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残残白血病的中医治疗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灿红  李怡 《四川中医》2000,18(1):10-11
白血病患者经治疗取得完全缓解后,由干体内残留少量白血病细胞增殖,最终会导致复发,因此有学者将此状态称之为残留白血病。怎样应用中医理论来认识残留白血病,是否有必要继续进行中药治疗,如何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采用怎样的思路来指导用药,已引起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三研究残留白血病治疗的意义急性白血病化疗取得完全缓解后,其复发率很高。采用放化疗尽量杀灭白血病细胞的治疗策略,仍然是目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其使用剂量及效用基本上达到了极限。即使给白血病患者超致死剂量的放疗或化疗,然后做骨髓…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进展李海燕急性白血病是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已取得新的进展。现进行概述如下。1单用中药经多年探索,单用中药替代传统化疗药物治疗急性白血病已有所突破,尤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论述中医病机证型治法;中医药缓解病势、治愈急性白血病临床体会:揭示中医药对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并发症及在缓解期的治疗作用。结果: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可缓解急性白血病的病势,治愈急性白血病,通过联合、足量、多方位用药,可有效的逆转急性白血病的多药耐药,在治疗发烧、出血等并发症方面亦上有独到之处,在缓解期配合中医药治疗可有效的延长缓解期、提高长期缓解率及治愈率。结论: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是非常有效的,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的大补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滋阴温阳治疗白血病。结果:临床治愈1例。结论:中医药治疗白血病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清池 《河北中医》2009,31(2):289-290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其病理生理特征为体内某一系列的血细胞迅速而无节制的增生,广泛浸润各组织器官,如骨髓、肝、脾、淋巴结等,并进入外周血液中。目前,急性白血病的治疗,采用了联合化疗、诱导分化、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及免疫治疗、支持治疗等综合方法,使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达到了70%~90%。当今,如何提高治愈率,使大多数白血病患者得到根治,已成为血液学研究的重点。随着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步和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手段的提高,发现白血病的治愈过程,  相似文献   

6.
天津中医学院院长戴锡孟等研究证实,梅花点舌丹既能治疗白血病,抑制白血病细胞对机体主要脏器的浸润和损害,又能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药物。白血病是造血系统中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临床症状复杂,预后较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为白血病的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1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骨髓象,基础疾病及化疗的疗效。结果老年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欠佳,完全缓解率低。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治疗比较困难,应选择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是骨髓、脾、肝等造血器官中自血病细胞的恶性增生,可进入血循环、并浸润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中,临床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本文通过对中医、西医对白血病的治疗效果的对比,说明单纯依赖中医或西医的不足,从而引出白血病治疗的新方向中西医结合。白血病的治愈已不是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的专利。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已成为今后的发展势头,并且治愈率相当高。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在此略谈  相似文献   

9.
新医药     
《东方养生》2010,(7):17-17
《科学-转化医学》杂志报道说,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了25种分子,它们中的每一种都町能是针对白血病的一种治疗靶心。该发现可帮助科学家们研发针对罕见的白血病干细胞的有效治疗方法。这些白血病干细胞不仅对化疗具有抵抗力,而且被认为是造成发病率高而且通常是致命的白血病复发有关。白血病干细胞出现在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的患者体内,  相似文献   

10.
孙淑贞  麻柔 《北京中医》2009,(5):387-390
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MRL),首先由荷兰学者Hagenbeek提出,是指急性白血病经治疗获完全缓解后体内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是白血病复发的根源.也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白血病骨髓细胞学检查与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明 《四川中医》1997,15(8):4-5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白血病诊断和疗效判定的主要依据,因此对于白血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近年来有不少报道,显示出可喜苗头。但作为白血病重要病理改变的骨髓细胞学检查与传统的中医辨证之间有无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可循,能否将白血病的宏观辨证与微观检查有机结合,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本文拟在此方面作一初探。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白血病卫例,其中男性问例,女性14例,年龄20-74岁,中位数M岁。所有病例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均按照《血液病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马武开 《四川中医》2004,22(3):25-27
本文认为白血病的发病与血瘀有关,毒瘀互结,相互为患,是白血病久治难愈的根源。化瘀解毒是治疗白血病的关键,能增加白血病的缓解率,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医药介导白血病的生物学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论中医药介导白血病的生物学治疗李达联合化疗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最常用的手段,其作用是全身性的,既作用于白血病细胞,又作用于正常细胞,毒副作用较大,且无限制增加剂量与强烈程度,仍不能消灭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MRLC),仍有复发;生物反应调节剂(BRM)是...  相似文献   

14.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临床常见的白血病之一,临床治疗以联合化疗治疗为主,我们对2002年3月~2004年10收治的3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人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联合化疗对比,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白细胞白血病治疗中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高白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血细胞分离技术、化疗方案选择、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及主要发生的肿瘤细胞溶解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处理等六个问题。结论:白细胞清除术能迅速去除患者外周血中的大量白血病细胞,减少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降低血液粘滞度,可有效的防止肿瘤综合征的发生,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重要方法;正确选择化疗方案、尽早预防脑白血病、及时处理好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高钾血症、ARDS、DIC,是降低早期病死率,提高高白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证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明 《浙江中医杂志》1996,31(3):123-12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证治探讨100029中日友好医院马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是我国慢性白血病的主要类型,发病率居白血病第三位。自五十年代以后,在化学药物治疗方面无大的突破。笔者采用中医中药为主,并结合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作了探讨,初步有所体会,现简述...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化疗仍是急性白血病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但是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由于中药物的作用,骨髓处于抑制状态,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低下,出现发热、咽痛、肺部等感染症状。此时应用蒙药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次8例急性白血病应用蒙药治疗化疗后感染,均得到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18.
微小残留白血病中医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淑贞  麻柔 《北京中医药》2009,28(5):387-390
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 MRL),首先由荷兰学者Hagenbeek提出,是指急性 白血病经治疗获完全缓解后体内残留微量白血病细 胞的状态,是白血病复发的根源,也是影响急性白血 病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地黄杜仲汤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中州 《光明中医》2008,23(6):792-793
目的:观察地黄杜仲汤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用自拟方地黄杜仲汤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结果:总用效率90%以上,结论:中药地黄杜仲汤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是导致急性白血病化疗失败、影响长期生存的最主要原因。如何针对耐药机制研制和使用相应耐药逆转剂是对抗白血病细胞、提高化疗药物疗效的当务之急。中医中药在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在逆转的同时可以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