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症,各行业均有不同程度表现。调查表明,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较为严重[1],表现为情感枯竭、冷漠及个人职业效能减退。精神科病人的特殊性,决定精神科护士的职业特殊性。精神科护士承受更多社会偏见和不理解,精神科病人突然攻击的危险及病人家属的合作性差等精神压力;其社会地位低,工作责任心重,工作环境应激强度高。因此导致,精神科护士成为职业倦怠表现突出的一个行业。如何改善职业倦怠现状,成为精神科的当务之急。2011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感是指个体在职业过程中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个体需要又得不到关注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负性情绪状态,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成就感降低[1].相关研究显示医生执业群体的职业倦怠感高于其他群体[2].而高标准的工作要求、高强度的工作量、特有的工作环境等使ICU护士具有较高的职业风险[3].领悟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期望和评价,是对可能获得社会支持的信念,关于领悟社会支持的已有研究显示,良好的社会领悟能力可以缓解负性情绪[4].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ICU护士的职业倦怠感现状以及与职业风险、领悟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提高ICU护士的心理健康以及职业稳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职业倦怠是指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个体得不到有效的缓解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心理的疲惫和人格分离综合征,是一种与工作情境相关的反应,主要表现为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方面[1]。临床护士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2]。职业倦怠的发生不仅影响护士对临床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也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精神科男女护士在职业倦怠上的相关情况及差异性,从而评价消除精神科男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修订版量表等四个量表,对我市213名精神科护理人员随机抽取的50名女性与30名男性进行分批次不记名的调查,并调查结果进行男女对照统计。结果精神科男护士在职业倦怠的情绪枯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上及工作压力源均高于女护士,在生活满意度评定、社会支持度评定、均低于女护士。结论消除职业倦怠对于发挥精神科男护士的独特优势,提高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职业倦怠又称过度疲劳综合征,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所出现的躯体、情感、认知的综合衰竭状态。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不同职业群体的职业倦怠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应激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1],职业倦怠在护士身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宜昌市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现状,结合国内外最好的证据,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方法:采用工作倦怠感量表对宜昌市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随机抽取部分护士,采用宜昌市精神科护士征求意见表征求意见和建议。结果:宜昌市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感明显,中重度职业倦怠感占70.7%,影响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因素有性别、婚姻状况、独生情况、用工形式、倒班、心理咨询证等因素,80%的被调查护士希望改善社会地位,提高工资待遇。结论:宜昌市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感明显,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职业倦怠对职业人群和个体劳动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心理卫生、行为医学、心理学关注的热点.近三十年来,欧美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较成熟.Maslach等[1]设计出专门的测量工具,并建立了北美地区人群常模;也有学者在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探索方面和理论模型的建立上有所成就[2].近年来,我国关于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文献不断增多,但专门针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以石家庄地区手术室护士为样本,进行不同级别医院手术室护士之间职业倦怠的比较,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现状,为进一步减少职业倦怠采取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建清  朱文珍 《河北医药》2012,34(13):2040-2041
职业倦怠是一种长期性心理反应,主要由于来自工作上持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自身不能有效应对而产生的.也指个体用冷漠消极的工作态度来对待自身工作,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和成就感.职业倦怠的主要特点是个体对待工作中需要应对的服务对象表现出冷漠和不负责任、对待工作无热情以及各种身体和心理上的负面症状,如疲劳、抑郁等[1].职业倦怠较多发生在如医护人员、教师、司法人员等职业,而在工作中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工作领导和同事之间对待自身工作肯定的护士则较少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护士职业是服务行业的特殊群体,日常工作量大,由于工作需要经常进行无序倒班,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护士执业倦怠问题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医疗卫生行业中护士是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临床护士工作繁琐,易产生疲惫感,易出现职业倦怠,而且工作中长期受到人际关系压力、情绪的延迟反应,直接影响工作的积极性,降低护理质量[1-2]。职业认同是个体认同自己从事职业的意义与价值,肯定自己专业能力,肯定性评价自身职业,职业认同高者具备良好的工作积极性,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离职意愿[3]。心理资本是超越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核心心理要素,具有可开放性和可测量性,有助于促进个体成长和提升绩效,  相似文献   

10.
精神科护士抑郁情绪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杰  鲍丽新 《河北医药》2006,28(8):778-779
精神科护士由于其工作对象、工作环境、设施、社会地位、工作风险等原因,其心理紧张和工作压力比一般职业更为突出,据调查精神科护士抑郁和焦虑阳性率高于综合科护士[1],并高于全国常模[2].这种抑郁焦虑情绪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均有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青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137-138
精神科护士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经常承受着社会的偏见与不理解,工作责任心较重、工作环境中应激强度较高,还要承受精神病患者突然攻击、威胁的精神压力以及患者家属的合作性差等方面的压力,精神科成为职业倦怠表现突出的一个行业。  相似文献   

12.
鲁霞  陈世容 《现代医药卫生》2014,(17):2710-2711
通过对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高、工作压力大及个人成就感低是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应重点加强职业防护、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减轻工作压力及提高职业认同感等,以预防职业倦怠的产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资料显示,精神科护士存在严重的职业危害,且自我防护意识不高[1]。朱小英等[2]调查显示,67.7%的护士有被患者攻击致伤史。笔者总结多年来在精神科临床护理的工作经验,现将一些防护技巧报告如下。1精神科护士自我防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以及相应的调整对策,从而能够帮助精神科护士适当缓解工作精神压力,减少职业倦态,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护理工作人员共35人。采用MBI-GS调查问卷和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护士工作压力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精神科护士的MBI-GS在情感枯竭,去人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方面的评分对比。其中情感枯竭高分人数占48.6%,去人性化高分人数占54.3%,个人成就感降低高分人数占62.9%。调查精神科护士的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时间分配和工作量,工作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以及管理及人际关系等5个方面的得分。分别为(2.34±0.52),(2.01±0.37),(1.35±0.20),(2.10±0.55)和(2.70±0.45)。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因素明显要比其他科的护士要多,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管理者应该要采用有效的对策帮助精神科护士缓解其工作压力,保证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易婧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286-287
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也一直是职业倦怠研究中重点关注的职业人群之一。由于护士编制得不到保障;新的医疗管理条例让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作环境无安全感等等一系列因素,使护士工者身心俱疲,严重影响了工作及生活,为此我们应采取一些对策。本文就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对护士自身和护理工作的影响以及对策作一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汪淑琴 《中国医药科学》2012,(17):158-159,168
目的护士职业倦怠是困扰护理管理者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情况,分析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探讨基层医院护士职业倦怠应对对策。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各护理岗位护士60名,采用自制调查表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职业倦怠与护士岗位编制、资历、学历、族别等因素有关。结论造成基层医院护士职业压力的因素主要有:特殊的工作氛围及高应激的职业性质;高强度、高标准的工作要求;人员缺编,非护理工作多,收入与工作负荷不成正比;名目繁多的检查、考核及竞争激烈的晋升;医学的快速发展及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职业不受重视及社会对护士职业的偏见。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精神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和对策。心理压力主要为:人员不足;工作的高强度和高风险性;缺乏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人际交往受限及工作和家庭生活中角色转换产生的冲突。针对以上心理压力采取相应的对策。阐明减轻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和维护护士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陈彦丽  柴海容  杨彩云 《河北医药》2012,34(14):2192-2194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它承担医院所有临床科室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地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提供充足、完好、规格齐全的无菌物品,随着医疗学科的发展、医学工作者不断对复杂、疑难病例进行挑战,对疾病诊断、检查时所用的诊疗包以及外科手术器械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护士工作的难度与压力越来越大[1].护士是职业倦怠高发人群之一,职业倦怠感直接影响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加大护士人才需要与现实短缺的冲突,而且每个医疗机构工作领域的氛围不同,对护士的心理和行为影响也存在差异[2].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风险高、负荷大、任务重、压力大,工作情绪化加重,对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一部分护士调换工作岗位或辞职,造成护理人员缺编,护理质量下降,使护理行业不能向着正常的方向发展.李小妹[3]研究表明,护理是卫生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本文对护士职业倦怠起源和概念、测量表及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因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张国强  舒民  张东坡  张卫青  尹屹岩  郄娆 《河北医药》2012,34(21):3321-3322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士普遍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1,2]。有人研究表明,精神科护士与综合医院护士焦虑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3]。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着整体护理的质量,进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本研究就精神专科与综合医院护士自测健康状  相似文献   

20.
职业倦怠也称职业枯竭、工作倦怠,指由工作压力引起的身心极度疲惫的综合反应.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还影响个体的工作状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人们对护士的需求及期望值越来越高,维权意识不断加强,护士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职业倦怠率增加.为了解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现况,以采取积极措施,达到提高职业认同感,预防和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改善儿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笔者对儿科护士130人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