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注射用兰索拉唑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对象采用该品种原研企业日本武田公司与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共3批。方法将两个厂家生产的注射用兰索拉唑与4种输液按临床应用配伍,在室温条件下,观察溶液颜色及pH值并采用HPLC法测定配伍后12h内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结果结合注射用兰索拉唑临床使用方法,在室温条件下,注射用兰索拉唑与0.9%氯化钠溶液配伍后,6h内颜色无变化,pH值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含量>99.3%高于其他配伍溶液,有关物质在1%以下低于其他配伍溶液。结论临床使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时,最好与0.9%氯化钠配伍使用,在6h内使用完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液分别在室温、光照、4 ~8℃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溶液的变化.方法:模拟临床用药,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五厂家生产的15批次注射用兰索拉唑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配伍后在三种条件下放置,对兰索拉唑含量、pH、澄清度和不溶性微粒数进行测定,对含量、pH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五厂家15批次的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溶液在三种条件放置8h后含量均在90%以上;pH随时间逐渐减小,8h均能维持在pH 9左右;室温光照条件下配伍溶液8h出现浑浊;10 μm和25μm微粒数4h内基本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临床上可按说明书配伍使用,但建议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放置在阴凉处并尽快使用.  相似文献   

3.
苯唑西林钠在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景  陈方亮 《中国药师》2006,9(7):639-641
目的:考察常温下(25℃)6h内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HPLC法测定配伍后苯唑西林钠的含量变化,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变化。结果:苯唑西林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有良好的稳定性,在10%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性较差。结论:注射用苯唑西林钠与输液配伍时应首选0.9%氯化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可配伍,但宜在3h内滴完,与10%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尽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程敏毓  刘放 《中国药业》2010,19(8):27-29
目的研究室温6h内注射用吡拉西坦与5%葡萄糖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吡拉西坦与3种输液配伍后6h内吡拉西坦的pH及含量变化,同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结果在室温条件下,注射用吡拉西坦与3种输液配伍6h后,外观、pH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吡拉西坦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5.
刘留成  赵俊 《中国药师》2009,12(1):75-77
评价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在4种常见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临床常规剂量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在不同温度(4℃,25℃,37℃)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点输液中雷贝拉唑钠含量,观察外观、不溶性微粒以及pH变化。结果:不同条件下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颜色、不溶性微粒、pH、雷贝拉唑钠含量基本无变化;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在37℃条件下8h内含量及pH差异较大,溶液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淡黄色。结论: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可以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不宜在高温下放置,只宜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质子泵抑制剂(PPI)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选择室温(25 ℃)条件下,考察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后在0 h、2 h、4 h、6 h、8 h的外观及pH值,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含量变化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率。结果 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后立即发生颜色变化并且随着配伍时间延长逐渐形成沉淀,配伍后溶液的pH值略下降较明显,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含量在0 h分别下降83%、76%、83%,配伍后溶液的溶血率明显增加。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注射用兰索拉唑存在配伍禁忌,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与PPI类药物同时使用,如因病情需要在使用前后应冲洗输液管路。  相似文献   

7.
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2种不同规格的注射用头孢地嚎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分别配伍,分别测定配伍液在室温条件下放置0、1.5、3、4.5、6h的外观性状、pH值、溶液颜色及澄清度、含量、有关物质和聚合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输液配伍后,在室温下放置6h外观性状稳定,pH值、溶液颜色及澄清度、含量、有关物质和聚合物的变化均不显著。结论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输液配伍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6h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注射用兰索拉唑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在室温条件下测定样品放置不同时间后兰索拉唑的含量、pH、不溶性微粒、颜色及澄清度;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观察时间内,两个厂家生产的样品溶液中,兰索拉唑的浓度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溶液的pH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10、25 μm不溶性微粒数在4h内均基本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颜色均未发生变化,保持澄清.结论 注射用兰索拉唑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应放置在阴凉处并尽快使用;两个厂家生产的注射用兰索拉唑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兰索拉唑的含量、pH、不溶性微粒、溶液颜色、溶液澄清度等方面的制剂水平相同.  相似文献   

9.
头孢地嗪钠与5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选亮  陈碧 《中国药业》2008,17(12):22-23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地嗪钠在5种常用输液(灭菌注射用水、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输液中头孢地嗪钠的含量,考察混合液的外观性状和pH值变化。结果头孢地嗪钠和5种输液混合后,在室温4h内配伍溶液的外观性状、pH值无明显变化。头孢地嗪钠含量仅有微小变化。基本保持稳定。结论室温4h内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5种输液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0.
注射用阿魏酸钠与4种输液的配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阿魏酸钠(注射用心血康)在4种输液(即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0-18h内不同时间注射用阿魏酸钠的含量及吸收曲线,并测定pH值,同时观察配伍液的酸钠的含量及吸收曲线,并测定pH值,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结果:注射用阿魏酸钠在室温下在4种输液中配伍后18h内吸收曲线、pH及外观几无改变,含量在18h内未低于标示量的95%。结论:注射用阿魏酸钠在室温下在4种输液中配伍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在4种不同包装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在聚氯乙烯(PVC)输液袋、聚丙烯(PP)塑料输液瓶、非聚氯乙烯(NPVC)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及玻璃瓶包装输液中的稳定性差异。方法将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分别以0.9%氯化钠及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于PVC输液袋、PP塑料输液瓶、NPVC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及玻璃瓶中,各于4℃、25℃条件下放置,并于0、0.5、1、2、4、6h时取样,观察外观,测定pH值,另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在各温度条件下于4种包装输液中各检测项目均无明显变化,4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仅25℃时在PVC输液袋装5%葡萄糖注射液中浓度下降超过10%。结论临床上应避免头孢噻肟钠在高温下于PVC输液袋装5%葡萄糖注射液中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生脉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0.9%氯化钠注射液(0.9%N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SLR)调配后成品输液的稳定性。方法洁净条件下,生脉注射液用上述5种输液调配为成品输液,室温(25℃)8 h 内观察成品输液的性状、pH、不溶性微粒数及 HPLC 法检测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变化。结果5种成品输液的外观、pH 及五味子醇甲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用5%GS、10%GS、0.9%NS 和 GNS 调配的成品输液,4 h 内不溶性微粒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但用 SLR 调配的成品输液不溶性微粒不符合其规定。结论生脉注射液可以用5%GS、10%GS、0.9%NS 或 GNS 调配为成品输液,并在4 h 内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非聚氯乙烯(PVC)多层共挤膜输液袋、聚丙烯(PP)输液瓶和玻璃瓶3种材质输液容器对盐酸博来霉素的吸附性。方法:取相同量的盐酸博来霉素加入3种包装材质的2种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混合均匀后分别于0、6、24、48h时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与0h时浓度相比计算相对百分含量。结果:48h时,溶媒分别为5%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时,在PP输液瓶中,盐酸博来霉素A2、B2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90.81%、89.56%和55.65%、82.4%;而在另2种材质包装的2种溶媒中,盐酸博来霉素A2、B2相对百分含量均大于95%。结论:3种材质中,以PP输液瓶对盐酸博来霉素吸附性最强,尤其是在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时;临床使用该药时应避免选用该材质输液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在不同溶媒中的稳定性及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配伍情况。方法:用光阻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在5种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放置8 h内,配伍液中栀子苷含量的变化,并比较配伍前后pH值的变化。模拟临床条件观察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与热毒宁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情况。结果:热毒宁注射液与上述5种输液配伍后,微粒数均有所增加,其中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pH值和栀子苷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热毒宁注射液与上述头孢菌素类药物配伍后均有可见物生成。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输液中应注意不溶性微粒情况。热毒宁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利用光阻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10%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分别与上述注射液配伍放置8h内栀子苷及绿原酸的含量变化,以及溶液外观和pH值的变化。结果热毒宁注射液与上述3种输液配伍后,微粒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8h内pH值以及栀子苷、绿原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而与10%葡萄糖溶液配伍4h后pH值及绿原酸含量显著改变(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不宜配伍,与其余注射液配伍应注意不溶性微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0.9%氯化钠注射液(NS)、5%葡萄糖注射液(5%G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乳酸钠林格注射液(SLR)和灭菌注射用水(SW)调配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成品输液的稳定性。方法:用上述5种输液调配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考察室温条件下12 h内成品输液的外观性状(颜色、丁达尔效应)、pH值、渗透压、浊度、不溶性微粒数和紫外吸光度值的变化。结果:5种输液调配的成品输液的外观均澄清透明,未产生丁达尔效应;除GNS调配的成品输液pH在12 h为3.86,其余各组的pH值均在《中国药典》输液标准范围;除SW调配的成品输液渗透压接近0,其余各组渗透压符合相关要求;浊度变化符合要求;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紫外吸光度值变化不超过10%。结论: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可以使用NS、5%GS、GNS、SLR和SW调配,GNS调配的成品输液应在6 h内使用,SLR调配的成品输液应在8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Attainment of intragastric pH < 6.0 may require high-dose continuously infused proton pump therapy. AIM: To assess the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dose-responses of continuous infusion regimens of lansoprazole. METHODS: Healthy adult subjects were assigned to lansoprazole 60-mg intravenous bolus, followed by 6-mg/h continuous infusion; a 90-mg intravenous bolus followed by 6-, 7.5-, or 9-mg/h continuous infusion; or placebo. RESULTS: Mean intragastric pH values for lansoprazole regimens ranged from 4.8 to 5.2 (0-24 h), 5.5 to 6.0 (>24 to 48 h) and 5.2 to 5.6 (0-48 h). Within these three intervals, the percentages of time intragastric pH exceeded 4, 5 and 6 ranged from 65% to 96%, 54% to 88% and 30% to 61% respectively.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dose-independent with steady-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s achieved within 6-12 h postdose and maintained over 48 h. The mean systemic clearance of lansoprazole was lower in CYP2C19 heterozygous metabolizers than in homozygous extensive metabolizers (9.2 vs. 16.5 L/h), with substantial variability resulting in overlapping ranges of clearance values for both subpopulations. All lansoprazole regimens were well-tolerated. CONCLUSIONS: Lansoprazole administered as a 60-mg intravenous bolus followed by 6-mg/h continuous infusion produced intragastric pH effects comparable with those of higher dosage regime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氟尿嘧啶与5种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在Y型输液通路中的相容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模拟Y型输液通路的临床实际情况,在室温(25±2)℃不避光环境下,在氟尿嘧啶注射液以常用稀释液配置的药液中,再分别加入临床单次常用量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埃索美拉唑钠、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钠和雷贝拉唑钠配置后药液,等体积混匀后,共得10种配伍液。对配伍液在配置后0 h(配置后5 min内)、0.5 h、1 h、2 h和4 h的外观性状、pH值、氟尿嘧啶含量进行考察。结果: 10种配伍液在4 h内保持无色、澄清,未见有气泡、紊状物和沉淀等产生,不溶性微粒、pH值与配伍液中氟尿嘧啶含量符合配伍要求。结论: 氟尿嘧啶与5种不同的PPI可通过Y型输液通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玻璃瓶、聚丙烯塑料瓶(PP)、聚氯乙烯软袋(PVC)、非聚氯乙烯复合膜软袋(NPVC)4种包装材料在葡萄糖和氯化钠两种溶媒大输液中对注射用美罗培南的吸附情况。方法将注射用美罗培南与4种不同材料包装的50g·L-1葡萄糖注射液及9g·L-1氯化钠注射液分别配制成配伍液,在室温(25℃)和5℃条件下,于0,1,2,3,4,5,6,7和8h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美罗培南的含量,并观察其颜色变化。结果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4种包装材料对美罗培南的吸附性无显著差异(P>0.05),PVC软袋中溶液在5℃时放置8h后、室温时放置5h后变成微黄色,PP塑料瓶中溶液在室温放置7h后变成微黄色,其余颜色无变化。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PVC软袋的吸附性大于PP塑料瓶和非PVC复合膜软袋,差异显著(P<0.05),PVC软袋中溶液在5℃和室温时均放置8h后变微黄色,其余颜色无变化。结论非PVC复合膜软袋是较理想的输液包装材料,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