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疗程均为12周。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10~30 mg/d口服,2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寻找错误认知,论证、分析和重建合理认知,强化重建认知)。观察治疗前、治疗12周后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疗效和生活质量量表(SQLS)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BPRS、SAPS、SAN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各项评分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低比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TESS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SQLS各项评分均明显减少,但观察组减少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阿立哌唑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可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名,研究组口服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口服氯丙嗪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同期两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立哌唑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级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应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进行分级康复干预。观察8周。于干预前后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总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分级康复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1年末复发率和对服药的依从性。结果出院1年末观察组SDSS和MRSS低于对照组,社会功能改善程度和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对在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62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病人,酋发组28例,复发组34例,对其进行为期4周的技能训练,内容涉及药物自我处置、症状自我监控、回归社会3大技能,并分别于人组时和训练结束后进行自知力、生活质量的评定。结果训练前,两组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总分、对复发认识、对服药认识3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优于首发组;训练后两组问该3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间的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首发组的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心理社会、动力精力3项得分有改善(P〈0.05),复发组只有动力精力量表1项得分改善(P〈0.05)。结论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自知力恢复、生活质量提高的效果好于复发组,提示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精神病量表评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住院时间、复发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①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精神病量表评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全面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研究组完成51例,对照组完成49例,脱落病例不计人研究结果。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性干预,观察1a。于干预前及干预1a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干预1a末,研究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和对照组总分、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研究组总分、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分和对照组总分、社会功能维度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研究组总分、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维度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综合性干预能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式护理在初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盆底收缩力评分、母亲角色适应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2周、出院后4周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跟进式护理可提高初产妇产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促进产妇产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同时接受系统健康宣教。观察12周,出院后随访2a。于健康宣教前及宣教后4周、8周、12周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两组阴性症状;于随访2a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定社会功能状况。结果研究组健康宣教4周末起,阴性症状量表总分较健康宣教前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虽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宣教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2a末,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受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健康宣教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并能减轻其社会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调查表( GQOLI )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82.52±4.31)分,高于干预前(71.34±2.74)分和对照组干预后(79.14±4.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30,13.20;P<0.0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在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71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和随访,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社会技能训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作为评定指标,于入组时和入组后6个月进行测评。结果入组6个月后,训练组患者的PANSS得分为(100.13±21.09)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1.70±16.6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P〈0.05);训练组患者SSPI得分为(20.18±5.2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7.21±5.7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8,P〈0.05)。结论社会技能训练能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社会功能训练对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会功能训练对住院恢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恢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药物治疗和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生活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学习技能康复训练及健康教育等。观察8w。于训练前后分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训练后研究组各因子分及总分均较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1),且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训练后研究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而激惹、精神病性、退缩、抑郁因子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且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抑郁、退缩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1);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研究组均较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1),且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总分、社会性退缩、自身照顾、对环境的兴趣、责任心与计划性、兴奋冲动因子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结论社会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实施康复管理跟踪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痊愈出院的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自我管理护理模式,研究组实行由精神科护士给予的健康管理跟踪,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 SDSS)、健康问卷( SF-36)和恶化/复发率进行效果评定。结果①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得分、SDSS得分、SF-36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干预后,研究组PANSS得分、SDSS得分、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SF-36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实施健康管理跟踪干预能有效地巩固维持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提高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合并结核病患者住院生活现状,改进护理措施,以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结核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住院护士观察量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将精神分裂症合并肺结核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将精神分裂症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住院护士观察量表的社会能力因子分,社会兴趣因子分,个人整洁因子分,总积极因子分低于对照组,激惹,迟缓,抑郁,总消极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客观支持,支持利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观支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核病组,护士观察量表总消极因子与结核病总病程为负相关,与精神分裂症总病程无相关,精神分裂症病程与主观支持为负相关,排除精神分裂症病程因素,结核病病程与主观支持仍呈负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合并结核病患者住院生活状况低于对照组,并且与结核病病程呈负相关。这需要我们针对调查分析结果改进护理措施,以提高精神分裂症合并结核病患者住院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采取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肌强直、烦躁不安、肥胖、月经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SQLS均有显著改善,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SQLS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相近,在并发症方面,齐拉西酮优于利培酮治疗;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齐拉西酮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乳腺癌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个案管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确诊后、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焦虑自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抑郁自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干预组各时间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总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干预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个案管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肢功能和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7.
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进行为期2个月的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治,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自制的约束不良言行标准、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综合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与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IPROS、SANS各因子分减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综合干预治疗矫治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其精神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进行电话随访的康复价值。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患者临床痊愈出院后,对照组给予门诊随诊,观察组给予电话随访干预,共2年。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评定患者病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出院后6、12、18、24个月PANSS、SDSS、SQLS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成本一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各时段累计总成本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总效益和效益/成本比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益,比门诊随诊具有更好的康复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取合理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方法将10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合理认知行为疗法。比较2组的认知情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希望水平得分、健康知识等方面高于对照组,护理后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心理功能、物质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的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认知行为疗法有利于帮助子宫切除术患者建立良好的认知,改善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有妄想与无妄想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亚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电生理仪,检测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的P300亚成分,并运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患者进行精4神症状的评定,按PANSS量表中阳性量表P1项得分≥3分者归入有妄想组,其余归入无妄想组。结果两组与正常对照比较,在四个记录区,P3a、P3b波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无妄想组,P3a波幅在C3、Pz区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b波幅在四个记录区,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无妄想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