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名儿童多动症,近年来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以注意力集中困难、多动或行为冲动、智力基本正常等表现为特征。现将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就诊的67例ADHD患儿的脑电图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儿童多动症发病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ec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简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定向障碍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行为冲动伴有学习困难和品行障碍。目前国际上把ADHD分为3个主要类型:(1)注意力缺陷型;(2)多动~冲动型;(3)具有两者特征的混合型。儿童发病率较高,我国报道ADHD为1.3%-13.4%,男女比例为4.9:1,它不仅影响儿童在学校和家庭的生活,而且易造成学习困难、行为问题,部分患儿持续终身。为此不断深入研究ADHD发病机制,以便进行有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医师、教育学者在多方面分析论述,现将国内外发展进程进行概括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行为特征及父母养育态度和行为特征,探讨其临床干预方式。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PSQ)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46例6~15岁ADHD儿童及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与常模对比,ADHD儿童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6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HD家庭父亲在养育过程中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5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在养育过程中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4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HD儿童的父母存在不恰当的养育态度和行为,提示对ADHD儿童应根据个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父母不良教养方式纠正等临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行为特征及父母养育态度和行为特征,探讨其临床干预方式.方法 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PSQ)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46例6-15岁ADHD儿童及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与常模对比,ADHD儿童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6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HD家庭父亲在养育过程中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5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在养育过程中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4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HD儿童的父母存在不恰当的养育态度和行为,提示对ADHD儿童应根据个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父母不良教养方式纠正等临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为ADHD儿童的行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就诊的ADHD儿童均进行智力筛查,用Achenbach进行行为问卷筛查,感觉统合能力测评,并对行为因子与相关因数行卡方检验。结果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67.61%,行为问题的发生在不同ADHD的型别及感觉统合能力间有非常显著相关性(P<0.01,0.05)。结论治疗ADHD应遵循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精神行为问题之一,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为核心症状。现有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儿童ADHD发病率为2%~12%,成人ADHD发病率为3%~5%[1]。研究表明,ADHD患儿在社会交往、学业成就、就业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对患儿自身及其家庭生活均会造成影响[2]。  相似文献   

7.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保健门诊中最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故近年日益受到重视。2005年以来我国在国内外主要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150余篇,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不断完善和规范。现将2004年以来我国ADHD的诊断进展报告如下,并着重强调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为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儿童ADHD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在学龄儿童中广泛存在的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为特征的心理行为疾病.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临床现有的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心理社会干预及生物反馈治疗等,文章就有关治疗的研究及进展进行分析评价,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研究学龄早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认知特征,探讨ERP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 22例6~7岁ADHD患儿和年龄匹配的19例正常儿童纳入研究。ERP试验采用持续性操作测试(CPT-AX)任务,对Go和Nogo的N2、P3成分进行波幅和潜伏期的比较分析。CBCL量表由患儿家长填写,分析行为因子与ERP成分的相关性。结果 ADHD组ERP遗漏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8 vs 5±4,P0.05),而两组反应时间和虚报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ERP的Go-N2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5μV vs-10±4μV,P0.05)。ADHD组多动、攻击问题检出率均为27%,违纪问题检出率为9%。攻击及违纪因子得分与ERP的Go-N2波幅呈负相关(分别r=-0.43、r=-0.48,均P0.05),多动因子得分与Go-P3潜伏期呈正相关(r=0.50,P0.05)。结论学龄早期ADHD儿童已出现注意执行功能受损趋势,但抑制功能缺陷尚不明显。学龄早期ADHD儿童多动、攻击及违纪问题与ERP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家长培训合并哌醋甲酯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家庭关系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59 例ADHD 患儿家长进行为期5 周的家长培训,在培训前后使用Conners 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ADHD 和对立违抗障碍(ODD)症状分级父母评量表、照料者压力问卷、亲子关系自评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等进行评估。结果 和基线相比,培训后Conners 儿童行为问卷总分、品行问题及焦虑因子分下降,ADHD症状分级父母评量表各因子分(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和对立违抗行为均有下降,照料者压力问卷总分下降,亲子关系自评量表总分、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总分以及躯体外貌属性、智力和学校行为因子分提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ADHD 患儿家长培训能促进亲子间发展良好关系,减轻家长育儿压力。  相似文献   

1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特征、个性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国内修订版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ADQ)、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EPQ),对2003-04—2004-01在广州市儿童医院精神康复科就诊的67例7~12岁ADHD儿童(ADHD组)和相同年龄的8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了测评比较分析。结果ADHD组在ADQ量表中感觉运动分低于对照组(P<0.05),语言发展、个人取向、社会责任、社会自制因子、适应能力商数分低于对照组(P<0.01)。在CBCL中,ADHD组的活动能力、交际能力、学校情况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ADHD组有明显的社交退缩倾向(P<0.05),他们更容易发生抑郁、体诉、多动、攻击等行为表现(P<0.01),其中体诉、违纪两个因子是ADHD的危险因子,对ADHD的发生具有预测性。在EPQ中,ADHD组的P分、N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L分则低于对照组(P<0.01),E维度对ADHD儿童有社会自制行为影响明显。结论ADHD儿童社会适应水平低下和不良人格倾向,并且伴随多种与适应不良有关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孤独症特征(ATs)儿童和一般ADHD儿童临床特征及执行功能的差异。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收集ADH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其社交反应量表(SRS)得分,选择ADHD伴ATs(ADHD-ATs组)80例和一般ADHD(ADHD组)95例;比较两组患儿SNAP-Ⅳ评定量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及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的评估结果。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DHD组比较,ADHD-ATs组SNAP-Ⅳ量表中多动核心症状、Conners问卷中的行为问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热"执行功能比较中,相较ADHD组,ADHD-ATs组的BRIEF得分均更高,心理理论(口语)得分和总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冷"、"热"执行功能与患儿社交行为问题有显著相关性[BRIEF行为管理指数:β=-1.17,P0.01,95%CI:-2.00~-0.34;心理理论(口语):β=0.72,P0.001,95%CI:0.51~0.93]。结论 ADHD-ATs患儿较一般ADHD患儿的多动核心症状更为明显,执行功能上受损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孤独症特征(ATs)儿童和一般ADHD儿童临床特征及执行功能的差异。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收集ADH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其社交反应量表(SRS)得分,选择ADHD伴ATs(ADHD-ATs组)80例和一般ADHD(ADHD组)95例;比较两组患儿SNAP-Ⅳ评定量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及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的评估结果。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DHD组比较,ADHD-ATs组SNAP-Ⅳ量表中多动核心症状、Conners问卷中的行为问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热"执行功能比较中,相较ADHD组,ADHD-ATs组的BRIEF得分均更高,心理理论(口语)得分和总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冷"、"热"执行功能与患儿社交行为问题有显著相关性[BRIEF行为管理指数:β=-1.17,P0.01,95%CI:-2.00~-0.34;心理理论(口语):β=0.72,P0.001,95%CI:0.51~0.93]。结论 ADHD-ATs患儿较一般ADHD患儿的多动核心症状更为明显,执行功能上受损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美国儿科学会(AAP)发布了新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指南——《儿童青少年ADHD诊断、评估和治疗临床实用指南》[1]。AAP首次发表的临床指南是2000年的《ADHD儿童诊断与评估指南》[2];随后,2001年发表了《ADHD儿童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共患抽动障碍(TD)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 312 名 ADHD 儿童共患 TD 情况,分析 ADHD 共患 TD 类型、不同亚型 ADHD 患儿的 TD 共患率,并对 13 个 ADHD 儿童共患 TD 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312 名 ADHD儿童共患 TD 42 例(13.5%),ADHD 混合型(ADHD-C)TD 的共患率为 24.1%,高于 ADHD 多动-冲动型(ADHD-HI,10.9%)和 ADHD 注意缺陷型(ADHD-I,8.8%)患儿(P结论 ADHD 共患 TD 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早期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深圳市小学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和行为问题。方法:采用Conners行为量表对深圳市小学1~6年级10553名学生的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经问卷调查为ADHD行为阳性的儿童进一步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 4版(DSM-Ⅳ)进行诊断。结果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均填写完整、合格的为 8193份。纳入研究对象年龄为7~13岁。由家长问卷量表得到ADHD行为发生率为 7.60%,由教师问卷量表得到ADHD行为发生率为5.59%。依据DSM-Ⅳ诊断ADHD 442例,总患病率为 5.39%;7~13岁各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13,P<0.05),其中7~9岁各年龄组患病率较高,均在6%以上;男童患病率显著高于女童(6.65% vs 3.12%,P<0.05)。冲动多动问题(79.6%)、学习问题(60.6%)和品行问题(52.0%)是ADHD儿童较突出的行为问题,其中女童学习问题显著高于男童(83.5% vs 54.7%,P<0.01)。结论:深圳市小学儿童ADHD患病率为 5.39%,其中7~9岁儿童患病率较高;男童患病率显著高于女童;冲动多动问题、学习问题和品行问题是ADHD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注意力测试仪在诊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中的敏感性,为ADHD寻找一种较客观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62例Conners简明量表评分〉15分的儿童全部采用CCMD-3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同时采用NJ22儿童注意力测试仪进行测试。结果在162例儿童中,采用CCMD-3的诊断标准,确诊ADHD儿童83例,排除79例,在83例ADHD儿童中,注意力测试阳性68例(81.9%),阴性15例(18.1%);在79例非ADHD儿童中,注意力测试阳性11例(13.9%),阴性68例(86.1%)。结论儿童注意力测试仪的诊断符合率在80%以上,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其仍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的问题,其只能作为ADHD的辅助诊断,对测试结果异常者尚需结合临床症状标准、病程标准、严重标准、排除标准,才能做出最后诊断。  相似文献   

18.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冲动行为与其执行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科、郑州市儿童医院保健部的187例ADHD儿童(均符合DSM-IV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与126名对照组儿童分别进行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IS)和威斯康星(WCST)卡片分类测验。结果 ADHD冲动组、ADHD非冲动组和对照组组间WCST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IS的3个因子及冲动总分与WCST卡片分类测验的非持续性错误数呈显著的负相关(P < 0.05)。结论 ADH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的执行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冲动行为越强烈,儿童出现随机错误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i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现已成为儿童最多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之一。早期人们对ADHD的认识集中在运动性活动水平[1] 。晚近研究认为ADHD的核心症状并非多动 ,而是注意缺陷[2 ] 。有研究认为不同的神经类固醇影响ADHD症状学的表达[3 ] 。中枢神经递质存在儿茶酚胺水平的不足 ,致使脑的抑制功能减弱 ,对进入大脑的无关刺激起不到过滤作用。这样患儿就会对来自外界各方的刺激不加选择地几乎都作出反应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过多活动。本文仅就临床观察到AD HD儿童注意缺陷症状的行为特征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神经心理缺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以注意维持的缺损、冲动性及多动性为其主要特征。近些年,ADHD儿童在各种神经心理功能领域上的缺陷均得到了证实,其中包括智力、注意与抑制、言语和空间工作记忆、定势转换、计划和监控等。一些有关ADHD心理机制的重要理论也被相继提出,其中代表性的有反应抑制模型、认知能量模型、双通道理论和状态调节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