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索中药处方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用药规律,从而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处方269首,中药267味,共3314味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前十位高频药为菊花、白芍、钩藤、牛膝、生地、石决明、夏枯草、茯苓、天麻、黄芩,与10味高频药物同用的药物主要有钩藤、白芍、生地、牛膝、菊花5味。总体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是以补虚扶正、清热为主.兼顾理气、平肝熄风、活血化瘀;常用药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平肝熄风药、理气药和活血化瘀药次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关于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用药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CNKI、维普、万方(2000年1月至2017年10月)获取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文献逻辑学及信息定量统计法建立用药数据库,对中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用药频次、功效、四气五味及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服或鼻饲给药出现频次前6位常用中药是大黄,人参类,炙甘草,枳实,白术,厚朴;前6类中药是补虚药(补气药为主),清热药,理气药,泻下药,化湿药,温里药;前3位归经是脾经、胃经和肺经;温性药物多于寒性药物。灌肠给药出现频次前5位中药分别是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生黄芪;前5类中药是泻下药、化湿药、理气药、补气药、温里药;前3位归经为脾经、胃经和大肠经;寒性药物多于温性药物。结论口服或鼻饲给药与灌肠给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用药特点不同,大黄是最常用中药,攻下法是在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务必顾护脾胃,辨证使用健脾益气、清热、理气化湿及温里等治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姜良铎教授对于老年感染相关发热性疾病特殊性的认识,以及治疗中的用药特点及辨证思路。方法收集姜良铎教授门诊治疗老年发热性疾病处方,对其药物品种、类别及药物配伍联系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处方477张,使用中药18类211种,以清热药和补虚药为主,其中清热药使用频次多于补虚药,但补虚药的使用种类多于清热药。结论姜良铎教授治疗老年热病用药以清热药和补虚药为主,体现了泻实为主、补虚为辅的用药特点,切合老年热病具有本虚的内伤基础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杨秉秀教授门诊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病历,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对其处方中常用药物的类别、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病例46例,共计156诊次、156首处方,共使用中药78味、2710频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类别是补虚药,其次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收涩药。常用的药物配伍是补虚药+补虚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结论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组方用药,以补肾填精为主,益气健脾为辅,清热利湿化浊为佐,体现了补中有清、清中有补、补泻结合、标本兼治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使用黄连解毒汤类方治疗胃脘痛的配伍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法对收集的836例处方进行整理、挖掘、分析,总结药物配伍变化。结果通过数据挖掘得到临床与黄连解毒汤类方配伍最多的中药类别依次为理气药、化湿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清热药,并从45味高频次使用的单味中药中提取了6个公因子。结论经中医辨证施治后黄连解毒汤类方可配伍不同公因子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胃脘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为糖尿病临床选方用药及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检索1995—2015年发表的1 341篇文献,进行中药类别、单味药频次、中药性味归经、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为补虚药类、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解表药类、利水渗湿药类、收涩药类、平肝熄风药类、理气药类、化湿药类和祛风湿药类。常用的补虚药类有黄芪、山药、当归等,常用的清热药类有地黄、玄参、黄连等,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类有丹参、川芎、红花等。最常使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分别是寒、温和平性,甘、苦和辛味,归脾经、肝经、肺经、肾经、心经和胃经。结论:治疗糖尿病常扶正与祛邪并用,以补虚药类为主,配合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等。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48-1050
目的:运用描述性分析,总结齐元富教授治疗胃肠道肿瘤用药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收集齐元富教授诊治胃肠道肿瘤60例,308份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数据库分析。结果及结论:药物应用最多:陈皮、薏苡仁、清半夏。药性:温、苦、甘为主。十二经:入脾、肺经药味最常用。补虚药、清热药最常用。常用7类药:补虚药、清热解毒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辨病辨证结合,依正虚邪实、主次缓急及药物特性选取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中药内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0年5月~2017年5月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为主要治法的临床型文献52篇,选择有关方剂52首,统计方剂中不同功效类别药物的使用频次。结果 :补虚药35味305使用频次,理气药11味96使用频次,清热药13味60使用频次,宣肺化痰药7味56使用频次,泻下药3味51使用频次。使用频次最多的前10味中药是白术、当归、黄芪、火麻仁、甘草、肉苁蓉、苦杏仁、枳壳、枳实、生地。结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方剂以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宣肺化痰药、泻下药类别药物为主要组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胃脘痛方剂的组方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胃脘痛提供参 考。方法检索《中华医典》中所有治疗胃脘痛的有效处方,利用SAS 9.3 等统计软件对药物进行因子分析与 关联规则分析,挖掘高频次药物、药对、药性与归类等,并以方测法,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处方 426 首,236 味中药,涉及中药类别17 种,其中高频药物42 味,以理气药、补虚药、温里药为主,常用药对 26 组,强关联药物组合5 个,所体现的常用治法有10 类。结论胃脘痛治疗以理气药、补虚药、温里药为 主,以调理气机、益气健脾为基本治疗原则,主要治法为调畅气机、温中散寒、调和营卫、健脾益气、活血化 瘀、化痰理气、健脾益气燥湿、清热化湿、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善用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及其相互配 伍,彰显“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次以半夏、香附、陈皮相互搭配凸显“疏肝、理气、化痰” 之效, 该研究可为胃脘痛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检索并纳入1995—2016年发表的治疗糖尿病相关文献755篇,涉及中药处方755首,单味中药367味,共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例数为33 330例,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用药规律。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和Clementine 12.0软件,分析与比较各病症类型的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功效和组方配伍规律。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治疗病症类型排名前4位的分别是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分别占总有效病例数的31.62%、29.82%、8.87%和6.47%。进一步对治疗排名前4位的病症进行分析,发现治疗糖尿病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山药、地黄、天花粉和麦冬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治疗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当归、川芎、丹参和桂枝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山药、丹参、茯苓和山茱萸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丹参、当归、红花和川芎等,常用中药类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用药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以补虚药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清热和利水渗湿药等,但具体用药侧重点不同,糖尿病和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侧重补虚药,兼以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的使用,糖尿病肾病侧重于补虚药,兼以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的使用,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侧重于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并重,兼以清热药使用。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反复发作、长期迁延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中医药治疗UC疗效整合、确切,具有多靶点系统调控、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其药理学特征表现为抗炎、调节免疫、改善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等作用。通过对大肠湿热、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郁脾虚、瘀阻肠络、寒热错杂、热毒炽盛证7种临床常见证型,及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健脾温肾、温阳化湿,疏肝理气、健脾和中,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温中补虚、清热化湿,清热解毒、凉血止痢7种治法所对应的临床优效16首经典名方、8个中成药品种的药理学特征、作用机制及临床适用范围进行综述,以期建立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的优效方药治疗UC的药理学特征和临床疗效评价的科学体系,从源头促进中医药在UC临床中西医治疗领域的科学应用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艳青  滕晶  杨洪军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0):2042-2046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0,构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及频次统计、证型分布、组方规律、新方分析。通过对治疗抑郁症的358首方剂分析,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22首。研究表明,现代文献数据库中收录治疗抑郁症的方剂以疏肝解郁、健脾化痰、活血补血、疏肝理气、健脾益气、清热泻火、开窍醒神、安神定志、滋阴补肾等功效为主,药性多偏于温平,药味苦甘辛,体现了抑郁症"理气开郁,调畅气机,移情易性"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相关文献分析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199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文献,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提取相关信息,行规范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利用Access数据库、SPSS 17.0及SPSS Clement 12.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与关联规则分析,总结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01篇,包括处方101首、中药112味。中药类别共19类,使用频数前3位由高到低分别为清热药(主要是清热燥湿药和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泻下药,总频率为56.62%;中药使用频数前5位由高到低依次为黄柏、苦参、芒硝、五倍子、大黄,累计频率为30.69%。所用药物中,寒性药物使用频数为521次(63.00%),苦味594次(41.98%);中药归经前3位为肝经、脾经、大肠经,三者的使用总频率为48.33%。结论 :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常从祛湿、清热、化瘀着手,用药以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复杂系统熵网络方法,挖掘在中医治疗肺癌方剂中的用药及配伍规律。  方法:选择《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明确用于治疗肺癌的中药处方,基于随机置换检验的互信息方法进行中药的相关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复杂网络,通过计算网络的中心性信息挖掘相关的核心药对、处方,以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配伍规律。  结果:共选择323首治疗肺癌的方剂,涉及407味中药。其中发现20个高频药物(主要集中于养阴类、补气类),41个核心三元组药物,26个核心药对;同时发现了以养阴益气药物为主,辅以化痰散结、清热解毒药物的基本方13个;药物性味以寒温、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脾、肝、胃、大肠经居多。  结论:通过复杂系统熵网络法,可有效发现治疗肺癌的处方及用药;以寒热并用、阴阳互补、表里同治为主要治则,用药以益气养阴为主、以祛邪为辅。  相似文献   

15.
魏玮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主要为"虚、滞、郁、瘀"。虚有先天不足与后天失养;湿热交困,阻遏气机,滞而为病;郁与情绪密切相关,主要为气机郁结;久而不愈,伤血入络,虚瘀为病。魏玮临证治以"补先天、壮后天、通利经络、涤荡邪毒",灵活运用温肾健脾、清肠化湿、疏肝健脾、活血通络等治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冼绍祥教授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其门诊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有效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构建数据库,使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处方49首,通过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关联规则,挖掘出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基础用方及19个常用药对、14个新方组合。结论:冼绍祥教授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以补气为基础,同时辅以活血、化湿、清热等法,兼具岭南特色重视化湿清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和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妇科名著《傅青主女科》77首方剂的用药特色。方法:以文成堂刻本《傅青主女科》77方为数据源,先用Pajek5.07工具进行可视化处理的复杂网络分析,以中药作为结点构建复杂网络图,并将“共同出现”的中药配伍关系连成网络结构,再行关联规则挖掘,最后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傅氏用药频次>20的有6味,按照功能主治分为16类,对96味中药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6个有意义的网络聚类组,如C1健脾益气;C2养阴清热;C3补益肾阳;C4偏清热凉血;C5清热泻火,补益阴津;C6温经补血,理气化瘀。高频中药之间二联121组,三联513组,四联867组,如五联的熟地黄、人参、白术、白芍和当归。结论:傅氏以补气养血、培补正气为主,补虚药以当归为首,常配伍人参,白术次之,重视补气健脾化湿。常用的核心中药有白术、人参、当归、白芍、熟地黄、山茱萸、柴胡、黄芪,核心方剂有异功散、四物汤、清经散、右归丸、完带汤,复杂网络结合关联规则在挖掘核心中药和方剂方面有一定优势,可视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中医辨治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期以阴虚燥热为主,治以养阴清热为主消渴方加减;临床糖尿病肾病期以湿瘀气阴两虚为主,治以除湿化瘀、健脾补肾,实脾饮与知柏地黄汤、桃红四物汤加减;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以肾虚湿毒上泛为主要病机,治法应以补肾泄浊温胆汤与真武汤加减;在辨证的同时结合辨病据情选用大黄制剂、雷公藤制剂、解毒化湿药以及单味中药,这不失为控制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行之有效且安全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以脾肾两虚为本,夹杂湿浊血瘀等实邪内蕴,为本虚标实之证。补益脾肾为本,兼泄浊化瘀,配合保留灌肠、结肠透析、熏蒸药浴、中药热熨、隔药灸等外治法,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京津地区冠心病证候-治法-方药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调查京津地区冠心病患者的证候分布、常用治法和方药使用情况。 方法 :病证结合,基于冠心病个体化诊疗信息平台,现况调查3 018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证候、治法、方药信息。 结果 :常见证候依次是血瘀、气虚、痰浊、阴虚、阳虚、气滞、血虚。证候组合分布以2证组合、3证组合、单一证型、4证组合常见。常用治法是活血、补气、化浊、养阴、清热、理气、宣痹、通络、补脾、温阳、疏肝,治法组合以4种治法组合、3种治法组合、2种治法组合、5种治法组合、6种治法组合最常用。常用的中药依次是丹参、茯苓、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当归、甘草、半夏、枳壳、陈皮、瓜蒌、麦冬、地黄、柴胡、黄芪,常用中药的功效依次是化浊、止痛、清热、活血、利水、化瘀、解毒、补气、安神、补血、凉血、理气、补脾。 结论 :冠心病中医临床诊疗坚持了理法方药相一致原则,治疗冠心病的清热治法、解毒治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