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万春阳  王丹  侯俊玲  王文全  陈惠杰  刘凤波 《中草药》2011,42(11):2312-2316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甘草酸积累量和总糖、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及灰分量的变化以及它们的相关性,研究盐胁迫对甘草酸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3、6、9 mg/mL)NaCl溶液处理一年生盆栽甘草,分别于35、70、105 d取样,测定甘草酸量,总糖、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及灰分5种组分的量,分析盐胁迫对各组分比例关系的影响及甘草酸量与各组分量的相关性。结果盐胁迫70 d时,6、9 mg/mL盐溶液处理组的甘草酸量显著高于对照(CK);6、9 mg/mL处理组的粗蛋白显著高于CK,而9 mg/mL处理组的总糖显著低于CK。盐胁迫105 d时,9 mg/mL处理组的粗脂肪显著高于CK;盐胁迫70 d和105 d时,9 mg/mL处理组的粗脂肪比例显著高于CK,但总糖比例明显低于CK;盐胁迫70 d和105 d时,甘草酸量与粗脂肪、灰分量呈正相关,与总糖量呈负相关。结论甘草酸的积累与粗蛋白、总糖量、粗脂肪、灰分量的分配密切相关,适当的盐胁迫可以刺激甘草内的糖代谢,加速物质的分解,促进甘草的次生代谢,使甘草酸形成并积累。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下甘草酸合成与脱落酸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鹏  刘长利  许利平  王满元  于萍 《中草药》2010,41(8):1375-1377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植物体内的甘草酸与植物抗旱信号传导物质脱落酸量的变化,分析二者相关关系。方法以人工培育甘草为材料,按照外源钙叶面喷施浓度、喷施季节与干旱胁迫程度3因素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检测不同试验处理下的甘草酸与脱落酸量变化,分析各试验因素对甘草酸、脱落酸量变化的影响,以及两者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干旱胁迫对甘草酸和脱落酸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且二者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干旱胁迫下甘草植物体内甘草酸的合成积累与抗旱信号传导物质脱落酸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钼营养水平对甘草幼苗生长、生物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及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温室中对水培甘草幼苗进行4个不同钼营养水平(0.55,1.1,5.5,11.0 mg·L-1)处理,另设0 mg·L-1为对照组(CK),测定甘草幼苗各器官生物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结果:在钼浓度为5.5 mg·L-1时甘草幼苗的根干、鲜重和根冠比最大,并且此时甘草根、茎和叶中的SOD、POD和CAT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最高,表明该浓度较适合甘草幼苗的生长和根干物质的积累,低钼水平或高钼水平都不利于甘草幼苗的生长.然而,1.1 mg·L-1对甘草根中甘草酸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K处理的甘草酸含量最低.结论:适宜的铜浓度对甘草幼苗根干物质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很重要,并且抗氧化酶活性可以反应甘草幼苗对钼的适应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探寻介于1.1~5.5 mg·L-1、同时满足既能增加甘草根干物质的积累又能提高甘草酸的含量的钼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松茸的基本化学组分.方法:分别采用凯氏定氮法、粗纤维测定法、索氏提取法和灼烧重量法测定松茸中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灰分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松茸中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灰分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20.3%、29.10%、5.04%、8.89%和36.67%.结论:松茸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膳食纤维的良好的保健营养植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钼营养水平对甘草幼苗生长、生物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及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温室中对水培甘草幼苗进行4个不同钼营养水平(0.55,1.1,5.5,11.0mg·L^-1)处理,另设0mg·L^-1为对照组(CK),测定甘草幼苗各器官生物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结果:在钼浓度为5.5mg·L^-1时甘草幼苗的根干、鲜重和根冠比最大,并且此时甘草根、茎和叶中的SOD、POD和CAT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最高,表明该浓度较适合甘草幼苗的生长和根干物质的积累,低钼水平或高钼水平都不利于甘草幼苗的生长。然而,1.1mg·L^-1对甘草根中甘草酸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K处理的甘草酸含量最低。结论:适宜的钼浓度对甘草幼苗根干物质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很重要,并且抗氧化酶活性可以反应甘草幼苗对钼的适应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探寻介于1.1~5.5mg·L^-1、同时满足既能增加甘草根干物质的积累又能提高甘草酸的含量的钼值。  相似文献   

6.
试验拟在人工模拟的高甘草酸含量环境下,探寻甘草中次生代谢产物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筛选出与甘草酸含量明显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通过根部浸泡甘草酸铵溶液,分析浸泡后72 h内甘草根中4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统计学软件分析各成分与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浓度1.0mmol· L-1甘草酸的根部浸泡对于在甘草中模拟高甘草酸含量环境是切实可行的,且在短时外源甘草酸刺激时,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外源甘草酸刺激对甘草植株体内甘草酸的合成积累产生一定的影响,且甘草酸的积累与甘草苷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丙酮酸和琥珀酸两种有机酸对甘草呼吸代谢及甘草酸积累的影响,从生理学的角度探讨呼吸作用与甘草酸积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溶氧法测定甘草根系呼吸速率;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2,4-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测定丙酮酸的含量;Elisa试剂盒法测定乙酰辅酶A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的含量。结果:丙酮酸和琥珀酸对甘草的呼吸代谢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大小为:琥珀酸组丙酮酸组对照组;对呼吸底物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影响为琥珀酸组比丙酮酸组和对照组具有更高的积累,分别是对照组的1.02倍和1.04倍,是丙酮酸组的1.15倍和1.04倍;对中间物质丙酮酸含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乙酰辅酶A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甘草酸含量具有一定影响,丙酮酸组甘草酸含量高于其他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琥珀酸组的1.24倍和1.05倍。结论:有机酸能够通过调节甘草根系呼吸作用强弱来调节甘草酸的合成积累。  相似文献   

8.
柳福智  杨军 《中草药》2015,46(18):2781-2787
目的研究外源蔗糖对盐胁迫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幼苗根系生长的缓解效应。方法以甘草幼苗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浓度的外源蔗糖处理下对盐胁迫条件下甘草幼苗生长、有效成分量、可溶性糖量、脯氨酸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及测定相关指标,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结果在盐胁迫条件下,添加一定浓度的外源蔗糖后,甘草幼苗的日相对生长率呈升高趋势;总黄酮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极显著升高,外源蔗糖对盐胁迫下甘草幼苗根系生长的缓解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与PAL活性的增强所引起的黄酮量的增加有关,外源蔗糖的浓度为10 mmol/L时,PAL的活性达到最大,当外源蔗糖的浓度为15 mmol/L时,PAL的活性又成下降趋势;在施加不同浓度的外源蔗糖后甘草酸量比在盐胁迫条件下高,达到未受盐胁迫时的水平,外源蔗糖的浓度梯度对甘草酸积累的影响不明显。脯氨酸和可溶性糖量的变化呈现出相关性,两者皆在施加15 mmol/L的外源蔗糖时达到对照水平,当外源蔗糖的浓度在此基础上增加时,甘草幼苗体内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量又呈现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与未经盐胁迫处理的幼苗相比,盐胁迫下幼苗中的SOD及CAT活性均上调,一定浓度的外源蔗糖可降低盐胁迫幼苗中的SOD及CAT活性。结论外源蔗糖可提高甘草幼苗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维持了幼苗体内较低的活性氧水平,降低了细胞受过氧化伤害的程度,提高了甘草幼苗对盐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彭励  张琪  胡正海 《中草药》2006,37(12):1878-1881
目的探讨宁夏半野生型乌拉尔甘草在不同生长期和不同生长环境中甘草酸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一至四年生乌拉尔甘草中的甘草酸的量。结果在甘草的营养器官中,甘草酸主要分布于地下器官中,地上茎和叶中量甚低;且在一至四年生甘草的地下根和根状茎中甘草酸的量与其生长年限成正比;不同生长地区的甘草中甘草酸的量不同。结论甘草的根和根状茎是甘草酸的主要积累部位,其量随生长年限而增加;光照、降水和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综合影响甘草酸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郑国琦  罗杰  郑紫燕  许兴  胡正海 《中草药》2008,39(7):1092-1095
目的 揭示枸杞果实内蔗糖代谢相关糖分积累与枸杞多糖和枸杞总糖量积累的关系.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枸杞多糖量,滴定法测定枸杞总糖量.结果 枸杞果实内的糖积累类型为己糖积累型,果实内的果糖量最高,葡萄糖量其次,蔗糖量最低.宁夏所产宁杞1号中枸杞多糖量高于河北巨鹿、新疆精河、内蒙古杭锦后旗所产宁杞1号及其他品种中枸杞多糖的量,不同产地宁杞1号枸杞总糖量变化幅度不大,干质量平均为554.1 mg/g,新疆精杞1号多糖量也较高且其总糖量高达61.8%,河北巨鹿架杞果则在枸杞多糖和总糖量上均最低.结论 枸杞果实内的枸杞多糖量与枸杞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量均呈正相关,其中与枸杞总糖最相关性最大,枸杞总糖与葡萄糖、果糖、蔗糖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枸杞果实内的蔗糖代谢在枸杞多糖和枸杞总糖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甘草色泽与其质量评价的相关性,该研究以精密色差仪和视觉分析仪测定甘草根皮和断面颜色,以HPLC测定甘草药材中6种黄酮类和2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两类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野生和栽培甘草根皮颜色不存在显著差异,断面颜色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野生甘草的甘草苷、异甘草苷、异甘草素含量与甘草酸铵、甘草次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栽培甘草;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草根皮和断面的颜色均与有效成分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该研究为传统以甘草色泽评价其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完善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芍药与甘草配伍增效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芍药和甘草中主要活性成分采用HPLC检测;对方法学进行了专属性、线性范围、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等考察。结果:芍药单味药单煎后芍药苷检测到的含量为2.19 mg·g-1;甘草单味药单煎后甘草酸检测到的含量为17.13 mg·g-1;芍药和甘草分别单煎再按1∶1混合,芍药苷检测到的含量为5.45 mg·g-1,甘草酸检测到的含量为17.69 mg·g-1;芍药和甘草按1∶1混合煎煮,芍药苷检测到的含量为2.58 mg·g-1,甘草酸检测到的含量为18.14 mg·g-1。结论:芍药与甘草配伍,两药单煎混合芍药苷和甘草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但前者增高更为明显;两药混合煎煮,芍药苷和甘草酸的含量均明显提高,但以后者更为显著;芍药与甘草配伍止痛的科学基础可能与两药合用后的芍药苷和甘草酸的含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充分利用三七地上部分植物资源,对不同产地的三七茎叶和花的主要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不同产地三七地上部分的水分、灰分、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矿质元素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三七地上部分茎叶和花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粗纤维、较低的脂肪含量以及大量的矿质元素,其中以锌(Zn),铁(Fe),锰(Mn),钙(Ca),镁(Mg)的含量较高。结论:三七茎叶和花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矿质元素,可以作为新资源食品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4.
孟娴  伍振辉  彭蕴茹  沈明勤 《中草药》2018,49(9):2076-2083
目的探索海藻-甘草反药配伍致大鼠肾毒性的内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海藻组、甘草组、海藻-甘草配伍组,经过连续ig给药4周的多次给药毒性实验,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Scr)、醛固酮、皮质醇及电解质水平,并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用UPLC-TQ/MS法同时检测甘草中的6种主要成分在肾组织的分布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11β-类固醇脱氢酶(HSD11B2)在肾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海藻组大鼠的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甘草组的血清中醛固酮水平显著降低(P0.05),BUN、Scr显著升高(P0.01);海藻-甘草组的血清中醛固酮、K+、Cl-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而BUN、Scr、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甘草组大鼠的肾脏组织有轻微的炎细胞浸润,海藻-甘草组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并伴有蛋白管型。海藻-甘草组大鼠的肾脏组织中的甘草次酸分布明显高于甘草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甘草组、海藻-甘草组大鼠的肾组织HSD11B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而海藻-甘草组更为显著。结论通过增加甘草次酸在大鼠肾脏组织的积蓄,抑制肾脏组织中的HSD11B2的表达,造成醛固酮-皮质醇系统紊乱,可能是海藻-甘草反药组合产生肾毒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2种丛枝菌根真菌复合与独立接种对田间栽培多年生乌拉尔甘草生长与有效成分积累的长短期效应。方法:选取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与根内根孢囊霉Rhiaophagus intraradices 2种丛枝菌根真菌菌种,在大田条件下对乌拉尔甘草进行单菌种与复合菌种接种处理,分别于栽培的第1年和第2年采集乌拉尔甘草样品,分析其形态指标和有效成分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接种和摩西斗管囊霉单接种均对乌拉尔甘草中甘草酸与甘草苷含量有提升作用,其中复合接种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摩西斗管囊霉单接种,根内根孢囊霉单接种处理无显著提升作用。接种处理组乌拉尔甘草种苗的生长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甘草苷含量与甘草酸含量的比值,接种组甘草苷、甘草酸的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且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揭示了大田条件下复合丛枝菌根真菌接种的长期效应,发现摩西斗管囊霉与根内根孢囊霉复合接种可以提高大田栽培乌拉尔甘草的品质,并对甘草苷与甘草酸的含量比例有调节作用,为人工栽培乌拉尔甘草过程中丛枝菌根真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超滤-络合萃取技术制备甘草酸的工艺。方法考察pH值(p H 4~8)对超滤液中甘草酸萃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络合萃取甘草酸的工艺条件;通过考察反萃取剂种类及浓度,确定甘草酸的反萃取工艺条件。结果所得甘草酸最佳络合萃取工艺条件为超滤液pH值应调至2、萃取剂为三烷基氧化膦(TRPO)-磺化煤油(5∶95)、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1,甘草酸平均萃取率达到99.2%。甘草酸最佳反萃取工艺条件为22.5 mmol/L NaOH水溶液为反萃取剂、有机相与反萃取剂体积比1∶1,甘草酸单次反萃取率达到98.8%,甘草酸总转移率为98.1%。结论超滤-络合萃取技术可作为甘草酸制备的一种新工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补骨脂生品及3种炮制品的各项检查指标及化学成分的差异,为补骨脂不同炮制品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标准,测定补骨脂生品、炒品、盐炙品及酒炙品的杂质、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通过HPLC比较补骨脂不同炮制品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补骨脂生品及3种炮制品的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要求。通过对照品比对及文献查阅确定了12个主要化学成分,即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甲素,补骨脂定,补骨脂乙素,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corylifol A,4'-O-甲基补骨脂查尔酮和补骨脂酚。结论:补骨脂酚有肾毒性和肝毒性,炮制后补骨脂酚在酒炙品和盐炙品中含量均较生品下降,说明酒炙和盐炙具有炮制减毒的作用;与生品相比,盐炙品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显著升高,这与补骨脂盐炙后温肾助阳作用增强相关。4'-O-甲基补骨脂查尔酮在炮制品中含量显著升高,而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含量显著降低,这可能是由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在高温下发生降解转化而成。上述这些成分的改变可能是不同炮制品临床功效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玲娜  孙希芳  张芳  张永清 《中草药》2017,48(15):3182-3188
目的通过探索不同发育时期金银花颜色和每个花蕾活性成分量的相关性,为金银花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色度计测量不同发育时期金银花的颜色;HPLC法测定金银花样品中酚酸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等14种化合物的量;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金银花颜色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花蕾的发育,酚酸类、黄酮类化合物量在二白期、大白期最高,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量在大白期、银花期最高,从活性成分量结果考虑,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期为大白期;金银花发育过程中酚酸类、黄酮类化合物量与亮度(L*)呈显著正相关,酚酸类、黄酮类和环烯醚萜类成分量均与褐变指数(BI)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金银花的颜色与活性成分量密切相关,L*与BI可以更好地将外观指标与内在质量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