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背景:目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观点是手术复位后植骨修复骨缺损,但在骨缺损的填充物选择方面仍有不同的意见。目的:观察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结合内固定置入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01/2010-12采用注射硫酸钙人工骨植骨及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4例。全部病例均行X射线摄片、CT扫描及三维重建,以准确了解骨折的塌陷和粉碎程度及骨折碎片的移位方向。结果与结论: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5年,X射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无骨不连发生;无感染情况发生;2例患者切口有渗出,渗出液细菌培养为阴性。Lysholm评分(88.3±5.1)分,优13例,良17例,一般4例。初步证实微创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结合钢板内固定重建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复位后的骨再丢失,改善远期疗效,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胫骨平台塌陷型或伴平台外周劈裂骨折,在平台下骨折远端骨开窗逆行击顶复位、注射型硫酸钙或硫酸钙加松质骨植骨充填骨缺失的疗效.方法 对46 例胫骨平台上述类型骨折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胫骨骨折远端开窗,逆行击顶将塌陷骨折复位,对伴平台外周骨折的加用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塌陷复位后骨缺失用注射型硫酸钙或松质骨植骨加硫酸钙充填.术中先行关节镜检查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全组随访12 ~23 个月,平均14.2 个月,均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按HSS 膝关节评分标准,优36 例,良10 例.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逆行击顶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简便、复位固定满意等优点,同时能处理关节内合并伤,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硫酸钙人工骨材料应用于跟骨骨折1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目前治疗跟骨骨折的观点是手术复位后植骨修复骨缺损,但在骨缺损的填充物选择方面仍有不同的意见.目的:观察硫酸钙人工骨结合内固定置入物治疗跟骨骨折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10/2008-12采用硫酸钙人工骨植骨及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1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跟骨外侧"L"形手术切口,将骨折复位后选取粉状或颗粒状硫酸钙人工骨植入,植骨后于跟骨外侧放置预弯好的树形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术后每月门诊复查平片,8周起按照X射线片显示的骨折愈合情况指导患者部分负重锻炼,骨折愈合后患肢完全负重行走.手术前后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患足功能.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经7~18个月(平均11.2个月)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周,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总优良率92%,所有患者无排斥反应、过敏反应及毒性反应.提示硫酸钙人工骨植骨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可有效治疗跟骨骨折;硫酸钙人工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于胫骨外侧平台下开窗、推项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外侧平台中央塌陷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膝外侧手术入路,于外侧半月板与胫骨平台问切开关节囊.显露胫骨外侧平台.于腓骨前缘胫骨髁下面胫骨前方皮质骨开窗,通过此骨窗用骨科冲头器械将压缩的关节面推项复位。干骺端部位形成的骨缺损,取髂骨植骨。下部用钢板作支撑内固定。撕裂的半月板予以修补。如有侧副韧带断裂,则予以缝合修复.结果本组7例,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随访1年,骨折愈合,胫骨外侧平台关节面平垫,膝关节无疼痛,功能恢复正常,内固定钢板于术后1年取出。结论采用于胫骨外侧平台下开窗、推顶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外侧平台中央塌陷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植骨方式治疗简单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9例胫骨平台Schatzker分型Ⅱ型、Ⅲ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后,43例行开窗夯实植骨钢板内固定,36例行填塞植骨钢板内固定,植骨材料均采用人工骨。随访618个月,根据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X线表现评价胫骨平台术后塌陷情况。结果:开窗植骨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按Rasmussen评分明显优于填塞植骨组(P=0.022)。胫骨平台术后再塌陷>2 mm的患者开窗夯实植骨组有4例,占9.30%,填塞植骨组11例,占30.56%,填塞植骨组胫骨平台术后再塌陷发生时间多在术后6周内,而开窗夯实植骨组再塌陷例数少且术后早期无关节面塌陷。结论:开窗夯实植骨治疗胫骨平台Ⅱ型、Ⅲ型骨折预防平台术后关节面再塌陷较填塞植骨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例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13例获得随访。按Merchan评分标准:优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2.3%。结论术前常规X射线片、CT、MRI检查,关节面解剖复位,塌陷骨折复位后的植骨及坚强内固定,重建关节稳定性恢复下肢力线并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应用多孔磷酸三钙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组织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治疗中采用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植骨后的组织学变化.方法:自2004-01/2007-01于上海交通人学瑞金医院集团闵行医院骨科收治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24~65岁;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Ⅱ型7例,Ⅲ型12例,Ⅳ型6例,Ⅴ型6例,Ⅵ型3例.进行切开撬拨复位、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植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34例患者随访12~28个月,平台塌陷部分均解剖复位,其下所植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材料3~6个月后逐渐与自体相邻骨密度接近,显示逐渐被自体骨替代,无冉塌陷发生,无排异渗出、感染等发生.取内固定的同时,植骨区骨组织组织学观察可见材料部分溶解,成骨细胞分泌大量骨基质包埋其中,形成骨陷窝,出现大量新生骨小梁,骨小梁之间形成骨髓腔.结论: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作用,影像学观察、组织学观察均显示其生物降解效应与骨组织的改建塑性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62例,均经切开复位,螺丝钉、钢板内固定,骨缺损者同时给予植骨.结果 随访5~24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无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X线显示无骨折畸形愈合,均恢复患肢正常力线,无内固定松动.按Sanders膝关节评分法优21例,良33例,可8例,优良率达87.10%.结论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应考虑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切口、骨折解剖复位、植骨和坚强内固定,以及术后正确的康复锻炼是提高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5年来收治的43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43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病人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随访2年优良率达95%.结论 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和塌陷骨折复位后的植骨是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同时术后早期CPM锻炼对防止关节粘连、恢复关节功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探讨医用硫酸钙人工骨可替代同种异体骨作为骨缺损的修复材料的可行性. 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治疗良性骨肿瘤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应用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于临床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病例31例和同种异体骨材料修复病例36例.观察植入材料后4,8,12周摄X射线片植骨吸收情况及植骨材料降解率. 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随访3个月以上.两组病例在随访期间植骨材料降解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良性骨肿瘤植骨区无复发.患者植入材料后3个月X射线片示骨缺损部位有新骨生成.结果表明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临床疗效和同种异体骨接近.  相似文献   

11.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后常遗留较大的松质骨缺损,需要有效的植骨填塞和内固定治疗.目的:探讨运用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特点.方法:由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以"纳米人工骨,胫骨,骨折" 为中文关键词,计算机检索1990-01/2010-12有关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文章,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献48篇,筛选纳入20篇文献进行评价.同时对采用纳米人工骨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42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2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其中优39例,良2例,可1例.检索分析表明纳米人工骨是应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生物材料,是一种理想的骨修复材料.人工植骨材料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骨折再移位和关节面高度的丢失,与宿主生物相容性好,骨传导性好,无排斥、过敏反应,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后常遗留较大的松质骨缺损,需要有效的植骨填塞和内固定治疗。目的:探讨运用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特点。方法:由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以"纳米人工骨,胫骨,骨折"为中文关键词,计算机检索1990-01/2010-12有关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文章,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献48篇,筛选纳入20篇文献进行评价。同时对采用纳米人工骨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42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2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其中优39例,良2例,可1例。检索分析表明纳米人工骨是应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生物材料,是一种理想的骨修复材料。人工植骨材料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骨折再移位和关节面高度的丢失,与宿主生物相容性好,骨传导性好,无排斥、过敏反应,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28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28例患者中,2例Ⅰ型骨折,行松质骨螺钉或骨栓固定;12例II型、2例III型采用采取膝外侧切口,钢板螺钉固定;3例Ⅳ型采用膝内侧切口,钢板螺钉固定;7例Ⅴ型、2例Ⅵ型采用双侧切口,双钢板固定。结果 28例经6~24个月随访,均已骨性愈合,按HSS评分标准,优13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2.1%。结论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合理的手术固定方法,结合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监护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为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关节镜、微创技术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40例胫骨骨折。常规膝关节镜检查,在胫骨内侧建立皮下隧道,通过此隧道将解剖钢板安放在胫骨内侧骨膜上,在关节镜监视下骨折复位,少数螺钉予以固定。结果35病例得到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5~4.5个月,平均3.1个月。未见骨不连,及钢板断裂、松动。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处理能提供关节内良好视野,有助于骨折的正确复位和固定;微创钢板接骨术能减低对骨折处血运的干扰,提高骨折愈合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有研究表明,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中远期出现继发性骨性关节炎,但很少有研究者报道关节镜辅助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的中远期效果。目的:关节镜下经皮植骨或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1年及4年后的效果及放射学评价。方法:收集2007年3月和2009年3月期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经关节镜辅助下植骨或螺钉内固定病例的资料,记录骨折Schatzker分型、术中平台侧软骨缺损、股骨侧软骨损伤、关节内软组织损伤、复位不足及术后外侧平台骨折沉降资料。评估植骨或螺钉内固定后1年和4年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Ahlback骨性关节炎分级以及Rasmussen功能评分和放射性评分。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完成随访研究,植骨或螺钉内固定后1,4年平均Lysholm评分分别为90分和87分(P=0.23),Rasmussen功能评分平均为26分和24分(P〈0.30)。术后4年有11例(47.8%)出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从术后初期17.4分下降至术后4年的13.6分(P=0.01)。各型骨折与预后无相关性;老年病例、软骨损伤或,和缺损、关节内软组织损伤以及术后外侧平台沉降影响术后中期功能和影像学结果;但统计中发现,胫骨侧软骨缺损对于中期发生关节炎的作用远低于股骨侧的软骨损伤。结果提示:术后早期的影像学结果并不能完全与术后4年的结果相匹配,但中期随访的临床和功能结果仍然满意。患者年龄、合并关节内软骨和软组织损伤以及术后胫骨平台沉降均是影响治疗后患膝出现骨性关节炎的消极因素。胫骨侧软骨缺损对于中期发生关节炎的消极作用远低于股骨侧的软骨损伤,可能与完好的外侧半月板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文雪平  张朝跃  张勇军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8):1463-1464,1468
【目的】总结微创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从2006年3月至2008年11月对11例胫骨平台Ⅴ、Ⅵ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外侧锁定板内固定术,必要时配合内侧钢板固定,其中Ⅴ型5例,Ⅵ型6例,骨缺损较多者给予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骨折一期愈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膝关节屈曲110°~130°,膝关节功能用HSS平分法80~96分,平均90.4。【结论】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Ⅴ、Ⅵ型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兔胫骨平台骨折愈合中的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对胫骨平台骨折的基础研究多集中在生物力学方面,对于其愈合过程中骨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很少。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选择1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胫骨平台骨折动物模型,骨折复位后用螺钉加压固定,分别于术后1,2,3,4,6,8周取胫骨标本。另取3只正常兔的胫骨标本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显示,术后1周骨密度值较对照组略有降低,2周时骨密度值明显增大且差异显著(P<0.05)。3周时骨密度值陡然降低,3,4,6周时测得的骨密度值总体差异不大,4周时略为增高,8周时骨密度值又略微降低,3,4,6,8周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在良好的复位固定条件下,术后2周时骨折区域的骨密度值最高、成骨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12例,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术中首先在持续牵引下矫正肢体力线,以股骨髁、残留的平台关节面为参照,用骨刀将关节面复位并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然后逐渐加大牵引重量使膝关节间隙略增大,将关节面再次抬高2~3 mm,缺损区域充分植骨,术中及术后保持外翻角5~8°固定。结果12例术中复位良好,未发生伤口感染或皮肤坏死。随访6个月至3年,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8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术后功能评价优7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应准确评估软组织条件,手术方法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而异;术中应兼顾骨折和软组织条件;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