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anNEN)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胰腺NEN,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消化系统肿瘤2019版分类进行复核,分析比较不同分类胰腺NEN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并分别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在最终确诊的182例PanNEN中,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G1、NET G2、NET G3、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和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xed neuroendocrine-non-neuroendocrine neoplasm,MiNEN)分别为78例(42.9%)、82例(45.1%)、5例(2.7%)、15例(8.2%)和2例(1.1%)。临床病理特征方面,胰腺NEN分级越高,神经/脉管侵犯、淋巴结/远处转移等侵袭性行为越多见,诊断时进展期患者的比例越高(均P < 0.05)。NEC的Ki-67指数均值显著高于NET G3(P < 0.001),但二者在30%~60%区间有重叠。WHO2019版分类与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显著相关(均P < 0.05)。对于NET G1患者,诊断时为进展期是OS和PFS较差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HR=12.472,P=0.002;HR=10.56,P < 0.0012)。对于NET G2患者,手术切除是OS较好的独立预后因素(HR=8.217,P=0.001),诊断时即有远处转移是PFS较差的独立预后因素(HR=26.137,P < 0.001)。NEN G3的预后主要与Ki-67指数有关,但NET G3和NEC的截断值不同(NET G3:45%,NEC:70%)。  结论  胰腺NEN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不同WHO分类的胰腺NE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均不同。胰腺NEN以分化好的NET为主,但是部分NET在诊断时即见转移,术后可以复发/转移。NET G3与NEC的鉴别要点主要是肿瘤分化、细胞增殖活性、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分子检测。治疗方面仍无统一标准,尤其对于未明确NET G3或NEC的NEN G3患者,需综合评估分级、分期,并监测疾病进展情况。未来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来制定更加全面细致的诊疗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胃NEN病例,依据WHO(2010年版)分类复核,分析不同分类胃NEN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在117例胃NEN中,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G1、NET G2、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 cinoma,NEC)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ixed adenoneuroendocrine carcinoma,MANEC)分别为13例(11.1%)、6例(5.1%)、57例(48.7%)和41例(35.1%)。胃NET G1/G2以多发肿物为主,肿物直径小,浸润深度浅,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少见,确诊时分期较早;治疗方式包括胃镜黏膜下剥离术和根治性手术;大多数胃NET G1/G2包含NET的前驱病变;患者的预后较好。胃NEC和MANEC以单发肿物为主,肿物直径大,浸润深度深,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多见,确诊时多为进展期;全部患者行手术切除,且大部分进行了辅助治疗。胃NEC以大细胞型和分化差为主,胃MANEC的神经内分泌和腺癌成分组成形式多样;胃NEC和MANEC患者的预后均较差,但影响两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的预后因素不同。  结论  胃NEN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不同分类的胃NEN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且预后也存在差异。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来完善胃NEN的分类,并探索预后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无远处转移的3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索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的36例无远处转移的3型胃NE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构建逻辑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纳入36例无远处转移的3型患者,8例(22.2%)出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具有较大的肿瘤直径和较高的Ki-67指数,内镜下溃疡型病灶也更多见(50%),肿瘤T分期以T4为主(50%)。单因素结果显示,肿瘤≥2 cm、溃疡型病灶、病理分级G2/3、T2/4是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而多因素分析发现仅肿瘤直径≥2 cm(OR=8.54,95%CI:1.16~62.96)和溃疡型病灶(OR=10.97,95%CI:1.16~103.52)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子。  结论   具备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3型胃NET需要在术前全面评估区域淋巴结状态,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放射治疗策略和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为食管癌且经R0切除后出现复发转移的66例患者,肿瘤中位复发时间10.6个月;50例患者局部区域复发,16例患者复发合并远处转移;全组患者中,单纯放疗10例,单纯化疗23例,放化联合治疗33例;联合放化疗组:先行化疗者22例,先行放疗者11例。放疗采用6MV-X线,中位放疗剂量60 Gy。  结果  全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1.9%、25.9%、16.5%和14.3个月(95% CI=2.4~16.2个月)。三种治疗模式中单纯化疗、单纯放疗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4、25.5和14.3个月(P= 0.037)。复发合并远处转移的联合放化疗患者,先行化疗较先行放疗生存有获益(P=0.03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初治时的肿瘤分段、术式、复发是否合并转移、复发后治疗方式以及复发后是否放疗与患者预后相关(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初始治疗时的肿瘤分段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 0.01)。  结论  术前食管癌分段或许能提示复发的预后;对于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先行化疗后再放疗,对延长生存更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8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行生存分析。  结果  30例胃肝样腺癌患者初诊时29例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7例伴有远处转移,其中6例伴有肝转移。1年生存率为60%,3年生存率为52%。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淋巴结分期、是否行根治性手术及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本研究发现淋巴结分期、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及AFP染色强度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学科查房制定综合治疗策略争取根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病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鳞癌(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site,SCCUP)人群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原发灶检出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62例SCCUP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运用χ2检验分析原发确诊组与原发未明组的临床表现、原发病灶出现特点及检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分析影响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因素。  结果  262例SCCUP患者,以男性多见,中位年龄57岁。70例患者检出原发病灶(26.7%),且男性(30.1%)、单枚(31.0%)、Ⅳ区(39.3%)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检出率高于女性(17.4%)、多枚(18.7%)、Ⅱ/Ⅲ区(20.8%)。与传统影像学相比,18FDG-PET/CT(18F-fluorodeoxy? 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检出原发灶的灵敏性、特异性高。生存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是影响OS、PFS的独立危险因素,N分期对PF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SCCUP患者中,男性、单枚、下颈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检出的比例高,PET/CT检查对SCCUP的诊断及原发灶检出有重要意义,N分期较晚及远处转移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不同部位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84例消化系统NENs,分析比较不同部位NENs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并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本研究中,消化系统NENs以胰腺部位最多见,其次为结直肠、胃。在胰腺NENs中,以G1(51.8%)和G2(35.8%)型为主,WHO分类与淋巴结转移、周围器官侵犯、神经侵犯有关(均P <0.05),但与患者的总生存无关;有远处转移的胰腺NENs患者总生存期更短(P <0.05)。结直肠NENs以NET G1为主(82.5%),大多经内镜下切除或经肛门直肠肿物切除;神经内分泌癌、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和进展期患者的总生存期更短(均P <0.05)。与胰腺和结直肠相比,胃NENs中男性患者、年龄> 40岁的患者更多;神经内分泌癌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比例更高、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比例更高;进展期的患者更多(均P <0.05)。WHO分类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与胃NENs的总生存期有关(均P <0.05)。  结论  消化系统NENs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不同部位的肿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与欧美国家存在差异。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来了解不同部位消化系统NENs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XRCC4基因突变与鼻咽癌分期及放疗疗效的关系。  方法  选取68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鼻咽肿瘤活检新鲜组织标本,变性高效液相色法检测XRCC4基因突变情况,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生存等临床资料,分析XRCC4基因突变与临床分期、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疾病相关死亡等关系。  结果  27例标本检出XRCC4基因存在第8外显子突变,突变率39.7%(27/68)。全组中位随访98(6~106)个月,XRCC4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与T分期有关,局部晚期患者(T3~T4)的突变率高于早期(T1~T2)(χ2=4.686, P=0.03),突变与N分期、临床分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疾病相关死亡均无相关性。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分别是影响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疾病相关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而XRCC4基因突变对生存无影响。  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存在XRCC4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这种突变与鼻咽癌的放疗疗效无关,但与T分期有关,考虑XRCC4基因突变可能参与了肿瘤发展的某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非高发地区初治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1例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原发灶的根治性放疗,放疗剂量为66.0~76.6 Gy(中位剂量71.0 Gy)。87例患者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1~7个周期),未行化疗4例,放疗期间同步靶向治疗17例(尼妥珠单抗或西妥昔单抗)。初治时完成转移灶的局部治疗49例(放疗48例,孤立肺转移手术1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随访1次。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4%、58.6%、43.3%,中位生存期为32(6~87)个月。转移灶数目>3个(P=0.020)及转移灶无局部治疗(P=0.034)是患者总生存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对于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予原发灶根治性放疗(≥66.0 Gy)剂量联合转移灶局部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在不同病理分级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GEP-NETs)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内镜及手术切除的112例GEP-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Ki-67增殖指数及核分裂像数分为G1级43例、G2级17例、G3级52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分级GEP-NETs组织中LDHA表达情况,并分析LDH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经典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生存预后的关系。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  结果  不同病理分级GEP-NETs组织中的LDHA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且分级越高,阳性表达率越高,G1、G2及G3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8%、70.6%和86.5%。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显示,LDHA在GEP-NETs中的表达与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LDHA高表达患者生存率较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  LDHA表达水平在不同分级GEP-NETs患者存在差异,LDHA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colo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CR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根据消化系统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第5版中NENs的分类标准回顾性研究2011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和局部切除的185例CRN...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国多中心应用CCCG-NB-2015共识方案诊治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期为改进NB诊疗工作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0年7月经统一规范的CCCG-NB-2015共识方案诊治的全国多中心500例NB患儿的临床和预后资料,通过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影响NB预后的关键因素;分别绘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在预测骨髓转移和复发的ROC曲线,明确NSE和LDH的临床价值;比对分析NB两种不同分期系统和危险度分组系统下患儿的预后差异,着重分析中危组人群的队列特征和预后结局。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共确定10个潜在的预后因子,分别为年龄、肿瘤原发部位、INPC分类、骨髓转移、MYCN状态、INSS分期、INRGSS分期、诊断时NSE、LDH水平和影像学定义的危险因素(image-defined risk factors,IDRFs),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初治合理手术术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甲状腺髓样癌初治病例资料, 研究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术后复发情况。  结果  多灶性甲状腺髓样癌占26.0%(19/73)。全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58.9%(43/73), 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2.1%(38/73), 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53.4%(39/73), 双侧侧颈转移率11.O%(8/73), 临床NO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18.9%(7/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该侧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原发灶T4是对侧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局部区域复发率28.8%(21/73)。全组5年累积生存率为86.4%。多因素分析表明远处转移、年龄≥45岁和原发灶T4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建议甲状腺髓样癌手术应常规行患侧中央区清扫, 并包含上纵隔区域; 术中证实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建议行该侧侧颈清扫术; T4病例建议行全甲状腺切除+中央区+双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4.
陈海燕  蒋宁  李刚  孟甲  姜埃利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24):1263-1267
  目的  探讨低磷血症对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56例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低磷组(血磷水平 < 0.8 mmol/L)、血磷正常组(血磷水平为0.8~1.5 mmol/L)和高磷组(血磷水平>1.5 mmol/L),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血磷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56例CRPC患者中低磷组13例(23.2%)、血磷正常组39例(69.6%)、高磷组4例(7.2%),三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27和24个月,低磷组与血磷正常组以及高磷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临床分期(χ2=3.940,P=0.047)、远处转移(χ2=5.369,P=0.020)及低磷血症(χ2=6.695,P=0.010)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低磷血症、高钙血症及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其HR分别为5.448、5.868及3.708,95%CI分别为1.532~19.379、1.897~18.147及1.300~10.578。  结论  诊断为CRPC时血磷水平低的患者预后差,低磷血症、高钙血症和远处转移是CRPC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血磷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杜君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1):1663-1666
  目的  探讨肾癌患者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科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常规测定所有患者血浆Fibrinogen水平, t检验或ANOVA分析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与多个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 并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对预后影响因子进行分析。  结果  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与Fuhrman分级、肿瘤大小、T分期及术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均P < 0.001)。单因素结果显示, Fuhrman分级、肿瘤大小、T分期及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 < 0.001, P=0.001, P < 0.001, P < 0.001)。进一步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 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是肾癌术后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P=0.001)。  结论  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与肾癌术后患者远处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 是肾癌术后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