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2例,男9例,女13例。对2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置管造影并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血管瘤供血动脉,一次或分次输注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乳剂。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率100%,血管造影复查显示碘油聚积于肿瘤内,肿瘤血管消失,供血动脉闭塞,1~6个月后复查肿瘤不同程度缩小,其中缩小50%以上者15例,不足50%者7例。未出现严重的栓塞综合征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简单、有效、其并发症少,可以作为治疗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首选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50例肝血管瘤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采用超液化碘油加平阳霉素超选择性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所有病历1次手术成功,术后并发症少,术后3~6mo复查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见复发.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动脉插管栓塞是治疗肝血管瘤的是理想的方法,其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加碘化油乳剂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介入治疗的16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肝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栓塞后12例见周边碘油呈棉团状沉积,4例显示环状碘油沉积。其中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75%,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肝动脉导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肯定,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有临床症状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行肝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至肝血管瘤供血动脉,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进行肝血管瘤动脉栓塞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在栓塞治疗3周~4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症状缓解率为100%。随访5~13个月,2例肿瘤缩小>50%,3例肿瘤缩小>25%,1例缩小25%以内,有效率为83.33%。所有患者术后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有效、简便、安全、并发症少,是肝血管瘤治疗的一种理想疗法,应成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例巨大肝血管瘤患者施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结果 5例病例均一次性栓塞成功,随访半年以上瘤体均有明显缩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可部分替代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经导管肝动脉超选择性栓塞硬化治疗富血供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富血供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硬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和血管瘤大小的变化以及栓塞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术后1周复查肝功能显示:ALT、AST、TBIL及IBIL水平较治疗前增高,给予护肝治疗2周后各项指标逐渐下降,术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增强CT,见血管瘤增强效应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血管瘤术前平均直径(6.74±2.16)cm,术后3个月、6个月平均直径分别为(5.74±1.34)cm 和(3.15±0.90)cm(P<0.05).患者术后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超选择性栓塞硬化治疗富血供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肝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途径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患者18例,主要病灶瘤体最小3.5cm×3.3cm,最大10.0cm×8.0cem,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肝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将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后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必要时用明胶海绵碎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主干。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3个月~2年。结果经栓塞治疗后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碘油沉积良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如胆管损毁性病变发生。结论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有效且并发症少,是治疗肝血管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肝血管瘤瘤体最大直径5cm~23cm,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血管瘤供血动脉,一次或分次输注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乳剂.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介入手术成功率93.3%(28/30),总有效率90%(27/30),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结论:超选择动脉插管栓塞是治疗肝血管瘤很有价值的方法,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导管超选择插入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用Seldinge技术将导管超选择插入69例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以超液化碘油、平阳霉素以及明胶海绵栓塞.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69例中有62例分别于术后6~12个月进行CT或B超随访;瘤体缩小〉50%者24例,36例〉30%,2例患者肿瘤缩小不明显,总有效率96.7%,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超选择插入32例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以超液化碘油、平阳霉素栓塞。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1~12个月行CT或B超随访。瘤体缩小>50%者22例,瘤体缩小>30%者10例。全部患者中,临床症状消失者18例,明显消失者14例,总有效率100%,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经导管注入无水酒精和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结果 :瘤体缩小 >5 0 %者为 71.4%,30 %~ 5 0 %者为 2 8.6 %,无复发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不宜外科手术治疗的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病例 ,采用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外科手术与TAE治疗肝血管瘤临床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外科手术与经导管动脉栓塞法(TAE)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探讨肝血管瘤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 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7年9月根据3项筛选标准,对本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40例肝血管瘤患者,按配对设计分为手术切除组和TAE组.比较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恢复正常工作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手术切除组中13例患者行肝血管瘤挖除术,7例行常规肝叶或肝段切除术,3例患者因合并多发血管瘤实施了血管瘤挖除术加小血管瘤捆扎,血管瘤均完整切除.手术组术后住院日、恢复正常工作时间、首次住院费用明显长于或高于TAE组(P<0.05),术后1周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升高值TAE组高于手术切除组(P<0.05);而TAE组和手术组总手术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中出现手术并发症4例(20%),1例膈下积液,2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肺部感染.TAE组出现手术并发症8例,其中2例为胆道并发症,6例术后发热;1例手术失败改行手术切除.12例因缩小效果不佳行2次介入,3次介入4例.两组患者随访3月至7年.手术组B超未见血管瘤复发,TAE组B超随访1年内血管瘤复发增大8例,2年内复发增大共12例. 结论手术切除和TAE治疗肝血管瘤各有优劣,但手术切除治疗肝血管瘤效果最佳,TAE疗效与肿瘤大小相关,远期并发症大小不明,对较大血管瘤采用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肝动脉超选插管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2月,经动脉注入平阳霉素+碘化油混悬乳剂栓塞治疗肝血管瘤208例患者,分析疗效.结果 208例患者随访3~12月,除6例瘤体大小无明显变化外,其余肝血管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达97.1%,其中有108例缩小≥50%.结论经皮肝动脉超选插管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相对低廉、安全、微创等优点,可作为肝血管瘤首选的治疗方法,治疗不理想的小部分患者可行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HCHL)的介入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20例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肝动脉内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观察其栓塞前后肿瘤直径变化、临床症状的缓解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LE栓塞后3~6个月复查CT,肿瘤直径明显缩小,临床症状大部分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LE肝动脉栓塞HCHL疗效良好,微创、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细文  黄小兵  韩克强 《当代医学》2010,16(23):446-447
目的探讨新型三联栓塞材料在肝血管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肝血管瘤病人通过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应用平阳霉素、超液态碘油和生物微球embosphere组成的新型三联栓塞材料治疗肝血管瘤。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月血管瘤的大小变化、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完成后所有患者在术后12个月复查CT,见瘤体营养血管闭塞不通。其内碘油沉积良好,15例患者出现血管瘤消失。47例病人中肿瘤缩小〉50%或消失者为28例,瘤体缩小30%~50%为16例,肿体缩小〈30%为5例。结论新型三联栓塞材料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是理想的肝血管瘤介入手段。  相似文献   

16.
贾永 《河南医学研究》2010,19(2):190-191,193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及中远期疗效观察。方法:本组17例,男3例,女14例。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肝血管瘤供血动脉,一次或分次注入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乳剂(PLE)。并分别于6个月和5a后行CT平扫。结果:本组17例栓塞治疗术所有患者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6个月复查病变不同程度缩小,9例缩小50%以上,所有病人症状均缓解或消失,5a后复查16例病变大部分进一步缩小,其中6例病变消失,1例病变边缘有新发病灶。17例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是治疗肝血管瘤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其中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张龙  邓元明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66-67,70
目的回顾性分析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肝血管瘤患者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1年患者临床症状、瘤体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68例肝血管瘤患者术后3、6个月、1年复查彩超或CT,见瘤体供血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瘤体明显缩小。术前瘤体最大截面积为(8.24±7.12)cm^2;术后3、6个月、1年平均分别为(7.36±6.92)cm^2、(6.11±5.89)cm^2、(4.15±3.89)cm^2。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海澡酸钠微球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选性肝动脉插管及海澡酸钠微球(KMG)栓塞对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3例肝血管瘤男31例,女22例,年龄(25岁~56岁,平均年龄41.8岁)均通过超声、CT、MRI、DSA发现病灶,36例经术前影像学确诊,17例经DSA确诊,53例在术中均行DSA。确诊后行海澡酸钠微球11ml~30ml栓塞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症状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3例患者均经DSA明确诊断,17例术前未确诊者行DSA后,可见"早出晚归"、"挂果样"、"爆米花样"、或"棉花团状"改变等特征性征象。53例于栓塞后1个月~12个月超声、CT或MRI随诊,瘤体缩小〉50%者37例,〉30%者14例,〉10%者2例,有效率100%,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性肝动脉插管及KMG栓塞对肝血管瘤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血管瘤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肝血管瘤行介入栓塞治疗观察其疗效。材料与方法 10 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用无水酒精碘化油乳剂或碘化油、明胶海绵条对瘤体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10 例患者肿瘤碘油沉积良好,大部分患者瘤体缩小,自觉症状减轻。结论 介入治疗肝血管瘤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