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调查产前诊断门诊孕妇孕期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情况。方法 微信扫码问卷调查产前诊断门诊就诊的孕妇,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妊娠压力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抑郁自评量表PHQ-9。结果 1 045名孕妇平均年龄(29.73±4.55)岁,孕期心理压力发生率为35.12%,焦虑发生率为18.56%,抑郁发生率为27.27%。孕早期抑郁倾向最严重,发生率35.18%;孕晚期妊娠压力最严重,发生率46.27%;孕晚期焦虑最严重,发生率28.36%。妊娠期压力第一位原因为“担心婴儿不正常”,发生率70.0%。“变得容易烦恼或急躁”是孕妇焦虑的最常见表现,42.31%的重度焦虑孕妇有“由于不安而无法静坐”表现。“入睡困难、很难熟睡或睡太多”是孕期抑郁最常见的表现。结论 孕早期重点关注孕妇抑郁,孕晚期重点关注压力和焦虑状况,及早发现孕妇的不良心理状态,合理干预,提高就诊满意率,促进孕妇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何萍  黄迎  陆敏  黄荔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4,(23):3731-3735
目的:调查孕妇孕期焦虑、抑郁和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将419名孕妇早孕期采用《早孕心境调查表》,填写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量表);产后采用《产妇心境调查表》,填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结果:孕妇孕期焦虑发生率为3.3%,抑郁发生率为4.5%;产后抑郁发生率为3.1%。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期焦虑和孕期抑郁与产后抑郁显著相关(P<0.000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焦虑是产后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早孕反应重、人际关系差、居住地条件不满意是孕期焦虑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或饮酒习惯、孕期有饮食偏好、不知道孕期适当运动的好处、丈夫对本次怀孕不高兴、性格内向是孕期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除孕期焦虑外,非独生子女、对本次怀孕不高兴、产后饮食不满意、人际关系差是产后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从孕早期关注孕妇的心理状态,及早发现孕产期不良心理状态,及时干预,促进孕产妇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的妇女经历着一系列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的变化,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及情绪障碍的可能性增加,通过复习研究妊娠期妇女心理问题的各类文献资料,了解有关妊娠期不同个体、不同孕周孕妇心理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妊娠期妇女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焦虑抑郁状态对产妇健康、产程进展、有关分娩方式及子代的影响.该文从孕妇不同孕期(孕早、中、晚3个时期)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和变化趋势、妊娠期妇女焦虑抑郁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有效性评价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不同境况孕妇的情绪状态,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保健,以提高围产保健质量。方法: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随机对围产保健门诊的孕妇进行心理测量,结果采用χ2检验。结果:502例孕妇中,筛查出焦虑抑郁情绪者65例,占12.95%(其中焦虑37例,发生率7.37%,抑郁28例,发生率5.58%),精神异常3例,占0.6%。年龄大于30岁、意外妊娠、高危孕妇和流动孕妇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高于30岁以下(均P〈0.05)、计划妊娠(P〈0.01,P〈0.05)、普通孕妇(均P〈0.05)和常住孕妇(均P〈0.05);初产妇、孕早期孕妇的焦虑发生率高于经产妇(P〈0.05)和孕中期孕妇(P〈0.05);而不同文化程度间的焦虑抑郁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部分妇女在孕期有焦虑抑郁情绪且不同境况的孕妇发生焦虑抑郁的状况各不相同,必须对不同境况的孕妇进行个体化心理保健和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妊娠各期妇女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掌握变化趋势并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 678名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妊娠期焦虑的发生率11.32%,抑郁发生率22.71%.妊娠早、中、晚期孕妇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焦虑:χ2=11.49,P=0.003;抑郁:χ2=15.71,P=0.000).早期妊娠计划怀孕、无先兆流产组孕妇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计划怀孕、有先兆流产组,中期妊娠无先兆流产组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有先兆流产组(χ2=4.690,P=0.030),晚期妊娠有生育史组焦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生育史组(χ2=4.956,P=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维度得分均与孕妇心理状况高度相关.结论 影响妊娠各期妇女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有非计划妊娠、先兆流产史、初次妊娠、低社会支持,重视妊娠早期的心理保健、加强孕期抑郁的防治是做好孕期心理保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上海市嘉定区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和保健需求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月13家社区卫生中心符合条件的267例早孕妇女,进行孕早、中、晚期和产褥期纵向随访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孕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并完成孕产期焦虑和抑郁危险因素及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孕早期焦虑与户籍、文化程度相关(P<0.01);孕晚期抑郁与孕妇年龄相关(P<0.05);产褥期抑郁与孕妇年龄相关(P<0.05)。孕早期,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0.49%(28/267)和2.25%(6/267);孕中期,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41%(9/264)和3.41%(9/264);孕晚期,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72%(17/253)和3.16%(8/253);产褥期,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20%(10/238)和13.45%(32/238)。焦虑的危险因素:孕早期为文化程度、个性敏感;孕中期为生活事件(家人生病)、人际关系紧张;孕晚期为个性敏感、夫妻关系不满意;产褥期为个性敏感。抑郁的危险因素:孕早期为经前期综合征;孕中期为个性敏感;孕晚期为计划怀孕;产褥期为计划怀孕、保胎治疗、个性敏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褥期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百分率分别为41.95%(112/267)、43.18%(114/263)、31.23%(79/253)、43.28%(103/238)。孕期常见心理问题及保健指导、如何预防产后抑郁、角色转化与有效沟通是孕产妇期望获得的心理保健的前3位内容。孕妇学校心理课程、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和网络是孕妇选择获取心理保健服务的3种主要方式,而产褥期家访是产妇希望获得孕产期心理保健知识的主要方式。在心理门诊服务机构中,妇幼保健医院、社区医院和综合医院是被孕产妇选择的3家主要机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孕妇希望孕产期心理保健服务提供者主要人员是妇女保健医生、妇产科医生和心理医生,但是产褥期产妇希望妇女保健医生、心理医生和产后访视医生提供服务。结论孕妇孕产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其中焦虑以孕早期最高,抑郁以产褥期最高;孕产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各期有所不同;孕产妇产褥期对心理保健的需求最高;孕产妇最希望由妇幼保健机构的妇女保健医师提供孕产期心理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了解成都地区孕早期妇女焦虑、抑郁现状,探讨孕早期焦虑、抑郁对孕中期增重的影响。方法 利用成都孕妇队列开展前瞻性研究,整群随机选取2017年成都市某三甲妇幼保健机构产前门诊孕6~14周单胎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基本信息。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收集孕早期妇女焦虑和抑郁信息,分别计算孕早期焦虑和抑郁标准得分,按三分位数分别由低到高分为三水平组(T1、T2、T3),参照中国常模标准分别评价孕早期焦虑和抑郁状态。分别于孕6~14周、24~28周测量孕妇体重,计算孕中期增重速率,依据《中国妊娠期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WST801-2022)判断孕中期增重状态(过缓、适宜和过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孕早期焦虑和抑郁分别与孕中期增重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有效样本量为986例。孕早期平均焦虑、抑郁标准得分分别为(37.94±7.00)、(40.43±8.95)分,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5%、9....  相似文献   

8.
孕妇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朱丽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3,18(11):692-693
目的 :为了探讨孕妇心理问题 ,了解孕妇抑郁及焦虑情绪发生现状 ,找出预防干预孕妇心理问题的措施。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随机抽取在该院围产期保健门诊建立围产期保健卡的孕妇 80例进行调查。给孕妇讲明调查表的填写方法 ,由孕妇本人填写。结果 :孕妇群体中抑郁、焦虑情绪高于正常人群(P<0 .0 5 )。孕妇中有抑郁情绪者占 4 8.8% ,有焦虑情绪者占 6 3.8% ,两者均与年龄、职业无关。但有抑郁情绪者 ,文化程度愈低 ,发生率愈高。结论 :孕妇心理问题应充分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针对造成孕妇抑郁、焦虑的原因 ,有的放矢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工作 ,疏导孕妇心理压力。同时要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 ,以提高孕产妇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早孕期和中孕早期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孕期心理保健提供思路.方法 对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产科门诊孕早期和中孕早期(8周~16周)孕妇263例进行问卷调查和焦虑抑郁量表(HA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量.结果 95.82%的孕妇是初产妇,12.17%的孕妇有焦虑抑郁倾向,52例(19.77%)孕妇面临比较重的压力.孕妇压力与焦虑的主要来源,61.54%(32例)的压力来源于工作,15.38%(8例)来源于生活,9.62%(5例)来源于经济.孕妇焦虑得分1.65±0.39,抑郁得分1.52±0.41.焦虑和抑郁得分≥8的频次分别为232例(占88.21%)和211例(占80.23%).孕期有抑郁焦虑倾向的人、怀孕前患经前紧张综合征、面临比较重压力的孕妇,更容易患焦虑和抑郁.社会支持各个维度与焦虑和抑郁显著相关,其中主观支持与焦虑和抑郁的相关性最强(r值分别为-0.145,-0.134,均P<0.01),其次为对支持的利用度(r值分别为-0.136,-0.135,均P<0.01).结论 妊娠早/中早期孕妇即存在一定焦虑抑郁情绪,并且与社会支持不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南通市孕产妇焦虑、抑郁发病情况,探讨妊娠期焦虑、抑郁与产褥期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至10月在南通市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的孕妇552例,由经过专职培训的心理咨询师面对面指导孕妇填写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根据对552名妊娠期妇女HAD量表得分情况进行分组,并于产后14~42天时应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552名妇女再次进行测定,同时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用HAD量表调查结果显示产前轻度焦虑占6.52%、中重度焦虑占2.36%;产前轻度抑郁占11.96%、中重度抑郁占3.44%.用EPDS量表调查结果显示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为13.04%,与正常孕妇相比,妊娠期间有焦虑或抑郁的孕妇,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77,P<0.01).结论 与正常人群相比,妊娠期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上升;妊娠期有焦虑或抑郁的孕妇,与正常孕妇相比较,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更高,提示妊娠期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期个性化营养保健在改善高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4医院产科接受诊治的750例高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5例。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饮食、营养、用药、健康宣教等干预,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实施孕期个性化营养保健。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及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高龄孕妇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高龄孕妇的SAS、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情绪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孕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孕期个性化营养保健能有效改善高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会支持现状及社会心理因素对孕妇产前抑郁、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Beck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量表(SSQ)和相关社会心理因素调查表对564名孕35周以上产前孕妇进行调查。结果孕妇出现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4.9%;出现焦虑症状的发生率23.8%。产前抑郁组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与产前抑郁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缺乏双方父母支持、对顺产和剖腹产的优缺点不了解、担心自己的不良习惯;与产前焦虑相关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缺乏双方父母支持、担心产后避孕问题、本人有严重的痛经或经前紧张综合症、担心丈夫的不良习惯对胎儿的健康造成影响等(P<0.05)。结论产前抑郁症状的发生与社会支持度较低,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缺乏父母的支持、对胎儿健康的担心等因素是影响孕妇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对孕妇开展产前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李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17-3218
随着围产期保健的开展,孕妇心理监护越来越被重视。孕妇焦虑、抑郁是孕期较常见的情绪障碍〔1〕。由于孕期体内生理、病理和自身社会角色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激素水平等变化,从而引起一系例躯体不适和情绪变化〔2〕,孕妇若在这一特殊转化期不能做出适应性调整则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严重者甚至发生精神病。在怀孕期间,由于孕妇情绪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孕妇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产后康复,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孕妇的心理变化对孕妇及胎儿健康关系重大。有研究发现血清甲状腺素含量的变化,常伴有焦虑、抑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早期焦虑和抑郁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于2017年通过立意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前门诊1426名孕8~14周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8.6±4.0)岁。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年龄、孕前体重、产次、孕次等基本信息,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收集孕早期焦虑和抑郁信息,根据中国常模标准评价其焦虑和抑郁症状;于孕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根据《中国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诊断GDM。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早期焦虑和抑郁对GDM的影响。结果孕早期焦虑组和抑郁组GDM发生率分别为41.8%和33.6%。孕早期妇女焦虑、抑郁、焦虑合并抑郁发生率分别为7.7%、10.5%和4.8%,<30岁组孕早期焦虑和抑郁发生率(9.0%和11.7%)均高于≥30岁组孕妇(5.3%和8.1%),初产妇组孕早期焦虑和抑郁发生率(8.8%和11.9%)均高于经产妇组(5.4%和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孕前体质指数、糖尿病家族史、孕次、产次、能量摄入量、受孕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吸烟否及饮酒否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孕早期非焦虑组孕妇比较,焦虑组孕妇GDM发生风险增加(OR=1.556,95%CI 1.014~2.387),未观察到孕早期抑郁与GDM发生有关(P>0.05)。在<30岁孕妇中,与孕早期非焦虑组比较,孕早期焦虑组GDM发生风险增加(OR=1.654,95%CI 1.004~2.726);在初产妇中,与孕早期非焦虑组比较,焦虑组GDM发生风险增加(OR=1.633,95%CI 1.013~2.634)。在≥30岁孕妇和经产妇中,均未观察到焦虑与GDM发生风险有关(P>0.05)。结论孕妇孕早期焦虑增加GDM发生风险,30岁以下孕妇及初产妇为焦虑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的运动情况对孕妇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为孕期焦虑、抑郁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系统地搜集孕妇怀孕前、孕早期(8~12周)、孕中期(18~22周)及孕晚期(32周后)运动情况及相应时期焦虑、抑郁的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孕期运动与孕妇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5488例孕早期孕妇,随访至孕中期2610例,孕晚期1745例。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孕妇焦虑或抑郁状态发生率分别为43.33%(2378/5488)、40.54%(1058/2610)和32.89%(574/1745)。调整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学历、婚姻状况、孕前吸烟、孕前饮酒、孕次、近3月妊娠反应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孕前、孕期均不运动的孕妇相比,如果孕妇在孕前经常参加运动,那么无论孕期是否运动均可以降低孕期焦虑或抑郁状态的发生风险,从孕前至孕期一直保持运动则更加有利于降低孕期焦虑或抑郁状态发生的风险。与孕早期“0-0”运动模式相比,“1-0”运动模式:OR(95%CI)=0.730(0.636~0.838);“1-1”运动模式:OR(95%CI)=0.589(0.489~0.708)。与孕中期“0-0-0”运动模式相比,“1-X-X”运动模式:OR(95%CI)=0.696(0.546~0.885);“1-1-1”运动模式:OR(95%CI)=0.597(0.418~0.847)。与孕晚期“0-0-0-0”运动模式相比,“1-X-X-X”运动模式:OR(95%CI)=0.654(0.477~0.896);“1-1-1-1”运动模式:OR(95%CI)=0.458(0.280~0.749)。结论孕期焦虑、抑郁状态在孕妇中发生率较高,运动是影响其焦虑、抑郁状态的保护因素,从孕前至孕期一直保持运动更加有利于降低孕期焦虑或抑郁状态发生的风险。建议进一步加强健康宣教,从孕前到全孕程提供体育锻炼指导和干预,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促进孕妇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武汉市江岸地区妊娠期妇女情绪障碍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孕产妇心理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5月在武汉市江岸区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孕妇856例为研究对象,情绪障碍状况评价指标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爱丁堡抑郁量表,辅以自制孕妇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期妇女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 结果 856例调查对象中孕早期244例,孕中期311例,孕晚期301例。孕早期、中期、晚期焦虑发生率分别为6.97%、4.82%、6.64%,可能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2.95%、26.69%、25.58%,抑郁发生率分别为8.61%、9.65%、8.31%,可能抑郁发生率为18.03%、25.03%、23.26%。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收入水平、是否和父母居住、居住环境、是否有不良孕产史、孕期出血史、妊娠期并发症其妊娠期焦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收入水平、是否和父母居、住居住环境、是否有不良孕产史、孕期出血史、妊娠期并发症其妊娠期抑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噪音环境(OR=3.256,95%CI:1.565~6.702)、出血史(OR=2.063,95%CI:1.119~3.802)、妊娠合并症(OR=3.497,95%CI:1.779~6.877)为影响妊娠期妇女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中及以上学历(OR=0.283,95%CI:0.109~0.733)为孕妇抑郁的保护因素,噪音环境(OR=5.265,95%CI:1.097~25.254)、不良孕产史(OR=6.027,95%CI:1.571~23.023)、出血史(OR=11.716,95%CI:2.337~9.825)、妊娠合并症(OR=9.149,95%CI:2.240~37.401)为影响妊娠期妇女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武汉市江岸地区妊娠期妇女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状况,其中居住环境及不良孕产史、出血史、妊娠合并症为主要影响因素,需重视妊娠期妇女情绪状况,针对具体因素给予积极干预措施,存在高危因素的妇女需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预防孕产妇心理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阶段早孕期妇女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状况。方法 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纳入27 423名早孕期(孕8~12周)妇女进行广泛性焦虑障碍筛查量表(GAD-7)、抑郁筛查量表(PHQ-9)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测评,将研究对象按20~25岁,26~30岁,31~35岁和36~40岁年龄范围分为四组,比较不同年龄组各级别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和中重度焦虑抑郁状况下睡眠质量的差异。结果 各年龄段早孕期妇女,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占比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6.851、54.779,P<0.001),且随着年龄增加,孕早期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比例减少。各年龄段妇女早孕期睡眠质量无显著差异(χ2=6.588,P=0.089)。抑郁达到中度以上者,随着抑郁程度增加,孕早期睡眠质量差的孕妇比例明显升高(χ2=35.449,P<0.001)。结论 在孕早期,随着年龄的增加,妇女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风险逐渐降低,各年龄组孕妇发生睡眠困扰的风险无显著差异,但孕妇抑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期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产前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为孕期焦虑抑郁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围生期保健的3645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孕早期、中期和晚期收集研究对象的睡眠状况和焦虑抑郁可能的相关混杂因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孕妇各孕期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各阶段睡眠时间/质量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结果孕妇孕早期、中期和晚期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9.00±1.50)h、(8.67±1.40)h和(8.56±1.49)h,焦虑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22.57%、17.41%和21.04%,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35.64%、24.23%和26.24%。调整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教育水平、孕前吸烟、孕前饮酒、家庭年收入、体育锻炼、家庭支持、早孕反应及产次等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孕期睡眠时长均与SDS(早期:β=-0.28,P=0.0007;中期:β=-0.27,P=0.0100;晚期:β=-0.38,P=0.0007)和SAS(早期:β=-0.33,P<0.0001;中期:β=-0.41,P=0.0004;晚期:β=-0.26,P=0.0050)得分呈负相关。与孕早期睡眠质量好的孕妇相比,孕早期睡眠质量越差的孕妇SDS(一般:β=2.40,P<0.0001;差:β=5.70,P<0.0001)和SAS(一般:β=3.02,P<0.0001;差:β=7.09,P<0.0001)得分均越高;孕中期和孕晚期睡眠质量与SDS、SAS得分的关联结果与孕早期相似。分别以是否抑郁状态或焦虑状态为结局指标,调整孕妇年龄、孕前BMI、教育水平、孕前吸烟、孕前饮酒、家庭年收入、体育锻炼、家庭支持、早孕反应及产次等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各孕期睡眠时间≥8 h的孕妇相比,睡眠时间不足8 h的孕妇与抑郁状态(早期:OR=1.72,95%CI:1.37~2.17;中期:OR=1.50,95%CI:1.11~2.03;晚期:OR=1.54,95%CI:1.17~2.04)和焦虑状态(早期:OR=1.97,95%CI:1.54~2.51;中期:OR=1.89,95%CI:1.39~2.58;晚期:OR=1.35,95%CI:1.00~1.81)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与孕早期睡眠质量好的孕妇相比,孕早期睡眠质量越差的孕妇抑郁状态(一般:OR=1.56,95%CI:1.33~1.83;差:OR=3.23,95%CI:2.45~4.26)和焦虑状态(一般:OR=2.50,95%CI:2.04~3.06;差:OR=7.83,95%CI:5.82~10.53)的发生风险均越高;孕中期、孕晚期睡眠质量与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与孕早期相似。结论孕妇产前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率较高,睡眠质量(特别是主观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状态显著相关。建议产前检查时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自我报告睡眠质量差的女性,及早发现这些妇女,并及时为她们提供心理支持,减少抑郁和焦虑的潜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单独二胎"孕妇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在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进行孕期体检的200例"单独二胎"孕妇作为观察组,400例普通二胎孕妇作为对照组,填写个人信息问卷调查表、焦虑抑郁量表(HAD)、生活事件量表(L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比较两组孕妇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单独二胎"孕妇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1. 00%(42例)和27. 50%(55例),普通二胎孕妇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4. 25%(57例)和19. 75%(79例),"单独二胎"孕妇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均高于普通二胎孕妇(均P0. 05)。对居住条件的满意度,担心新生儿性别与家人的期望相反,担心此次妊娠导致体型改变,担心胎儿不健康和社会主观支持得分是"单独二胎"孕妇焦虑的危险因素。早孕反应,对睡眠的满意度和担心新生儿性别与家人的期望相反是"单独二胎"孕妇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单独二胎"孕妇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其孕期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孕妇妊娠期焦虑、抑郁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选取武汉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生殖中心和妇产科就诊的116例IVF-ET孕妇,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VF-ET孕妇妊娠期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孕妇的焦虑评分为(39. 15±7. 92)分,焦虑检出率43. 1%;抑郁评分为(41. 34±8. 06)分,抑郁检出率33. 6%。IVF-ET孕妇焦虑的影响因素包括IVF-ET治疗次数、既往妊娠相关病史和医疗保险情况。IVF-ET孕妇抑郁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IVF-ET治疗次数、家庭人均月收入、所处孕期及获得孕期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 IVF-ET孕妇妊娠期焦虑和抑郁的检出率较高,应加强IVF-ET孕妇心理保健,以确保妊娠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