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工耳蜗的成功使用及患者对植入物是否满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术后对言语处理器舒适阈动态范围的准确调试,这种对阈值及最大舒适阈(maximumcomfortlevels,MCL)的测定需要很好的可靠性及可重复性。但常规的阈值测定为主观测听,儿童尤其是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记录方法及意义.方法 2例无残存听力的耳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植入装置前,应用改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连接体外言语处理器作为电刺激仪,2根自制的铂铱合金球形电极作为刺激电极,置入造孔后的鼓阶内,以电荷平衡双相脉冲电流进行电刺激,并用GSI Audera诱发电位仪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结果.结果 2例患者均记录到分化良好的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波形,并顺利植入人工耳蜗,术后获得良好的听力受益.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前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完整性,有利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能否获得听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术中圆窗耳蜗电图评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蜗残余听功能。方法20例患者全麻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过程中,行术中圆窗耳蜗电图测试,测出的复合动作电位(CAP)阈值与术前纯音测听或其他听力测试之阈值进行比较。结果20例患者术中圆窗耳蜗电图测试测出的复合动作电位(CAP)阈值与术前1、2、4kHz听力测试阈值分别有较好的相关系数(0.20429,0.04076,0.38163)。结论术中圆窗耳蜗电图可以较准确客观地评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蜗残余听功能,且是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听力学评估方法的有意义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本文复习在儿童中开展人工耳蜗植入的文献。无论语前聋儿童,还是语后聋儿童,耳蜗植入手术时间越早,术后进行一定时间有效的听力言语训练效果越好。耳蜗植入的最大益处有可能在聋儿中获得一定听同和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5.
多导人工耳蜗植入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总结人工耳蜗植入病人的心理特点,探索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以促进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方法对37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病人在手术前、后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心理护理,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37例病人均积极配合手术和术后听力言语康复训练,所有病人恢复至应用听力。结论恰当的心理护理促进了人工耳蜗植入病人术后的听力言语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鼓岬电刺激测试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言语康复预测的价值。方法选语前及语后聋患者各2例,测试每秒50、100及200次脉冲率方波的电听觉阈值(μA)、最大舒适水平及间隔辨别力,4例患者均植入Nucleus22导人工耳蜗装置,术前及术后言语康复训练后以半定量方法进行言语可懂度主观评价。结果2例成年人鼓岬刺激阈值在10μA以下,术后言语可懂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一例幼儿术后言语可懂度有提高。结论本研究未发现术后言语可懂度与鼓岬刺激阈值的函数关系,探讨了其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55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听力及言语能力进行评估,分析各种可能因素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及言语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各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并根据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对患儿的听力及言语能力进行评估。使用卡方检验对影响术后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最后将从单因素分析中筛选出来的听觉及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植入后时间及家庭经济状况与CAP显著相关,植入后时间、居住地、术后康复模式与SIR显著相关。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时间、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Waardenburg综合征(WS)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方法及手术前后听力评估和术后言语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确诊的12例WSⅡ型行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将患儿植入后听力情况与12例内耳发育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2例WS患儿术中电极植入鼓阶顺利,术后无面瘫及脑脊液漏现象发生,术后听阈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经过超过0.5年的言语康复训练,患儿的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人工耳蜗适用于WS患儿,术前应进行全面的听力学及影像学评估。  相似文献   

9.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力言语辨别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力言语辨别能力,为听力言语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儿童听力言语康复分类训练及评估的汉语视听系统对32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字词长短、声调辨别、元音辨别及辅音辨别测试,通过分析其言语辨别得分情况,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听力言语辨别能力.结果 字词长短、声调辨别、元音辨别及辅音辨别得分分别为96.69、81.52、87.96和69.28分,经统计学分析,不同测试项目和不同受试者间的辨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①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对于字词长短、声调辨别、元音辨别及辅音辨别的难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应遵从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的开展;②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声调辨别、元音辨别及辅音辨别测试中呈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③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调辨别得分与其在语音学中难易程度相比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的电生理结果 变化并分析其听力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对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2例听神经病患儿进行术前听力学评估,术中、术后听觉诱发电位反应监测及开机后1年的随访,获得其开机后6个月与12个月时的听力言语康复效果,并与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相近的非听神经病耳蜗植入患儿的康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例1术中神经反应遥测hen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及电刺激听性脑干诱发反应(electr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可引出波形,但重复性不好,EABR V波潜伏期延长.开机12个月时复查,2项电生理检查均引出可重复波形,EABR V波潜伏期在正常范围;听力言语康复效果显著提高,开机1年后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得分优于对照组儿童;例2术中NRT未引出有意义波形,EABR可引出波形,但重复性不好;开机12个月复查,2项电生理检查均引出可重复波形,EABR V波潜伏期在正常范围;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亦有所提高.结论 2例听神经病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术前听觉通路电活动的去同步化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听力言语能力也有不同程度提高,说明人工耳蜗植入可以作为听神经病患者实现听力重建,重返主流社会的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的病变部位并观察听神经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8例听神经病患者,同时筛选背景接近的8例非听神经病极重度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配对。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术前听力学资料;术中耳蜗植入前采用自制电极行电刺激听性脑干诱发反应(EABR)评估听觉通路;植入后检测神经反应遥测(NRT)、EABR;并随访术后调机T、C值,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言语识别率评估术前和开机后1年时听力言语情况。结果:8例听神经病患者术中植入前均可引出EABR波形,但是波形较正常有变异,需要刺激量加大或者调整参数,Ⅴ波潜伏期长短不一;植入耳蜗后NRT反应好,EABR和术中测试波形接近。术后开机均有听性反应,随访开机T、C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听神经病组患者术前及开机1年CAP分别为6.50±0.94和6.90±0.77,言语识别率(双字词)分别为(85.00±11.66)%和(89.50±9.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EABR可以做为评估听神经病(听同步不良患者)听觉通路的有效工具,筛选合适植入者;人工耳蜗可以帮助听神经病患者提高听力及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发音清晰度、嗓音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言语清晰度的机制提供相关资料。方法8例资料完整的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分别进行耳蜗听力测试、发音清晰度评估及嗓音声学参数测试。结果发音清晰度与嗓音声学参数中的基频标准差(FOSD)及耳蜗听力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767(P〈0.026)和-.726(P〈0.041);多元回归分析只有FOSD对发音清晰度有影响。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对音调的控制能力是影响言语清晰度的因素之一。患者发声时基频的变化,能够客观地反映人工耳蜗植入带来的听力补偿及形成的听觉-发音环路对发音准确度的影响。对音调的控制能力是评价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客观及主观听力学评估来确定人工耳蜗植入是否对语前聋成年患者言语发育有促进作用。采用回顾分析患者术后的开放式言语识别率等客观指标及患者生活质量等主观指标。结果是 1989~ 1999年共完成 198例成年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其中4 4例为语前聋 ,分别植入美国Nucleus 2 2、Nucleus2 4或Clarion人工耳蜗装置。患者平均手术年龄 34岁 (14~ 6 2岁 ) ,通过开放式言语识别率测试 (包括字词、短语和短句识别 )可以发现自幼接受不同听力训练的语前聋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语前聋患者手术效果的确不如语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成人患者人工耳蜗植入远期效果。以为单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选择一例单侧聋20年成人进行人工耳蜗植入,随访其残余听力、言语识别率、声源定位能力、以及言语空间和听觉质量主观量表(SQQ)。结果 该患者术后残余听力早期保持良好,但五年后残余听力未能保留。言语识别率随术后随访时间延长而有所提升,但没达到较高水平。声源定位能力随时间有所改善。随访SQQ量表可以看出SSD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对于言语理解、空间听觉、声音聆听能力都有所帮助,尤其对于空间听觉帮助较大。结论 SSD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可以改善患者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与声源定位能力及生活质量。建议进一步大样本研究,为SSD患者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及言语能力恢复与中枢听皮质功能密切相关,听觉中潜伏期诱发电位可反映中枢初级听觉皮层的功能状态。本文综述了听觉中潜伏期诱发电位的起源,声刺激和电刺激,测试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临床意义,并讨论其与人工耳蜗植入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听力言语康复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给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带来了福音,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可以实现听力重建.但由于电刺激与声刺激兴奋听神经的机制不同,电刺激引起的听神经兴奋的强度动态范围窄,导致植入耳对言语刺激的强度与频率的分辨力较差;同时听障患者言语感知的缺陷会影响其言语的可懂度.  相似文献   

17.
语前聋患儿6岁前与6岁后植入人工耳蜗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6岁前与6岁后两个年龄组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的效果. 方法对31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术后随访0.5~4年,按手术年龄分成A组(1.0~5.9岁)和B组(6.0~17.9岁),进行术后的听觉和言语识别率的评估. 结果 31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全部手术成功,全部建立了主观听性反应.A组的纯音听力水平平均为30dBSPL,开放式言语识别率平均为90%.B组的纯音听力水平平均为36dBSPL,开放式言语识别率平均为85%. 结论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患儿1.0~5.9岁与6.0~17.9岁比较,在术后的言语识别率和语言清晰度两方面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有显著性差异,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因此,为达到满意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人工耳蜗植入的时机最好在6岁之前.  相似文献   

18.
有低频残余听力感音神经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有低频残余听力感音神经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有残余听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价值。方法15例有残余听力的患者接受了保护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中电极植入深度在19mm~24mm左右。术后分别检测单纯使用助听器、单纯使用人工耳蜗、人工耳蜗结合助听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听力。结果15例患者中,有13例术后残余听力保存良好,仅分别丢失5~20dB听力,但另2例术后残余听力全部丧失。术后在安静、信噪比15dB和10dB三种不同状态下的言语测试结果显示,人工耳蜗结合助听器使用者测试得分始终保持在很高水平;单纯使用人工耳蜗者也有较好的成绩,但在信噪比达10dB的条件下,测试成绩下降;而单纯使用助听器者,不仅在安静状态下听力成绩不甚理想,一旦加入竞争性噪声,听力测试成绩急剧下降。结论保护和利用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象从重度或极重度聋扩大到高频为重度或极重度聋,低频(≤500Hz)为中、轻度聋的患者。接受这项技术患者的听力和言语识别能力均明显优于其单纯配戴助听器和单纯使用人工耳蜗时的听力和言语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成人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前后言语韵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对成人语后聋患者言语韵律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9名成人语后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和9名听力正常者。用于分析的言语材料为一段含情感表达的短文。听感知评估的评委由4名言语病理学家组成,4级评估标准(0级正常;3级重度紊乱),评估参数:言语韵律的总印象及言语的音调、响度、节律、节奏和语速。客观检测采用法国科学院语言-言语研究所开发的“SESANE-PROSODIE”软件对录制的言语材料进行分析,检测下列参数:基频变化系数、平均音强、停顿次数,停顿时程、重读音节时程和语速。结果成人语后聋患者在耳蜗植入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亩语韵律紊乱,表现为音调变化小、响度弱、语速慢、节律和节奏紊乱。耳蜗植入后患者的言语韵律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客观检测结果显示患者亩语的基频变化范围增大、音强提高、语速加快、停顿次数减少、停顿时程和重读音节时程缩短。结论成人语后聋患者存在有言语韵律的失调(素乱);人工耳蜗植入能改善患者的言语韵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长期听力康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我院诊断为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的患者并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患者的临床资料、听力及颞骨影像检查结果.对其中12例患儿通过听觉行为分级标准量表(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量表(SIR)两种问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