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免疫组化法检测骨髓单细胞转移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普外科(石家庄,050082)赵增顺综述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外研究所黎介寿审校临床已经确诊的各种恶性肿瘤病人,不管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在数月或数年后,仍有相当数量病人有局部或远处的肿瘤复发。既往对肿瘤...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卵巢转移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肠癌卵巢转移4例诊治体会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省,256603)孟宪风,裴象昌,崔秀珍一般认为,常发生癌瘤的器官很少被转移瘤所侵犯,而卵巢显然为突出的例外,无论是卵巢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的发生率则相接近。近3年内我院收治4例直肠癌累及卵巢,结合文...  相似文献   

3.
近端胃癌手术时淋巴结清扫范围、数目及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近端胃癌手术时淋巴结切除范围、数目、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行D2或D3术式的近端胃癌标本,全数摘取淋巴结,比较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的淋巴结切除数目并判断预后。结果 本组31例共取淋巴结1971枚,平均63枚/例。近端胃切除57枚/例,全胃切除71枚/例,左半胰切除64枚/例,保留左半胰63枚/例。新分期N1、N2、N35年生存率分别为36%、11%、0。结论 随着癌肿侵犯范围扩大,必须扩大淋巴结切除范围;保留左半胰不影响淋巴结切除数目;新的定量N分期在评价预后方面优于旧的定性N分期。  相似文献   

4.
江龙建 《消化外科》2003,2(4):265-267
目的探讨降低结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结肠癌在不同治疗方式后的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1990年前17例行不规范根治术同时未进行化疗的病人术后复发或转移9例(52.94%);1990年后应用肿瘤隔离技术行规范根治性手术的病人中,10例不同时给予以化疗的术后复发或转移3例(30%),而16例同时给予规则化疗的术后复发或转移仅2例(12.5%),χ^2=6.18,P=0.046。在肿瘤不能行根治切除的病例中,20例给予规则化疗,而另16例未进行化疗,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和4.5个月。结论重视术中肿瘤隔离技术,术中和术后化疗可降低结肠癌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ͼ�������ҽԴ��ת�ƺͲ�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大多数肿瘤的治疗,手术切除肿瘤仍然是延长病人生存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肿瘤手术具有“双刃剑”的特性,不恰当的手术不仅不能治愈病人和延长生命,甚至可能促进肿瘤转移和播散,缩短病人的生存时间,这一点在早期肿瘤外科的发展史上尤为明显,以致于曾经产生“剖腹手术加速肿瘤病人死亡”的错误印象,如何减少或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在高分级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和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PCa、12例HGPIN、20例BPH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P)中ezrin的表达。结果:31例(70.45%)PCa中ezrin有中等或强的表达,12例HGPIN中ezrin都是弱或中等的表达,20例BPH和10例NP没有或只有弱的表达。PCa的Gleason评分(Gs)8~10分组中ezrin表达明显高于GS7分组和GS5~6分组(P〈0.05),GS7分组中ezrin表达明显高于GS5~6分组(P〈0.05),GS7分中GS(4+3)分组中和GS(3+4)分组中ezrin表达没有明显差别(P=0.827)。结论:Ezrin的表达可能与PCa的发生机制有关,其对诊断高分级HGPIN和判断PCa的转移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ezrin可作为Pea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报告经手术或尸检证明的40例大肠转移癌.2例为淋巴转移,表现为肠臂受压移位,38例为腹腔内种植或伴直(间)接侵犯或伴淋巴转移,其主要X线表现为肠管受压伴侵犯,①偏心性结节状或分叶状充盈缺损②偏心性或不规则环形狭窄;③粘膜皱襞早期完整-,后后呈栓缚征,但无溃疡,④肠臂多处受累,有一定好发部位。讨论了大肠转移癌的X线诊断问题,并简述了本病与大肠多原发癌、克隆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同时合并卵巢转移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1985~2005年间我院收治的14例结直肠癌同时合并卵巢转移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腹痛、或腹胀、或腹部包块、或血便、或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月经期患者占57.1%(8/14)。血CEA阳性者3/5例,12例行B超检查,7例行CA125、B超、纤维结肠镜及钡灌肠辅助检查者均为阳性发现。结直肠管状腺癌占71.4%,中低分化腺癌占78.6%。3例行免疫组化检查,其CK7和CK20均为阳性表达。结论是 否合并广泛的腹腔内转移、能否有条件接受广泛的手术切除以及术后的辅助放化疗是决定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存活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椎体转移瘤的镇痛疗效,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106例椎体转移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放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等临床资料,进行ASIA评级、SINS评分,评价椎体转移瘤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3.96%,颈椎转移瘤患者的缓解率明显低于非颈椎转移瘤患者(P<0.05)。治疗后,ASIA降级或保持100例,ASIA分级增加6例;SINS评分下降或不变98例,SINS评分增加8例。结论 调强放射治疗椎体转移瘤患者的镇痛效果良好,对于伴随脊髓受压及神经功能障碍、脊柱不稳定的患者有改善作用;颈椎转移瘤患者的疗效差于非颈椎部位转移瘤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周血甲胎蛋白(AFP)mRNA和黑色素瘤抗原-1(MAGE-1)mRNA联合表达在早期发现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意义。方法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和2个月检测142例行根治性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和MAGE-1mRNA的表达,随访时间从术后至2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5个月。结果 外周血中MAGE-1mRNA和/或AFPmRNA的阳性率和肿瘤的病理分期呈正相关:肿瘤病期越晚,外周血中肝癌细胞的检出率越高(χ^2=17.873,P〈0.01)。AFPmRNA和Mage-1mRNA阳性率均与癌结节数目、门静脉癌栓、肝内、外转移等临床参数显著相关(χ^2=11.510,χ^2=15、149,χ^2=11.653,χ^2=6.805,均P〈0.01),而与肝癌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等无相关性(χ^2=1.513,χ^2=1.343,均P〉0.05)。术后55例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38例患者外周血MAGE-1mRNA和/或AFPmRNA持续阳性,14例由术前阴性转为阳性。而62例由术前阳性转为术后阴性者,随访中未见复发或转移。术后外周血AFPmRNA和/或MAGE-1mRNA阳性组中,有88.1%(52/59)的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而阴性组中复发或转移者仅占3.6%(3/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3.817,P=0.000)。结论 联合检测外周血MAGE-1和AFPmRNA的表达可能早期发现肝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可以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和转移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局限型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术后有一部分会发生生化复发,生化复发是肿瘤继续进展并发生临床复发或转移的前兆。术后随访中检出生化复发患者,进行恰当的评估,可以筛选出高危患者接受进一步治疗。挽救性放疗和内分秘治疗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转移途径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PLC)是肝细胞和(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P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占第3位,女性占第4位”,每年患病人数为11万-13万。肝癌以血行转移最常见,肝细胞癌侵犯肝血窦,在肝门静脉和肝静脉内形成癌栓,并向肝内和肝外转移。肺为肝外转移的主要器官,其他有肾上腺、骨、肾及脑等;其次为淋巴途径转移;种植性转移最少见。转移率与肿瘤大小、生长方式、机体免疫等因素有关。尸检肝癌转移率高达70%以上。PLC转移有其解剖学基础,本文从解剖学角度对PLC的转移途径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nm23与肺癌转移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m23与肺癌转移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陈晓峰综述周清华石应康审校肺癌转移是肺癌的恶性标志和特征,也是肺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发现一类参与调控肿瘤转移的基因[1]。由于这类基因的失活、突变或表达异常,最终导致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报道胆囊癌合并肝浸润及肝转移55例,就其诊断、肝瘤转移特性、手术方法及疗效做了探讨。认为B型超声为首选检查方祛,影像学检查意义不大。肝浸润手术以肝楔形切除、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为佳,施行半肝或扩大的半肝切除是徒劳的;肝转移行肝段或肝叶切除疗效不佳。肝动脉结扎、化疗栓塞、门静脉支栓塞有一定疗效,需进一步的临床实践。对于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病人也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其预后与手术时肿瘤所处的病理阶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肺癌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结合3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易被误诊为脑血管病变或原发脑肿瘤。结论 对突发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到脑转移的可能,应完善检查,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6.
隐匿性乳腺癌:九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977年至1994年,作者共收治9例隐匿性乳腺癌。9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在6例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中,4例生存达10年以上,1例术后8年因心脏病死亡,1例术后己4个月仍在化疗中。另3例行腋下肿块切除者术后因脑转移、肝转移分别于8个月、16个月、32个月死亡。我们认为隐匿性乳腺癌宜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辅助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17.
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的胃癌称之为早期胃癌,其淋巴结转移率仍分别占2%~4%和15%~20%。病理学资料提示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淋巴浸润和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标志,但这些资料不能用于手术前,应寻求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在乳腺、前列腺和结肠肿瘤中,其发生率与高脂饮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经胸椎体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椎体切除术、前路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治疗胸椎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胸椎转移瘤患者采用经胸椎体切除、单纯植骨支撑融合或钛网支撑植骨融合、载抗肿瘤药骨水泥应用及前路内固定重建技术的治疗效果。男13例,女8例;年龄32~68岁,平均48.5岁,主要原发瘤包括肺癌6例,肾癌5例,乳腺癌5例,其它肿瘤5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背痛20例,下肢无力lO例,下肢不全瘫伴感觉及腱反射异常8例,1例全瘫。[结果]所有病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56个月,平均24个月。15例患者疼痛缓解,lO例术前双下肢无力但能行走的患者中,术后完全恢复正常;9例术前不能行走的患者中,术后6例能够行走,3例行走未恢复,但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肿瘤局部复发5例,复发率23.8%。[结论]经胸椎体切除、前路内固定系统重建术治疗胸椎转移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恢复或保护患者的运动功能,控制顽固的脊柱疼痛。  相似文献   

19.
早期胃癌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EGC)是指肿瘤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无论是否存在淋巴结的转移。EGC的5年存活率达90%以上,但仍有少数病人发生复发转移。影响EGC预后的因素很多,以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最为重要。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抗癌联合会AJCC的胃癌第5版TNM分期中,推荐淋巴结转移的分期以转移阳性的数目为基础,它比以往按照淋巴结转移部位分期有优越性。研究表明,送检的淋巴结越多,判定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越大,送检的淋巴结数不足以诊断时,淋巴结分期将不被考虑,即所谓“分期移动”(stage migration)。为了准确确定淋巴结转移的分期,应明确最少的淋巴结检出数。UICC和AJCC提出对胃癌pNO检出数定为15个以上,多学者亦认同此观点,但并未阐明为何取15个作为分界点。陈波等研究表明.pNO最少的淋巴结检出数应由原来的15个减至10个,有淋巴结转移者,至少应送检15个以上,Ⅱ期病例最好送20个以上,Ⅲ、Ⅳ期病例最好送30个以上。近年来,淋巴结微转移在肿瘤转移、复发和治疗中的作用引起重视。本文就微转移的概念、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等方面作一综述,增强对早期胃癌微转移的诊断意识,提高诊断水平及检出率,提高早期胃癌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与脊柱稳定性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外科疗效。方法对29例脊柱转移眭肿瘤患者进行脊椎肿瘤切除减压,单纯植骨或钛网、人工椎体植骨加椎弓根钉棒或钢板螺钉内固定,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均给予化疗、放疗和激素等综合治疗。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脊柱椎节的稳定性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62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病人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其中12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问高度恢复。结论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外科疗效肯定,适应征具备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