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着色性干皮病互补基团D(XPD)蛋白在核苷酸切除修复和DNA转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提示2个常见的XPD多态性(Asp312Asn和Lys751Gln)与DNA损伤修复能力差异有关。而DNA修复能力增强对DNA加合物损伤的修复、铂类药物耐药起关键作用。目前XPD基团多态性与肿瘤的发病风险之间仍存在分歧,但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DNA损伤修复基因高甲基化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型遗传在肿瘤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DNA甲基化是表型遗传的主要形式,主要在转录水平抑制基因的表达。由于DNA损伤修复基因的高甲基化,致使修复基因的表达抑制,使得其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下降,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但是有些DNA损伤修复基因的高甲基化也有有利的一面,如使得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这对于判断肿瘤的疗效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表型遗传在肿瘤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DNA甲基化是表型遗传的主要形式,主要在转录水平抑制基因的表达。由于DNA损伤修复基因的高甲基化,致使修复基因的表达抑制,使得其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下降,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但是有些DNA损伤修复基因的高甲基化也有有利的一面,如使得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这对于判断肿瘤的疗效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与苯中毒有关的DNA复制及损伤修复基因。方法选取慢性苯中毒患者和无苯接触的健康人各7例配对,提取外周血白细胞总RNA。在反转录cDNA时,用Cy3,Cy5两种激发波长荧光分别标记两组样本cDNA探针。将各对探针混合后与含141条DNA复制及损伤修复的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分析杂交结果。结果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25条,其中16条基因表达上调:9条基因表达下调,主要包括有DNA复制基因如PRIM2A,ORCIL等;DNA合成、重组及修复基因如POLK;DNA损伤信号基因/修复蛋白和DNA连接酶如RECQL,PRKDC,G22P1,ERCC3,ERCC1,CRY1。CHES1,BRCA2.APEX等;重组蛋白质如RECQL;其他DNA合成再重组和修复蛋白质如SKIV2L,RBMS1,SON.SET等。结论苯中毒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DNA复制及损伤修复基因与正常人相比存在差异性表达,为进一步筛选苯中毒生物标志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DNA损伤修复基因泛指那些编码产物在功能上参与DNA损伤识别和修复的基因,它们的编码产物包括DNA修复酶和参与DNA损伤识别和修复调节的一些元件。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细胞主要通过直接修复、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核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s excision repair,NER)、错配修复(mismatched repair,MMR)、  相似文献   

6.
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s)是最严重的DNA损伤,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肿瘤。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多态性能改变DNA损伤的修复能力,影响肺癌的易感性。本文就xrcc2、xrcc3、xrcc4、rad,brca1和brca2基因的结构、功能和与肺癌的易感性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聚合酶β(polβ)的表达水平与苯并[a]芘(BaP)诱导的DNA损伤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3种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polβ野生型(polβ+/+)、polβ缺陷型(polβ-/-)和野生型polβ高表达型(polβoe)作为模型细胞。首先用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3种细胞中polβ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然后通过MTT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观察BaP作用下3种细胞的存活率及DNA损伤和修复效应。结果3种细胞在pol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polβ-/-细胞中polβ基因缺失,而polβoe细胞中polβ基因则较野生型polβ+/+细胞高出2倍以上;BaP能诱导3种细胞DNA的损伤以及细胞存活率的降低;与polβ+/+细胞相比,polβ-/-细胞的IC50更低,DNA损伤更严重且更加不易修复;反之,polβoe细胞的IC50更高,DNA损伤效应更弱,DNA修复速率加快。结论polβ在修复外源性致癌物BaP导致的DNA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olβ基因缺陷使细胞DNA修复能力降低,而polβ基因的高表达则能帮助细胞应对DNA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对细胞的存活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ras基因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原癌基因,活化后参与肿瘤的形成,点突变是ras基因发生突变的主要方式,其突变热点往往比较局限,环境致癌物作用ras基因后,所致DNA损伤,损伤修复,突变及肿瘤形成等一系列过程都具有其特点。在核酸序列水平检测该基因的DNA损伤与突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NA修复和转录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在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取2例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组织,并以正常肺组织作对照。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测定其基因差异表达。[结果]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如RAD23A)明显下调,而转录因子相关基因(如C-MAF)明显上调。[结论]DNA修复和转录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参与了肺组织损伤修复失衡的发生,与UIP的发病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叶酸缺乏和NTDs密切相关,但其确切的机制尚未明确.叶酸代谢与DNA损伤及修复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叶酸缺乏时不仅引起DNA低甲基化;而且还可导致胸苷酸二钠(dTMP)合成受阻、尿嘧啶核苷过量掺入DNA,产生碱基错配、DNA断裂、甚至染色体畸变等损伤变异.本文就DNA修复途径与NTDs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揭示DNA修复系统在NTDs发生中的作用及意义,为阐明NTDs发病机制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DNA损伤剂顺铂作用下,A549细胞内DNA修复基因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DNA依赖的蛋白激酶复合物催化亚单位(DNA-PKcs)的表达变化。[方法]MTT法分析顺铂对A549细胞生存力的影响;彗星实验研究顺铂对DNA损伤的程度;RT-PCR分析不同顺铂作用时问修复酶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顺铂对A549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为剂量依赖性。低浓度(IC20剂量)顺铂作用下,DNA损伤程度的变化与作用时间成正比,且伴随MGMT和DNA-PKcs的表达上升。停止作用后,DNA损伤程度减轻,修复基因的表达也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短期顺铂染毒所导致的急性DNA损伤对MGMT和DNA-PKcs的表达有明显的正性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癌药物作用后,肿瘤细胞的DNA损伤修复是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机制。目前,碱基切除修复(BER)已被证实与DNA损伤型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关。鉴于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的文献综述,本文重点介绍BER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BER中的关键基因与化疗敏感性及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苯并(a)芘诱导人胚肺(ccc-HPF-1)细胞DNA损伤修复中基因JWA和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规律,探讨JWA基因参与细胞DNA损伤修复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建立ccc-HPF-1细胞DNA损伤模型,在S9活化状态下分别以10~100μmol/L苯并(a)芘处理细胞3h收获细胞或再恢复24h,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鉴定DNA损伤和修复情况,免疫印迹方法检测JWA和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在DNA损伤模型中,苯并(a)芘活跃地调节JWA的表达,50μmol/L和100μmol/L处理组JWA和hsp70明显上调,在恢复期内10~100μmol/L处理组两者都处于较高的表达水平并且JWA和hsp70的表达规律几乎完全一致。结论JWA是一个有效的环境应答基因,活跃地参与细胞应答与DNA切除修复有关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4.
与苯中毒有关的DNA损伤修复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学物质。苯在毒物代谢酶的作用下,进入体内的苯代谢形成与苯毒性密切相关的环氧化物、酚类和醌类化合物。通过对DNA的直接氧化作用,并与之形成加合物,它们可造成DNA的损伤;遭受较严重DNA损伤的细胞易发生凋亡,修复失败时,损伤轻微的细胞则可能发生与损伤密度和DNA损伤修复能力有关的致癌性突变[1 ] 。DNA损伤的累积可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引起基因尤其是原癌基因(如ras)和抑癌基因(如p5 3)的突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的改变,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DNA损伤修复基因泛指那些编码产物在功能上参与DNA损伤…  相似文献   

15.
在哺乳动物卵巢储备的形成过程中,生殖细胞处于DNA复制、交换和重组的活跃期,对各种内外损伤因素敏感,易发生DNA损伤。多条DNA损伤修复途径在此期间发挥作用。同源重组途径修复DNA双键断裂,保护和重启停滞复制叉;范可尼贫血途径修复链间交联,促进复制叉重启;碱基切除修复途径是全基因组的表观遗传编程的重要机制;错配修复途径维持减数分裂进程,促进重组过程的交叉形成和稳定;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促进修复链间交联等。这些功能对于维持生殖细胞基因组稳定、减少生殖细胞凋亡、促进生殖细胞增殖和多能性表达以调节原始生殖细胞发育形成卵巢储备至关重要。更好了解哺乳动物卵巢储备形成中的DNA损伤修复,为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病因学解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苯并(a)芘对肺癌细胞DNA损伤及修复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苯并(a)芘(BaP)对肺癌细胞DNA损伤及核酸切除修复(NER)基因-着色性干皮病B、C、G基因(XPB、XPC、XPG)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噻唑蓝(MIT)法检测BaP对细胞的毒作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BaP(0.625-20.000μmol/L)处理肺癌A549细胞24h,细胞生存力从95.0%降至70.0%。10μmol/L BaP处理12、24h,细胞生存力分别降至87.0%、73.0%,DNA损伤逐渐加重;BaP染毒24h后孵育12h,细胞生存力降至59.0%,DNA损伤最严重;继续孵育至24h,细胞生存力恢复至71.0%,DNA损伤逐渐修复。BaP处理引起XPB和XPC基因表达升高,在染毒24h和染毒后12h达峰值,分别为基底水平的4.5和11.2倍,随后逐渐下降;XPG和ERCC1基因在染毒期间表达下降,染毒结束后逐渐恢复。结论 BaP导致肺癌A549细胞DNA损伤,细胞在修复受损DNA时伴随NER基因表达水平改变。  相似文献   

17.
癌症的发生不但与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代谢酶基因异常有关,与修复酶基因可能也有关系,因而也日益受到关注。DNA修复酶基因在维持DNA的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若其出现异常,则不能正确地识别及修复DNA的损伤,最后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鹿伟  傅剑云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344-2346
癌基因、抑癌基因和DNA修复基因并称为三大肿瘤相关基因.DNA修复基因突变、功能以及表达水平的改变可以引起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的积累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β,polβ)是参与DNA修复的主要聚合酶之一,它没有3'→5'的校读功能,在DNA合成中复制保真度最低.polβ的改变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HBO)已成功用于减压病等潜水职业性疾病以及临床各种具有缺氧基础的疾病的治疗,对某些疾病有特效,甚至无可替代[1].但已有证据表明,HBO暴露时血液中活性氧(ROS)含量升高,如果超出机体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将造成"氧化应激",出现氧中毒.基因是特别易受ROS攻击的胞内靶点.HBO对DNA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氧化损伤,常见的DNA氧化损伤包括DNA链断裂、碱基立体构像改变和碱基被氧化等.但生物体内存在着有效的修复体系,保证了DNA复制的高度精确性.如果DNA氧化损伤未能得到及时修复,而这些损伤又正好与一些关键基因相关,如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最终就可能发生突变而致癌.本文总结了有关HBO对基因的毒性作用,评估HBO治疗对人类基因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0.
肝癌发生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DNA修复基因与肝癌关系密切.本文对DNA损伤修复几种基本途径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