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卒中后混合性失语属中医学中“语涩”“言蹇”等范畴,致病因素多为风、痰、瘀三邪。因痰、瘀日久不化挟风而动,蒙蔽清窍,甚者瘀阻脑络,导致神机失用发为失语。程为平教授经过多年临床诊疗实践,提出治疗卒中后混合性失语以“调神”为基础、“通窍”为关键,针刺程氏头针认定的“元神穴区”以通督调神益髓,针刺“运动语言穴区”以疏风通窍利音。通过论述程氏头针治疗卒中后混合性失语的选区及针刺手法,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中成药的方阵中,名为“茶调”的方子不多。既为散剂,何以“茶调”?根据川芎茶调散的制剂,是“细末”,用法是“食后,清茶调下”。剂型是散剂,而服药时却用茶叶泡汤服下,乃是取苦寒清上而降下之性。茶叶具有上清风热之功,又有引热下行之力,且又能制约风药过燥之弊。  相似文献   

3.
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学“风瘙痒”的范畴。风邪是造成皮肤瘙痒的最主要病理因素。“治风先治血”理论被广泛用于治疗以风证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基于“治风先治血”理论分析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以血病为因,风病为果;以阴虚内热、伤津耗血为本,津血耗伤、内生风邪为标的病机特点,并从“调血消风治其标,滋阴养血求其本,兼顾他邪防生变”三个层面论治本病,为中医药理论指导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手术严重耗伤人体正气,且因治疗造成的外形改变常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术后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中医药在改善患者术后症状方面疗效显著。贾英杰教授认为,乳腺癌属本虚标实,其发病机理为“正气内虚,毒瘀并存”,然手术多耗伤正气,因此术后患者多以气虚血瘀多见。贾英杰教授从气论治乳腺癌术后虚劳,以补气培本为主,同时配合使用调气助本法、调气导邪法、调气运中法,四法通用,使补气固本,气机调畅,有效缓解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同时提高患者免疫力,防止肿瘤的转移及复发。  相似文献   

5.
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mmune refractory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RITP)是一种难治性血液疾患,本文顺应自然“阳道实、阴道虚”之理,从阴精“易亏”“难成”角度,从CRITP的论治入手,发现CRITP难治性这一特点与朱丹溪“阴虚难调”理念高度契合,从阴精“易亏”“难成”等不同角度探究了“难治性”紫癜“难调”的病理特质,另辟蹊径,提出“阴虚难调”是CRITP的核心病机,次观阴虚御邪无力,易恋湿、热、风、瘀、虚诸祟邪为患,阴液难复,邪气难清,故治疗强调养阴为主,次辨兼邪,从祛湿、清热、祛风、化瘀、补阳等角度合而论治,谨察阴虚与祟邪,以平为期,旨在为临床诊治CRITP提供思路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风药增效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风药是一类具有类似风作用的特性药物。其性能可用“升、散、透、窜、通、燥、动”加以概括。风药可内可外, 能上能下,舒畅一身气机,鼓舞人体气化,不仅长于发散祛邪,而且善于调畅气机,开发郁结,更能引经报使,宣导百药,与其 他药物适当配伍后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并重点对风药增效健脾益气、补肾益精、清热泻火、利水除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加 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从气血相关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络风内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络风内动”学说是根据急性心血管事件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等特点提出的病机理论.“络风内动”是在气血失常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热毒生风,或络虚风动,或外风引动内风,导致脉络受损、血脉挛急不通或不荣,引动伏风而猝然心痛.治疗时当合理安排好“治风”与“调气血”的主次关系,根据病情缓急分而治之,热毒生风证当急则治标以风药治风为先,络虚风动证当缓则治本以调理气血为要,外风引动内风证则标本兼顾,表里同治以防传变.将气血相关理论与“络风内动”学说有机结合,对指导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骨科术后感染在古籍中未有对应的病名,但根据该病的症状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痈疽”。针对骨科术后感染,中医治疗多数从清热解毒立论,药多寒凉。中医外科繁荣于明清时期,期间出现众多著名外科医家及相关著作,而该时期外科的用药特点是以少用寒凉、善用温补的思想指导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鲜明特点。通过查阅明清时期外科医籍,发现现今各部位骨科术后的感染性疾病大致对应明清时期的“鹤膝风”“股阳疽”“胫疽”等筋骨痈疽。明清诸多医籍记载对此类病的治法可归纳为“温散”“温通”“托补”三法。各医籍中亦记载诸多运用该法治愈骨科感染性疾病的验案。现归纳总结明清时期外科典籍的学术思想及治疗方法,对现今骨科术后感染性疾病的中医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风药具有升阳调气、引经报使、祛风胜湿、开通玄府等功效。认为“内风暗旋”是肿瘤的主要病理特点,肿瘤患者机体因正虚邪实、气血阴阳失调,导致气机逆乱,引动内风的产生。内风又易与积聚之邪相和,挟痰、毒、瘀流窜全身脏腑经络,终致“稽留不去”而为患。提出风药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调节气机、扶助正气,引导药物直达病所,针对邪实辨证治疗等作用与优势,可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调理”作为“藉医药效能”的治疗术,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李东垣作为补土派的创始人,博采众长,又专论脾胃,提出“形气两虚,脾胃不足,为百病之始”及“善治斯疾者,惟在调和脾胃”的观点,并以调理脾胃治疗劳倦内伤成为“调理说”的发端。本文通过归纳总结东垣相关的脾胃调理观点,提出了东垣“三维一体”的调理观,强调从调形、调气、调神三个维度对人体进行调理,以达到“防未病”“治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丽  刘昆  潘璐 《环球中医药》2013,(12):932-933
安效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五十年,临床经验丰富。接种后脑炎、脑囊肿术后顽固性头痛均为儿科临床少见、难治之证。安效先教授在诊治疑难病时常从其病因病机入手同时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遣方用药。在治疗接种后脑炎时辨病属于中医惊风,结合其肝经风热之病机治以平肝柔肝,化痰活血,使肝气平,气血调而病痊。脑囊肿术后头痛为风痰瘀阻于脑窍所致,故选用风药达于巅顶,结合润肝及化痰之药共奏平肝化痰之功而收佳效。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气化枢机”思想对肛肠术后便秘的论治进行探讨。“气化枢机”是王孟英的主要思想之一,因“愆滞”而致病,治以疏通气机,消除愆滞。便秘是肛肠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肛肠术后便秘究其本因为肠道传导失职、肠道气机滞涩,肺气不行、开阖失常、脾胃失运、心不藏神、肝失疏泄、肠道受损等均为其病机,以虚为本,秘结为标,虚实结合,治以开肺理脾调肝,清心强肾通便。用“气化枢机”理论指导肛肠术后便秘的治疗,对促进患者术后肠蠕动、改善便秘症状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郭振球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1):1973-1974
高血压是各种类型卒中最重要而且可以干预的危险因素。应用微观证治学方法,从中风“风中五脏”,按肝风证治降压熄风,调脂祛痰和活血化瘀“治风三法”,为防治高血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的首选方药。  相似文献   

14.
放松功的第二步是“意与气合”,呼吸松。它是在第一步“形与意合”,身体松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呼吸锻炼问题调炼呼吸是气功方法的重要环节之一,古人称为“练气”、“调气”、“调息”等等。关于呼吸的形态,古人把它分为四类,即“四相”:风、喘、气、息。风相是指呼吸比较急促,可收  相似文献   

15.
晁恩祥教授对慢性咳嗽多从“风咳”进行论治,效果显著。在复习有关“风”、“风咳”中医文献基础上,结合晁恩祥教授临床治疗风咳的验案,初步论述了风咳的中医病因证治特点,介绍了其治疗风咳的常用方药。对临床上某些慢性咳嗽,证候表现为干咳、剧咳、顿咳、咽痒即咳等辨证属“风咳”者,采用“疏风宣肺、缓急止咳利咽”治法,“若因风者,辛平解之”,往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感染后咳嗽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反复研习中医经典、现代文献及多年临床实践探索基础上,本文提出感染后咳嗽从"风"、"痰"、"气"论治的中医临证思路。从"风"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诱因、咳嗽病位、咳嗽特点、咳嗽演变等均以"风"为主导,故临证首当从"风"论治;从"痰"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病位、咳嗽诱因、咳嗽怪异程度等均与"痰"相关联,故临证论治勿忘"痰";从"气"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发作、咳嗽症状、咳嗽病程等均不离"气",故临证施治当调"气"。结论:感染后咳嗽诱导于"风"、变见于"痰"、发作于"气",临证当从"风"、"痰"、"气"论治,处方用药当同时体现祛风、化痰、调气的法度,至于药味增减、用量多寡,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7.
唐贤彪  谭子虎 《河南中医》2013,33(4):615-616
唐宋以前,中风病以“外风”学说为主,以“正虚邪恋”立论,治疗上以祛风通络为主,调气补虚兼顾.唐宋以后医家除考虑外内因素致病外,还考虑到了内在因素明清时期,“内风”学说日趋成熟与完备.  相似文献   

18.
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肺部疾病,起病隐匿且部分结节具有恶变可能,目前诊治仍然存在不足。中医药在防治肺结节上具有一定效果,深层次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肺结节属于“有形”之邪,局部可体现出“阳性”的增长状态,亦可体现“阴性”病理产物凝滞,符合“阳化气,阴成形”的阴阳理论,机体阴阳不和可能是肺结节发生发展的核心机制。本文从肺结节发生、发展、术后三个阶段的机体阴阳失和状态入手,结合结节局部阴阳、机体整体阴阳的差异,提出结节初起时“温阳散阴”、结节进展时“扶阳攻阴”、结节术后“调阳和阴”的治疗原则,以期指导临床肺结节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导引术是身心同修的传统炼养方法,一般说来导引术对身体内部的要求包括:调身、调息,调心三部分。这三部分的整体要求是“松静自然、动静相兼、动中求静”。  相似文献   

20.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出自《素问》,列于病机十九条之首。抽动障碍,为现代儿童一常见症,本文基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理论,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由“风”引发,关键在“肝”,治疗上重视调肝,注重风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