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血凝分析仪的凝血项目校正及比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建立适用于本实验室优化的血凝分析系统.并对另一台ACL Futura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校正及比对实验.方法 按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原名NCCLS)相关文件的要求,选择代表三种方法学的指标常规进行重复性、稳定性实验;对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定期用配套校准物进行校准并绘制标准曲线,每天用定值全血质拉物做室内质控.并以此仪器作参考系统,每半年以ACLTOP对ACL Futura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校正及比对实验,以保证我院凝血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随机选取比对仪器已检测的凝血时间正常和异常的患者的新鲜血浆40份,在校正后的ACL Futur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项目的 检测.结果 ACL 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PT、APTT、TY、Fbg(Clauss法)、D-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的批内及日间变异系数(CV%)均小于6%;40份正常和异常标本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与校正后的ACL Futur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比对,PT、APIT、TT、FIB的比对结果的变异百分率(CV%)值均符合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凝血实间质量评价标准.结论 ACL TOP血凝仪与ACL Fmum血凝仪常规凝血指标比对,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稳定性.利用比对仪器测定患者正常和异常标本来校正及比对其他仪器,可以提高不同血凝分析仪之间的PT、INR、FIB、APTT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一实验室在不同血凝分析仪上验证其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方法:用贝克曼配套校正血浆对两台血凝分析仪进行校正,用贝克曼配套质控品进行室内质控后,在两台血凝分析仪上检测患者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正常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值。结果:两台血凝分析仪检测结果经过样本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台血凝分析仪的可比性和一致性较好,可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POCT qLabs凝血仪电化学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准确性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应用SYSMEX CA8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和POCT qLabs凝血仪分别检测30例患者的PT、INR、APTT。比较两种类型凝血仪检测PT、INR、APTT的相关性及偏倚。评价POCT qLabs凝血仪电化学法检测PT、INR、APTT的性能。结果 POCT qLabs凝血仪与SYSMEX CA8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患者的PT(R~2=0.998,P0.05)、INR(R~2=0.997,P0.05)、APTT(R~2=0.9342,P0.05)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两种方法检测患者的PT、INR结果比对均合格,APTT比对不合格。POCT qLabs凝血仪的精密度CV值小于SYSMEX CA8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结论 POCT qLabs凝血仪电化学法检测PT、INR,符合临床实验室的质量要求,可以替代全自动凝血仪缩短样本周转时间(TAT)。检测APTT结果有差异,需要确定自己的参考范围来进行临床判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同一实验室3台Stago凝血分析仪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等4项凝血指标的结果进行可比性验证,并评价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C54-A指南文件的实用性.方法 参照C54-A文件,选择患者新鲜血浆作为比对样本,确定样本浓度(样本1和样本2)及重复检测次数,以室间质评允许总误差(TEa)的1/2作为PT、APTT和Fib比对结果的可接受标准(分别为7.5%、7.5%和10.0%),以实验室内部不精密度数据作为TT比对结果的可接受标准(4.6%),对3台凝血分析仪实施比对,计算比对偏差并分析结果可比性.结果 样本1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比对偏差分别为2.3%、6.8%、2.8%和1.8%,样本2的PT、APTT和Fib比对偏差分别为3.3%、4.0%和5.3%,均小于各自的可接受标准.结论 3台凝血分析仪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均通过验证.CLSI C54-A文件提供的比对方案简便直观易实施,结论较为可靠,可作为实验室内多个检测系统可比性验证的指南文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实验室以及同一实验室的不同血凝分析仪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将不同实验室的14台血凝分析仪分为3组,分别为STA系列(A组)、ACL系列(B组)、CA系列(C组),同时检测同一批号不同水平质控品(水平1、2、3)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以同一实验室检测原理基本一致的2台血凝分析仪同时检测139份受检血浆的PT、INR、APTT、PT演算法测定FIB(PT-FIB)、Clauss法测定FIB(FIB-C).结果 3组血凝分析仪检测INR水平3的结果分别为5.35±0.20、4.35±1.00、4.46±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TT水平3的结果分别为(17.1±0.3)s、(15.5±1.1)s、(14.8±1.8)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检测指标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的结果表明,B组和C组检测结果的符合率高达66.7%(10/15).同一实验室的ACL Futura和CA 510血凝分析仪检测PT的结果分别为(17.7±6.7)s、(20.1±10.9)s,检测INR的结果分别为1.75±1.07、1.64±0.91,检测PT-FIB的结果分别为(3.51±1.50)g/L、(3.68±1.93)g/L,检测FIB-C的结果分别为(2.61±1.31)g/L、(2.58±1.45)g/L,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检测APTT的结果分别为(49.9±21.5)s、(39.1±16.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二者检测PT、INR、APTT、PT-FIB和FIB-C结果的相关性良好,r值分别为0.984 3、0.988 8,0.987 0,0.975 6,0.994 0;偏倚分析结果显示,2台血凝分析仪检测PT、INR、PT-FIB和FIB-C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检测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血凝分析仪,其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血凝分析仪应通过定期比对和试剂的标准化,以改善和保证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产Precil C351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简称Precil C3510)检测常规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临床性能及在华法林和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效果监测中的应用。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指南对Precil C3510检测PT、APTT、Fib、DD不精密度、抗干扰能力、线性、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同时,以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简称STA-Compact)为参考,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及BlandAltman图对PrecilC3510进行一致性评价。评价PrecilC3510检测口服华法林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STA-Compac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STA-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简称STA-R Evolution)检测的抗Xa活性(0.3~0.7 IU/mL)为标准,探讨Precil C3510监测普通肝素治疗的APTT参考区间。结果 Precil C3510不精密度、线性、参考区间均符合相应标准。3.2 mg/mL及更高浓度的三酰甘油对DD测定值有负干扰。2台仪器PT、Fib测定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系统差异、比例差异、随机差异,且偏移在临床接受区间内);APTT测定值存在系统差异[回归方程截距为-18.121 6,95%可信区间(CI)为-26.003 9~-12.522 1]、比例差异(斜率为1.261 8,95%CI为1.123 4~1.435 6)、随机差异(92.31%的偏移位于±1.96 s区间内)、平均偏移(-18.9%,95%CI为-22.9%~-14.9%)不在临床接受区间内(-7.5%~7.5%)。2台仪器基于各自参考区间对APTT结果的判定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7,95%CI为0.74~0.99)。Precil C3510检测普通肝素抗凝治疗的APTT参考范围为62~108.1 s。2台仪器的口服华法林患者INR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5例(87.5%)患者INR差异0.5]。结论 Precil C3510在常规凝血项目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可用于华法林和普通肝素抗凝治疗的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Stago STA-R Max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性能,确定其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相关文件,选择凝血常规项目对Stago STA-R Max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的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和携带污染率等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正确度验证各项目的 SE%分别为:PT7.5%,APTT7.5%,FIB10.0%,ATIII10.0%,验证合格。批内精密度验证各项目的 CV分别为:PT2.5%,APTT2.5%,FIB5.0%,ATIII5.0%,FDP8.0%,验证合格。Fib和ATIII线性范围验证,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和0.995,二者线性良好。APTT携带污染率验证,X=(-0.04)3SD(0.78),验证合格。结论依照所建立性能验证方法,Stago STA-R Max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和交叉污染率验证合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以下简称CS5100)的性能进行评价,并与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以下简称CA7000)比对,分析系统准确性及可靠性。方法对CS5100进行正确度、精密度、纤维蛋白原(Fib)线性、携带污染率和参考区间进行评价,同时将CS5100与CA7000进行比对试验。检测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ib。结果 CS5100检测PT、APTT、Fib等主要参数的准确性、批内不精密度、日间不精密度均符合ISO15189相关文件要求,Fib线性良好(r=0.994),最高携带污染率为-2.81%,参考区间符合95%的要求,参与室间质评成绩优秀,与CA7000比对结果合格。结论 CS5100各方面性能良好,可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检测结果可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派瑞林修饰石英晶体微天平(P-QCM)芯片家用便携式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准确性及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家用P-QCM凝血分析仪和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检测仪分别检测50例门诊住院患者的PT、INR。比较两种凝血仪在PT、INR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P-QCM凝血仪的PT、INR批间CV值小于5%。P-QCM凝血仪与Sysmex CS5100凝血仪的PT-INR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均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40和R2=0.922(P0.05)。Bland-Altman分析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 P-QCM家用凝血仪检测PT、INR符合临床实验室的质量要求,可以用于家庭口服华法林剂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3种系统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的一致性,并观察质控物的基质效应。方法选取不同水平患者样本100份,采用CA7000血液凝固分析仪、Top700血液凝固分析仪、CP2000血液凝固分析仪(分别简称CA7000、TOP700、CP2000)同时检测PT、PT-INR、APTT、Fib、TT、DD、FDP,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不同系统检测患者样本结果的相关性,计算两两系统间相对偏差。选取18种不同来源质控物在3种检测系统上同时检测PT、Fib、DD,评价质控物互换性。结果不同系统检测患者样本PT、PT-INR、Fib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r2为0.91~0.99),两两系统间偏差分别15%、15%、20%;3种系统检测DD的结果显著相关(r2≥0.90),CA7000、CP2000检测DD一致性好,但Top700测定结果显著低于CA7000、CP2000;不同系统检测患者样本APTT、TT结果有中度相关性(r2为0.56~0.76),且三者间测定结果有系统偏差。3种系统均采用同一品牌试剂盒及配套校准品检测FDP,系统间FDP检测结果有良好相关性(r20.99)。不同系统检测DD结果相关性良好(r2为0.92~0.99),但两两系统间测定结果偏差显著。18种质控物PT、Fib、DD的检测结果在3种检测系统间均无互换性。结论不同检测系统血液凝固试验检测结果一致可比程度不同,血凝质控物基质效应显著,使其在不同系统上检测结果偏差大于患者样本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新投入临床使用的1台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TA-R Max)性能,并与现用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TA-R Evolution)进行结果比对分析。方法在2台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检测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对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并对新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精密度、线性范围和携带污染率等进行评价。结果在新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重复测定正常和异常混合血浆的批间精密度,PT分别为1.12%和1.46%,APTT为0.94%和1.59%,FIB为1.83%和4.13%,TT为0.87%;批内精密度,PT为0.72%和0.44%,APTT为0.39%和0.65%,FIB为1.37%和1.75%,TT为0.87%;携带污染率为0.17%;FIB的实际检测值与理论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929 X-0.0937(P>0.05),截距与0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斜率与1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台仪器相关性分析:PT、APTT、FIB和TT的测定结果r值分别为0.9896、0.9840、0.9951和0.9619,相对偏差分别为1.91%、2.73%、0.29%、1.51%,小于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允许误差。2台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投入使用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稳定性、线性和携带污染率,2台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结果一致,有良好的相关性,均可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 LG-PABER-1型和 Sysmex CA510型2台血凝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并在临床应用上进行比较。方法对2台仪器进行 PT、APTT、TT 和 FIB 测试,并对线性、精密度、相关性进行比较评价。结果2台仪器检测项目 FIB 线性良好,分别为:仪器1为Y =0.931X +0.114,r=0.9998;仪器2为Y =0.868X +0.242,r=0.9993。相对偏差在-8.83%~28.1%之间,分析误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精密度分析:日内 CV%在0.84~3.19之间,日间 CV%在2.14~7.36之间。对43例临床样本进行分析,2台仪器各项目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T、APTT、TT、FIB 相关性良好(r 分别为0.9716、0.9368、0.8391和0.9715)。结论2台仪器在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的结果之间相关性良好,检测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可以满足临床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仪器配套定值血浆及试剂对实验室内相同厂家不同型号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校准和比对后所得结果进行探讨。方法利用仪器配套标准定值血浆校准Sysmex CA7000和Sysmex CA1500,校准完成后,随机选取20例临床患者标本对凝血酶原时间(PT)两次平行测定后取平均值进行结果比对,所选标本尽量覆盖仪器检测线性范围。以通过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测定的Sysmex CA7000检测值作为靶值,计算出偏差,对仪器间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校准完成后,两台凝血分析仪检测结果比对所得偏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在临床应用中可以相互替换使用。结论检测系统的定期校准和比对有利于减少仪器操作过程中由于试剂,仪器性能及人为操作所造成的差异,有效保证了室内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ysmex—CA7000与SF8000两款凝血分析仪对正常值质控及异常质控标本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以广东省室内质控(包含正常质控及异常质控标本)作为检测对象,以Sysmex—CAT000与SF8000两款凝血分析仪同时进行1个月的常规质控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bg),并对其各个相对应的指标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ysmex—CA7000与SF8000两款凝血仪对凝血参数PT,APTT的检测,正常值质控标本及异常值质控标本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的检测,正常值质控标本及异常值质控标本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果科室内同时使用Sysmex—CA7000与SF8000两款凝血分析仪,应区分并注明其正常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四项各参数在新疆维吾尔族围生期妇女凝血功能检测中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2种方法在围生期妇女凝血功能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家不同地区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3042例围生期妇女的血栓弹力图、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的检测结果,将血栓弹力图的主要参数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参数(K)、弹力图最大切角(Angle角)、弹力图最大振幅(MA)与凝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进行相关性分析、Kappa一致性分析和χ2检验分析。结果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四项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期妇女中R、PT与APTT呈正相关(r=0.625、0.652,均P<0.05),K值与FIB、血小板呈负相关(r=-0.562、-0.558,均P<0.05),Angle角、MA值与FIB、血小板呈正相关(r=0.605、0.544;0.741、0.508,均P<0.05);R与PT、APTT的Kappa值分别为0.249、0.092(均P<0.05),χ2检验值分别为1868.8、4.0(均P<0.05);K值、Angle角和MA与FIB的Kappa值分别为0.024、0.042、0.103(均P<0.05),χ2检验值分别为133.8、2.0(均P<0.05);K值、Angle角、MA值与血小板的Kappa值分别为0.227、0.205、0.193(均P<0.05),χ2检验值分别为359.8、2.0、0.9(均P<0.05)。结论在维吾尔族围生期妇女中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四项及血小板的检测显著相关,一致性较弱,2种方法不能互相替代,实际工作需动态监测体内凝血状况,降低患者血栓和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索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凝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分析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并采用 A、B 类评定方法,评定本实验室几个常规凝血项目(PT、APTT、FIB)的测量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计算扩展不确定度(U)。结果常规凝血项目的不确定度不尽相同,PT、APTT、FIB的A类不确定度分别为0.0250、0.0731、0.0280;B类不确定度分量uB1分别为0.0658,0.1478,0.1221;uB2均为0.0070;uB3均为0.0001;uB4均为0.0078;uB5均为0.0177。计算 uC(PT)、uC (APTT)、uC(FIB)分别为0.0733、0.1662、0.1269,U(PT)、U(APTT)、U(FIB)分别为0.1466、0.3324、0.2538。结论本研究采用A、B 类评定方法,对凝血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作为临床凝血检验工作的不确定度研究的初步探索,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提供更为客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组(腹腔镜组)50例及开腹手术组(开腹组)4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 h及术后24 h,用Clauss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PLT),用INR法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含量。结果术后1 h及术后24 h两组APTT、INR以及PLT较术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FIB及D-D均显著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FIB术后1 h组虽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术后1 h及24 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两组明显增高,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均能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了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并且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王乐见  史春娟  李飞 《检验医学》2012,27(7):527-530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血凝仪之间的可比性,以达到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分别用STA compact和CA-1500血凝仪测定质控、100份比对样本(浓度覆盖生物参考区间),然后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88)允许总误差的1/2及相关性比较(r0.975)为判断标准,观察2台仪器的可比性、相关性。结果 STA compact和CA-1500血凝仪在测定无黄疸和脂血的标本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低值纤维蛋白原(Fbg)结果一致,相对偏差在允许范围内,相关性较好(r0.975),而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相关性尚可,但相对偏差不在允许范围内。在测定黄疸或(和)脂血的标本时INR、APTT、Fbg时结果均不一致,相对偏差不在允许范围内,相关性不好(r0.975)。结论通过比对可以反应不同检测系统血凝仪结果之间的可比性、相关性及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常用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α-Angle)、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血凝块力学强度(G值)与凝血因子及凝血象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018-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中R、K、α-Angle角、MA、CI、G值任一项检测结果异常样本作为研究对象,-80℃冻存同一样本血浆,待样本累计到要求数量批量行凝血因子活性检测,并查询此患者与血栓弹力图同一天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记录数据最后进行统一分析。结果K值与α-Angle相关系数为-0.968,呈近乎负的直线相关;MA与G值的相关系数为0.995,接近直线相关。血栓弹力图6个常用参数的P值为0.000,具有多元线性回归关系。纤维蛋白原(Fig)除R值外,与其他5个参数均有相关性;Ⅷ:a、Ⅸ:a与6个参数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与APTT有显著相关性的参数为R值、K值、α-Angle和CI;TT则与MA和G值有显著相关性。对纳入研究的9个凝血因子和PT、APTT、TT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仅有Fig和APTT与6个常用参数之间存在回归关系。结论在整体衡量患者凝血状态上,血栓弹力图直观、全面;但不可通过血栓弹力图的结果来推测凝血因子和凝血象的可能结果,其之间没有必然的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