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统计和分析治疗后的的临床疗效.结果: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5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8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可以提高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髓会穴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6个月60例门诊面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分别针刺面瘫常规穴和面瘫常规穴加"髓会穴组",留针30 min,6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进行House-Brackmann量表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2.3%和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痊愈率34.8%和总有效率91.6%,且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面瘫后遗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应用面瘫常规穴加"髓会穴组"较单独应用面瘫常规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赵钧  郭巧素  李宁  吴爽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79-681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赵氏雷火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配合赵氏雷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41.6%,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率为26.6%,总有效率为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配合雷火灸治疗面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超短波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愈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痊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2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对照组64例采用祛风通络针刺法。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6.1%,对照组痊愈率为70.3%,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讨论针刺配合赵氏雷火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科接收周围性面瘫患者共计60例,以随机分配法为依据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针刺疗法,观察组30例患者接受针刺与赵氏雷火灸联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恢复,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0.00%、96.67%,对照组治疗后FDIP评分、FDIS评分、Burres-Fisch评分情况不及观察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赵氏雷火灸与单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肯定的疗效,但观察组的疗效更优,疗程更短。  相似文献   

7.
安化捷 《河南中医》2014,(9):1832-183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治疗,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19例,有效率为53.81%,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65.1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张建明 《山西中医》2011,27(3):27-27,29
目的:观察通脱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通脱法治疗组62例和传统针刺对照组60例,对2组患者痊愈率和愈显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44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30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治疗组痊愈率、愈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脱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韩兴利 《河南中医》2014,(9):1833-183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中药敷贴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33%,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敷贴能够明显改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运用针刺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周围性面瘫57例,并与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28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牢为89.5%,对照组为6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周围性面瘫起效快,疗效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作用。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针灸组采用针刺和艾灸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果:针灸组治愈率为85.3%,对照组治愈率为47.1%。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以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瘫,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收入我科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5人,B组25人。A组采用择期针灸治疗方法,B组采用急性期针灸治疗方法,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治愈17例,占68%;显效6例,占24%;有效2例,占8%,总有效率100%。B组治愈15例,占60%,显效8例,占32%,有效2例,占8%,总有效率100%。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A组治愈率高于B组,2组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早期干预对预后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60.00%,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治愈率48.00%,总有效率80.00%,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的观察比较,治疗后对照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凡明海 《光明中医》2012,27(4):747-748
目的观察隔姜、蒜灸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隔姜、蒜灸配合针刺治疗,针刺组56例单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4%,针刺组愈显率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蒜灸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沿皮透刺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周围性面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从地仓到颊车的沿皮透刺法,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30例中,痊愈22例,显效7例,好转1例;对照组30例中,痊愈11例,显效16例,好转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周围性面瘫常规针刺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地仓到颊车的沿皮透刺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是否应该给予针灸治疗。方法:47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17例)、先药后针组(15例)、针药结合组(15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3组患者分别给予温针灸、先药物后温针灸、药物与温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6次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①3种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②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先药后针组(P〈0.01);③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针灸应及早参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1采用温针治疗,治疗组2采用温针配合中药法治疗。观察3组患者总有效率及痊愈时间与疗程的关系。结果:对比3组患者治疗效果,温针配合中药热敷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温针配合中药热敷患者获得痊愈的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配合药物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高,治疗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过敏性鼻炎使用雷火灸与雷诺考特鼻喷雾剂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用3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雷火灸联合雷诺考特治疗,同时对另外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用单纯鼻喷雾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结果,分析其痊愈率。结果:使用雷火灸联合雷诺考特治疗过敏性鼻炎治愈率比只使用雷诺考特的要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应用雷火灸联合雷诺考特治疗的方法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患者中有10例脱落,余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隔姜灸组31例和针刺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隔姜灸治疗,隔姜灸组单用隔姜灸治疗,针刺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隔姜灸组77.4%、针刺组81.3%,后两组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加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疗效与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6.0%,对照组为8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患者所需平均疗程为1.8个,对照组为2.1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加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且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