会.方法 对1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颅内浸润(Bing-Neel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结果 患者1年前诊断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治疗中患者出现持续性头痛.颅脑MRI平扫+增强:右侧额颞叶可见一团块状异常占位病变,T2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明显;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行病理检查示额叶小细胞恶性肿瘤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示淋巴-浆细胞瘤样细胞颅内侵犯.结论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颅内浸润罕见,化疗疗效有限,理想的治疗应该是放疗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颅内浸润的诊疗体会.方法 对1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颅内浸润(Bing-Neel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结果 患者1年前诊断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治疗中患者出现持续性头痛.颅脑MRI平扫+增强:右侧额颞叶可见一团块状异常占位病变,T2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明显;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行病理检查示额叶小细胞恶性肿瘤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示淋巴-浆细胞瘤样细胞颅内侵犯.结论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颅内浸润罕见,化疗疗效有限,理想的治疗应该是放疗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11.
人绒毛促性腺激素诊断宫外妊娠部位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在宫外妊娠不同部位及不同孕周中的含量,有助于刹用β-HCG的含量迭到快速诊断宫外妊娠部位的目的。方法健康对照组和正常早孕组各50例于晨7:00~8:00抽取空腹静脉血3mL送检,宫外孕患者在急腹症就诊时抽静脉血3mL送检。宫外孕组115例,其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3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77例;输卵管峡部妊娠25例。年龄17~42岁,平均31岁。pHCG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健康对照组β-HCG为(2.1±0.4)mIU/mL,正常早孕组β-HCG为(36535.16±2563.24)mIU/mL,宫外孕组β-HCG为(4084.82±3936.14)mIU/mL,经统计学处理,健康对照组与宫外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卵管间质部妊娠pHCG为(3883.13±1379.36)mIU/mL;输卵管壹腹部妊娠β-HCG为(3543.17±3013.00)mIU/mL;输卵管峡部妊娠β-HCG为(2336.46±2103.54)mIU/mL;3组间β-HCG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外孕患者在4、5、6、7周的β-HCG值分别为(158.59±76.57)mIU/mL、(577.84±176.05)mIU/mL(1782.63±618.84)mIU/mL、(7731.59±4347.17)mIU/mL,与正常妊娠组在相同孕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早孕妇女停经32~65d的β-HCG〉10000mIU/mL;宫外孕妇女停经32~65d的β-HCG〈10000mIU/mL;可利用β-HCG值诊断是否属宫外孕。研究发现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及输卵管峡部妊娠组间β-HCG值无统计学意义,不能利用β-HCG确诊其部位。以宫外孕患者β-HCG值比正常妊娠低的特点对快速诊断宫外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博  张怡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624-1626
【目的】通过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血清CA125和β-HCG水平,探讨血清CA125和β-HCG在预测输卵管妊娠结局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48例输卵管妊娠流产型(流产组)和17例输卵管妊娠破裂型(破裂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A125和β-HCG水平,了解两项指标与输卵管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流产组血清cA125水平(41.4u/mL±18.3U/mL)显著高于破裂组血清cA125水平(17.8U/mL±5.7U/mL)(P〈0.001);流产组血清β-HCG水平(1518.3mIU/mL±669.9mIU/mL)显著低于破裂组血清β-HCG水平(13972.7mIU/mL±9322.2mIU/mL,P〈0.001)。流产组血清CAl25水平与血清β-HCG水平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586,P〈0.05);破裂组血清CA125水平与血清β-HCG水平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718,P〈0.05)。【结论】①检测血清cAl25水平有助于预测输卵管妊娠的结局。②血清CA125水平随血清β-HCG水平的降低而升高,提示胚胎活性降低。③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β-HCG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常见肿瘤的临床和MRI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0月之间经病理证实的基底节区肿块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和影像资料,观察病变的影像特点及差异。 结果基底节区病变常见囊性变,以胶质瘤和生殖细胞肿瘤多见,脂肪信号仅见于生殖细胞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水肿程度较轻,低级别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更明显;出血多见于胶质母细胞瘤和生殖细胞肿瘤;低级别胶质瘤多表现为轻、中度强化,胶质母细胞瘤和淋巴瘤多表现为明显强化。 结论基底节区肿块样病变在影像表现各征象上有一定差别,可以为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人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浓度的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方法采用2株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抗β-HCG抗体,其中一株抗体用来包被发光微粒,另一株抗体标记生物素,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人血清中的β-HCG浓度,并与Beckman-Coulter公司试剂(化学发光法)进行比较。结果发光微粒浓度为100μg/mL、生物素标记抗体浓度为7μg/mL时,检测范围为0~1 000 mIU/mL,灵敏度为0.16 mIU/mL,平均回收率为100.3%,批内变异系数(CV)为0.80%~3.99%,批间CV为2.25%,与TSH、FSH和LH的交叉反应率低,稳定性较好,与化学发光法的符合率好(r=0.99)。结论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β-HCG具有较高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性,与化学发光法的符合率较好,适用于临床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联合放化疗对基底节区生殖细胞肿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9年1月首诊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肿瘤中心的52例基底节区生殖细胞肿瘤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将放化疗后存在明显残留与无明显残留的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以分析影响疗效的临床因素。结果至2020年6月15日,中位随访时间38月(范围13~125月),随访49例,3例失访。其中40人生存,9例死亡。3年总生存率83%,3年无进展生存率84%。6例患者在接受放化疗后存在明显残留(肿瘤稳定或进展),46例患者无明显残留(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诊断为生殖细胞瘤的患者为30例(57.7%),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22例(42.3%)。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较生殖细胞瘤更易出现治疗后残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伴随肿瘤标记物异常增高(甲胎蛋白>500 ng/mL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 mU/mL)患者较低危组患者更易出现治疗后残留(P= 0.000)。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发现治疗结束时是否存在肿瘤明显残留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4,HR=0.306,95% CI:0.024~1.488)。结论基底节区生殖细胞肿瘤随肿瘤类型、肿瘤标记物的不同对治疗反应不同,治疗后存在明显残留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明显残留的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建议行再次手术治疗以利于局部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 tive protein,hs-CR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和孕酮(Progesterone,P)的联合检测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孕龄为8~12周并发生先兆流产的61例孕妇为研 究对象,选择同期孕龄相同的72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β-HC G和P的水平,并使用增强型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先兆 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ROC曲线检测三项指标对预测先兆流产的效能。结果 正常妊娠组血清P,β-HCG水平分别为27.76±3.38 ng/ml和8 886±1 303 mIU/ml,均明显高于先兆流产组(19.62±2.58 ng/ml,6 338±1 461 mIU/ml),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t=15.42,10.63,均P <0.000 1);而正常妊娠组血清hs-CRP水平(5.9 5±2.19 mg/L)明显低于先兆流产组(14.91±6.55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 . 92,P <0.000 1)。单变量或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hs-CRP,P和β-HCG均 是先兆流产的独立影响因素( OR=2.060,0.408,0.999,均P <0.000 1)或( OR=1 .803,0.389,0.998,均P <0.05)。血清hs-CRP,β-HCG和P诊断先兆流产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4,0 .972和0.911(均 P <0.000 1);三项目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7( P <0.000 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s-CRP,β-HCG和P的水平,在早期诊断先兆流产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β-HCG、VEGF、PAPP-A联合经阴道三维彩超在早期输卵管异位妊娠中的诊断和临床效率评价。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和排除条件的32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同质性原则随机抽选32例正常宫内妊娠者作为对照组,抽取外周静脉血比较两组人员血清中β-HCG、VEGF、PAPP-A的差异,并通过计算实验组β-HCG、VEGF、PAPP-A的百分位数(P85、P15)作为诊断切割值,通过计算切割值单独、两者联合、三者联合、三者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早期输卵管异位妊娠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变化来评价不同诊断方式在诊断早期输卵管异位妊娠中的临床效率。 结果 实验组中β-HCG、PAPP-A浓度明显降低,分别为:3064.43±916.87 U/L、102.55±26.30 μg/L,而VEGF浓度则明显升高,浓度为:487.02±128.98 pg/mL;对照组中β-HCG、PAPP-A浓度差分别为:8532.84±1281.97 U/L、193.24±51.77 μg/L,VEGF浓度为:116.77±60.71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实验组中β-HCG、PAPP-A百分位数P85值,以及VEGF的百分位数P15值作为诊断切割值,确定妊娠8周后血清β-HCG低于4026.02 U/L、PAPP-A低于132.28 μg/L、VEGF高于347.94 pg/mL作为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和正常宫内妊娠的界限值。当以上述指标单独作为输卵管异位妊娠的诊断标准时,其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9.88%、70.71%、73.29%。当任意两者进行联合诊断时,符合率分别为85.03%、84.89%、86.10%。3者联合进行诊断时符合率达91.87%。而同时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时,诊断的符合率提高至97.88%。 结论 β-HCG、VEGF、PAPP-A的表达可作为早期输卵管异位妊娠诊断的参考指标,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时可以获取满意的诊断符合率及诊断效率,值得临床工作中的广泛推广和常规化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指导手术切除基底节区胶质瘤及降低致残率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09~2014年间我科收治的48例基底节区胶质瘤患者,术前行MRI+DTI,用纤维束示踪方法重建出锥体束,明确肿瘤和锥体束的三维空间结构关系,以避开锥体束设计手术入路,按纤维束受肿瘤侵袭程度指导手术切除肿瘤范围,术后评估神经功能状况。同时选取同期30例基底节区胶质瘤未行DTI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了解两者两组全切率及术后4周KPS评分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镜下全切19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4例,全切率63.3%;DTI组镜下全切29例,次全切13例,部分切除6例,镜下全切率60.4%,两组镜下全切率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KPS评分为77.67±19.09分;DTI组KPS评分为87.29±14.84分,两组KPS评分比较,P <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前DTI检查对指导手术切除基底节区胶质瘤有重要临床意义,起到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的作用,但无提高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鞍区黄色肉芽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本文提供了我院诊治鞍区黄色肉芽肿一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为33岁女性,因“停经伴头痛10月”入院,术前激素水平下降,鞍区增强MRI考虑囊性占位。行“神经内镜下经蝶入路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黄色肉芽肿。术后随访1年且预后良好。结论 尽管 XG病例的十分罕见,但提高对XG的认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脊髓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  方法  报道1例儿童原发于脊髓的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目前国内外未见此类报道, 并对儿童原发性脊髓生殖细胞瘤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和分析。  结果  5岁男孩临床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进行性加重, 性早熟, 血清及脑脊液甲胎蛋白、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明显升高, 磁共振成像示L2-3水平椎管内占位, 组织病理示椎管内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采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可协助显示病灶, 并通过监测最大标准摄取值的变化评估疗效及监测病情有无复发。该患儿放疗效果差, 化疗效果尚好。  结论  儿童生殖细胞瘤原发于脊髓非常罕见, 临床表现与累及的脊髓节段相一致, 应当与原发于脊髓其他肿瘤相鉴别。单纯性儿童原发性脊髓生殖细胞瘤对放、化疗均敏感,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