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致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16例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21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因有胃切除术史86例,胆结石、胆囊炎者63例,糖尿病史者24例,消化性溃疡8例,肝炎、肝硬化7例,消化道肿瘤7例,胰腺炎3例,不明原因者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率不高(26.9%)。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胃切除术、胆囊疾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肝炎、肝硬化、消化道肿瘤相关。就胃炎而言,胆汁反流和Hp感染是2个独立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2.
胆汁反流与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与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00位门诊胃镜检查患者。分别检测胆汁反流、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在胆汁反流阳性61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患者4例。Hp感染阳性患者8例,在胆汁反流阴性239例惠者中,消化性溃疡患者43例。Hp感染阳性患者83例。胆汁反流阳性患者Hp感染和消化性溃疡阳性率均显著低于胆汁反流阴性惠者。结论胆汁反流可能抑制了Hp感染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感染率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胃镜下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248例,同期随机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0例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均进行Hp检测,观察两组Hp的感染率。将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增加正规抗Hp治疗10天,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胃镜下炎症修复情况。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26.21%(65/24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48.00%(96/20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除Hp后治疗有效率94.44%,而未根除Hp的治疗有效率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于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除Hp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其与幽门螺旋杆菌(Hp)致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16例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21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因有胃切除术史86例,胆结石、胆囊炎者63例,糖尿病史者24例,消化性溃疡8例,肝炎、肝硬化7例,消化道肿瘤7例,胰腺炎3例,不明原因者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率不高(26.9%)。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胃切除术、胆囊疾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肝炎、肝硬化、消化道肿瘤相关。就胃炎而言,胆汁反流和Hp感染是二个独立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胃镜检查确诊的494例慢性胃炎患者、160例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患者分别给予胃黏膜组织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炎性反应情况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消化性溃伴慢性胃炎Hp感染的阳性率。结果:Hp感染阳性率,慢性充血渗出性胃炎达72.7%、隆起糜烂性胃炎达76%、反流型胃炎达88.2%、萎缩性胃炎达75%,十二指肠溃疡(DU )和胃溃疡(G U )的H p检出阳性率分别是82.1%和86.5%。结论:几种常见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均伴有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及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患者的Hp阳性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89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33例,占37.1%,214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67例,占31.3%,两组间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等至今尚不清楚,致病因素有很多,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致病因素之一;但是,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Hp检测结果要受到胃酸、胆汁反流频率和时间的不同及胆汁成分、浓度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胆汁反流性胃炎205例及慢性(萎缩、非萎缩性)胃炎374例患者的Hp阳性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0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78例(38.0%),374例慢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275例(73.5%),两组间H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并非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但其致病作用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疣状胃炎、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疣状胃炎、胃息肉患者各120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每例患者在胃窦距幽门约2~5 cm处取1~2块黏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所有患者行13C呼气试验,二者均阳性即为Hp感染.统计每组患者Hp感染的例数,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疣状胃炎组Hp阳性患者77例,阳性率64.17%;胃息肉组Hp阳性患者41例,阳性率34.7%;消化性溃疡组Hp阳性患者64例,阳性率53.33%.疣状胃炎组Hp阳性率高于消化性溃疡组(P<0.05),胃息肉组Hp阳性率低于消化性溃疡组(P<0.05).疣状胃炎组中病理为萎缩和(或)肠化Hp阳性率最高,为72.55%.胃息肉组Hp阳性患者中炎性10例,增生性28例,腺瘤性息肉3例.增生性息肉Hp感染率与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疣状胃炎的发生与Hp关系密切,胃息肉的发生与Hp感染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胃息肉类型与Hp感染率相关,其中增生性息肉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炎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  相似文献   

9.
李本华 《吉林医学》2010,31(12):1597-159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124例胃镜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胆汁反流性胃炎,分别给予胃黏膜组织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炎性反应情况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90.63%;慢性糜烂性胃炎36例,阳性率69.44%;慢性浅表性胃炎33例,阳性率66.67%;胆汁反流性胃炎23例,阳性率34.78%。慢性萎缩性胃炎阳性率最高,胆汁反流性胃炎阳性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种常见的慢性胃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同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内镜特征,探讨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反流性胃炎20例,胆囊疾患1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31.2%,而非胆汁反流性患者阳性率为51.9%,两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 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简便、快捷;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偏低.  相似文献   

11.
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内镜特征,探讨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反流性胃炎20例,胆囊疾患1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31.2%,而非胆汁反流性患者阳性率为51.9%,两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 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简便、快捷;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偏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湿热证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以及环氧化酶-2(COX-2)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表达的关系.方法:本课题病例选用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湿热证型患者120例,设计A组(Hp阳性)60例、B组(Hp阴性)60例.结果:Hp感染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湿热证型中阳性率较高,且Hp阳性者COX-2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湿热证Hp感染率高,COX-2在Hp感染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组(P<0.05),Hp感染可使胆汁反流性胃炎组织中COX-2表达增强,COX-2表达与胆汁反流性胃炎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及对药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方法 选择2007~2008两年间在笔者所在医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178例患者,结合既往病史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等,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7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有胆囊疾病的52例,占29.2%,胃手术后的39例,占21.9%;不明原因87例,占48.9%.另外,17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56例,阳性率29.9%,而同期21936例胃镜检查者中Hp阳性12771例,阳性率58.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中胆囊疾病和胃术后为其两大主要原因,不明原因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及抗胆汁反流的生理屏障减弱或丧失的结果.另外,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Hp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2011-2015年南京地区武警部队官兵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为指导部队开展Hp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成都战区军人Hp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分析Hp感染特点及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865例患者,其中男性814例,女性51例;年龄17~43岁.Hp阳性者476例,占55.0%,男性Hp阳性者449例,感染率为55.2%(449/814),女性Hp阳性者27例,感染率为52.9%(27/51),男女Hp感染率无显著差异.上消化道疾病以慢性胃炎为主(615例),其Hp阳性率51.7%,其次为消化性溃疡(93例),Hp阳性率74.2%,然后为胆汁反流性胃炎(80例)、食管炎(77例),Hp阳性率分别为62.5%、50.6%,消化性溃疡患者Hp阳性率最高,不同上消化道疾病间Hp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南京地区武警官兵Hp感染率较高(55.0%),并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战斗力,需要重视部队官兵Hp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郭开生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3):207-207,209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 对21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7例患者中有84例(38.7%)有吸烟史;其幽门螺杆菌阳性率30.9%,而非胆汁反流性胃炎者阳性率51.9%,两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易并发其他消化性疾病.结论 尽早确诊病因和伴随因素,以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南阳市门诊和住院病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电子胃镜检查时行胃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1950例患者Hp感染情况,并按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分类统计。结果共1000例呈阳性,Hp感染率为51.28%;男性530例,Hp感染率为53.00%,女性470例,Hp感染率为47.00%;在20岁以下,20-、40-及60岁以上几个年龄段中,Hp感染率从60.87%上升至67.65%;常见消化道疾病中各种溃疡、残胃炎、残胃溃疡等Hp感染率高达70%以上,尤以复合性溃疡最高,达93.75%;慢性萎缩性胃炎以6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达8.28%,胆汁反流性胃炎以20岁以下发病率最高,达45.65%,消化性溃疡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结论Hp感染无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Hp感染率逐渐升高,这一变化可能与年龄变化伴随的疾病谱变化有关;消化性溃疡(尤以复合性溃疡和多发性溃疡)Hp感染率高,而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最低。  相似文献   

17.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残胃除外)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32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残胃除外)进行临床观察,随机按年龄组筛选425例单纯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快速尿素酶检测。其中观察组664例及所有对照组行腹部B超检查观察胆囊病变。结果1328例中,男性797例,女性531例,男/女≈1.5/1。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升高而下降。其中单纯胆汁反流性胃炎651例(49%);合并胃溃疡86例(6.5%);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12例(31%);合并复合性溃疡122例(9.2%);合并其他57例(4.3%)。观察组中Hp(+)298例(22.44%),对照组中Hp(+)147例(33.65%),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中胆囊疾患的检出率为221例(33.3%),高于对照组的72例(16.9%)。结论不论男女,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升高而下降;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多合并有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合并胆囊疾患者较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非胆汁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及胃黏膜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分析研究了6375例次胃镜资料,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检出患者观察胃底黏液湖、胃窦黏膜及幽门的开放情况;H.pylori-cagA-IgG抗体测定,快速尿酶试验以及14C呼气试验,3项中有2项阳性者为H.pylori感染;组织学检查按新悉尼标准观察幽门螺杆菌、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等形态学特征,将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级;数据均采用x±s表示,同级阳性率之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6.7%,胆汁反流性胃炎检出患者镜下均发生了胃窦的炎性病变。80%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功能不全。在H.pylori阳性与阴性组之间的镜下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学方面:浅表性胃炎108例,萎缩性胃炎9例,慢性炎症伴肠化9例。H.pylori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在组织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紊乱导致幽门功能失调所致,它与H.pylori的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9.
36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内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内镜特征,以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361例内镜检查见黏液糊黄染和黏膜附着胆汁斑患者,进行内镜诊断、病理组织学检测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分析其与胆汁反流的关系。结果 有65.1%的病例内镜下可诊断为慢性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组织学上有4.7%表现为胃小凹增生;25.3%病例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结论 胆汁反流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常见内镜下表现,其病理组织学改变并不以胃小凹增生为特征;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偏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常见几种上胃疾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的影响。方法选择几种常见上胃疾病的内镜检查病例,分别取胃镜活检标本做快速尿素酶检测。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结论Hp感染在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对胃癌的发生起先导作用。而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由胆盐破坏胃黏膜屏障,继而引起胃酸对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