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黑龙江医学》2017,(6):548-552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肾癌的CT、MRI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癌,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其中20例同时行MRI检查,比较各肾癌亚型的CT、MRI平扫表现及强化程度、方式。结果透明细胞癌67例,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嫌色细胞癌4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3例,Xp11.2易位性/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1例;CT平扫显示直径<3 cm肿瘤呈均匀的等、稍低密度影,直径>3 cm的肿瘤以等/稍低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影;MRI显示为T1WI低、等信号影,T2FS高或混杂高信号影,DWI呈混杂高信号影。CT、MRI增强扫描显示透明细胞癌、多房囊性肾癌的实性部分和Xp11.2易位性/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呈"速生速降型"明显强化;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多房囊性肾癌间隔呈"延迟持续性"轻中度强化。结论不同病理亚型肾癌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行螺旋CT、MRI平扫、增强扫描对诊断、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肾癌表现以圆形、类圆形、稍低密度影为主,边界较清楚有11例;28例位于肾实质外围可凸出肾轮廓之外;低密度为液化坏死17例。较均匀等密度3例,稍低密度或稍高密度4例;伴有出血及钙化呈等高混杂密度影7例,病灶呈囊性者2例,肾周脂肪间隙受侵模糊12例。增强后实质成分强化,液化坏死区无强化。对减薄后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显示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内充盈缺损及动静脉瘘。术后病理为肾透明细胞癌2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结论:肾细胞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对肾细胞癌影像特征的显示及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患者的CT资料,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其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及病理基础。结果 CT发现21例共22个肾脏癌块,其中呈等低混杂密度及略低密度团块12例,等密度团块8例,略高密度团块1例,18例癌灶内见坏死区,1例见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16例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CT值升高30~70 Hu。略有强化呈稍高密度4例,无明显强化1例。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不同层度减退,排泄期20例病灶强化进一步降低,有5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肾癌的CT表现与其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增强扫描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临床定性诊断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病理基础。结果:CT平扫中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6例,稍高密度3例,混杂密度12例。增强扫描皮质期18例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3例无明显强化。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有10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肾癌螺旋CT增强扫描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对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准确地对肾癌进行术前分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147例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相对比.结果:12个乳头状肾细胞癌直径为2.5~ 14.0cm,平均为(4.5±3.3)cm, 其CT表现特点为:平扫肿瘤密度较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肾皮髓期强化程度明显弱于肾皮质.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特点为平扫肿瘤密度较均匀或不均匀或混杂,增强扫描肿瘤均强化不均匀或欠均匀,皮髓期呈明显强化或显著强化.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不同,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表现.方法 27例肾细胞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并在工作站行MPR图像重建,分析肾细胞癌的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7例肾细胞癌中,透明细胞癌22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3例.3种类型肾癌CT平扫肿块主要表现为等、低或高低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各期,透明细胞癌的CT值均高于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但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的CT值在增强扫描各期均无明显差异.乳头状肾癌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或较均匀轻中度强化,在皮质期强化不明显,而在实质期却能很清楚显示.嫌色细胞癌多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显示肾细胞癌肿块的强化方式,对肾细胞癌亚型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直径小于3cm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与MRI表现,探讨其与肾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直径小于3cm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MRI检查。结果 15例直径小于3cm的肾血管平清肌脂肪瘤均为单发病灶,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脂肪成分,CT平扫除3例呈等密度外,余均呈略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在肾皮质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仍较明显并见延迟强化。MRI显示所有肿瘤边界清晰,无包膜,在T2WI上呈低信号,DWI上扩散不受限。结论直径小于3 cm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较为典型的CT、MRI表现,术前可以与肾癌作出鉴别,能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肾切除。  相似文献   

8.
任增光 《中原医刊》2011,(19):113-114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小肾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6例CT发现6个突出肾轮廓的癌块,呈等密度4例,低密度1例,略高密度1例;l例癌灶内见坏死区,1例见钙化。三期增强扫描于动脉期肿瘤实质中度一明显强化5例,强化程度CT值〉40Hu,其中1例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轻度强化1例。实质期肿瘤病灶密度迅速降低,排泌期病灶均低于实质期密度。结论利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密度、边缘及强化程度的特征性表现,对小’肾癌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44例肾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对17例病理证实的肾癌CT所见详细总结讨论,提出肾盂癌与肾实质癌的鉴别要点。CT诊断肾占位性病变,主要依据肾大小、外形轮廓和肾实质衰减密度的改变。肾癌CT扫描可见肾影增大,轮廓不整,肾盂、肾盏受压变形,瘤块内钙化,肿瘤衰减密度与正常肾实质相似。CT分辨瘤块内组织密度较灵敏。肾盂癌位于肾中部,肾普遍增大,瘤块密度与肾实质近似,有肾盂肾盏积水等改变;肾实质癌肿块局限,一般无肾盂积水,瘤块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本文对26例肾囊肿CT表现进行描述,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07年5月收治的31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小肾癌(≤3cm)的螺旋CT资料。结果31例小肾癌病灶中平扫低密度(低于同层面肾皮质密度)23例,等密度3例,高密度5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期)23例呈明显全瘤性均匀强化,其中幅度等于或稍高于肾皮质13例,10例稍低于肾皮质,12例呈不均匀强化,3例呈明显边缘强化,1例强化不明显。静脉期(皮髓质分界期)病灶强化区强化程度稍低于肾皮质。髓质期及肾盂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结论螺旋CT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多数小肾癌动脉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肾孟期呈更低密度,呈“快进快退”表现,这一强化形式有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不典型肾癌CT表现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8例不典型肾癌均经CT检查和病理证实。结果不典型肾癌的CT表现:①肿块呈囊状改变;②肿块向肾盂内生长,酷似肾盂癌;③肿块直径小于3 cm,平扫呈圆形略高密度灶;④平扫时,肿块未显示,仅表现为肾下极边缘毛糙;⑤平扫和增强扫描其密度变化较小,表现为不规则片状略低密度灶。结论CT增强扫描有助于肾脏病变的发现和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在无痛性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肾癌(直径<3.0 cm)15例及误诊3例的患者的螺旋CT资料.结果:肾癌15例,高密度肾囊肿1例,错构瘤1例,单发性肾转移瘤1例.诊断准确率为83.3%(15/18).小肾癌螺旋CT表现有两点,其一,CT平扫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软组织结节、无钙化及脂肪组织12例,中心有坏死、微量脂肪变2例,呈囊性改变1例;肿瘤表面模糊不清12例,清晰而不锐利2例,边缘相对光整1例.其二,增强扫描显著强化15例(△CT值>40 Hu).误诊3例有相应表现.结论:利用螺旋CT观察病灶的密度及强化等特征性表现,可为无痛性小肾癌的诊断提供可资借鉴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84~1998年共收治肾癌72例,其中肾偶发癌24例,占33.3%,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32~66岁,平均46.5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肿瘤直径 1.5~11.5cm, 其中<3cm7例,3~5cm14例,>5cm3例.按Robson分期Ⅰ期21例,Ⅱ期2例,Ⅱ期1例.13例为体检发现,11例为与肾癌无关的其它疾病检查时发现.24例行B超检查其中22例明确诊断 ;2 0例行CT检查明确诊断:IVU6例,2例见肾盂受压.8例有假包膜存在.透明细胞癌18例,颗粒细胞癌4例,混合性癌2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癌的CT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的CT表现。结果肿瘤≤3cm 5例,>3cm 12例,均匀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10例,肿瘤钙化2例,分叶11例,周围侵犯2例。结论CT对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征象,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多期螺旋CT扫描资料。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典型肾癌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肾肿块,多为等或稍低密度,巨大者呈混杂密度,小肾癌(直径≤3 cm)可有假包膜。增强扫描皮质期显著强化54例,轻中度强化33例,实质期肿瘤密度迅速减低,肾盂期肿瘤密度进一步减低。三期增强扫描易于显示肾周筋膜、肾盂、肾盏侵犯,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及淋巴结、邻近器官转移。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很好显示肾癌病灶内造影剂"快进快退"和假包膜等特征性表现,还可准确进行分期,为指导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癌的CT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的CT表现。结果肿瘤≤3cm 5例,〉3cm 12例,均匀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10例,肿瘤钙化2例,分叶11例,周围侵犯2例。结论CT对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何萍霞 《吉林医学》2013,34(6):1099
目的:分析与探讨不典型肾癌的CT诊断方法与表现,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水平。方法:选择不典型肾癌患者共2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CT检查和病理证实病情。对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不典型肾癌的主要CT表现如下:肿块呈现囊状变化,肿块向肾盂内部生长故图像上类似肾盂癌,肿块直径较小,多小于3 cm,形状为圆形,平扫显示为高密度灶,且出现肾下极边粗糙的现象,增强扫描显示密度变化小,为略低密度不规则灶。结论:采用CT诊断不典型肾癌时,建议采取增强扫描,以提高不典型肾癌的诊出率,为医生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B超和CT检查的普及 ,患者在无症状情况下早期发现肾癌的机率增加。在收治的 40例肾癌中有 8例为肾偶发癌 ,8例病人 3年和 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 87 5 %和 75 %。结果提示肾偶发癌与有典型症状肾癌相比 ,存活时间长 ,癌肿小 ,较局限 ,病理分期低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扫描在不同类型肾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在不同类型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66例肾癌病例资料,就不同类型肾癌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典型肾癌39例,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可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其内轻度不均匀强化,可侵犯肾盏或肾盂,并在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形成瘤栓;囊性肾癌16例,CT表现为不规则较低密度区,其内不均匀轻度强化;小肾癌8例,CT表现为局限性突出于肾轮廓之外的小结节影,其内强化明显;双肾癌3例,CT表现同小肾癌。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有效地诊断各种类型的肾癌。  相似文献   

20.
丁洪彬  田为中  张波 《西部医学》2012,24(2):373-374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影像资料。11例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左肾5例,右肾6例,最大径2.1~12.1cm,平均4.6cm。11例CT检查中,7例病灶平扫呈等密度,3例为略高密度,1例为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后11例肿瘤均呈轻至中度强化,密度低于肾实质,2例肿块内见稍低密度影。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为正确诊断本病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