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分析了BALIS原文传递学科服务馆的职责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医科院校几种常用原文传递服务系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以及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是医科院校常用的几种原文传递服务系统。介绍这3种原文传递服务系统概况并对比其服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进而探讨国内原文传递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3.
李燕琼 《中国医院》2009,13(1):67-70
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已经是医院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电子资源的使用情况和读者对电子资源的认识以及基于电子资源我们开展的传递目次页、代查英文原文,代检索和IP通服务的读者评价,制定今后的改进措施,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从调查中我们获得了很多重要信息,制定了改进措施,为我们今后服务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阐述新的信息环境下用户对于文献传递服务需求的变化趋势,概述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依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进行原文传递服务的流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蒋君  王超  张玢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9,40(11):75-80,85
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NSTL原文传递数据为例,采用文献计量、聚类、分类和序列分析等方法,从用户偏好、用户行为两个维度对原文传递用户构建用户画像,了解用户需求特点和规律,提出原文传递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献传递与外文期刊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外文期刊馆藏建设现阶段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网络文献传递是外文期刊保障的有力手段,并对网络文献传递服务工作的现状、优势特点与未来发展要求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开拓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新领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服务观念 网络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的迅猛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两个巨大变化:一是馆藏资源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二是传统的服务模式、服务观念受到冲击,服务时间、服务空间、服务范围发生变化,网上信息检索、网上信息传递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式借还服务,网络逐步成为读者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环境下的读者服务是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服务.利用网络这个公共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服务,是大学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获取医学期刊全文的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点论述了5条获取原文的途径:利用本地区医院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自编联合目录,从网上获取全文,通过作者的E-MAIL地址向其索取原文,利用二次文献数据库提供的原文链接服务和一些机构提供的原文代查服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信息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医院病案管理也步入了管理自动化、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的新阶段。在网络环境下,医院病案科应当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方位提供服务,满足多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推动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事业向前发展。本文从网络环境下病案信息服务具备的观念,网络环境下病案信息服务的内涵,网络环境下病案信息的社会服务,网络环境下病案信息服务的措施,网络环境下病案信息服务展望等方面进行叙述,认为网络环境加速了病案现代化管理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深化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的迅速发展以及因特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应用,医院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形态和服务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上信息存储、检索、查询、传递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模式,网络逐步成为读者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环境下的读者服务是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服务。笔者认为,充分利用医院电子阅览室这个服务平台,深化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满足读者对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的需求,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产前超声筛查机构的运营情况,为优化产前筛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证据。方法 基于北京市第2次、第3次全国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专项调查,从机构、人员、设备等资源投入的角度和服务量产出的角度分析产前超声筛查机构运营现状及变化情况。结果 2013至2015年北京市产前超声筛查机构有100家,技术人员833名,产前超声筛查设备383台,总服务量为60万次。2010至2012年机构数量为93家,总服务量为64.41万次。综合医院、三级医疗机构、城市地区尤其是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是服务提供的主力,妇幼保健院单位资源的服务量最高。北京市孕中期超声筛查率约为98.05%。服务提供存在由城市地区向远县地区转移,二级机构向三级机构转移的趋势。结论 2010至2015年北京市产前超声筛查服务运营和管理较为规范,孕中期超声筛查率较高且服务量的分布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12.
王维  李凯 《中国医院》2014,(1):11-12
医疗联合体是一种整合型的医疗结构,是服务区域内广大居民的新方式,是在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通过对北京世纪坛医院医疗联合体的概况进行介绍,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分析其运行现状,针对性地提出战略规划及改进措施,对医疗联合体的未来进行展望,从而更好地为区域内居民进行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北京市不同累计居住时间的农村流动人口门诊服务利用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4年北京市农村流动人口健康与卫生服务调查数据,以18岁及以上农村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以两周内是否利用门诊服务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经济地位自评分、在京累计居住时间、社会医疗保险(简称:医保)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和是否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6.7岁,多为中等学历,平均在京累计居住时间为8.4年,两周患病率为10.3%,按就诊人次计算的两周就诊率为6.0%。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自评分、累计居住时间和是否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对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对象是一个较为年轻、健康状况较好的人群,门诊服务利用率较低。在京累计居住时间较长的流动人口门诊服务利用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年龄标化后的两周患病率有随居住时间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以及居住时间较长者患病后遵医嘱持续治疗的比例较高。居住时间变量在研究中具有代理变量的作用,综合反映了那些随居住时间变化却未被纳入模型的因素对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北京友谊医院医药分开工作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5月18日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正式启动,北京友谊医院作为北京市综合改革试点医院,从7月1日起在全市率先试点实施医药分开。在国务院、卫生部和北京市领导以及各委办局的全力支持下,6个月以来取得初步成效。医院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护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添活力"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方面的信息,为北京市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社会人口学基本信息资料表、精神卫生求助方式及态度问卷(MSK)对北京市朝阳区随机选取的1996例农村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8.8%的居民表示愿意寻求心理专业人员帮助;60.2%的居民选择医疗机构作为心理求助场所;超过93%的居民对目前社区内可能开展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表示不知道或确定没有;不同社会人口学信息情况下,均有部分心理健康服务形式选择情况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农村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强烈,多种服务形式被社区居民认可;北京市农村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亟待开展,在社区现有医疗体系中引入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通过对家庭医生发展现状与发展制度进行评价研究,能够对家庭医生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判和优化改进。目的 构建北京市家庭医生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为有关部门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3-4月,运用内容分析法,将《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京卫基层〔2018〕9号)的政策目标进行内容分析,形成初级指标。进一步运用文本挖掘法,应用ROST内容挖掘系统,通过分词处理、词频统计、词云输出,形成各指标的权重。以词频结果为基础,确定指标权重,结合课题组专家意见,对指标内容进行调整。研究后期采用实证方式对北京市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服务进行评价。结果 最终形成由3个一级指标(服务准备与宣传、服务内容与流程、服务监督与保障)、7个二级指标(服务准备情况、服务宣传情况、服务人员及流程、服务内容落实情况、服务完善情况、服务监督机制、服务配套机制体制)及23个三级指标(具有统一的服务协议文本基本内容和格式等)及其权重范围组成的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运用到北京市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评价,得到分数均在4分以上,符合实际情况。结论 基于文本挖掘法建立的北京市家庭医生评价体系能够用于对北京市家庭医生服务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上门医疗服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方法2021年3—5月,在北京市的6个主城区(丰台区、海淀区、朝阳区、东城区、西城区和石景山区)中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丰台区3个,海淀区和朝阳区各2个,东城区、西城区和石景山区各1个),通过实地观察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17次上门医疗服务、访谈出诊的医护人员和查阅相应的医疗文书,梳理出上门医疗服务实施中的质量问题。结果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提炼出3类上门医疗服务结构质量问题和6类上门医疗服务过程质量问题。其中,结构质量问题包括:(1)上门医疗出诊排班不明确、人员资质偏低;(2)上门医疗缺少专用的交通工具;(3)部分中心缺少上门医疗服务规范。过程质量问题包括:(1)用物准备不全;(2)医疗操作过程中佩戴首饰;(3)操作前未查体;(4)操作中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5)医疗垃圾未妥善处置;(6)医疗文书的错填、漏填。结论北京市的上门医疗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人力物力不足、出诊排班不明确、缺少统一的上门医疗服务规范、质量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可通过提高供给侧上门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制定上门医疗服务规范、加强针对上门医疗服务的质量控制来提高上门医疗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京郊家庭医生式服务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对策建议。 方法 本研究于2016年9-10月进行,在北京市抽取密云、怀柔两个远郊区县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在岗社区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5%。社区医务人员所在机构已建立家医服务团队的有160人(占86.5%)、已建立家医服务工作制度及职责的有167人(占90.3%)、医务人员认为目前机构开展的家医服务的内容全面的有55人(占29.7%);认为目前社区医务人员数量能满足辖区居民的家医服务需求的有26人(占14.0%),认为技术水平能满足居民需求的有55人(占29.7%);所在机构对于开展家医服务有激励措施的有52人(占28.1%)。机构所采取的激励方式主要为口头激励,认为这些激励方式能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有25人(占48.1%);不愿意成为家医服务团队一员的有58人(占31.4%),主要原因为工作开展难度大、现有工作量大,社区医务人员认为适合远郊区县居民的服务方式主要是预约服务、电话咨询、坐诊。 结论 目前北京市远郊区县家医服务运行中仍存在较多阻碍,为更好地实现家医服务的全覆盖,特此提出以下对策:制定符合地域特色的家医服务内容及模式;完善多层兼顾的家庭医生人才培养机制;探索行之有效的家医服务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孙斌 《中国医院》2010,14(11):31-33
目的:通过对全国部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三生"门诊安排情况进行调查,探讨综合医院如何加强对"三生"门诊质量的监管。方法:采取问卷为主辅助电话及实地探访,针对北京、上海等大型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涉及全国80所三级甲等医院,以上海、北京的医院为主。发现不允许进修医师出门诊占22.67%,不允许本科实习生、研究生出门诊占17.33%,进修医师两证齐全的情况下允许独立行医的占5.33%,在有本院医师带教的情况下进修医师允许行医的占77.33%、本科实习生占42.67%、研究生占81.33%。结论:目前综合性医院对"三生"从事门诊诊疗活动控制相对宽松,需要加强监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