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出生胎龄的早产儿在纠正月龄24个月以内的体格、运动及智能发育趋势,为早产儿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不同出生胎龄的早产儿分为两组(≥32周组的中晚期早产儿组及<32周组的早期早产儿组),统一对他们进行定期随访,在特定的纠正月龄(6 、12、18、24)进行体格、运动及智能发育评定,并观察他们的运动及智能发育在两岁以内的生长发育趋势。结果 1)体格发育两组早产儿在纠正6月龄的体重、身长及头围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构成比的差异持续至纠正12月龄; 2)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两组早产儿的PDI在纠正6、12月龄均明显低于85分,早期早产儿组的差距更大,纠正18月龄后两组早产儿无需纠正均可达85分以上;3)智能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两组早产儿的MDI在纠正6、12、18月龄均明显低于85分,早期早产儿组的差距更大,纠正24月龄时MDI无需矫正两组早产儿均可达85分以上。结论 早期早产儿组在1岁以内的体格发育存在追赶不足的问题,体重表现的较明显,建议加强早期早产儿组的早期营养强化;两组早产儿纠正24月龄以内的运动及智能发育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而在纠正24月龄时均能赶上同龄儿,两组早产儿的运动及智能发育在纠正24月龄内均呈现追赶发育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特点以及体重增长状况.方法 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入住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157例早产儿进行定群研究,按出生胎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出生胎龄<32w组与出生胎龄≥32w组,分别比较两组早产儿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特点以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 ①出生胎龄<32w组早产儿中给予肠外营养的比例明显多于出生胎龄≥32w组(χ2=12.279,P<0.01);在达足量喂养日龄上,出生胎龄<32w组明显晚于出生胎龄≥32w组(t=4.351,P<0.01);在第1周内,总能量摄入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蛋白质的摄入量上出生胎龄<32w组低于出生胎龄≥32w组(t=-2.153,P<0.05),第2周内,出生胎龄<32w组在总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上均低于出生胎龄≥32w组(t分别为-2.143、-2.727,均P<0.05);②出生胎龄<32w组早产儿的体重下降幅度和恢复出生体重日龄均高于出生胎龄≥32w组早产儿(t分别为4.264、4.365,均P<0.01);③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越低,出生后发生生长迟缓的风险越高.结论 早产儿住院期间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普遍不足,且体重增长状况不理想,应加强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合理的营养干预,以促进其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而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胎龄≤32周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和普通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观察喂养后体格发育指标、喂养相关指标、合并疾病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喂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高于对照组;体重增长所需热量、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喂养耐受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感染、贫血和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由于可提供高热量,有效利用度高,肠道负荷小,且应用方便、能保证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良好的生长发育,同时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体格生长、视网膜发育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出生体重<1 500 g、无先天畸形、住院2 w以上、存活出院的36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出生体重<1 500 g、无先天畸形、住院2 w以上、存活出院的36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为A组(n=200),于生后12 h内予6.7%小儿氨基酸1.6 g/(kg·d)[1.0 g/(kg·d)递增],24 h内予20%脂肪乳1.0 g/(kg·d)[1.0 g/(kg·d)递增];2003年1月2013年12月为A组(n=200),于生后12 h内予6.7%小儿氨基酸1.6 g/(kg·d)[1.0 g/(kg·d)递增],24 h内予20%脂肪乳1.0 g/(kg·d)[1.0 g/(kg·d)递增];2003年1月2009年12月为B组(n=168),于生后122009年12月为B组(n=168),于生后1224 h内予6.7%小儿氨基酸0.5 g/(kg·d)[0.5 g/(kg·d)递增],48 h内予20%脂肪乳0.5 g/(kg·d)[0.5 g/(kg·d)递增]。比较两组出生时一般情况、生后肠内外营养摄入、体格增长与视网膜发育、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生后1分钟Apgar评分、禁食时间、开奶时间、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日龄、住院期间平均头围与身长增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重下降幅度比B组低[(6.12±1.15)%vs(8.85±2.35)%,p=0.032];摄入能量达120 kCal/(kg·d)日龄比B组早[(10.02±4.99)d vs(14.79±6.04)d,p=0.029];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日龄比B组早[(9.0±3.5)d vs(12.5±4.5)d,p=0.023];平均每日体重增长高于B组[(20±5.2)g/kg·d vs(14.1±34.6)g/kg·d,p=0.002);平均住院时间比B组短[(30.9±10.5)d vs(40.5±13.5)d,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呼吸窘迫综合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胆汁淤积、医院感染、需要机械通气及时间、氧疗时间与喂养不耐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34 w时视网膜不成熟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氨基酸等积极营养支持能够降低早产儿生后早期的体重下降幅度,更早恢复至出生体重,加速住院期间的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视网膜成熟和与减少ROP的发生,并不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小剂量氨茶碱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新出生的日龄1 d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用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用药组氨茶碱首剂4 mg/kg,维持量2 mg/kg,12 h/次,连续使用5~7 d,对照组不使用氨茶碱,从孕周计算纠正胎龄满40周时两组均采取医护指导与家庭干预相结合的模式,随访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智能发育情况。结果经CDCC量表测定比较发现在纠正胎龄后第6、12、18及24个月龄时,用药组早产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P0.05);Gesell发育量表检测,用药组早产儿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和适应性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小剂量氨茶碱对心肺功能均正常的早产儿智能发育有一定改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使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对早产儿早期营养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静脉营养的146例早产儿(胎龄29~34周,出生体重1 150~2 250 g)随机分为3组,大剂量组于生后24 h内给予氨基酸2.0 g/(kg·d),每日递增1.0 g/(kg·d);中剂量组给予氨基酸1.0 g/(kg·d),每日递增0.5 g/(kg·d);小剂量组给予氨基酸0.5 g/(kg·d),每日递增0.5 g/(kg·d);三组最大剂量均为3.5 g/(kg·d)。对三组患儿进行有效性评估和生化、血气指标检测比较。结果 三组结果比较,其中大剂量组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最短;出生2周内大剂量组每天体重增长速度最快;大剂量组肠道营养达到100 kCal/kg天数较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早产儿第14天时肾功能尿素氮、肌酐、pH值、剩余碱、血清直接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氨基酸更有利于早产儿的营养和生长发育,并且不会增加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损害、胆汁淤积症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速率的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指导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治疗。方法选择我院NICU病室收治的19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对象,按照患儿出生后生长速率是否≥15 g·kg-1·d-1,将患儿分为正常生长组和缓慢生长组。其中:正常组患儿76例,缓慢生长组122例。统计患儿出生胎龄、出生时体重、氨基酸开始日龄、氨基酸总量、脂肪乳开始日龄、脂肪乳总量、开始喂养日龄、总热卡达120 kcal·kg-1·d-1日龄和奶量达150 mL·kg-1·d-1日龄,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速率的因子。结果患儿在出生第1周体重下降,从第2周开始体重一直增长。单因素结果表明:出生时体重、氨基酸总量、脂肪乳总量、开始喂养时间、奶量达标时间、总热卡达标时间是影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速率的显著性因素(P<0.05)。至于出生时胎龄、氨基酸开始日龄、脂肪乳开始日龄则不是显著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取积极的营养支持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患儿生长。  相似文献   

8.
江东霞  王永富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5):4169-4172
目的:探讨早产儿住院期间输注高剂量氨基酸对其营养状况改善的效果,并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12月出生体重为1 000 ~2 000 g的早产儿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静脉营养治疗的情况将其分为高剂量组(HP) 42例,并于患儿出生后24 h给予剂量为3g·kg-1·d-1高剂量氨基酸静脉注射,中剂量组(MP) 38例,患儿出生后24 h内给予剂量为2 g·kg-1·d-1,低剂量(LP)组38例,患者于出生后24 h内给予1g·kg-1·d-1的氨基酸静脉注射,对比分析3组患儿体重下降百分比、体重恢复时间、血液学指标变化、静脉注射1周后营养状况.结果:与MP、LP相比,HP患儿体重下降百分比、体重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HP组患儿静脉氨基酸摄入量、总蛋白质摄入量、平均液体摄取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给予早期高剂量氨基酸静脉输注能有效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对早产儿早期运动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48例早产儿按不同病因分自然早产组47例、医源性早产组56例和胎膜早破早产组45例3组,纠正胎龄足月时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6月时行婴幼儿发育智能(CDCC)测试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孕周和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以NBNA评分>35分者为正常,自然早产组、医源性早产组、胎膜早破早产组3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纠正胎龄6月CDCC测试,以PDI和MDI测试在85分以上为正常,自然早产组PDI、MDI正常率最高,与医源性早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胎膜早破早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的预后与早产病因相关,在早期运动和智能发育方面自然早产预后优于医源性早产组和胎膜早破早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蛋白质对早产儿早期生长的影响。【方法】对62例早产儿进行临床总结,根据出生2周内摄入蛋白质不同量进行分组,平均摄入蛋白质≥3 g/(kg.d)为高蛋白质组,而蛋白质<3 g/(kg.d)为一般蛋白质组。比较两组早产儿2周时体重、体重增长速度、早期行中心静脉营养等情况,并对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第1周和第2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lindingprotein-3,IGFBP3)、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比较。对早产儿2周内体重增长速度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出生2周内,早产儿的体重、体重増长速度以及第1、2周血IGF-II、GFBP3水平,高蛋白质组均比一般蛋白质组高(P<0.05);高蛋白质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速度达到理想体重增长(15 g/(kg.d);高蛋白质组早产儿早期行中心静脉营养比例较一般蛋白质组高(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第1、2周BUN、SC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影响早产儿体重增长速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摄入蛋白质的量。【结论】对早产儿进行早期营养干预,有利于其早期生长,达到理想生长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叶酸及维生素B12在强化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在早产儿贫血中的防治作用。 【方法】 将2006年1月—2010年5月间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69例,首先按出生体重分为两组;1 000 g≤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8例为第一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Ⅰ26例,对照组Ⅰ22例;出生体重<1 00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21例为第二组,并随机分为治疗组Ⅱ11例,对照组Ⅱ10例,两组均于生后第7天给予EPO 250 U/(kg·d),3次/周,共6周,同时加服铁剂[元素铁3~5 mg/(k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叶酸[200 μg/(kg·d)],以及维生素B12[30 μg/(kg·周)]。对照组未予强化叶酸及维生素B12。 【结果】 6周后治疗组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平均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超低出生体重儿组的疗效较极低出生体重儿组更显著。 【结论】 叶酸及维生素B12可加强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且出生体重愈低,疗效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胎龄早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差异,为开展早产儿个性化干预措施,促进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天津市东丽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高危儿门诊管理并随访的119例早产儿,按照胎龄不同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32周)43例和中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2周)76例。首次管理后,定期随访监测,在矫正6月龄和12月龄分别测量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指标,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测试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两组早产儿矫正6月龄和12月龄时,早期早产儿身长低于中晚期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早产儿体重、头围与早期早产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早产儿MDI和PDI均高于早期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早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均落后中晚期早产儿,尤其是存在宫内发育迟缓的小于胎龄儿(SGA)更是早产儿保健中的关需要关注的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足量蛋白质摄入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rith weight infant,VLBWI)早期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将出生体重1 000~1 500g并治愈出院的61例VLBWI随机分为研究组[n=31,氨基酸2.0g/(kg·d)开始,1.0g/(kg·d)递增]和对照组[n=30,氨基酸0.5~1.0g/(kg·d)开始,0.5g/(kg·d)递增],比较两组蛋白质、能量摄入情况及蛋白/能量比,血生化指标、体格增长及合并症等,并对两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及蛋白/能量比与体格增长速率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体重下降幅度比对照组低(6.2%vs 9.5%),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比对照组早(6dvs10d)(P均0.05);平均每周头围增长速率比对照组快[(0.75±0.32)cm vs(0.45±0.25)cm)](P0.05);每日平均体重增长速率比对照组快[(22.3±3.2)g/kg vs(15.1±2.3)g/kg(P0.05);平均每周身长增长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7天总热卡及蛋白质摄入、蛋白/能量比与恢复出生体重后每日平均体重增长速率及平均每周头围增长速率呈正相关(均P0.05)。两组患儿平均血清总胆汁酸及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平均白蛋白水平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足量蛋白质摄入能够降低VLBWI出生早期的体重下降幅度,更早恢复至出生体重,加速住院期间的体重及头围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1岁内不同胎龄早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差异。方法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出生146例早产儿,根据出生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胎龄32周)和中晚期早产儿(胎龄≥32周),其中早期早产儿65例,中晚期早产儿81例;要求研究对象矫正月龄1~6、8、10及12月进行随访,生长发育评价使用Z值(Z score)评价,生长标准选用WHO 2006生长标准,对其0~12月内的体重、身长及头围分别进行Z值评估并分析,计算年龄的身长Z值(Z score of length for age LAZ)、年龄的体重Z值(Z score of weight for age WAZ)、身长的体重Z值(Z score of weight for length WLZ)和年龄的头围Z值(Z score of head circumference HCZ);分别于矫正6月龄和12月龄采用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试随访对象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结果两组早产儿男女构成比和出生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2周早产儿矫正6月龄和12月龄LAZ低于≥32周早产儿;32周早产儿矫正6月龄WAZ低于≥32周早产儿;32周早产儿矫正6月龄WHZ低于≥32周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早产儿HCZ各月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矫正后得分,32周早产儿6月龄和12月龄MDI低于≥32周早产儿,12月龄PDI亦低于后者。结论早期早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状况落后于中晚期早产儿,应重视不同胎龄的早产儿保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营养摄入与其体重增长速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1-2012年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和营养资料。按体重增长速率将患儿分为低体重增长组、适宜体重增长组和高体重增长组,比较三组的临床营养摄入情况。结果 14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长速度中位数为12.77 g/(kg·d),住院时间中位数为48 d;高体重和适宜体重增长组的住院天数、静脉氨基酸开始使用时间和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均小于低体重增长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肠外营养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用量呈递减趋势。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的体重增长速度与营养摄入状况和住院时间密切相关,加强肠内外营养,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校正胎龄12月时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度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早产儿108例, 分为早期干预组 (A组)57例和内对照组(B组)51 例, 并随机选择在该院同期出生的足月儿49例为外对照组(C组)。A组给予早期综合干预指导与训练, B、C组只接受常规育儿指导, 在校正胎龄12月时做CDCC测查, 比较三组婴儿测查结果。结果 校正胎龄12月时A组婴儿智力发育指数(MDI)(109.40±8.66)显著高于B组婴儿(101.35±14.67)(t=3.516, P=0.001);A组婴儿运动发育指数(PDI)(98.89±10.84)显著高于B组婴儿(93.69±15.82)(t=2.013, P=0.047);A组MDI与C组M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1, P=0.068), A组PDI显著高于C组(t=4.535, P<0.001);A组婴儿MDI≤69分和PDI≤69分的发生率均为0%, 均低于B组婴儿(7.8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43, P=0.047)。结论 1岁以内对早产儿实施早期综合干预可促进早产儿1岁时智能发育, 减少智力低下和运动低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肖珮  徐晓娟  余占章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542-2543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优甲乐治疗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对其生长发育的益处。方法:选择因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120例,按年龄3周为一层次、体重0.5 kg为一层次、胎龄3周为一层次分为治疗组(给予优甲乐治疗)60例和观察组(未给予优甲乐治疗)60例。观察治愈后6个月两组早产儿身长、体重、头围,并对两组早产儿进行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评价。结果:治疗组早产儿经优甲乐治疗甲状腺素水平升至正常6个月后身高、体重、头围生长落后发生率分别为6.7%、10.0%、8.3%均比观察组15.0%、16.7%、1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儿MDI、PDI>90的分别为85.0%、81.7%均比观察组65.0%、6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优甲乐治疗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对其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益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早产儿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以及体格发育状况调查,了解早产儿出生早期和出院后能量和营养素摄入的特点以及与体重增长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41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计算住院期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的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后体重增长速率;计算达到早产儿能量推荐摄入标准(RDIs)的时间,比较宫内发育迟缓(IUGR)与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率;按照出生胎龄≥34 周或<34 周分为两组,分别比较两组之间体重增长情况、EUGR 的发生率;对所有新生儿出院后3个月内进行门诊随诊,比较不同喂养组发生EUGR的情况。结果 1)该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中位时间为13.2 d,恢复至出生体重后体重增长速率中位数为16.7 g/(kg·d),达到RDIs的中位时间为10.6 d;2)出院时EUGR 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出生时IUGR发生率(46.1% vs.17.7%,P<0.01),出院时胎龄<34 周组EUGR 的发生率高于胎龄≥34 周组(P<0.05);3)141名早产儿出院3个月时EUGR 的发生率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出院后母乳+母乳强化剂喂养以及母乳+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PDF喂养的早产儿在出院3个月时EUGR发生率低于纯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纯母乳、纯足月儿配方奶、母乳+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P<0.05),胎龄<34 周与胎龄≥34 周早产儿在出院3个月时EUGR 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P>0.05)。结论 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容易出现EUGR,且不能在短期内改善,胎龄越小EUGR发生率越高,出院后以母乳加母乳强化剂或母乳加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者EUGR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阮世晓  刘晓  张文华 《现代医院》2012,12(4):154-156
探索早期干预措施对早产儿体格智能发育的影响,减少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和智能落后的发生。方法对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本院出生的早产儿随机抽取200例,并且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另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出生的足月儿100例作为足月组。干预组儿童生后定期进行一系列早期干预措施至2岁。三组儿童均于1岁、2岁时进行体格和智能发育检测。体格检测包括体重、身高和头围的测量,智能发育检测指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手册(CDCC)进行智能和运动测试得出智能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干预组1岁时身高优于对照组,2岁时身高、体重和头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与足月组无显著差异;干预组1岁、2岁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且与足月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干预措施可促进早产儿的身高、体重、头围、智力和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生后2周营养摄入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 50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