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术前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进行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拟行LC 6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后收治入院,术前行MRCP检查分析肝外胆管变异和排除胆总管结石。结果 2例患者发现胆囊管解剖变异,3例胆总管下端结石患者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T"管引流术,余61例均行LC。结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LC术前行MRCP检查,有助于观察肝外胆管变异和胆总管结石情况,减少术中胆管损伤和胆总管结石残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MRCP在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前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要求择期行LC的960例胆石病患者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结果26例术前B超探查胆总管正常而MRCP则提示胆总管下段扩张并微小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冲洗T管引流术,术中证实为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96例术前B超探查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段结石可能)而MRCP检查提示胆总管扩张,未见结石征象,行LC,术后治愈出院。74例术前发现胆管解剖变异,70例行LC术,避免了胆管损伤。结论LC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可充分了解胆总管管腔内情况,准确选择术式,减低LC术后综合征的已存因素;在LC术术前对胆管解剖变异的准确显示,可以降低术中胆管损伤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MRCP在胆囊结石术前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囊结石是普外科的常见病,胆囊结石20%合并有胆总管结石,单纯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开腹胆囊切除术(OC)在各家医院广泛开展,但胆囊结石患者漏诊合并胆总管结石者不在少数,多年来对此病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据B超(包括术中B超)、CT、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甚至在术中行胆道造影,这些诊断均有较明显不足之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胰胆管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性、快速性、准确性、直观性等优点,近年来,我院对胆囊结石常规术前行MRCP检查,在预防胆囊结石漏诊合并胆总管结石上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疑似胆总管结石85例MRCP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LC术前MRCP对胆囊结石合并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我院近2 a对85例胆囊结石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MRCP检查结果,以手术探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并统计有无合并胰腺炎,B超示胆囊结石伴胆管扩张及肝功能异常等胆总管结石危险因素。结果:MRCP可明显提高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结论:MRCP可提高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有效降低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胆囊结石术前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结石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其中20%合并有胆总管结石,单纯胆囊结石行LC或OC术已广泛开展,但胆囊结石病人漏诊合并胆总管结石者不在少数[1-3], 多年来对此病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据B超(包括术中B超)、CT、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甚至在术中行胆道造影,这些诊断均有较明显不足之处[4-6].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胰胆管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性、快速性、准确性、直观性等优点[7-9],近年来,本院对胆囊结石常规术前行MRCP检查,在预防胆囊结石漏诊合并胆总管结石上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32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胆囊结石患者,选择性地进行术前ERCP检查,成功率为93.7%。18例术前临床表现怀疑有胆总管结石存在,ERCP发现8例(44.4%)有胆总管结石;12例无胆总管结石依据,1例(8.3%)存在胆总管结石。另外,发现胆道变异1例。通过资料分析,认为LC术前选择性ERCP的适应证为:胆总管直径大于0.8cm,B超怀疑或发现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病史,胆源性胰腺炎病中及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30例经过手术确诊的胆总管结石病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9例MRCP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术后予以确诊,1例可疑结石,诊断准确率96.6%,B超术诊断结石16例,检出率53.3%,明显低于MRCP。结论:MRCP辅以常规MR扫描诊断胆总管结石准确率高,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胆囊切除术后腹痛、发热、黄疸或肝功能异常而经B超、CT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证实或怀疑残留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进行ERCP检查,对发现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EST或EPBD后取石。结果:ERCP检查的成功率为96.4%(108/112)。85例证实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EST或EPBD后取石,79例(92.9%)取石治疗成功;6例因合并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而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4.5%,其中消化道出血2例,急性胰腺炎3例。结论;对于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的患者,ERCP是理想的诊断方法,而且还可以同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SCL)是胆囊结石较常见的并发症。本院2003年4月~2005年10月共收治继发性胆总管结石26例,利用C型臂X光机术中胆道造影联合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者,年龄26~78岁,平均49.8岁;男性9例,女性17例;胆囊结石病史1~30年,平均6.5年。占同期住院胆囊结石患者4.5%(26/580)。有黄疸病史4例,有胰腺炎病史4例。胆总管内径>8 mm 24例,胆总管内径5~6 mm 2例,术前B超、CT或MRCP检查有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8例。术前肝功能检查ALT升高22例,平均值265 IU;血清直接胆红素…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B超检查诊断胆系结石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B超检查诊断胆系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1.0T超导MRI扫描仪对57例患者(38例胆囊结石和19例胆总管结石)行重L加权多次激发FSE序列(HT2-FSE)MRCP扫描及常规B超检查。结果:尽管MRCP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能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及扩张胰管的形态结构,但多数较大的胆系结石常在MIP图像被掩盖;较小的胆系结石在MRCP的MIP图像上均难以准确显示.而仅在B超检查图像上显示。但对于19例胆总管结石,B超仅可显示其中的9例(47%)。结论:由于MIP重建技术的固有特性,MRCP的MIP图像易遮盖结石所致的低信号充盈缺损,因而对于胆系结石的诊断.应有机地结合MRCP与B超检查,不能仅仅依靠某一种成像技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结合T1加权成像(T1WI)检测胆总管微小结石的诊断价值。对象与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有10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56例胆总管微小结石(直径≤5mm)。术前作常规MRI检查(横断位T1WI:TR/TE 155ms/3.4ms,横断位和冠状位T2WI:15000ms/81ms)。MRCP检查采用EXPRESS脂肪饱和序列,包括5组胆管路径的斜冠状45mm厚层成像采集、5mm薄层冠状成像采集(资源图像),来源于资源图像的最大信号投影重建图像。MR检查后1~5天内行胆总管外科手术或ERCP取石。分析胆总管微小结石的T1WI和MRCP表现及MRCP和T1WI对微小结石的检测、诊断。结果:56例胆总管微小结石,合并胆囊结石30例,胆囊切除7例。47例T1WI胆总管微小结石高信号改变。MRCP显示阳性结石充盈缺损33例。T1WI及T1WI结合MRCP检出胆总管微小结石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MRCP检查,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isher精确检验,P<0.01)。结论:在进行MRCP检查的同时,辅以T1WI有助于提高胆总管微小结石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单次激发与多次激发MRCP诊断胆系结石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探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与多次激发FSE序列(FSE)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系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1.0T超导MRI扫描仪对128例患者(68例胆囊结石和60例胆总管结石)行二维冠状面SSFSE序列和FSE序列MRCP扫描。结果:对于较大的单发或多发胆囊结石以及胆囊泥沙样结石的显示,SSFSE序列图像优于FSE序列MIP图像。对于<0.5cm的较小的单发或多发胆囊结石,SSFSE序列图像及FSE序列MIP图像均难以准确显示。对于胆总管结石,SSFSE序列和FSE序列MIP图像均可较好地显示。结论:SSFSE序列图像对于较大的单发或多发胆囊结石以及胆囊泥沙样结石的显示优于FSE序列MIP图像;但对于较小的单发或多发胆囊结石以及胆总管结石,SSFSE序列和FSE序列MIP图像的诊断价值相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55例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对其应用CT扫描诊断和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并将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疾病确诊率和对不同直径结石检查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经手术结果确诊,此次研究55例患者均为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1.5T MRCP检查确诊率为94.55%(52/55),CT检查确诊率为74.55%(41/55),1.5TMRCP检查确诊率相对较高(P<0.05);且1.5T MRCP检查对于结石直径<0.8cm的确诊率91.43%(32/35)亦高于CT检查的确诊率68.57%(24/34),指标对比差异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扫描检查相比,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1.5T MRCP检查,准确率更高,应用价值更好,但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35例,均行超声、MRCP检查,以术中探测或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取出结石为金标准,比较超声联合MRCP与单纯超声、单纯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 135例患者经手术或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109例,二者联合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均较单独超声诊断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较单一MRCP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无差异。结论超声联合MRCP检查可提高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胆囊结石发病率的逐年增加,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对存在Chareot三联症及急性胰腺炎等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在诊断上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对于无黄疸、高热、急性胰腺炎的无症状静止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术前诊断往往出现漏诊,这是造成术后胆总管残石的主要原因。谷丙转氨酶(肿)的升高是肝细胞受损的表现。我院自2001年-2004年通过对48例手术证实胆囊结石合并无症状静止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ALT升高情况的观察,其升高可提高无症状静止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率,防止术后残石。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 1 993年 7月开展腹腔镜手术 ,2 0 0 2年 6月起成功实施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 (LCTD) 32例。现对其几点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 ,男性 1 0例 ,女性 2 2例。年龄 2 5~ 64岁 ,平均 46岁。入院时 8例巩膜或皮肤有黄染 ,2 4例皮肤巩膜无黄染。均无急性胆囊炎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症状及体征。术前经B超、CT、MRCP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内径 0 8~ 1 5cm。 1 2例术中胆道造影证实胆总管结石。手术方法 :采用LC四孔法。腹腔镜下先不做胆囊切除 ,若胆囊与大网膜或周围脏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为金标准,回顾性比较超声内镜(EUS)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诊治的8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同时安排EUS和MRCP检查,以研究两种诊断方法对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80例患者中,经开腹手术、LC或ERCP证实合并胆总管结石48例,术前EUS和MRCP检查的确诊率分别为95.7%和93.3%,敏感度分别为97.8%和97.7%,特异度分别为93.9%和91.9%,其中3例胆总管末端微小结石,MRCP漏诊而被EUS诊断。结论 EUS和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率都很高,且效果相当,但在微小结石诊断方面,EUS稍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True FISP与MRCP序列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与局限性.材料与方法:对30例经ERCP或手术证实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术前True FISP及MRCP序列扫描,MRCP与True FISP序列分别作阅片诊断,再结合其他序列进行诊断,最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rue FISP像、MRCP像均可显示胆总管的扩张.True FISP像、MRCP像对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2.5%、93.3%;其中5例胆总管小结石及2例泥沙样结石True FISP未检出,4例胆总管末端结石MRCP未检出,结合两种序列对结石的检出率为97.8%.结论:True FISP序列对胆总管的管壁和管周组织显示较好,有利于末端胆总管结石的检出,MRCP有利于胆管系统的整体显示,对胆总管小结石及泥沙样结石显示较好,结合两种序列可对胆总管结石作出更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胆囊结石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其中20%合并有胆总管结石,单纯胆囊结石行LC或OC术已广泛开展,但胆囊结石病人漏诊合并胆总管结石者不在少数,多年来对此病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据B超(包括术中B超)、CT、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1℃)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甚至在术中行胆道造影,这些诊断均有较明显不足之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胰胆管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前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准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而实际上进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前MRCP资料与术中探查情况作对照研究.结果 术中证实73例有胆总管结石,其中术前MRCP检查发现71例;M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5%(69/73)、66.7%(4/6)和92.4%(73/79).结论 LC术前MRCP检查不仅提高了胆总管结石诊断的准确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胆道阴性探查,减轻了阴性探查患者的痛苦,而且有助于发现胆道畸形,降低了术中胆道损伤和术后残留结石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