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半蒌贝蔹及攻乌”反药配伍组合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腾  庄朋伟  赖晓艺  卢志强  李丽娟  张艳军 《中草药》2013,44(17):2442-2445
目的 通过对“半萎贝蔹及攻乌”中各单味药、反药组合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半萎贝蔹及攻乌”反药配伍组合的毒性变化规律.方法 以“半萎贝蔹及攻乌”中各单味药乙醇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或最大耐受量(MTD)评价各单味药的急性毒性;各药对组合中生川乌的剂量固定为LD50,另一单味药的给药剂量随配伍比例的变化而逐渐增加,以小鼠死亡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反药组合毒性的变化规律.结果 生川乌的LD50为4.4 g/kg,生半夏、瓜蒌、浙贝母、白蔹、白及的MTD分别为300、37.8、272、167、180g/kg;生川乌配伍生半夏无相反现象;生川乌与瓜萎配伍比例在4∶1~8∶1时相反,在2∶1~1∶6时不反;生川乌与浙贝母配伍比例在6∶1~16∶1时相反,在1∶1~1∶13时不反;生川乌与白蔹配伍比例在3.5∶1~16∶1时相反,在1∶1~1∶13时不反;白及与生川乌配伍比例没有明显的毒性变化规律.结论 生川乌乙醇提取物急性毒性明显;生半夏、瓜蒌、浙贝母、白蔹、白及醇提取物急性毒性不明显;反药组合的配伍比例对“半萎贝蔹及攻乌”相关药物急性毒性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土家药头顶一颗珠不同使用条件(炮制、配伍、超微粉与水煎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按Bliss法要求,求得头顶一颗珠水煎液、醋炙品水煎液的LD50,对于无法获得LD50值的头顶一颗珠超微粉、天珠散超微粉、天珠散水煎液,则进行最大耐受量实验。结果头顶一颗珠水煎剂的LD50值为110.4g·kg-1,95%可信区间为90.9~137.1 g·kg-1,头顶一颗珠超微粉的MTD9 g·kg-1,头顶一颗珠炮制品水煎液的LD50为131.0 g·kg-1,95%可信区间92.6~174.3 g·kg-1,天珠散水煎液的MTD112.5 g·kg-1,天珠散超微粉的MTD9 g·kg-1。结论头顶一颗珠为土家族有毒药材,炮制和配伍能降低其毒性,超微粉制剂能减少用药量,从而提高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反药配伍之中半夏减弱草乌抗炎效应的初步机制及其表征形式。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草乌组,草乌与法半夏配伍9∶1组,3∶1组,1∶1组,1∶3组,1∶9组。醋酸泼尼松组按20 mg·kg-1ig,草乌组按生药量为0.6 g·kg-1ig,草乌与法半夏配伍9∶1组,3∶1组,1∶1组,1∶3组,1∶9组分别按生药量0.67,0.8,1.2,2.4,6.0 g·kg-1ig,模型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第7天给药1 h后,每只大鼠右足足跖皮内注射新鲜蛋清建立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B),ELISA法测定组织中EB含量,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观察草乌与不同比例法半夏配伍对足跖肿胀程度、血管通透性及炎症介质释放影响的差异;经Graph Pad Prism 5软件做四参数Hill拟合方程,评判影响足跖肿胀度较密切相关的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草乌组、草乌与法半夏各配伍组均可明显降低大鼠足肿胀程度和组织中的EB含量及血清中IL-1,PGE2,TNF-α的含量;各配伍组与草乌组比较,草乌组的抗炎作用最强(P0.05),而草乌与法半夏配伍组(9∶1,3∶1,1∶1,1∶3,1∶9)的抗炎作用随法半夏用量增加而依次减弱;血清IL-1,PGE2,TNF-α含量与足跖肿胀度相关性均较好,组织中EB含量与之相关性较差。结论:法半夏可降低乌头的抗炎活性,该作用随法半夏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强;"半夏反草乌"中的降效作用机制可能与法半夏可对抗乌头增加炎症介质生成、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关;血清PGE2含量与肿胀程度相关性较好且是直接参与炎症反应的介质,故可将其作为表征半夏反草乌中减弱抗炎效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草乌与生半夏、法半夏配伍反与不反及其化学实质。方法采用Bliss法分别计算草乌提取液、草乌与生半夏合煎液、草乌与法半夏合煎液的LD50;利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两合煎液的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数据统计,寻找两合煎液中毒性成分差异。结果草乌提取液、草乌与生半夏合煎液、草乌与法半夏合煎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7.96、4.40、12.20 g·kg~(-1)。两合煎液化学成分比较,草乌与生半夏合煎液中去氧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北草乌碱、10-脱乙酰乌头碱(双脂型)和10-OH-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单脂型)含量均明显增加,中乌头胺和阿克他林(醇胺型)等含量稍微上升,但尼奥林(醇胺型)含量有所减小。结论急性毒性显示,与单用草乌相比,草乌与生半夏配伍后LD50减小,毒性增大;草乌与法半夏配伍后LD50增大,毒性减小。草乌与生半夏、法半夏配伍毒性增大或者减小与酯型生物碱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大豆苷元磺酸钠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iv和ig的给药方式对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鼠的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计算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大豆苷元磺酸钠ig的LD50为1.75 g·kg-1,95%的可信限区间为1.44-2.11 g·kg-1, ig的LD50大于16.0 g·kg-1,耐受量为12.8 g·kg-1,相当于成人临床日用量的115倍.结论:大豆苷元磺酸钠的急性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系统检索1949~2014年关于中药"十八反"中乌头瓜蒌反药组合同用的文献,从检索到的文章中剔除综述及临床研究文章,仅选取实验研究类的文章,总结归纳乌头瓜蒌反药组合的适宜条件和禁忌条件。初步认为乌头瓜蒌反药组合的适宜的条件为:制川乌或制附子配伍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而乌头瓜蒌反药组合的禁忌条件为:生川乌瓜蒌合用时,瓜蒌相当于临床最大剂量的0.03~6倍,(生川乌一般外用不内服无法进行比较)草乌与瓜蒌1∶1,生附子与瓜蒌1∶1,生川乌与瓜蒌1∶1;生川乌或生附子配伍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乌头瓜蒌反药组合是否是绝对的配伍禁忌,不能一概而论,宜忌条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一条件下较难确定某一个条件是适宜的条件还是禁忌的条件,本文归纳出的宜忌条件仅供参考。随着多学科多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关于"十八反"的宜忌条件也会更加丰富和充实。  相似文献   

7.
王璐  刘然  邢爽  张怡  许保海 《四川中医》2020,38(1):58-62
目的:分析草乌与生半夏、法半夏配伍反与不反及其化学成分。方法:Bliss法对法半夏和草乌合煎液、生半夏和草乌合煎液及草乌提取液的LD_(50)进行计算;采用UPLC-Q-TOF-MS对两合煎液成分进行分析,经OPLS-DA和PCA对两合煎液内中毒性成分间差异行统计分析。结果:法半夏和草乌提取液对于小鼠Dm是16.96g/kg,Dn是8.50g/kg;生半夏和草乌提取液对于小鼠Dm是13.97g/kg,Dn是1.85g/kg;草乌提取液对于小鼠Dm是14.98g/kg,Dn是2.30g/kg;法半夏和草乌合煎液LD_(50)为12.20g/kg,其置信区间是11.36~13.10g/kg;生半夏和草乌合煎液LD_(50)为4.39g/kg,其置信区间是3.69~5.28g/kg;草乌煎液LD_(50)为7.97g/kg,其置信区间是6.97至9.09g/kg。和单独使用草乌相比,法半夏配伍草乌的LD_(50)变大,生半夏配伍草乌的LD_(50)变小;2组间有13个化学成分存在差异,生半夏和草乌合煎液内,峰13(去氧乌头碱)、峰9(北草乌碱)、峰12(10-脱乙酰乌头碱)、峰11(次乌头碱)和峰10(新乌头碱)是双酯型生物碱;峰8(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峰6(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峰4(10-OH-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是单酯型生物碱显著增大;峰3(阿克塔林)及峰1(醇胺型生物碱中乌头胺)增加不显著,峰2(尼奥林)显著降低,另2个未知成分增加不显著。结论:相比单用草乌,法半夏和草乌配伍后其毒性下降,生半夏和草乌配伍后其毒性升高;草乌和法半夏或者生半夏配伍后其毒性升高或者降低与酯型生物碱含量有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花椒与青椒的急性毒性以及口服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 采用简化几率单位法,计算花椒与青椒的LD50,并比较二者的急性毒性;采用药物累积法,以死亡率为指标测定花椒与青椒的表观药动学参数,并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 花椒的LD50为(51.14±4.47)g·kg-1;青椒的LD50为(78.02±6.86)g·kg-1.花椒、青椒口服给药后体存量的表观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花椒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t1/2=1.321 h,AUC(0-t)=102.015 g·h-1·kg-1,Tmax=0.500 h,Cmax=46.720 g·kg-1;青椒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t1/2=0.607 h,AUC(0-t)=83.561 g·h-1·kg-1,Tmax=0.250 h,Cmax=75.050 g·kg-1.结论 花椒与青椒的LD50与体内药动学过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花椒的毒性大于青椒.  相似文献   

9.
"反药”在治疗肿瘤中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药”是指某些药物相互配合使用后,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或剧毒作用的药物.中医<本草>有关文献记载:"凡用药须知有相反、相畏、相恶、相使、相须之别,唯相反不可投.”以此作为中药配伍使用的禁忌,告诫后世,并形成所谓"十八反药”:"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指出: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犀角不宜与川乌、草乌同用;半夏、瓜蒌、贝母、白及不宜与附子同用;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不宜与甘草同用;人参、沙参、红参、玄参、苦参、丹参、赤芍、白芍、细辛不宜与藜芦同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配伍禁忌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乌香 《河南中医》2002,22(6):79-79
中药配伍禁忌早在金元时期就已经提出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方书中即明确地记载着“十八反”、“十九畏”歌诀。“反”即两药合用后产生剧烈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畏”即两药相互配伍产生副作用或降低消除原有的药物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主要是药物之间的成份起的化学反应。“十八反”中的乌头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相反 ,主要反应在乌头的成份乌头碱具有一定的毒性 ,若与半夏配伍其毒性更强。因为半夏也有毒 ,相互配伍后具有麻痹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作用。同样乌头伍贝母也能麻痹中枢神经 ,并且贝母中的贝母碱具有下降和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花前胡甲醇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初步确定其临床给药剂量,为该药安全性评价及体内药动学研究奠定基础,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中药饮片白花前胡药材中,用甲醇回流提取,浓缩得甲醇提取物;分别采用灌胃、腹腔注射给药,观察小鼠中毒症状并记录死亡动物数,采用bliss法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灌胃法给药测得半数致死量LD50为3887.0 mg·kg-1,LD50(Feiller校正)95%的可信限为3307.0-4554.3 mg·kg-1,LD5为1831.9 mg·kg-1,LD95为8247.5 mg·kg-1。腹腔注射法给药测得半数致死量LD50为577.28 mg·kg-1,LD50(Feiller校正)95%的可信限为507.06-660.83 mg·kg-1,LD5为349.12 mg·kg-1,LD95为954.53 mg·kg-1。结论:白花前胡甲醇提取物经灌胃毒性较小,腹腔注射毒性较大,应引起临床用药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刺果番荔枝根提取物对正常小鼠糖耐量的影响及小鼠急性毒性。方法将正常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组,提取物高、中、低(50,25,12.5 mg·kg-1)剂量组,静脉注射葡萄糖模型组,静脉注射葡萄糖给药组(25 mg·kg-1),连续口服给药7 d后进行糖耐量测定,观察其对糖耐量的影响。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提取物半数致死量LD50值及其95%的可信限。结果高、中、低剂量(50,25,12.5 mg·kg-1)提取物均对葡萄糖致正常小鼠高血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P0.01,P0.05),中剂量(25 mg·kg-1)提取物对静脉注射葡萄糖致正常小鼠高血糖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LD50=151.3 mg·kg-1,95%可信限(151.3±18.4)mg·kg-1。结论刺果番荔枝根提取物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糖耐量。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属于中等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雷公藤(LGT)配伍金钱草(JQC)的相杀减毒作用,优选二者的最佳配比,初步评价二者配伍后特征化学成分的贡献程度。方法:通过小鼠连续给药14 d的亚急性毒性试验并基于主成分分析优选LGT配伍JQC后相杀减毒作用的最佳配比,给药剂量以LGT提取物计均为60 mg·kg-1(相当于LGT生药约2 g·kg-1),给药体积均为20 m L·kg-1。基于常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评价最佳配比的减毒效果,通过对配伍前后差异特征化学成分与总体减毒作用的灰色关联分析,评价化学成分对其相杀减毒作用的贡献大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LGT单用组极显著升高了小鼠血清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肝组织和肾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水平以及总体减毒作用得分Z值(P0.01)。与LGT单用组比较,LGT-JQC质量比为2∶1,1∶1,1∶2,1∶4的配伍组均能显著降低LGT引起的血清过高的ALT水平(P0.05,P0.01),质量比为4∶1,2∶1,1∶1,1∶2,1∶4配伍时均能显著降低LGT引起的过高的血清AST,Cr,BUN,肝MDA水平以及总体减毒作用得分Z值(P0.05,P0.01),质量比为4∶1,2∶1,1∶1配伍时均能显著降低LGT引起的肾过高的MDA水平(P0.05,P0.01)。LGT和JQC在各质量比(4∶1,1∶1,1∶2,1∶4)配伍时的总体减毒作用Z值均明显高于配比在2∶1时的Z值(P0.01)。LGT单独用药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517 mg·kg-1,LGT-JQC(2∶1)配伍用药时的LD50升高至889 mg·kg-1,升高了72%。配伍前后12个差异特征化学成分与其总体减毒作用得分Z值的灰色关联系数最大的是雷公藤甲素(TP)。结论:LGT和JQC在质量比为4∶1~1∶4配伍时,对LGT所致亚急性肝毒和肾毒均具有配伍减毒作用,二者相杀减毒的最佳配比为2∶1;在2∶1配比时,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分别下降了72%和138.5%;TP是引起二者相杀减毒作用贡献最大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4.
附子乌头草乌及其炮制品的毒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毒效角度出发,比较附子、乌头、草乌不同炮制品及提取物的毒性,为研究和应用这些生药提供相关实验依据。方法:以小鼠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急性死亡率,心电影响阈剂量来观察毒性,以镇痛及其抗室颤来观察其药效。结果:从急性毒性看,白附片和黑顺片毒性较小,其最大给药剂量均为20.52 g.kg-1。盐附子毒性较大,LD50为11.301 g.kg-1。结合相关活性综合考察,临床安全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黑顺片>白附片>盐附子。草乌毒性较大(LD50 292.38 mg.kg-1),经炮制后毒性明显减小,约降低70.32倍。结论:附子、乌头炮制后起到了减毒存效的作用,而草乌炮制后则表现为毒效同时降低。  相似文献   

15.
天南星科4种有毒中药针晶的晶型结构和其毒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天南星科4种有毒中药的针晶是否为具有共性的毒性成分.方法:提取分离半夏、天南星、禹白附、虎掌南星的针晶,采用电镜扫描2万倍观察各针晶的晶体结构,采用X-衍射能谱分析各针晶的主要组成元素,采用红外光谱定性测定针晶成分的主要基团,采用急性毒性实验研究4种针晶和相应生品的急性毒性,以Bliss法计算各样品的LD50.结果:4种有毒中药的针晶均为细长尖锐针样晶型,直径小于1 μm,晶体表面布满倒刺,中间有凹槽,以半夏属的半夏和虎掌南星针晶更为锋利和尖锐;4种针晶中主要含有Ca,C,O,N,S元素,红外光谱显示针晶中含有-COOH,-NH2基团;说明针晶不仅仅是由草酸钙组成;4种有毒中药的针晶可以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LD50分别为:半夏针晶14.78 mg·kg-1,虎掌南星针晶14.11 mg·kg-1,天南星针晶16.02 mg·kg-1,禹白附针晶18.90 mg·kg-1,而其相应生品的LD50从半夏到禹白附均在3 300 mg·kg-1以上,针晶的毒性是相应生品毒性的200倍.结论:半夏、天南星、禹白附及虎掌南星中所含有的针晶是4种有毒中药中具有共性的毒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山豆根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山豆根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山豆根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山豆根全组分的最大耐受量(MTD)及水提组分、醇提组分的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观察其急性毒性症状,记录累积死亡数及小鼠体重变化.结果 山豆根全组分的MTD为36 g·kg-1,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0.1 g·kg-1)的360倍.水提组分、醇提组分的小鼠口服LD50(95%可信限)分别为47.474(39.565 ~56.871)g· kg-1、29.834(28.185 ~31.835)g· kg-1,主要毒性症状是闭眼、精神倦怠、呼吸急促、竖毛.结论 山豆根不同组分急性毒性大小顺序依次是醇提组分>水提组分>全组分.  相似文献   

17.
不同乙醇提取工艺对山豆根急性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乙醇提取工艺对山豆根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山豆根乙醇热回流和渗漉提取液,采用经典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比较研究,记录其毒性症状谱、累积死亡数和小鼠体重变化,用Bliss法分别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可信度。结果:小鼠口服山豆根乙醇热回流液和渗漉液的LD50和95%可信限分别是27.135(24.869~29.622 g·kg-1)和13.399(12.016~14.899 g·kg-1),分别相当于人日用量的316.6倍和156.3倍,主要毒性症状谱为多动、烦躁、间歇性抽搐、呼吸急促等,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成活动物体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差异,药后7 d差异消失。结论:山豆根乙醇渗漉液的毒性大于热回流液,说明乙醇提取温度和浓度是影响山豆根急性毒性结果表达的关键因素,尤以温度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附子配伍不同比例大黄对附子毒性和药效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40 mL·kg-1体质量灌胃给药,平行比较附子和附子配伍大黄的急性毒性,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SD大鼠10 mL·kg-1体质量灌胃给药,平行比较附子和附子配伍大黄的心脏毒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与大黄配伍前后乌头类生物碱成分的含量;通过小鼠耳肿胀试验、醋酸扭体试验和回阳救逆试验考察附子配伍大黄对附子药效的影响。结果 随着大黄配伍比例的增高,附子急性毒性LD50有增加趋势,大黄对附子心脏心律失常抑制率逐渐增大,附子配伍大黄后主要乌头类生物碱成分含量降低,但附子配伍大黄后对附子抗炎、镇痛和回阳救逆药效无明显影响。结论 大黄对附子毒性具有剂量依赖性拮抗作用,大黄配伍附子在减轻附子毒性的同时不影响附子的药效,附子配伍大黄减毒时应该考虑大黄的配伍比例。  相似文献   

19.
壮药解毒抗白颗粒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动物灌胃给药(ig.)解毒抗白颗粒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确定无毒反应的剂量,以评估解毒抗白颗粒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以解毒抗白颗粒浸膏给小鼠ig.给药;按原药材94.4g.kg-1、47.2g.kg-1、23.6g.kg-1(临床拟用日剂量的50倍、25倍、12.5倍)的剂量分别给大鼠连续灌服解毒抗白颗粒原药材浸膏91天,分阶段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摄食量,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征、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以解毒抗白颗粒浸膏给小鼠ig.给药,LD50为原药材96.473g/kg(95%可信限为84.79~108.31g.kg-1),LD5为原药材65.875g.kg-1,LD95为原药材141.28g.kg-1。长期毒性试验可出现血液网织红细胞(RET)明显增高、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明显降低、肝和肾脏器指数增大的现象;在94.4g.kg-1剂量组还出现体重增长缓慢、摄食量减少、血红蛋白(HGB)轻度降低;但这些改变均为可逆的,在停药2周后可恢复正常或有恢复正常的趋势。未观察到其它明显的慢性毒性反应和延缓毒性反应。结论:小鼠急性毒性和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提示,解毒抗白颗粒样品按临床拟定剂量、途径、疗程在临床上应用可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草乌不同药用部位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草乌不同药用部位的急性毒性。方法:以草乌不同药用部位水煎醇提取液,经一次性灌胃予昆明种小鼠,并观察14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结果:生草乌LD50值为4.03g&#183;kg^-1,草乌叶LD50值为121.7g&#183;kg^-1,草乌花LD50值为125.3g&#183;kg^-1,草乌芽LD50值为136.2g&#183;kg^-。结论:根据WHO急性毒性分级方法,初步认为生草乌煎煮后仍具有低毒,草乌芽、草乌花和草乌叶煎煮后均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