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无症状尿路感染的感染情况。菌谱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161例PNS住院患者进行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对无症状性菌尿(ABU)进行菌群鉴定及药物敏感分析。并予以抗菌治疗3d-2周。结果 PNS患者ABU发生率9.72%(21/161),以革兰阴性相干菌为主(92.31%),其中以大肠杆菌为优势菌群(65.38%),其次为变形杆菌(11.54%)。大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及氟哌酸等耐药率较高,但对菌必治,痢特灵耐药率较低。ABU治愈率达95.65%。21例伴ABU的肾病有效率76.19%。结论 ABU是PNS复发的重要因素。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
肾病综合征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rimarynephroticsyndrome,PNS)患者并发医院感染 (NosocomialInfec tion ,NI)的临床特点和监控、管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 146例PNS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5 3例 (36 .30 %)并发NI,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 :呼吸道 40例次 (5 5 .0 0 %) ,其次是泌尿道 18例次 (30 .0 0 %) ,其中有症状者仅 4例次(2 2 .2 2 %) ,无症状菌尿症者 14例次 (77.78%) ;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氏菌 ,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氏菌 ,真菌感染亦不少见 ;低Alb、IgG血症 ,大量蛋白尿 ,Scr水平增高是导致PNS易发生NI的因素。 结论 :PNS易并发NI,其中的泌尿道感染者多是无症状菌尿症 ,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S)并发尿路感染(UTI)的临床和细菌学特点。方法 分析72例NS患者并发UTI的临床特征和细菌学情况。结果 72例UTI者中,有症状者24例(33.33%),其中有典型膀胱刺激征者10例(13.89%),其余临床表现均不典型,48例(66.67%)无任何临床症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优势菌群,其中有15.79%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球菌占18.67%,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环丙氟哌酸、庆大霉素等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NS并发UTI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以无症状性菌尿为多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4.
黄芪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氧化应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以及中药黄芪的抗氧化作用.方法:47例PN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激素和激素加黄芪治疗,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及红细胞丙二醛(MDA)浓度、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维生素E(Vit E)的含量和主要生化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NS患者MDA浓度增高, SOD 、GSH-px活性和Vit E含量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A组氧化应激指标无显著性改变,B组患者MDA浓度降低,SOD 、GSH-px活性增加(P<0.05).结论:PNS患者氧化应激增强,中药黄芪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 1,sPD-L1)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PNS患者87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8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PD-1、sPD-L1水平,比较不同病理类型PNS患者血清sPD-1、sPD-L1水平,比较不同转归情况PNS患者血清sPD-1、sPD-L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NS患者血清sPD-1、sPD-L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N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治疗前血清sPD-1、sPD-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病理类型的PNS患者治疗前血清sPD-1、sPD-L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病理类型的PNS患者治疗后血清sPD-1、sPD-L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病理类型的PN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PD-1、sPD-L1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转归情况PNS患者治疗后血清sPD-1、sPD-L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NS患者血清sPD-1、sPD-L1水平呈正相关(P0.05);sPD-1、sPD-L1是PN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sPD-1、sPD-L1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sPD-1、sPD-L1检测对肾病综合征预后评估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肝素结合蛋白(U-HBP)、尿白细胞介素6(U-IL-6)及尿白细胞计数(U-WBC)辅助诊断细菌性尿路感染(UTI)的临床效能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14例细菌性UTI患者(UTI组)、122例非细菌性UTI患者(非UTI组)及8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的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中肿瘤坏死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NF-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itic syndrome,PNS)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6例PNS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TWEAK、HMGB-1及NF-κB的浓度,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NS患者血清中TWEAK、HMGB-1及NF-κB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WEAK、HMGB-1及NF-κB、CRP的表达相互之间呈正相关(P<0.01),并与尿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CRP之间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白蛋白之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 TWEAK、HMGB-1、NF-κB在PNS中表达水平上调,且相互呈正相关.推测血清TWEAK、HMGB-1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在PNS发病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8.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细菌检测筛查尿路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Sysmex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细菌检测在尿路感染(UTI)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以2007年12月至2010年1月疑为UTI的患者538例为研究对象,包括UTI 218例,非UTI 320例.留取清洁中段尿送检.使用Sysmex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长春迪瑞H-800尿干化学分析仪、美国BD微生物鉴定与药敏系统检测.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0例PNS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26例,采用泼尼松 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24例仅给泼尼松治疗,共30 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各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结果:葛根素治疗后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以总胆固醇下降尤为显著(P<0.01),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升高亦明显(P<0.05);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以全血高切黏度下降尤为显著(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PNS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探讨Th17/Treg免疫平衡在成人PN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泼尼松治疗成人PNS过程中对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次就诊,经泼尼松治疗有效的患者65例,以年龄、性别匹配的25名健康体检者做为正常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泼尼松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和IL-10的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分析Th17与其相关因子IL-17的相关性以及Treg与其相关因子IL-10的相关性,分析Th17/Treg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结果 PNS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为(2.44%±0.58%),较正常对照组的(0.93%±0.41%)明显升高,而PNS患者Treg细胞比例为(2.28%±0.63%),较正常对照组的(3.83%±1.06%)明显降低。经泼尼松治疗后,患者外周血Thl7细胞比例为(1.02%±0.5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Treg细胞比例为(3.69%±0.8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h17、Treg与相关细胞因子IL-17、IL-10的变化与两类细胞的变化一致。Th17/Treg细胞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826,P0.01)。结论 Th17/Treg免疫失衡与成人PNS发生密切相关,泼尼松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免疫平衡影响成人PNS的发展,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值的变化可做为成人PNS的辅助诊断指标以及泼尼松治疗成人PNS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女性尿路感染(UTI)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调查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长征医院肾移植康复病房收治的肾移植术后UTI女性患者60例,依据年龄段分为低年组和高年组,比较两组患者UTI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78.33%(47/60)患者至少出现UTI1例次;51.67%(31/60)患者UTI临床症状不典型;38.33%(23/60)患者尿标本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但36.67%(22/60)患者却难以找到致病菌。其中高年组(占78.33%,47/60)比低年组(占21.67%,13/60)UTI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高年组UTI中,糖尿病和移植肾失功发生率均高于低年组患者(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是肾移植术后女性UTI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年组UTI患者易增加移植肾失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脏内科初诊初治的PNS患者203例,其中并发呼吸道感染者156例(76.8%),上呼吸道感染105例(51.7%),下呼吸道感染51例(25.1%),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PNS患者免疫治疗过程中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18.2%~24.1%,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第2个月最高6.1%。各个组肾脏病理类型无明显差异。下呼吸道感染组较无呼吸道感染组年龄较大、心率较快、单日激素剂量较高,血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 (IgG)、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较低;尿素、肌酐、尿免疫球蛋白G,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较高。低免疫球蛋白G、淋巴细胞、白蛋白水平,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使用是下呼吸道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S患者病程中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均较高,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在接受免疫治疗第2个月最高,合并低免疫球蛋白G、低淋巴细胞、白蛋白水平、使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患者易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临床意义。方法 :2 6 6例PN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中药 强的松 )和对照组 (强的松 )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 ,2 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肾功能及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 ,副作用和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生化指标 ,尿FDP均明显异常 ,治疗后治疗组各项生化指标及尿FDP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比较 (P <0 .0 1或 <0 .0 5 )。治疗组总有效率 (97.2 % )高于对照组 (72 .2 % ) ,对照组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率 (5 9.5 % )高于治疗组 (2 1.8% ) ,治疗组复发率 (2 .8% )低于对照组(13.5 %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调节PNS免疫紊乱的作用。能提高疗效 ,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对预防感染 ,巩固疗效 ,减少复发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已经确诊的46例PN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NC)的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所有实验对象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SN)、C—肽(FCP)、血脂及肾功能,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NS组与NC组间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急者的舒张压(DBP)、FBG、FISN、FC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尿酸(U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PNS患者存在IR,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血压升高、血脂和尿酸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上尿路感染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尿路感染 (urinarytractinfection ,UTI)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1,2 ] ,其发病率根据我国普查统计占人口 0 .91% [3 ,4] ,其中慢性肾盂肾炎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4] 。寻找一种疗效好 ,副作用小的抗生素治疗UTI ,对防治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头孢哌酮 /舒巴坦治疗上尿路感染 (UUTI) 6 2例 ,疗效良好。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 1995年 2月~ 2 0 0 3年1月住院患者。UTI的诊断符合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并经膀胱冲洗灭菌后尿培养法[5] 确诊为UUTI。治疗组 6 2例 ,男 10例 ,女 5 2例 …  相似文献   

16.
女性尿路感染的诊治和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尿路感染(UTI)是临床常见病,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比男性高9倍。大多数妇女在其一生中会发生2次或多次泌尿系感染。在美国,估计有4百万~6百万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累及年轻妇女,其中20~40岁的患者占25%~30%。UTI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大约每10年增加1%,超过70岁的妇女大约10%有UTI。复发性尿路感染(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也很常见,Mebeck发现一半无并发症未经治疗自然痊愈的UTI妇女,会在第一年内发展成为复发性的UTI。  相似文献   

17.
探讨老年人微小病变性(MC)特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观察成人MC性PNS118例,其中老年患者18例,占15.2%。结果 发现老年患者NS的临床表现与成年组相似;但血尿发病率较低,22%比38%;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明显增高,38.9%比16%和33.3%比19%(P<0.01)。老年组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略差;但NS复发率明显减少,11.1%比43%。结论 尽管NS的复发和对激素依赖使治疗有一定困难,但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和环孢素A对于消除蛋白尿,延缓肾功能不全是有助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PNS患者77例,其中PNS并发AKI患者27例为PNS+AKI组;PNS肾功能正常者50例为PNS组;同时设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正常组(CGN1组)和CGN肾功能异常组(CGN2组)作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4组患者的血浆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24h尿蛋白定量及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腺原胺酸(盯3)、游离四碘甲腺原胺酸(FT4)、促甲状腺素(TSH)。结果(1)PNS+AKl组FT3、FT4值较各组明显降低(P〈0.05);而TSH无明显差异(P〉0.05)。(2)PNS+AKI组和PNS组TP、Alb、SCr有显著差异(P〉0.05)。(3)多元回归分析示Alb、SCr对FT3影响显著(P〈0.05)。结论PNS合并AKI时较PNS患者FT3、FT4明显降低,而TSH无明显变化,这种改变可能与Alb的进一步降低和肾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肾安汤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系临床常见疾病,其发展和预后不仅与肾小球本身的损害有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TIL)也密切相关,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肾间质病变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目前影响肾小管的药物少见报道,为此我们采用肾安汤对PNS患者肾小管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血清D二聚体(D-Dimer,简称D-D)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临床及病理资料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血清D-D在PN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本研究排除标准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为PNS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指标和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与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1)120例PNS患者血清D-D水平较60例正常人的血清D-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资料显示120例PNS患者中,血清D-D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24 h尿蛋白之间存在正相关(r=0.429,P=0.000;r=0.481,P=0.000),但与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CHOL)之间无相关性(P>0.05).(3)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5种病理类型间血清D-D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微小病变型肾病和膜性肾病患者的血清D-D水平均较其他3种病理类型患者的血清D-D水平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小病变型肾病和膜性肾病患者间及其余3种病理类型患者间的血清D-D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S存在高凝状态,血清D-D水平可间接提示蛋白尿严重程度,并且可能间接预测PNS病理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