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雷公藤属植物有4种,即(1)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主产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地;(2)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i.Hutch.);(3)东北雷公藤(黑蔓)(Tripterygium regelii Sprague et Takeda);(4)苍山雷公藤(Tripterygium forretii Dicls)。其中昆明山海棠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及西南地区。东北雷公藤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日本,苍山雷公藤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其异名颇多,供药用的有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m[IevI.]Hutch)与黑蔓即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regeli Sprague et Tak.)。  相似文献   

3.
昆明山海棠提取物的活性研究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l.)Hutch.]系卫矛科(Celastraceae)雷公藤属[Tripterygium Wilfodii (Hook.) f.]植物,《滇南本草》等名六方藤、紫金皮等,为民间常用草药。20世纪80年代后开发成商品“昆明山海棠片”上市。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示其片剂之功能与主治为“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1]。 昆明山海棠为中国特有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境内尤为多见,资源丰富。近年来,有关昆明山海棠提取物的活性作用及应用研究虽时有报道,但由于各地研究人员在所用提取物…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公藤在我国药用已久,但因其毒性甚大,应用范围受限。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对雷公藤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临床观察表明该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因而引起国内外医药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推动了对其进行生药学鉴定、化学成分测定、毒副作用、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剂型改革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与探讨,进展较快,成效显著。一、药物来源、植物生态与分布的研究雷公藤泛指卫矛科(Celastraceae)雷公藤属(Tripterygium Hook.f.)植物的根及根茎。本属共有三种即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evl.)Hutch.和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regeli Sprague et Tak。雷公藤的植物形态、生态分布,药材性状、显微鉴定等方面,笔者曾作过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与报导,并根据历代本草记载,进行了考证,认为雷公藤最早收载于  相似文献   

5.
从构效关系角度探讨中药雷公藤的药效和毒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家明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0):1638-1640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根的木质部。其叶、花及果实亦可入药,又名水莽草、断肠草、黄藤、采虫药等。雷公藤作为药物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名莽草。同属的植物尚有昆明山海棠T.hypoglacum(Levl·)Hukeda·苍山雷公藤T.forretii Dials·及东北雷公藤T.regellisprague etTakeda·。雷公藤因具有显著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它已用于风湿类疾病、皮肤病、肾病....  相似文献   

6.
昆明山海棠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évl.Hutch)系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是云南省民间常用药之一,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之功效。1975年上海和云南相继用昆明山海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与免疫有关的疾病,发现具有显著的疗效。近年来,有人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发现它对于减少慢性肾炎病人尿蛋白具有较好的作用。我院于1980年7月起采用昆明山海棠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的化学,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卫民  高英 《中成药》1991,13(9):34-35
雷公藤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li Hook.F的根。其叶、花及果实亦可入药,又称水莽草、断肠草,黄藤,菜虫药等。雷公藤作为药物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名莽草。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cum(levl)Hutch与雷公藤同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两者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采样调查,获取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野生资源现状、种植、商品流通等方面的资料。方法:在全国13个样地采集样品,比较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的差异;调查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野生资源现状、种植信息、民间混淆种及不同市售药材的商品特征。结果:(1)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主要采集于林下或林地边缘,光照和水分对雷公藤属植物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2)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野生资源量正在萎缩,两种植物种植历史较短,种植技术水平较低;(3)雷公藤的采收加工尚缺乏规范,市售药材将雷公藤属植物的根、根茎、茎均作商品药材销售,饮片规格多样。结论: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野生资源正在萎缩,人工种植、采收加工及市售药材的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尚需规范深入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的研究易进海,杨红,张全(四川省中药研究所重庆630065)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hypoglaucum(Levl.)Hutch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资源丰富,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发现昆明山海棠具有催经止孕和男性抗生育作用[1,2]。将其根的粗粉75%乙醇提取物混悬于水,分别用CHCl_3和EtOAc萃取,EtOAc萃取物用CH_2N_2甲基化,经硅胶柱层析,从中分得10个结晶,前文[3]鉴定了5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余4个化合…  相似文献   

10.
<正> 黑蔓Tripterygium rigelli Sprague et Take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又名东北雷公藤。近年来,同属植物(黄藤、昆明山海棠)的生物活性引起医药界的重视,其中最受注目的是对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关于黑蔓是否具有抗免疫复合物性炎症作用至今未见报导。本文以动物逆转性被动Arthus反应(RPA)作为免疫复合物性炎  相似文献   

11.
励娜  王丹  陈一龙  姚媛媛  张小梅  李胜容 《中草药》2022,53(17):5476-5483
目的 采用ITS2 DNA条形码技术,研究雷公藤属3种药用植物的遗传特性,揭示其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方法 收集雷公藤属植物28个居群223份样本,提取基因组DNA,扩增ITS2基因序列并测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绘制失配分布曲线检测群居历史动态变化情况,估算雷公藤属种间、种内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差异及遗传分化系数。结果 雷公藤属28个居群223份样本共检测到12个碱基突变位点,构成10个单倍型。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共有7个单倍型,H2~H7为特有单倍型;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共有4个单倍型,H8为特有单倍型;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regelii共有3个单倍型,无特有单倍型;H1为3个物种间的共有单倍型,H9和H10为雷公藤和东北雷公藤共有单倍型。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雷公藤属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态性(Hd=0.615±0.024)和核苷酸多态性[Pi=(9.47±0.58)×10−3]。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雷公藤属的变异主要存在于物种之间(76.14%),种内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分别为11.42%、12.44%。群体动态历史分析表明,雷公藤属、雷公藤和东北雷公藤曾经历过扩张,而昆明山海棠未经历过扩张。结论 雷公藤属及其属下的昆明山海棠和雷公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而东北雷公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雷公藤属植物在第4纪冰期时,将中国西南、华中和华东的部分地区作为冰期避难所,冰期后以冰期避难所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形成当前雷公藤属植物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据《全国中草药汇编》所载,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供药用的有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j Hook.f.)、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evl.〉Hutch.)与黑蔓即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regeli Sprague et Tak.),临床使用以前两种为常见。近年来,雷公藤属植物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银屑病、肾病综合症、慢性肾炎等多种难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临床报道与实验研究与日俱增,十分活跃。有人认为本品首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实际上,《本草纲目拾遗》所载之“雷公藤”是蓼科蓼属植物扛板归(Polygonum perforliatum L.)。  相似文献   

13.
文摘     
007 昆明山海棠和雷公藤中新的强抗 HIV的倍半萜类生物碱[英]/Duan H…//J NatProd.-2000,63(3).-357~361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是传统中药,用于治疗癌症和作为杀昆虫剂已有数百年历史,近年来雷公藤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提取物(总苷)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  相似文献   

14.
谢晨琼  周萍  李祥  陈建伟 《中草药》2015,46(13):1996-2010
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是雷公藤属植物, 民间常用于治疗跌打骨折、关节炎、肿瘤等,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昆明山海棠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二萜、三萜和倍半萜类生物碱, 此外还有黄酮、甾体、鞣质、糖类等成分, 其中二萜和生物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昆明山海棠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抗病毒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慢性荨麻疹等疾病。对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为昆明山海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5种萜类成分的含量并比较差异,研究3个物种间的化学亲缘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8批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酚新内酯、雷酚内酯和雷公藤红素5个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雷公藤甲素、雷酚内酯和雷公藤红素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内酯酮和雷酚新内酯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系统聚类将28批雷公藤属植物聚为4类:第I类为东北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第II类为雷公藤;第III类为雷公藤;第IV类为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结论: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部分萜类成分含量差异明显。东北雷公藤与雷公藤化学亲缘关系较远;昆明山海棠混在2者之间,与2者无明显区分。  相似文献   

16.
宋强  向燕茹  林上阳  陈建伟  李祥 《中草药》2019,50(22):5395-5399
目的 研究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95%乙醇渗漉提取昆明山海棠根茎的化学成分,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中压液相等色谱分离手段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昆明山海棠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羟基-4-羟甲基-阿松香-8,11,13-三烯-7-酮(1)、3β-乙酰齐墩果酸(2)、大黄素甲醚(3)、canophyllal(4)、大黄酚(5)、quinone 21(6)、tripterifordin(7)、雷酚萜B(8)、3,4-二甲氧基苯酚(9)、integracin A(10)、雷公藤红素(11)、β-谷甾醇(12)。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二萜类化合物,命名为海棠酮;化合物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为了区分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之间的代谢产物差异,采用UPLC-Q-TOF-MS对采自5个地区的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叶片代谢物进行分析,通过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研究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叶片代产物特征,利用OPLS-DA模型进一步分析,挑选出VIP> 5.0,r> 0.85的差异代谢物,再对差异代谢物进行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将满足P< 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1的化合物确定为区分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潜在生物标记物.结果表明,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叶片代谢物差异显著,分析次生代谢物信息,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可分为二类,同时筛选获得区分二者的潜在生物标记物23个.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对生殖器官及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公藤(Tripteryn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台湾等省,其同属亚种为昆明山海棠,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东北雷公藤,产于我国东北地区。药用其根及去皮木质部。其化学成份主要有二萜类成份13个,三萜类成份10个,生物碱类成份9个,糖、醇、甙类等其他成分6个。关于雷公藤有效成份的研究较少,分歧较大。新近认为,可能其疗效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自1969年福建三明地区第二医院首次将雷公藤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来,该药已得到广泛的临床应  相似文献   

19.
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芳  张瑜  赵余庆 《中草药》2011,42(1):46-49
目的研究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半制备柱、凝胶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从昆明山海棠根的氯仿乳化层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海棠二萜内酯A(1)、齐墩果酸乙酸酯(2)、齐墩果酸(3)、雷公藤内酯乙(4)、雷公藤内酯甲(5)、山海棠素(6)、雷酚新内酯(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3-氧代齐墩果酸(10)、木栓酮(11)、原花青素B2(12)。结论系统分离并鉴定了昆明山海棠根氯仿乳化层的化学成分。化合物10~12均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属3种植物不同群体和个体中雷公藤甲素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测定雷公藤属3种植物(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和黑蔓)不同群体和个体中雷公藤甲素(tripto lide),为评价雷公藤药材质量和寻找雷公藤的优质种质奠定基础。方法建立雷公藤甲素HPLC测定方法,并测定了全国主要分布区25个群体91个个体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雷公藤甲素。结果黑蔓的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很低;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种间的雷公藤甲素差异不明显,个体质量分数木质部为1.0×10-6~5.83×10-5;韧皮部为2.3×10-6~1.030×1-0 4。结论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不同个体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约50倍,不同居群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10多倍,不同来源的药材质量差异极大,严重影响用药的安全性;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高的居群位于浙江西南部和中部、湖南新宁、贵州雷山和安徽黄山;湖南新宁、贵州雷山和浙江江山居群中有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极高的个体,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寻找质量分数高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