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标本兼治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疲劳综合症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面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兼治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在增强患者体质、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还明显提高了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治疗的有效率与治疗疗程的统计分析,对比温针灸与常规针灸对周围性急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20例周围性急性面瘫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与治愈疗程。结果根据治疗的总有效率的数据统计分析,对照组为91.67%,治疗组为96.76%。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患者所用疗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针灸方法相比较,温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周围性急性面瘫的治疗效果,且治愈疗程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与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9例。两组均采用TDP照射治疗,治疗组加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加用电针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7.22%,对照组为8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4.
针灸加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灸加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疗程.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短波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疗法,观察两组的疗效、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2.1%,对照组治愈率73%,经卡方检验,X2=4.78,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在两组治愈患者中,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30例(85.7%),对照组治愈17例(63%),经统计学处理,X2=4.3,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治疗组治愈患者的疗程短于对照组.结论:针灸加短波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优于单纯针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周围性面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针刺选穴和针刺时间、疗程上均一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牵正祛风汤及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加用针灸治疗,治疗6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牵正祛风汤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薄氏腹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对照组以常规针刺疗法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House—Brachmann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H0use—Brachmann积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结合康复手法可以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治疗,治疗30d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程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程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温针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50例,针刺对照组48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温针灸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作用。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针灸组采用针刺和艾灸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果:针灸组治愈率为85.3%,对照组治愈率为47.1%。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以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瘫,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F波(F-wave)检测,观察头针配合面肌训练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面肌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波潜伏期和时程。结果对照组治疗后F波平均潜伏期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波平均潜伏期及平均时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F波平均潜伏期及平均时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头针配合面肌训练可缩短顽固性面瘫患者F波潜伏期,延长F波时程,促进运动神经纤维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78例贝尔面瘫病者被随机分成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组(n=39)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对照组n=39)。采用面神经功能指数(Facial Nerve Functional Index,FNFI)作为评判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第15d,治疗组中有21例(53.8%)痊愈,对照组为11例(28.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第21d,治疗组36例(92.3%)和对照组22例(64.1%)痊愈(P〉0.05)。结论: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疗程比单纯针刺治疗有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与电针、理疗综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理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康复训练和电针。结果:治疗4周后,在面神经功能分级上、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电针、理疗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凡明海 《光明中医》2012,27(4):747-748
目的观察隔姜、蒜灸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隔姜、蒜灸配合针刺治疗,针刺组56例单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4%,针刺组愈显率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蒜灸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以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和对照组相同针灸基础上,每日于患侧面部穴位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 ml。观察指标选用Hous-Brackmann ( H-B )面神经分级量表,于疗前、疗后两次评价,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 -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经卡方检验,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疗前、疗后H-B分级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疗前、疗后H-B分级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后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比较:观察组愈显率为70%,对照组为50%,经卡方检验,疗后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药配以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针药与放血疗法相结合;对照组针灸与中药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不同疗效。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配以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针药并用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配合康复训练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7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针药并用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针灸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7.4%和86.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愈率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并用康训练法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沿皮透刺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周围性面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从地仓到颊车的沿皮透刺法,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30例中,痊愈22例,显效7例,好转1例;对照组30例中,痊愈11例,显效16例,好转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周围性面瘫常规针刺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地仓到颊车的沿皮透刺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1采用温针治疗,治疗组2采用温针配合中药法治疗。观察3组患者总有效率及痊愈时间与疗程的关系。结果:对比3组患者治疗效果,温针配合中药热敷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温针配合中药热敷患者获得痊愈的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配合药物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高,治疗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组40例采用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10d为1个疗程,间隔2d,治疗3个疗程观察结果。结果:对照组治愈率52.5%,治疗组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痊愈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