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之一。目前通用的检验方法 (国标法 )是将样品稀释液先接种于增菌液培养 2 4h ,然后转种于血平板和Baird Parker氏平板 ,再培养 2 4h ,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进行染色镜检、血浆凝固酶试验进行确认 ,耗时较长。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是一种仅通过观察菌株的颜色 ,便能在 2 4h分离和用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型培养基。应用于乳及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大大提高了微生物检测效率。1 材料与方法1 1 主要试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 (法国科玛嘉公司 4 17 5 g/5L/瓶 ) ,快速革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和Baird-Parker琼脂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方法参照国标GB/T4789.10-2010,用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和Baird-Parker琼脂对食源性样品及人工染菌样品进行检验。结果在52份样品中,Baird-Parker平板和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的可疑菌落分别为26株,24株,确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均为21株,可疑菌落的阳性率分别为80.77%,87.50%,两种培养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结论灵活选择和运用两种培养基,两种培养基筛查到疑似菌落后,都需进行确认试验,提高样品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的诱导和检出方法.方法 将107 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13565分别采用4℃冷藏、-20℃冷冻及添加0.01~0.05 mmol/L铜离子的方法进行诱导,并对VBNC菌体进行了检测;采用逐步升温和化学促进法对VBNC菌体进行复苏试验.结果 -20℃低温冷冻诱导72 h或经0.015 mmol/L Cu2+诱导4 d均可诱导菌体进入VBNC;在培养基中添加0.5%吐温20或1%过氧化氢酶培养24 h均可使处于VBNC的菌体实现复苏.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通过诱导进入VBNC;而经过复苏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正常菌体在通用的检验培养基中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反应均一致.  相似文献   

4.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4月12日我市发生一起因食用牛奶后引起的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认该起食物中毒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 我站接到中毒报告后,由监督人员立即到马山牛奶公司和医院,采集马山牛奶公司12日生产的牛奶10份和病人吃剩的牛奶5份,从医院采集病人呕吐物2份,病人粪便3份。1.2 检测方法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国标方法Gn89.10-94进行检验,将所采集20份检样分别接种7.5%氯化钠肉汤液中进行培养24h,然后将增菌培养液转种血平板进行分离培养24h,挑取在血平板上菌落呈金黄色,大而突起,圆形,不透明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的菌落进行涂片镜检,为革兰阳性球菌,呈散在葡萄状排列。生化反应:把分离到的13株葡萄球菌分别接种到梅里埃公司的葡萄球菌 API staph鉴定试剂条38℃  相似文献   

5.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家蝇抗菌物质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兵红  曾莉萍  陈萍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023-3024,3027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家蝇抗菌物质诱导表达的规律。[方法]室内饲养的家蝇三龄幼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处理后,分别于第0、12、24、36、48、60、72、84h提取血淋巴,以溶壁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指示菌,采用平板法作抑菌试验,以抑菌圈直径表示抗菌活力的大小,借以指示家蝇抗菌物质的诱导表达规律。[结果]经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处理后,第12~36h提取的血淋巴抑菌活性较强,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活性高峰出现在处理后12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高峰出现在处理后36h。[结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诱导家蝇产生抗菌物质,血淋巴收集在诱导后12~36h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提高实验室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及水平,保证检测结果持续有效,控制管理实验室检测质量。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2-2010和GB 4789.10-2010,采用两种定量方法,两种增菌液和分离培养基,对代码为A398菌落总数和B873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菌落总数(代码A398)结果为2.3×104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代码B873)结果为平板计数法630 CFU/ml,MPN法为1 100 MPN/ml。两份样品测试结果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给出评价,菌落总数Z分值为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Z分值为0.36,取得满意结果。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比Baid-Parker平板更适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株及耐药株分别接种于青霉素培养基内,培养不同时间取培养物检测菌落数、青霉素残留活性及β-内酰胺酶活性.结果 在64 μg/ml青霉素堵养基中培养24 h,敏感株菌落数逐步减少;耐药菌在前6 h菌落数明显减少,但随后显著增加;接种了敏感株的培养基中的青霉素活性维持稳定,接种了耐药株的培养基中的青霉素活性逐步降低;耐药菌的β-内酰胺酶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明显增高.结论 青霉素对生长繁殖早期阶段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产生明显的抑制或杀灭作用,青霉素可诱导耐药菌株产生更多的β-内酰胺酶,从而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制用于沙门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增菌的培养基.方法 根据微生物营养素需求,筛选可添加成分进行单因素比较试验,确定出培养基合适的组分,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和多重PCR法验证培养基增菌效果.结果 成功研制出能够用于沙门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复合增菌的培养基(3S),当接种量约为1 CFU/mL,37 ℃培养12 h后,3种目标菌以相对一致的速度增殖,可达到107~108CFU/mL;应用多重PCR可同时扩增出目的 条带.结论 3S可用于沙门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复合增殖培养,配制方便、增菌快速、节约成本和时间,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对一株不典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鉴定,菌株为山东省卫生防疫站下发质控菌种。实验部分一、菌种:半固体菌种,直观无金黄色色素。二、初步鉴定:将菌种做革兰氏染色,接种羊血琼脂平板,生化反应及血浆凝固酶试验。结果: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阳性散状球菌,羊血琼脂平板37℃24h培养不溶血,24—72h未出现金黄色色素,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发酵葡萄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典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按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部分(GB4789.10-2010)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检出的不典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菌落特征不明显,而在Baird-Parker平板上明显。结论血平板和Baird-Parker平板在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寻求更加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羊血营养琼脂两种平板进行对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用普通营养琼脂的平板进行采样和检测,细菌总数超标率为15.67%,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用羊血营养琼脂两种平板进行采样和检测,细菌超标率为14.33%,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溶血性链球菌1株。细菌总数超标率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1cfu/皿至〈5cfu/皿各区间分布的样品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致病菌的检测,羊血营养琼脂的检出率高于普通营养琼脂。结论采用羊血营养琼脂平板对医疗机构空气采样培养,效果好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  相似文献   

12.
网吧微生物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网吧污染状况,我们于2003年对绿园区辖区内部分网吧电脑键盘进行了抽样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按无菌操作的原则,将0.8 cm×0.8cm的无菌滤纸片放置于键盘上5 min取下后装入盛有10 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检。金黄色葡萄球菌用高盐甘露醇琼脂培养基,置于37℃培养24 h后观察结果。以无菌生理盐水拭子擦键盘,然后接种于塞保弱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在25℃培养7 d后观察结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等。在我国它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品主要有奶、肉、蛋、鱼及其制品。为了解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我省的污染状况,本实验室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PCR及显色培养基分离培养的快速检测方法,为今后食源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和排查提供可靠依据,我们随机采集了100件食品样品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纳豆菌对致病者生长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纳豆菌与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为3种致病菌分别共同培养细菌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分别培养纳豆菌和3种病毒并进行纯化。①选取培养纳豆菌与致病同时培养;②先培养纳豆菌8h,再加致病菌。分别观察抑制结果。结果 纳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换衅为明显,对O、57:17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沙门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如果将纳豆菌先培养6-8h,再将O157:H7、金黄色葡萄球接种进去共同培养,则抑蓖作用更为明显。结论 纳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空气、水、人的皮肤、鼻腔,咽喉等部位,食品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后,在20~30℃条件下,4-8h很快即可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监督检验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为了防止引发食物中毒的重要卫生指标之一。我们于2001~2003年,对西安市未央区辖区商场、超市及生产企业的各类食品、材料进行了抽样监督检测。共检样品696份,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固体培养基螺旋接种代替涂布接种方法的可能性。方法以国内外6个厂家的7种固体培养基(麦康凯琼脂、亚硫酸铋琼脂、HE琼脂、沙门菌显色培养基、平板计数琼脂、营养琼脂、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分别用螺旋平板法与传统的涂布平板法对7株不同菌株(鼠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福氏志贺菌)进行比对测定。结果对用2种接种方法在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进行方差统计,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在平板计数琼脂和营养琼脂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菌株基本上在7种培养基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部分菌株的接种,螺旋平板法可代替传统的涂布平板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质量控制考核可以客观地评价各实验室的检验结果,了解和提高检验机构的食源性致病菌检验能力、结果的差异,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室检验技术培训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10—2010,采用平板计数定量方法,对考核样品吉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金黄色葡萄球菌-2,按考核要求每份样品做2个平行样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1号样品菌落数分别为7.5×106cfu和7.2×106cfu;金黄色葡萄球菌-2号样品菌落数分别为2.8×104cfu和2.5×104cfu。试验结果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给出评价,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1号样品Z分值为0.25;金黄色葡萄球菌-2号样品Z分值为0.13。结论 2份样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均取得满意结果,并且在全国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肉类、海产品中4种致病菌在进口科玛嘉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的检出率。方法:增菌后分别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分离培养4种致病菌。比较检出率。结果:沙门菌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2χ检验),副溶血性弧菌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2χ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2χ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2χ检验)。结论:进口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在副溶血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上比国产培养基有较高的检出率,而在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上的检出率与国产培养基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 ,提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的检出率 ,降低 MRSA的漏检率 ,我们通过改良培养条件 ,对 4 0例纸片法和仪器检出的对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菌株进行 MRSA的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999年 1~ 8月分离的葡萄球菌 ,经细菌鉴定仪 VITEK-32 GPI、GPS卡及手工 K- B法鉴定为 MSS(对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 )的菌株 4 0例。将菌液稀释成 0 .5 MF,然后画线接种 M- H培养基 +4%Na Cl(W/ V) +苯唑西林 (6 μg/ m l)平板 ,置 30℃孵育 2 4 h观察 ,只要生长菌落即是 MRSA ,…  相似文献   

20.
1998年9月作者从一例以发热、嗜睡为主要症状,诊断为脑膜炎的10岁女童的脑脊液中同时分离出肺炎双球菌及西宫氏小球菌,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来源 标本采自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患者。药敏纸片为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批号:9807。血平板、沙保弱平板、牛肉汤、各种生化管及有关培养基均按《卫生防疫细菌检验》配制,并设肺炎双球菌的阳性对照。1.2 方法 细菌、霉菌的分离与鉴定系将患者脑脊液离心后,取沉淀液分别直接培养于血平板及沙保弱培养基。血平板置37℃,24h孵育,沙保弱平板置24℃,48h孵育。可疑菌落参照《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