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睾丸肿瘤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4年 6月至 1998年 4月我院共收治睾丸肿瘤 6 6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6 6例。年龄 14个月~ 84岁 ,平均 36岁 ;<5岁者 10例 ,均为胚胎癌 ;5~ 18岁者 1例 ,为横纹肌肉瘤 ;18~ 4 0岁者 4 4例 ,其中精原细胞瘤 2 5例 ,胚胎癌 6例 ,良性畸胎瘤 3例 ,恶性 (恶变 )畸胎瘤 6例 ,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2例 ,脂肪瘤、间质细胞瘤各 1例 ;>4 0岁者 11例 ,其中精原细胞瘤 8例 ,纤维性假瘤、交界性纤维细胞瘤、睾丸皮下腺癌浸润各 1例。左侧 30例 ,右侧38例 ,双侧 2例。有隐睾病史者 6例 (均为精原细胞瘤 )。6 6例均手术治疗。 2例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176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1980年10月~2000年10月收住入院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病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原细胞瘤111例、非精原细胞瘤43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22例,合并隐睾46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以及有无隐睾都是影响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对精原细胞瘤Ⅰ期患者单纯手术与手术+放疗疗效相当,Ⅰ期精原细胞瘤可以单纯手术治疗为主;Ⅱ期和Ⅲ期精原细胞瘤和其他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首选治疗方式为根治性睾丸切除术辅以放射治疗;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睾丸肿瘤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提高睾丸肿瘤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 1 992年 9月~ 2 0 0 1年 1 2月睾丸肿瘤 57例病人的症状、体征 ,影像学、肿瘤标记物和病理资料。 结果 :1 8例病人 (31 .3 % )延迟就医。术前查甲胎蛋白 (AFP) 1 1例 ,5例阳性。检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亚单位 (β HCG) 6例 ,1例阳性。二维B超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 (CDFI)的灵敏度分别为 93 .5 % (45/ 4 7)、96 .4 % (2 8/ 2 7)。 55例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2例行单纯睾丸切除术。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 1 9例 ,淋巴结阳性 1 1例 ,阴性 8例。石蜡切片 57例 ,精原细胞瘤 2 2例 ,胚胎癌 9例 ,畸胎瘤 7例 ,卵黄囊瘤3例 ,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9例 ,恶性淋巴瘤 4例 ,其他 3例。其中 2 6例行术中冰冻切片 ,2 3例 (88.5 % )与石蜡切片报告符合。 结论 :病人需强化健康意识 ,尽早就医 ;术中常规冰冻切片 ,明确良、恶性肿瘤 ,是提高诊断水平 ,避免延误诊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蒙古族睾丸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多中心回顾性分析1990年2月~2004年12月35例蒙古族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症状为无痛性睾丸肿大或结节。平均延误诊断(40.03±53.45)周,16例(45.7%)延迟诊断6个月~5年。睾丸肿瘤病理类型:精原细胞瘤21例(60%),占生殖细胞瘤的67.7%(21/31),非精原细胞瘤10例(28.6%),恶性淋巴瘤2例(5.7%),神经纤维瘤和平滑肌瘤各1例(5.7%)。生殖细胞瘤I期22例,II期2例,III期5例。治疗手段以睾丸肿瘤根治性切除和放疗及化疗为主。随访29例睾丸恶性肿瘤患者2个月~10年,其中精原细胞瘤20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95.0%;非精原细胞瘤7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2.8%;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1例健在,1例化疗中。结论:本组蒙古族睾丸肿瘤患者精原细胞瘤比例高于一般人群,平均延误诊断时间较长。非精原细胞瘤患者3、5年生存率均低于精原细胞瘤患者。睾丸肿瘤知识的宣教和诊疗技术的提高,有助于改善睾丸肿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转移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化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转移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20例,包括精原细胞瘤8例,非精原细胞瘤12例,其中畸胎瘤2例、胚胎癌3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7例;临床分期Ⅱa期1例,Ⅱb期3例,Ⅱc期5例,Ⅲ期11例。患者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进行准确分期,根据指南的方案,进行化疗及其他治疗,并密切随访。结果:2例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及BEP方案化疗,随访5~10年,肿瘤无进展。18例行BEP/EP方案化疗,15例化疗后缓解,随访2~12年(中位数6年),肿瘤无进展,3例化疗后瘤标一度下降之后上升,其中1例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缓解,1例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1例局部治疗(HIFU)后死亡。故20例患者,随访2~12年(中位数6年),死亡2例(10%),其余患者(90%)均未进展。结论:转移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准确分期,按指南推荐方案化疗(BEP/EP方案为主),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双侧睾丸肿瘤的诊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侧睾丸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10例双侧睾丸肿瘤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肿瘤标志物、治疗方式和病理资料。年龄19~58岁,平均34岁。双侧同时性癌2例,癌均为Ⅰ期病变。异时性癌8例,初发肿瘤Ⅰ期5例、Ⅱ期3例,对侧肿瘤Ⅰ期6例、Ⅱ期1例、Ⅲ期1例。初次肿瘤精原细胞瘤4例,对侧肿瘤精原细胞瘤3例。结果2例同时行双侧根治性睾丸切除术,8例先后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腹膜淋巴结清除术3例。术后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继发雄激素缺乏综合征,7例行雄激素替代疗法。10例随访9个月~23年,平均10,5年,死亡2例,转移2例(1例带瘤生存),局部复发2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结论双侧睾丸肿瘤异时性多见,常见病理类型为精原细胞瘤,可以选择性行保留睾丸手术。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睾丸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睾丸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NSGCT)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6例NSGCT的临床资料。26例中,胚胎癌7例(26.9%),畸胎瘤5例(19.2%),卵黄囊瘤4例(15.4%),绒毛膜上皮癌1例(3.9%),混合性生殖细胞瘤(MGCT)9例(34.6%)。睾丸无痛性肿大为其主要临床表现。Ⅰ期16例,Ⅱ期8例,Ⅲ期2例。在根治性睾丸切除基础上采用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及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2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5年,术后复发2例,2例死于全身广泛转移,其余患者均健康生存。结论:NSGCT中以MGCT及胚胎癌最为常见,B超、CT或MRI为其诊断和临床分期的主要手段。肿瘤标记物对肿瘤的治疗与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睾丸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1998~2005年172例睾丸肿块的超声图像结合其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2例睾丸肿块中超声诊断50例睾丸血肿,13例睾丸囊肿,26例睾丸炎性结节,25例睾丸结核,58例睾丸肿瘤;睾丸肿瘤中50例为生殖细胞瘤,其中精原细胞瘤41例,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瘤(NSGCT)9例;6例为非生殖细胞瘤;3例为继发性肿瘤。超声检查发现典型精原细胞瘤、畸胎瘤、表皮样囊肿、间质细胞瘤及多发性的恶性淋巴瘤具有较为特征性的声像图。结论:超声检查可以对睾丸肿瘤作出初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是睾丸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MGC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13例原发性睾丸M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睾丸MGCT占我院同期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24.1%(13/54),患者年龄2~53岁,平均28.3岁。全部病例均发生于单侧睾丸,左侧6例,右侧7例,左右侧比为0.86∶1。睾丸MGCT病理形态多样,肿瘤成分包括胚胎性癌(11例,84.6%)、精原细胞瘤(8例,61.5%)、畸胎瘤(6例,46.2%)、绒毛膜癌及卵黄囊瘤(均为4例,23.1%)。其中9例(69.2%)包含2种不同的生殖细胞肿瘤成分,3例(30.8%)包含3种不同的肿瘤成分,1例(7.7%)包含5种不同的肿瘤成分。结论:睾丸MGCT非常少见,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不同的肿瘤成分其生物学行为、临床治疗和预后不同,因此准确的病理诊断非常必要,免疫组化标记对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TMGCT)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15例,睾丸或同时存在的腹膜后肿瘤切除标本病理至少含有2种肿瘤成分;临床分期Ⅰ期8例,Ⅱ期2例,Ⅲ期5例。转移性肿瘤预后分期,2例Ⅱ期肿瘤均为预后良好,5例Ⅲ期肿瘤中,3例预后不良,2例预后良好。患者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根据规范和指南的方案,进行化疗或其他治疗,并密切随访。结果本组病例TMGCT占同期生殖细胞肿瘤的比例为31.3%,各种肿瘤成分组成及出现频次:卵黄囊瘤9次(60%),精原细胞瘤9次(60%),胚胎癌9次(60%),畸胎瘤6次(40%),绒癌2次(13.3%)。本组按规范和指南治疗,有较好的疗效,15例TMGCT患者,共随访2-15年(平均6.5年),死亡2例(均为Ⅲ期患者),其余均存活无复发,无进展生存率为76.7%。结论 TMGCT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占一定比例,可能出现转移肿瘤和原发肿瘤的成分不一致的情况,按规范和指南治疗并注意畸胎瘤的特殊性,TMGCT可得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