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及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30例ACS患者、29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和斑块积分,以及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 3组间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显著性。ACS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ACS组高敏C反应蛋白[(4.336±1.334)mg/L]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2.205±0.458)mg/L]和正常对照组[(1.625±0.434)m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和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情况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扫描,检测患者hs-CRP水平,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hs-CRP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硬化组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hs-CR的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随着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增加,hs-CRP浓度也逐渐上升。结论血清hs-CRP可间接反映颈动脉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病变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急性冠脉综合征(4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2例)、稳定性心绞痛(22例)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以健康者(18例)为对照,测定其hs-CRP水平。观察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1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不稳定性斑块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冠心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斑块形成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有助于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检测和诊断;颈动脉IMT、斑块形成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肾脏风湿科治疗的72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并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其中IMT增厚组57例,IMT正常组15例,比较不同颈动脉IMT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IMT增厚组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分别为(13.43±2.35) mg/L、(27.15±3.69)μmol/L,均明显高于IMT正常组的(7.81±1.37) mg/L、(17.17±2.2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HD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与颈动脉IMT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424、0.615,P<0.05)。结论血清hs-CRP、Hcy水平可反应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通过64层螺旋CT联合心电图ST-T段动态改变检查,从临床角度探讨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昆明市延安医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接受冠脉造影、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的141例患者,并对其冠状动脉斑块性质进行评价.入选本研究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不包括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84例.据64排螺旋CT检查根据斑块性质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软斑块组.结果在ACS组软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比SAP组显著高,而硬斑块的分布显著低于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ST-T动态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而SAP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ST-T动态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硬化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两组ST-T改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与ST-T动态改变发生呈负相关.结论 64排螺旋CT联合心电图ST-T动态改变检查,可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判别的准确性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变化,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住院患者150例,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组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计算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分析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髓过氧化物酶与超敏C反应蛋白、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危险分层的关系.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外周血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无症状心肌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外周血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与髓过氧化物酶、超敏C反应蛋白均呈正相关(r=0.793,P<0.05;r=0.769,P<0.05),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也呈正相关(r=0.743,P<0.05);而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或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有效评估冠心病危险分层,对冠心病的及时干预和治疗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血府逐瘀软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2月期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就诊的21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6例。治疗组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血府逐瘀软胶囊治疗,对照组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统计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PR)、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血管内皮素-1(Endothelin-1,ET-1)、颈动脉斑块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23%(102/106),对照组总有效率87.74%(93/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hs-CRP、Cys-C及ET-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hs-CRP、Cys-C及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狭窄度、斑块厚度、斑块面积、IMT及Crouse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颈动脉狭窄度、斑块厚度、斑块面积、IMT及Crouse斑块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血府逐瘀软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炎症反应及IMT,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伴有颈动脉超声检测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20例,按照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硬斑组和软斑组(混合斑块归为软斑组),选择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并经颈动脉超声检测为颈动脉内膜正常者(内膜正常组)。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调查饮酒、吸烟、高血压、体重指数、肝肾功能等其他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较内膜正常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比内膜增厚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斑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比硬斑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密切,低胆红素水平是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胸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99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CAG结果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n=95)、稳定性心绞痛(SAP)组(n=63)和非冠心病组(n=41)。比较三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积分,分析ACS相关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ACS的发生与糖尿病、cIMT和颈动脉斑块相关(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MT和颈动脉斑块是老年A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三组间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00)。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对老年人群进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估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的影响,观察其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45)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90).将稳定斑块组作为对照组,易损斑块组根据治疗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S组45例(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和PAS组45例(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普罗布考0.25/次,2次/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面积及斑块回声变化.结果:治疗前,易损斑块组中两亚组(AS组和PAS组)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两组(AS组和PAS组)间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4周,PAS组中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均低于AS组,其下降幅度均大于A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治疗12月后,两组IMT值和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减少,且PAS组两项指标低于A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PAS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多于AS组(P<0.01).结论:PAS三联疗法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逆转和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