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深圳市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异烟肼耐药变化趋势,为结核病防控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2017年深圳市登记的所有涂阳肺结核病患者进行痰检,对罗氏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和耐药检测,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并进行趋势检验。结果 共检测19 098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其中单耐异烟肼726株,单耐利福平954株,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812株。2002—2011年深圳市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率以每年3.81%的平均速率下降(P=0.04);2012—2014年以每年5.34%的平均速率上升(P=0.62);2015—2017年以每年20.82%的平均速率再次下降(P=0.18);2002—2004年深圳市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率以每年23.89%的平均速率下降(P=0.13);2005—2015年以每年0.99%的平均速率波动(P=0.15);2016—2017年以每年46.50%的平均速率下降(P=0.01);2002—2010年深圳市结核分枝杆菌同时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率以每年4.16%的平均速率下降(P=0.17);2011—2015年以每年平均2.24%的平均速率上升(P=0.47);2016—2017年以每年14.26%的平均速率上升,呈加快趋势(P=0.69)。结论 深圳市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率均呈阶段性变化,其中对异烟肼、利福平单耐药率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而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近年来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且以传播导致的耐药为主,应该调整防控策略,把重点转移至加强结核病患者的主动发现,做好传染源的隔离,特别是痰检阳性耐多药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河南省耐药结核病防治现状,发现问题和不足,为改进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河南省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为23.91%,明显低于国家规划50%的目标;高危病人开展耐药筛查率为72.37%,低于国家规划95%的目标;新病人中开展耐药筛查率为36.40%;高危病人耐多药发现率为56.12%,新病人耐多药发现率为4.87%;耐多药病人纳入治疗率为71.28%;治疗成功率为35.07%;河南省2016年耐多药病人综合控制效果2.15%。结论 河南省耐药结核病防治综合控制效果处于很低水平,为完成国家“十·三五”规划目标,应推广使用分子病原学检测技术、加大耐药筛查力度、落实耐多药病人的规范治疗和管理,减少耐多药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西百色地区利福平、异烟肼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评价线性探针杂交技术(LPA)检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LPA技术与传统比例药敏试验分别检测496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痰标本,统计出利福平、异烟肼各个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并与传统比例药敏试验作比较。结果 LPA技术对结核病患者耐多药的检出率和传统比例药敏试验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PA技术检测耐利福平和异烟肼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0%、99.1%和77.8%、 99.5%,耐多药结核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和99.8%。本地区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频率最高的是rpoB WT8 占32.4%,其次是ropB MUT3占29.7%;异烟肼耐药基因最常见的突变是 katG WT 占46.8%,其次是katG MUT1 占43.6%。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两种药物耐药性检测方法的kappa值分别为0.965和0.904。结论 广西百色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的耐药基因以rpoB WT8和ropB MUT3两个位点突变为主,而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的耐药基因则以katG WT和katG MUT1位点突变多见。LPA技术能快速、准确诊断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异烟肼的耐药性及多药耐药性,LPA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与传统比例药敏试验具有高度的一致性,LPA检测技术可以大大地缩短检测的时限,辅助临床快速诊断出多耐药的结核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徐州市2016—2020年登记报告的学生结核病数据进行分析,为徐州市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和《2021徐州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2020年徐州市学生结核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徐州市共登记学生结核病患者574例,年均登记率为5.64/10万,徐州市学生群体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22.521,P<0.001);登记的574例学生结核病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65例和209例,男女性别比1.75∶1,学生结核病患者主要集中在15~<20岁组和20~<25岁组;按不同教育阶段统计分析,确诊病例中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最多,占比48.61%,其次是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占比分别为20.91%和14.46%,学前教育确诊病例最少(占1.05%)。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22.39,P<0.001),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普通高等学校,其次为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报告发病率最低的为学前教育。结论 徐州市学校结核病疫情整体呈上升趋势,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应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的落实,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特别是在处置学校结核病疫情时加强新生入学体检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  相似文献   

5.
苏倩  张婷 《中国热带医学》2021,21(10):948-951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重庆市耐药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完善全市耐药结核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资料, 通过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 2016—2020 年重庆市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 年重庆市耐药肺结核患者3 255例,登记率为2.01/10万,呈逐年增加趋势(P<0.01),复治患者占70.45%(2 293/3 255),各年度初、复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区分布以主城片区1 063例(占32.66%),各年度地区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病例1 273例(占39.11%)和青年组1 207例(占37.08%)最高,各年度年龄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户籍类型中,流动人口2 187例(占67.19%),各年度户籍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以农民工、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各年度职业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耐药患者登记分类以新患者(占29.55%)、复发(占27.53%)及初治失败(占22.12%)为主,各年度耐药患者登记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庆市耐药结核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全市耐药筛查和监测,重点关注主城区中青年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宣教、诊疗和服药管理,优先对复治结核开展药敏检测,进一步完善耐药结核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阜新市活动性肺结核流行特征与耐药现状,为有效提高结核防治效果及制定下一阶段防治方案提供有利依据。方法 对阜新市2014—2018年报告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4—2018年阜新市共报告登记活动性肺结核5 080例,年平均报告登记率为56.82/10万,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报告登记病原学阳性肺结核1 772例(占34.88%),年平均报告登记率为19.82/10万。男女性比例为2.69∶1,年龄以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为主,共3 420例(占67.32%),职业以农民和无业人员为主,共4 248例(占83.62%)。5 080例报告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有680例(占13.39%)进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获得检测结果,680例肺结核患者的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14.26%和5.29%,初治患者与复治患者之间的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4—2018年阜新市活动性肺结核总体呈下降趋势,农民和无业者结核病疫情形势严峻,复治患者较初治患者耐药率高,需实施好初治肺结核患者全程规范化督导治疗,控制其复发与耐药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7.
黎舒  赵亚玲  邱媛 《中国热带医学》2019,19(10):988-990
目的 分析南宁市2012—2016 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和纳入治疗情况,为政府制定针对性的耐多药肺结核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南宁市自2012年5月—2016年12月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的培养、药敏及接受治疗和转归等资料,分析不同登记分类、不同年份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的涂阳培阳率、耐多药肺结核检出率以及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接受治疗比例。结果 自2012年5月—2016年12月,南宁市共登记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7 987例,开展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2 844例,痰培养阳性1 946例,痰培养阳性率为68.42%;开展传统药敏试验1 900例,经菌种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 820例,检出耐多药肺结核213例,耐多药肺结核检出率为11.70%;确诊的213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纳入治疗管理106例,纳入治疗率为49.77%,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治愈40例,完成疗程18 例,治疗成功率为54.72%。结论 2012—2016年南宁市耐多药肺结核防治取得一定效果,但耐多药肺结核检出率较低也可能与涂阳培阳率低导致检出例数减少有关。针对纳入治疗率和治疗成功率相对较低的问题,建议要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水平,不断探索改进耐多药肺结核防控策略从而达到降低耐多药肺结核疫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王晓英  罗明  张汇征  王静 《中国热带医学》2019,19(12):1141-1144
目的 了解重庆市结核病患者利福平(rifampicin, RFP)耐药与耐多药的相关程度,为重庆市RFP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7—2019年收治的培养阳性且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患者菌株,进行以下十种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RFP、异烟肼(isoniazid, INH)、链霉素、乙胺丁醇、氧氟沙星、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卷曲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和丙硫异烟胺。共收集菌株937例,分析其RFP和INH耐药情况。结果 937例菌株中,RFP耐药菌株288例,RFP耐药INH敏感菌株比例为20.14%(58/288);RFP敏感菌株为649例,其中INH耐药菌株占比7.09%(46/649)。重庆市耐多药患者比例为24.55%,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占比2.99%。无论RFP耐药还是RFP敏感菌株中,INH耐药或敏感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治疗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庆市RFP耐药结核病患者中有较高比例为异烟肼敏感患者,RFP耐药不适合作为重庆地区耐多药患者确诊的指标,应采取有效手段同时检测RFP和INH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医生为结核病患者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推动重庆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西安市青少年结核病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情况,为制定青少年群体结核病防治模式及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8年在西安市胸科医院及雁塔区、长安区结核门诊进行治疗的556名34岁以下耐药结核病患者资料,分析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乙胺丁醇(E)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及青少年耐药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农民和家政服务、家务、待业人员依然是耐药结核病高发群体,学生患病比例由5.41%上升到11.06%,干部职员的患病比例由10.81%上升到12.98%。结核病耐药患者中,青少年所占比例由2016年的63.68%降为2018年的46.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青少年耐药群体中原发性结核病耐药患者比例逐渐升高,由54.05%上升到68.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中耐药比例占前3位的分别为HRS、HERS和HR,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耐HRS比例为49.86%和49.74%,耐HERS比例分别为36.01%和37.44%,耐HR比例为9.14%和7.18%。结论 西安市2015—2018年青少年结核病耐药比例持续下降,但原发性耐药比例不断上升,达到获得性耐药2倍水平。青少年耐药类别以HRS为主,占耐药类别一半比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 MDR-TB)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结局进行比较,提高临床医生对耐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认识。方法 以西安市胸科医院32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糖尿病(DM+)组60例(18.6%);不合并糖尿病(DM-)组262例(81.4%)。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肝病、既往治疗史、影像学病灶累计肺野数(<3或≥3)、有无空洞、耐药特征、治疗结局、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结果 DM+组男性占91.7%,高于DM-组70.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组平均年龄(48.6±11.8)岁高于DM-组(34.3±14.8)岁,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组BMI高于DM-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DM+组出现空洞的概率高于DM-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组合并肺外结核的概率高于DM-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两组在初复治、影像学病灶累积肺野数(<3或≥3)、是否合并肝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对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s, FQs)、阿米卡星(Amikacin, Am)[卷曲霉素Capreomycin, Cm)]、FQs+ Am(Cm)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局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性别、初复治、病灶累计肺野数等因素对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及病灶累计肺野数与治疗结局密切相关(P<0.05)。D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2%(85/217);D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30/53),DM+组发生不良反应率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DM+组3个月痰菌阴转率80.0%(32/40),DM-组阴转率85.6%(149/17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结论 DM+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相对较大,要根据患者体重给与足量结核药以避免出现血药浓度降低引起治疗效果不佳。DM+患者更容易出现影像学肺部空洞,肺外结核病增多情况,在临床上要警惕随时出现大咯血可能,注意周身多器官结核的排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绵阳市2013—2016年报告的肺结核耐药筛查情况,为制定结核病防控相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绵阳市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报告的全部肺结核耐药筛查者的年龄、职业、药敏等信息,药敏试验采用WHO《结核病耐药监测指南》推荐的比例法,不同年份、地区、性别、年龄、职业及可疑者登记分类间的耐药情况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2013年1月—2016年12月,共报告1 666例耐药筛查结果,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标本1 648份,非结核分枝杆菌13例,污染5例,总耐药率21.48%(354/1 648)。总耐药率在不同年份、地区和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职业和登记分类的总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绵阳市耐药结核病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耐药流行相对严重,应继续加强耐药结核筛查工作和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深圳市异烟肼耐药结核病(isoniazid-resistant tuberculosis, Hr-TB)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为今后进一步优化Hr-TB治疗方案及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纳入深圳市耐药结核病管治项目登记治疗Hr-TB患者的登记本,对2020年2月前全部完成疗程并已结案的Hr-TB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及未成功治疗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分析的Hr-TB患者共144例,102例(70.83%)成功治疗,42例(29.17%)未成功治疗;不同性别、户籍及治疗方案中含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Lfx)方案与未含Lfx方案患者的成功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例(88.10%)患者因主观因素(失访/自行停药/返乡/退组)导致未成功治疗,5例(11.90%)患者因非主观因素(死亡/不良反应停药/转耐多药)导致未成功治疗。在非主观因素或主观因素导致未成功治疗方面,不同性别、户籍、治疗方案(含Lfx与未含Lfx)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圳市Hr-TB患者治疗方案中是否含Lfx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失访、自行停药、退组等主观因素是导致Hr-TB患者未成功治疗的主要原因,结合当前情况优化防控措施,可望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外周血IL-33水平的差异,探讨IL-33用于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并探讨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TB)和痰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能否提高肺结核的诊断率。方法 选择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肺炎患者,结核科筛查的结核潜伏感染者和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IL-33的浓度,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L-33水平用于肺结核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利用ELISPOT法检测结核组、肺炎组及结核潜伏感染组的T-SPOT.TB,利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核组、肺炎组的痰分枝杆菌核酸。结果 肺结核组外周血IL-33浓度平均值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3诊断肺结核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95%CI:0.740~0.897,最佳诊断分界点为228.5 ng/L,对应的灵敏度为77.6%,特异度为80.0%,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IL-33联合T-SPOT.TB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P<0.05)。IL-33检测法灵敏度高于核酸检测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阳肺结核组与菌阴肺结核组患者外周血IL-3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肺结核患者组与复治肺结核患者组外周血中IL-3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33对诊断肺结核具有较好的适用价值。结论 外周血IL-33检测对诊断肺结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联合T-SPOT.TB检测及痰结核菌核酸检测,可以提供更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5—2017年天津市0~25岁人群中学生及非学生肺结核患者登记情况及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完善全市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制定和措施落实提供科学性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天津统计年鉴》中2005—2017年的数据,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2017年天津市0~25岁学生及非学生肺结核登记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分别由2005年的27.65/10万和24.28/10万下降至2017年的17.71/10万(P<0.001)和13.58/10万(P<0.001)。13~15岁(P<0.001)及16~18岁(P<0.001)人群患者构成以学生(54.32%~96.97%)为主,19~22岁(P<0.001)及22~25岁(P<0.001)人群患者以非学生为主,学生仅为7.96%~48.76%。13~15岁(P<0.001)和16~18岁(P<0.001)的学生病例数与同期在校生数呈正相关;19~22岁(P<0.001)和22~25岁(P<0.001)的学生病例数与同期在校生数呈负相关。结论 天津市学生肺结核疫情呈显著下降趋势,但0~25岁人群非学生患者中隐藏部分学生患者,应进一步加强学生肺结核患者的主动发现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性与其家庭接触者的结核潜伏感染和发病风险的关系,探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补偿性突变是否会使其致病性或传播能力增强。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 Embase、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检索和筛选关于比较耐药和敏感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的感染和发病风险情况的相关文献,提取资料,利用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 文献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利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涉及肺结核指示病例9 653名及其家庭接触者29 734名。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相比,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接触者结核感染风险增加(OR=1.56,95%CI=1.25~1.96,P<0.001),但发病风险无差异(RR=1.06,95%CI=0.80~1.41,P=0.67>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地区对家庭接触者的结核感染风险有影响,家庭接触者样本量大小对其结核病的发病风险有影响。敏感性分析表明,Meta 分析结果稳健性良好。结论 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接触者的结核潜伏性感染风险比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接触者更高,但两组家庭接触者的结核病发生风险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高危人群潜伏结核菌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抽取企业、学生、羁押场所人群、2017—2018年在南山区登记治疗的菌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人群及社区≥65岁的老年人群,对5类人群采取问诊及拍胸片来排除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核菌感染情况,并对抽样人群进行个人情况、既往史、行为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用Epidata软件录入问卷,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5类人群潜伏结核菌感染(LTBI)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老年人群最高(44.85%),学生人群最低(20.00%);密切接触者人群不同文化程度、卡介苗接种史、与患者接触时间LTBI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切接触者人群LTBI率接触时间低于三个月的LTBI率最高,其次为超过5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人群LTBI率最高,其年龄是影响因素;菌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文化程度及与患者接触时间是其LTBI率影响因素,其中人口迁入可能是短期接触后LTBI率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结核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结核病疫情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结核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008—2015年结核病网络登记报告的结核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累计登记报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2 658例,年均登记率为47.75/10万,涂阳患者的年均登记率为27.5/10万,两者的登记率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39.48, P<0.01;χ2趋势=162.45,P<0.01)。肺结核患者中,男女比例1.87:1;主要集中在15~44岁,占总发病人数的85.00%。户籍类型分布上,以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为主,占全部患者的94.63%;流动人口的年均登记率为52.64/10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23.38/10万),两种户籍类型的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2趋势=42.48, P <0.01;χ2趋势=162.67, P <0.01)。各职业类型中,以工人、家政人员和学生登记报告患者较多,分别占患者总数的42.8%、51.65%和1.17%。时间上以4—9月份报告患者较多,占患者总数的57.57%,1月和2月份报告患者数量最少。结论 宝安区肺结核登记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需加强流动人口、工人和家政人员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无锡市滨湖区学校结核病疫情现状和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2014—2018年所有学校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可疑症状、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osis test)和/或胸部X线摄影等检查,并对筛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4—2018年滨湖区共发现学校结核病患者62例,男∶女=1.82∶1,其中2018年发病26例,占当年发病数的11.30%,各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核菌素试验筛查3 893人,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627人(16.11%),其中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309人(7.94%),共确诊新患者12例。涂阳、涂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18.11%和10.57%、16.02%和7.88%、14.69%和5.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涂阳患者的强阳性比例高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P <0.05)。第1~4季度报告患者构成比分别为12.90%、16.13%、25.81%和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病例中大学34例(占54.84%),学校发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聚集性和散发疫情筛查强阳性率分别为20.59%和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2014—2018年滨湖区学校结核病发病人群以大学生为主,各种类型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均需开展结核菌素试验筛查,聚集性疫情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强阳性率较散发疫情高,第4季度发病构成比最高。应提高强阳性密切接触者的预防性服药率,强化结核病健康知识宣传,避免学校结核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