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消化道恶性肿瘤确诊初期的患者半年中的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变化.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CARES-SF对146名患者的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确诊初期患者的生命质量为中等,其中婚姻关系维度、性关系维度得分半年后下降.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最多的是情感支持,其次是实际支持,信息支持为第三位.情感支持大多来源于家庭成员,信息支持大多来源于医务人员.患者大多很少参与社交活动.在半年中情感支持、实际支持、信息支持的变化模式不一.诊断初期的患者不能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结论应对确诊初期患者加强咨询,以充分识别和利用社会资源.应持续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并制订干预方案,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确诊初期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最终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09年3月来院就诊的住院妇科恶性肿瘤患者60例,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患者的经济来源支持.采用肖水源编别的社会支持洋农历表(SSRS)用于测量个别社会关系的三个维度,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设社会支持利用度,生活质量评估采用欧洲癌症治疗考研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结果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患者社会支持比较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利用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获得了比正常人高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重视社会支持可以改善护理效果、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卵巢癌病人化疗期间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卵巢恶性肿瘤病人的生存率较低,5年生存率徘徊在25%-30%,成为威胁妇女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此类病人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使两者之间的关系清晰化、明确化,为医务人员更好地利用社会支持为病人生存质量服务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猝死病区人群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关系,为制定提高和改善病区人群生命质量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入户调查方式,利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病区人群进行社会支持调查,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评定量表简表对病区人群进行生命质量调查.结果 云南猝死病区人群的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维度得分[(40.85±8.34)分、(9.58±3.58)分、(23.86±4.87)分]均低于对照组相同维度得分[(41.82±7.12)分、(10.47±3.26)分、(24.51±4.68)分](均P<0.05).病区人群社会支持利用度[(7.41±2.67)分]与对照人群社会支持利用度[(6.84±2.56)分]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多重线性回归控制家庭人均收入等混杂因素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分别与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总分与生命质量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0,0.11,0.29,0.28,0.36;客观支持得分与生命质量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0.05,0.13,0.14,0.19;主观支持得分与生命质量及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8,0.06,0.21,0.23;支持利用度与生命质量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0.05,0.10,0.09,0.11)(均P<0.05).结论 云南猝死病区人群获得社会支持较少,且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低,使得病区人群生命质量较差,要改善这一状况,必须在提供更多社会支持的基础上,加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护患微信群的建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本科室2014至2016年收治的8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化疗通过建立医护患微信群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干预护理,帮助患者能够在生理、心理、社会得到身心平衡,最终提高生活质量。结果通过建立医护患微信群对80例晚期肿瘤患者干预后,总体的不良心理得到明显的改善,相应的症状和痛苦有所减轻。结论对于建立医护患微信群有利于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有着重要的帮助,本文的结果显示,建立医护患微信群有利于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娜  李耘  冯明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2):1408-1409,1417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对2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实验组)和45例高血压无抑郁患者(对照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命质量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定,分析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生命质量的生理功能、生理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8个维度及总分得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分别为(6.78±2.02)、(20.12±3.41)、(32.70±7.72)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呈正相关(r=0.542,P<0.01).结论 应加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的社会支持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小组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半结构化团体心理辅导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情绪状态、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42例病理确诊1年以上、预期生存期大于半年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半结构化团体心理辅导,并在辅导前和辅导结束后4周分别进行QLQ-C30、SAS、SDS、SSRS和应对方式问卷评估。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后患者抑郁、焦虑、疲乏、食欲丧失、失眠及疼痛评分显著降低(t=2.751~7.280,P=0.000~0.006);总健康状况、情绪功能及社会支持在小组干预后则显著增强(t=-10.442~-3.489,P=0.000~0.001);应对方式无明显变化(t=-0.428~1.869,P=0.069~0.672)。结论半结构化团体心理辅导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情绪状态和社会支持,但对患者的应对方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洪伟涛  许庆文  陈伟南  刘瑞真 《吉林医学》2012,33(15):3162-3163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伴有抑郁症状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没有抑郁症状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试,比较各因子的得分。结果:研究组的E维度、L维度因子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的N维度因子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利用度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症状的产生与个性及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在治疗过程中,应给予其有效的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减轻抑郁症状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评价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采用NHP量表对53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生命质量普遍下降,尤其在精力、睡眠、情感反应和社交隔离方面较为突出。结论提示对恶性肿瘤瘤患者应给予必要的健康教育、心理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情景性因素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间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来院先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情景因素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半年后比较.干预前后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A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患者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分别进行评定[1].结果:干预半后干预组患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同期评分明显增高,即有明显促进消化溃疡患者活动表现作用.结论:护理干预情景性因素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活动表现起到促进作用,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同时护士自身成就感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唐国文 《广州医药》2014,45(1):42-44
目的探讨评估影响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纳入了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甲状腺癌切除术患者共218例,其中完成电话随访146例(66.97%),随访内容包括sociodemo图形变量,手术后症状,术后治疗方案以及社会支持。使用中文版的生活质量指数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9~36个月的生活质量普遍低于术后18个月内;患者出现疲劳和寒战的症状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性;手术后瘢痕对活动度影响大的病患一般生活质量评分较低;来自家庭和朋友等方面的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结论护理人员可通过加强对病患的社会支持以及对不适症状的自我管理教育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外科医生选择手术方案时应慎重,尽可能减轻手术后瘢痕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早中期肝癌患者疾病感知(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情绪反应)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5年1-12月入住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脏外科的早中期肝癌患者,以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和疾病感知量表进行测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人口统计学、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等影响因素共同存在的情况下,疾病感知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共2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平均分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01),疾病感知中的自我对疾病的控制力(β=1.707,P=0.003)、感知的症状大小(β=-1.315,P=0.016)、对疾病的了解程度(β=1.489,P=0.014)与总体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结论 早中期肝癌患者对疾病的控制力、感知的症状大小以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影响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陈凌华 《西部医学》2012,24(7):1294-129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i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评表进行调查,分析肝癌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764,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社会支持高的患者生活质量也高;护理过程中要重视患者的社会支持,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60例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采取发放调查表,进行现况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两组社会支持总分及其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及情感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社会支持与总体生活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较好,但生活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就诊的85例肺癌化疗患者为肺癌化疗组,同时随机选取健康者8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问卷(EORTC QLQ-C30)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社会支持水平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①肺癌化疗患者的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健康人,而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得分则明显低于健康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普遍较差,而且不同性别、年龄、医疗支付方式、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患者在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的年龄、医疗支付方式、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患者在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状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肺癌化疗患者客观与主观支持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呈正相关(r为0.881-0.978,均P〈0.05);支持利用度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呈正相关(r为0.754-0.891,均P〈0.05)。④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婚姻状况、并发症预测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指导患者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保证化疗整个疗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后生存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手段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的影响。方法53例ITP根据病程分为早期组(病程3个月,即新诊断ITP)和慢性组(病程≥3个月,含持续性和慢性ITP),每组再根据是否采用升血小板治疗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采用KIT(the Kids’ITP Tools)评估量表评价治疗手段对患者及其父母HRQOL的影响。结果合格问卷共73份,其中早期组和慢性组分别为31例和42例;在早期组和慢性组患者中,非治疗组KIT儿童和父母问卷评分均高于治疗组,但只有早期组KIT父母问卷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泼尼松的患者HRQOL最低。结论 ITP治疗不能仅取决于血小板水平,应权衡患者出血部位、出血程度、经济负担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对患者HRQOL的不良影响,根据ITP患者是否存在临床出血倾向和程度决定是否治疗及其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生活质量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住院确诊的280名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中文版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LC43)进行测评.结果 (1)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总分平均为(105.15±12.66)分.(2)生活质量-总体健康感觉(1.53±0.58)分,功能量表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认知功能(1.78±0.92)分、情绪功能(1.72±0.63)分、躯体功能(1.63±0.45)分、社会功能(1.56±0.68)分和角色功能(1.27±0.41)分.(3)疾病不确定感总体水平与生活质量-情绪功能成正相关;疾病不确定感-不明确性与生活质量-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成正相关;疾病不确定感-不可预测性与生活质量-认知功能成负相关.结论 肺癌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人格特质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修订版(85个项目)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V3.0)中文版对183例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癌症患者内向-外向(E)与生命质量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四个功能领域以及总体健康状况呈正相关(P<0.05),与疲倦、疼痛、气促、经济困难四个症状领域呈负相关(P<0.05);神经质(N)只与情绪功能领域呈负相关(P<0.05);精神质(P)与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疲倦、疼痛领域呈负相关(P<0.05),与便秘领域呈正相关(P<0.05)。(2)多血质类型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最高,其次是粘液质和胆汁质类型,抑郁质类型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最低。结论癌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影响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Cancer treatment is an extremely stressful life experience that is accompanied by a range of psychological, social, physical,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Cancer patients need to receive information that helps them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isease, assists them in decision-making, and helps them deal with treatment. Patients are interested in receiving such information.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health outcomes, specifically regarding quality of life, severity of side effect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 method of guiding cancer patients, in relation to outpatient chemotherapy treatment, using SMS (short message service) text messaging. A smartphone application called cHEmotHErApp was developed, and its primary function is to send out SMS text messages with guidance for self-care and emotional support for oncology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Thu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acceptance and perception of patients of the receipt of these SMS messages, as well as to evaluate the possible benefits reported by the participants. Adult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ancer, who started the first outpatient chemotherapy treatment scheme between August and November 2016 at the School Hospital (HE) of the Federal University of Pelotas (UFPel),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pilot study. In total, 14 cancer patients were adherent to this study. Each of these patients received a daily text message on their cell phone with some guidance on encouraging self-care and emotional support. Patients reported that, because of the SMS text messages they received, they felt more confident in their treatment, felt more supported and encouraged, and that the text messages facilitated self-care. In addition, patients reported that the SMS text messages they received helped them to take better care of themselves and to continue furth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分析营养和社会支持对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嘉兴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化疗期间其营养状况及社会支持、生存质量(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副反应)之间的关系。 结果 ①年龄<60岁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分、主观支持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年龄 ≥ 60岁患者;男性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分、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支持利用度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女性患者;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营养状况得分、主观支持得分、支持利用度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行姑息性手术的患者;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分低于无化疗患者,而化疗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高于无化疗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营养评分 ≥ 15分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为好的比例25.78%明显高于评分<15分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评分>40分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为好的比例27.34%明显高于评分 ≤ 40分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肠癌患者营养状况及社会支持状况会直接影响其生存质量,改善营养和提高社会支持可提高其生存质量,而对于高龄、退休、化疗、晚期患者来说,社会支持非常重要,临床治疗和护理中要提高关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