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发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二例田军,肖竞,崔吉军,徐少平,张树林我院1990年开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以来,共遇2例冠状动脉(冠脉)急性闭塞,现报告如下。例1女性,56岁,因发作性胸骨后痛20天入院。心绞痛控制后行冠脉...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李继福,王树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不(PTCA)是采用经皮穿刺方法,将球囊导管插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样狭窄部位,借助球囊的膨胀扩张力,使狭窄的管腔扩大,从而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的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新技...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高润霖,姚康宝,陈纪林,etal.中国循环杂志,1994,9(8):451本文报道2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其中10例并发心源性休克,6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傅(IABP)、...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并发症及处理经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01)孟繁超张云明在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过程中,实际上包括球囊导管成形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右心室起搏3种介入性手术。所以,PTCA术的并发症也就是这3种介...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拔除鞘管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一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四医院心内科罗北捷,赵小东,王云翔据文献报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紧急闭塞的比率大约为2%~6%。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手术即刻。...  相似文献   

6.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动脉壁损伤修复的病理形态学韦立新,石怀银,赵海潞,梁孟儒,游联壁,上田真喜子,笠行典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北京100853)近15年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研究室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已广泛成功地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随着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郭南山综述郭衡山审校1977年以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广泛应用,随着经验积累和设备改进,操作技术渐趋成熟,成功率高,对复杂病变亦可施行。术后需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例比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失败后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例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胸心外科于洪泉任华苗齐张志庸孙成孚李泽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已成为对一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这项有创治...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摘要)刘朝中王文清谈维洁黄丛春毛树森孙晓丽本研究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和P物质的变化。病人2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6±4.1岁,冠状动脉造影示病变冠...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急性血管闭塞并发症的紧急处理侯玉清刘伊丽贾满盈郭志刚牛序芳⒇业已证实,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措施,然而急性血管闭塞严重影响手术效果。据统计,美国一年内因术中急性血管闭塞造成1000多例患者死亡。这...  相似文献   

12.
分子生物学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子生物学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研究室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最主要问题是约25%~50%的患者术后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针对再狭窄的病...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基因治疗研究进展湖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胡成林综述许家,李庚山审校1977年瑞士科学家Grtintzig[1]率先采用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状动脉狭窄获得成功并迅速推广。但术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支架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发内膜夹层12例,成功植入冠状动脉支架(CS)17支,取得显著临床效果,且并发症少。初步结果提示,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选择性应用CS,有益于PTCA后急性并发症的防治,亦可减少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激光应用进展概况成都军区总医院张桂实综述1977年Gruentzig等[1]首先采用经皮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15年来发展迅速,扩展到世界各地,已成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1990年估计世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  相似文献   

16.
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判别冬眠心肌和预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效果的价值(摘要)宾建平刘伊丽李崇信彭健王国英秦建新候玉清本文目的是评价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DE)判别冬眠心肌和预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效果的价值。1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球囊导管局部给药及转基因预防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急性血管闭塞和后期再狭窄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两大难题。其原因部分为机械因素所致,如血管夹层和弹...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超声成像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IVUS技术观察了8例冠心病患者PTCA前后的病变管腔内径、面积、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并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进行了评价。IVUS显示:PTCA后病变管腔内径、面积均较术前有所增加(P<0.001);斑块面积在PTCA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IVUS技术可区别病变管腔内的斑块及钙化程度,并准确识别夹层的范围,它所提供的血管成形术结果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发症,这一技术还可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选择合理介入治疗方式及判定是否需要进一步介入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循环中血小板功能及前列腺素等的影响*⒇(摘要)刘海波高润霖陈在嘉姚康宝陈纪林杨跃进乔树宾徐义枢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所致的内膜下组织暴露将强烈激活血小板。本研究通过自身对照方法,观察在合用抗血小板及抗...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20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已被公认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术中和术后易发生难以预测的急性血管闭塞致心肌梗塞或猝死等重大并发症,术后再狭窄率高。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ing)可明显减少PTCA的并发症和术后再狭窄。本文报告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