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评估人工智能(AI)血细胞形态分析仪(AI阅片机)对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的性能。方法多中心研究。(1)从全国11家三级医院收集3 010份静脉血标本, 用AI阅片机进行14类白细胞分析, 并且将预分类结果与资深形态学专家审核后结果进行比较, 以此评估AI阅片机白细胞预分类的符合率、检出率、特异度和一致性。(2)从3 010份血液标本中选取400份血液标本(预分类人工审核后含异常白细胞的标本不少于50%), 由形态学专家进行人工镜检并分析人工审核后的WBC分类结果和专家显微镜镜检结果之间的相关性。(3)从3 010份血液标本中找出诊断为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标本结果, 通过比较预分类和专家审核后结果, 反映AI阅片机对这5种恶性血液病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异常白细胞的预分类的能力。WBC预分类和专家审核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Cohen′s Kappa 检验, 比对试验采用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 并根据公式统计符合率、检出率、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1)AI阅片机可对14类白细胞及有核红细胞进行预分类, 与形态学专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celldiff BCM-2自动血细胞形态分析系统的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性能验证及临床应用评估。方法celldiff分析仪及人工镜检分别对379例需显微镜复检的住院患者血涂片、46例健康体检者血涂片进行白细胞分类。通过celldiff预分类结果与审核后结果符合性分析,审核后结果与人工镜检结果相关性分析以及celldiff分析仪和人工镜检分类白细胞耗费时间比较评价该仪器对白细胞识别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住院患者标本Celldiff预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原始细胞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28%,98.09%,76.81%,68.80%,47.49%和41.55%。健康体检标本分别为98.53%,95.40%,88.72%,81.89%,62.50%和0.00%。经线性回归分析,住院患者标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仪器审核后结果与人工分类结果相关性较好(r=0.914,r=0.900),嗜碱性粒细胞相关性较差(r=0.380)。健康体检标本相关系数较高。人工镜检平均耗时4.89 min/例,celldiff分析仪平均耗时3.20 min/例。2名检验者按日常工作流程分类计数80例患者标本,使用仪器平均耗时分别为2.89 min/例和2.50 min/例,人工镜检平均耗时分别为3.58 min/例和2.40min/例。结论Celldiff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实现白细胞分类的自动化与标准化。  相似文献   

3.
郭平  陈骊婷  廖兵  王剑飚 《检验医学》2020,35(4):349-353
目的探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与快速流式细胞术在白细胞减少性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快速流式细胞术和显微镜镜检法对白细胞计数为(0.5~2.0)×10^9/L的181例患者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以显微镜镜检法为参考方法,比较上述方法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时间、精密度以及原始细胞检测相关性、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显微镜镜检法、快速流式细胞术、自动图像分析系统预分类和自动图像分析系统预分类+人工审核白细胞分类计数中位时间分别为864 s、277 s、190 s、364 s;快速流式细胞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原始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的离散度优于其他3种方法。快速流式细胞术、自动图像分析系统预分类、自动图像分析系统预分类+人工审核检测原始细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0%和98.80%、54.08%和74.69%、79.59%和100.00%,与显微镜镜检法的r值分别为0.937、0.507、0.990。结论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人工审核与快速流式细胞术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低值白细胞样本中的原始细胞,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异常警句分析及临床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异常警句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201例静脉血临床诊断明确的病例标本,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类出现异常警句提示与人工镜检白细胞分类结果分析。结果 淋巴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阳性符合率分别可达81.8%,75%,85.7%。结论 血细胞五分类结果较人工分类更快更全面,但检验人员应结合临床诊断观察仪器的异常细胞警句提示,必要时应做人工镜检,这对防止实验室使用仪器分类计数漏检异常细胞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539例次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三系细胞变化分析,结合仪器分类异常报警与血涂片瑞吉染色分类情况,探讨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三分群、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确诊的白血病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外周血三系细胞的变化,并对外周血标本涂片瑞吉染色,查找异常细胞,观察仪器报警与手工分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539例次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287例次,慢性白血病252例次。急性、慢性白血病患者三系细胞变化,白细胞计数升高明显,分别占64.8%,97.6%;血红蛋白下降占多数,分别占96.5%,90.5%;急性白血病血小板降低占95.1%,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升高占66.7%。在有直方图的438例次白血病患者中,仪器警示有异常白细胞患者共401例次(占91.6%);而37例次仪器无警示者,其外周血涂片镜检均有异常细胞。结论由于白血病标本影响因素较多,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在所难免。为避免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白血病患者漏诊,提高检验报告质量,应该对各种提示异常或警戒标记数据的血标本染色镜检,将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列入血常规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Sysmex X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在脑脊液和胸腹水标本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8月该院住院患者体液标本341例,其中脑脊液标本138例及胸腹水标本203例,应用Sysmex X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仪器法)和改良牛鲍计数板(手工法)分别分类计数,对两种方法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仪器法与手工法对脑脊液标本有核细胞计数及红细胞计数一致性较好(ICC=0.985、0.994,均P<0.05),仪器法与手工法对脑脊液标本有核细胞分类计数中单个核细胞及多个核细胞计数一致性较好(ICC=0.917、0.946,均P<0.05);仪器法与手工法对胸腹水标本中有核细胞计数及红细胞计数一致性较好(ICC=0.960、0.996,均P<0.05);仪器法与手工法对胸腹水标本有核细胞分类计数中单个核细胞、多个核细胞及间皮细胞计数一致性较好(ICC=0.894、0.937、0.758,均P<0.05)。结论Sysmex X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检测模式与手工法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其操作简单、迅速,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在体液细胞检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细胞形态分析系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形态学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和门诊的150例初诊或治疗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涂片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初诊组50例, 包括男28例, 女22例, 发病年龄43.5(32.3, 58.8)岁;治疗后组100例, 包括男36例, 女64例, 发病年龄34.5(23.0, 47.0)岁。以形态学专家分析结果作为金标准, 评价AI细胞形态分析系统在AML诊疗中对原始细胞识别的准确性、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初诊组50份样本AI分析原始细胞比例均≥20%, 达到AML诊断标准。AI分析原始细胞的准确性为90.3%、敏感度为85.5%、特异度为98.0%。AI与专家分析的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882, P<0.001)。治疗后组AI分析原始细胞的敏感度为89.7%、特异度为99.2%。AI与专家分析的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957, P<0.001)。应用AI分析数据判定, 该组有8例样本AI对AML疗效评估结果与专家分析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不同类型胸腔积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使用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46份不同类型的胸腔积液进行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并对白细胞进行分类检测,同时与显微镜人工计数分类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在189例无分类不明细胞(团)的胸腔积液中,红细胞计数小于5 000×106/L时,仪器计数高于手工计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7例有分类不明细胞(团)的胸腔积液中,红细胞计数小于10 000×106/L时,仪器计数高于手工计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胸腔积液标本中含有分类不明细胞(团)时,仪器对标本中白细胞计数结果高于手工计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未能对此类标本中的白细胞进行分类;当胸腔积液标本中无分类不明细胞(团)时,仪器对标本中白细胞计数结果与手工计数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仪器仅对97例标本的白细胞进行分类,占51.32%(97/189);且仪器可进行分类的标本,其单个核与多个核细胞分类与手工分类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均大于0.97。结论 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胸腔积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计数与分类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适用于部分标本或项目,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标本情况进行操作,并结合人工镜检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C-5500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提示的白细胞警示信息与手工镜检结果对比分析。方法将连续20d提示有白细胞警示信息的158例标本住院患者,同时用传统的手工法制成薄厚适宜的血液涂片,经瑞氏-姬姆萨染色后进行手工白细胞分类,结果与仪器白细胞分类结果相比较。结果158例白细胞警示信息主要有核左移、未成熟细胞、异型或异常淋巴细胞、白细胞总数及五类白细胞数的升高或降低,白细胞分类散点图(DIFF)灰色散点图。手工分类符合率分别为45.7%、29.6%、25.0%、96.1%、90.9%。其中11例DIFF灰色散点图,仪器未能进行白细胞分类,手工镜检发现幼稚血细胞10例,结合临床诊断基本为白血病细胞;另147例白细胞警示信息标本BC5500白细胞分类与手工镜检白细胞分类结果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中性粒细胞(r)0.9970、淋巴细胞(r)0.9299、单核细胞(r)0.9627、嗜酸性粒细胞(r)0.9972、嗜碱性粒细胞(r)0.8592。结论对于白细胞警示信息中白细胞总数及各分类细胞数与手工镜检相关性良好,但是DIFF灰色散点图,白细胞未能分类标本必须手工镜检复查。因为BC5500无法检测各类幼稚细胞的性质及质量,无法分别出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及分叶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YSMEX XN-2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简称XN-2000)在体液标本计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76例患者的体液(胸腹水)标本,分别用XN-2000和手工镜检法对其进行有核细胞计数,以手工法计数结果为依据,将76例胸腹水标本分为≤199个/μL(A组)、200~999个/μL(B组)和≥1 000个/μL(C组)3个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XN-2000与手工法有核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N-2000能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三分群血液分析仪检测中间细胞群增高的复片规则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杰  徐雪妹  徐锋 《检验医学》2005,20(3):204-206
目的 探索三分群血液计数仪中间细胞群(mononuclear,MO)增高的复片规则,保证血常规检验质量.方法 收集302例临床血常规标本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染色镜检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O<8%的仪器分类结果 与手工镜检分类结果 差异无显著性,有良好的相关性.MO>8%的仪器分类结果 与手工镜检分类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有8.6%的标本手工镜检分类出现异常情况.结论 除了现有的复片规定外,当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MO为8%以上时,均应作瑞特染色镜检,以防止异型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等病理性细胞漏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仪器显示各种异常提示的可信性分析,选择人工显微镜复查标本,提高工作效率,及时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用显微镜与SF-3000血细胞分析仪,同步检测白细胞分类计数,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75例镜检与仪器均无异常的血标本,中性、嗜酸性、嗜碱性、单核、淋巴细胞相关性良好;仪测203例显示异常提示者127例,阳性率62.7%;无提示者76例,其中1例镜检有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假阴性1.3%.结论 Sysmex S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计数准确性高,对显示细胞异常提示的灵敏度高,可减少漏检,是一台具有优良性能的血液细胞分析仪.显示提示过多,会给临床诊断、治疗与检验工作造成困惑,只要对仪器显示‘Abnomal'message(↑/↓)提示的项目可以不镜检复查;对仪器显示单项的‘Suspect'message(?)项目应该结合患者症状、临床诊断以及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等资料全面分析,判断或选择人工镜检复查的标本;对仪器显示有二项或二项以上的异常提示(?)的标本以及有或者无提示的白血病等患者的血标本,都必需认真镜检复查,寻找有无异常细胞、辨识异常细胞的属性并分类计数.这样既保证了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工镜检复查数量大约三分之二,避免了无效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准确、灵敏、可信与快速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瑞典CellaVisionTM DM96全自动化数字细胞形态学分析系统(DM96)在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应用中的性能进行验证及评价。方法选取115例患者外周血标本经SP-1000i制备成血涂片后,使用DM96对血涂片进行白细胞预分类,计算DM96预分类与后分类的一致率,以及审核后的分类结果与人工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并对该系统的重复性及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DM96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结果与人工显微镜镜检有较好的一致性,仪器的重复性较好,细胞图像拍摄清晰。结论使用DM96进行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有助于提高实验室形态学报告的一致性及工作效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据作者查新检索,国内外有关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活性及mRNA表达与白血病类型、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关系的报道罕见.目的:探讨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的关系.方法:急性髓系白血病组骨髓标本4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骨髓标本28例,以2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用GPI锚定的胎盘碱性磷酸酶作为底物,Triton-X114分相法检测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的活性,半定量RT-PCR法检测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 mRNA的表达,并分析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髓系白血病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活性和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 < 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活性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 < 0.01).在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13例患者检查发现有肝脾淋巴结肿大,30例患者检查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标本骨髓单个核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活性和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有肝脾淋巴结肿大标本(P < 0.05).结果证实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的活性与mRNA变化一致,其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类型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有无肝脾和/或淋巴结肿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强调全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仍然需要进行血涂片镜检分析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镜检进行白血病细胞检查。结果检出白血病30例,其中27例与骨髓诊断一致,另3例未查骨髓(因患者拒查),但治疗后有缓解。结论血涂片分类可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1、M3和M7型等。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血液时,不能忽视血细胞形态学镜检,以防止白血病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贫血样本自动推片和手工推片的质量控制以及与外周血白细胞(WBC)分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贫血样本100例,分别进行自动推片和手工推片,并采用数字化细胞形态阅片仪的外周血推片质量分析软件SmearChecker检测其单细胞层长度,采用数字化细胞形态阅片仪采集的红细胞概览图计数单层红细胞(RBC)层不重叠的红细胞数量,并对数字化细胞形态阅片仪白细胞形态分析预分类后再经人工分类审核后的结果,与人工显微镜镜检结果作比较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与手工推片制备的样本比较,自动推片法制备的样本单细胞层长度更长,合格率更高,红细胞概览图不重叠数量更多(P<0.05),数字化细胞形态阅片仪白细胞分类结果与人工显微镜镜检结果相关性更高(P<0.05)。结论贫血样本在自动推片法制备的外周血推片质量和稳定性更高,有效保证数字化细胞形态阅片仪白细胞分类结果和人工显微镜镜检结果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淋巴瘤骨髓侵犯后骨髓与外周血象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骨髓涂片分类及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检查。结果骨髓涂片发现骨髓侵犯发生率为35.1%,其中合并淋巴瘤细胞白血病30.5%,白细胞计数异常38例,分类计数异常14例,血小板异常29例,骨髓增生正常17例,增生异常52例。结论当恶性淋巴瘤发展到淋巴瘤白血病时,骨髓有明显的异常改变,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异常都比骨髓侵犯改变重,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出现异常,则应高度怀疑有恶性淋巴瘤白血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E-5000分析仪白细胞不能分类时的原因。方法使用XE-5000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对白细胞散射图不分类的标本进行显微镜镜检分析。结果 90例未分类标本中40例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并有轻度至中度核左移;20例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分类大于86%;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胆红素明显增高,白细胞计数和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另有10例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结论对于有异常报警的标本,需进一步作显微镜人工镜检核实,以免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迈瑞BC-69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简称BC-6900)在体液细胞计数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患者体液标本200份,分别采用BC-6900和手工法进行计数、分类。手工法采用标准改良牛鲍氏计数板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当有核细胞计数100×10~6/L时,BC-6900有核细胞、红细胞(RBC)计数及分类计数结果与手工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关性较好(有核细胞计数、RBC计数及分类计数的r值分别为0.978、0.983、0.946)。当有核细胞计数≤100×10~6/L时,BC-6900有核细胞计数结果与手工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进行手工法计数。BC-6900对非血性标本的检测能力较差,应结合手工法进行检测。当BC-6900出现高荧光图形时应进行手工法计数并作细胞染色。结论当有核细胞计数100×10~6/L时,BC-6900检测体液有核细胞的重复性及准确性均较好,可以替代大部分手工法检测,提高检测效率;但不适用于有核细胞数较少的体液标本。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Sysmex 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新生儿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Sysmex 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与人工显微镜计数及染色分类两种方法分别对213例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仪器提示有幼稚粒细胞、原始细胞、左移三种提示中任意一种及以上的标本有112份,占52.58%(112/213),而染色镜检出现幼稚细胞或核左移的标本有91份,占42.72%(91/213)。仪器提标有有核红细胞的标本有109份,占51.17%(109/213),而染色镜检中可见有核红细胞的标本有66份,占30.99%(66/213)。仪器未能对WBC进行分类或分类不全的标本有11份,占5.16%(11/213)。当标本中无有核红细胞干扰或有核红细胞数量低时(≤10个/100个WBC),仪器WBC计数与人工计数结果,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标本中有核红细胞数量多时(10个/100个WBC),仪器白细胞计数与人工计数结果,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仪器检测与手工白细胞染色分类相关分析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95、0.93、0.78、0.86、0.14。结论 Sysmex 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新生儿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存在一定误差。对新生儿血常规检测应同时进行人工镜检,并根据有核红细胞的数量进行校正,以确保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血常规报告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