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252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A组114例和B组138例进行对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记录性别、年龄及病程,计算体重指数(BMI),并测血压(SBP,DBP)、血糖(FBG、P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DBP、FBG、TC、HbA1C、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糖尿病痛程、SBP、PBG、TG、LDL-C、尿微量白蛋白(MAU)、尿酸(UA)、CRP(C反应蛋白)A组明显高于B组(P〈0.05),HDL-C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及血尿酸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紊乱,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64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 DF组64例和非糖尿病足(NDF)组56例,比较两组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踝肱指数(ABI)差异.结果:DF组的年龄、病程、HbA1c、LDL、SBP、DBP水平均显著高于 NDF组(P<0.05),DF组的ABI显著低于NDF组(P<0.05).结论:高龄、病程长、血糖、血脂、血压控制不良等是促进DF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577例,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不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NLEAD组,472例)和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LEAD组,10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和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 LEAD组年龄、病程、吸烟率、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肌酐(Cr)及UACR高于NLEAD组,而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NLE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年龄、病程、SBP、HbA_1c、Cr和UA呈正相关,与eGFR和ABI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LDL-C和UACR是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UACR升高提示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增大,定期监测UACR有助于早期预防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86例,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股动脉有无斑块将其分为斑块组、无斑块组两组,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超敏C反应蛋白(CRP)等。结果经超声检出股动脉斑块形成者占83.3%(155/186)入斑块组。两组间年龄、病程、SBP、FPG、PPG、HbA1c、TG、ApoB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病程、SBP、PPG、TG和CRP的增高是老年2型糖尿病股动脉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股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且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严格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 25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肾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DN组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非DN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程、吸烟、BMI、SBP、SUA、HbA1c、TG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肾病的危险因素有病程、吸烟、BMI、SBP、SUA、HbA1c、TG;建议早期对高危人群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筛查及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已经确诊的95名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合并高血压发生把患者分为糖尿病组(A)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B),把这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 I)、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 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吸烟、饮酒、合并糖尿病肾病(DN)、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B组有更高的年龄、HbA lc、FBG,病程更长,另外吸烟、合并DN和DR的比例也较高,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 lc、FBG、吸烟、合并DN、合并DR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糖、吸烟、微循环障碍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严格血糖控制、戒烟、改善微循环是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冠心病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把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有34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有重症冠心病,作为试验组;另外30例只单纯有2型糖尿病,作为对照组。对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病程及不良嗜好等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血压、血糖、24h尿蛋白、胰岛素、血脂、尿酸等进行监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舒张压及总胆固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并发重症冠心病组的吸烟率、病程、体质量指数、空腹及饭后2h血糖、收缩压、胰岛素、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2型糖尿病并发重症冠心病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发生与吸烟、病程、体质量、血压、血糖、胰岛素、血脂及尿酸和尿蛋白等关系密切,临床上应尽早给予干预措施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及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冠心病,本研究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研究自我护理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我们连续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423例,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182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241例。采集两组患者的病史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这些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关键危险因素,并探讨自我护理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控制差、肾功能减退等是糖尿病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对于这些危险因素,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之间的自我护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控制差、肾功能减退等因素与冠心病的关联密切。积极的自我护理能够有效干预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焦虑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PD患者,记录患者性别、起病年龄、病程、初始症状、改良H-Y分级、MDS-UPDRS-Ⅲ评分、是否伴发不安腿综合征(RLS)、贝克焦虑量表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方法分析PD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263例PD患者,合并焦虑65例(24.7%),其中女性占36例。病程越长、H-Y分级和MDS-UPDRS-Ⅲ评分更高、伴发RLS的患者更易发生焦虑(P<0.05),与起病年龄、文化程度、初始症状等方面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病程更长、运动功能更严重、合并RLS是PD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T2DM合并脑梗死(试验组)58例和单纯T2DM(对照组)62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试验组在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C-反应白(CRP)、血脂及血压等检测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T2DM脑血管事件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加强对多种危险因素的防控.才能预防T2DM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对455例无脑卒中及脑卒中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血脂、血糖、尿酸。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年龄、病程、血压、血脂、血糖、尿酸与其相关性。结果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为33.2%,动脉总狭窄率为11.21%。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频数最高,其次为颈内动脉虹吸段(CS)。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狭窄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组年龄、病程、收缩压、血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较非狭窄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非狭窄组低;随年龄、病程、尿酸水平增高,血管狭窄程度增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尿酸、HDL-C、血糖与血管狭窄密切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发生在MCA和CS,年龄、病程、UA、血糖升高及HDL-C降低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M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T2DM患者3 251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合并MS、未合并MS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不同性别T2DM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结果 (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男性T2DM患者发生MS的保护因素;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脂(TG)、血尿酸(SUA)、合并肾病均是男性T2DM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2)HDL-C是女性T2DM患者发生MS的保护因素;年龄、BMI、SBP、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是女性T2DM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不同性别的患者,在筛查T2DM患者合并MS时,应侧重其高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的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及血尿酸等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脑梗死组的年龄、病程、高血压、空腹血糖及血清尿酸明显高于糖尿病非脑梗死组 (P <0 0 5 ) ,病程、空腹血糖及舒张期血压、血清尿酸 4个因素与 2型糖尿病脑梗死发生有关。结论  2型糖尿病易并发脑梗死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 ,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相关危险因素及DPN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736例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分为DPN组(n=450)和单纯T2DM(SDM)组(n=286)。分析两组病程、有无合并高血压、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NSE与DPN发生的相关性及NSE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住院T2DM患者DPN的患病率为61.1%。与SDM组相比,DPN组T2DM病程较长、高血压比例较高、年龄较大(P0.05);两组NS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示,T2DM病程、年龄、HbA1c是DPN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示,DBP、BMI与NSE水平独立相关(P0.05)。结论:T2DM病程长、高龄、HbA1c水平高可导致DPN的发生;NSE可能不是DPN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收集296例2型糖尿病病人中54例合并冠心病和242例非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有关危险因素(年龄、病程、血压、餐后血糖、家族史及血生化指标等)的研究。[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比较,年龄、舒张压、C反应蛋白及冠心病家族史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冠心病家族史。[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年龄、舒张压、C反应蛋白及冠心病家族史有关。护理人员应重点评估2型糖尿病病人的年龄和家族史、监测C反应蛋白及舒张压,以防止并发冠心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HD)的老年患者在急诊科观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观察的880例2型DM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CHD将患者分为CHD组(共318例)和无CHD组(共56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2型DM老年患者CHD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与无CHD组比较,CHD组年龄较高(79±7 vs73±8岁P0.05),DM病程较长(16±7 vs 12±7年,P0.05),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较高(7.8±1.5%vs 6.8±1.2%,P0.05),收缩压(SBP)较高(160±17 vs138±15mm Hg,P0.05),CHD阳性家族史和DM阳性家族史的发生率较高(P值都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DM病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Hb A1c水平、CHD家族史和合并脑卒中是2型DM老年患者发生CHD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在急诊科观察的2型DM老年患者合并CHD时表现出多种危险因素并存,临床上要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重视对病程长、有CHD家族史、合并脑卒中的DM患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足(D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56例T2DM患者分为DF组和非糖尿病足(NDF)组,比较两组年龄、病程、吸烟史、FPG、2hPG、HbA1c,FIB、TC、TG、HDL-C、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差异。结果:DF组的年龄、病程、吸烟史、FPG、2hPG、HbA1c、FIB、TC、LDL-C、SBP水平均显著高于NDF组(P〈0.05)。结论:年龄大、病程长、吸烟以及血糖、血脂、血压控制不良是促进DF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社区护理方法.方法:将205例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DR组(158例)与非DR组(47例),对其基本情况如年龄、病程、血压及空腹血糖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DR发生的相关因素,针对病变因素实施相应的社区护理干预.结果:DR组糖尿病病程更长,尿素、尿酸、血压、WBC、中性粒细胞更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与非DR组比较年龄的构成和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R患者在社区实施降糖治疗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有效控制血糖、血压和预防DR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血糖水平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军区驻京干休所中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62例作为观察组,分析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疾病的患病情况,以及血糖与血脂、血压、血尿酸(UA)、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同时随机选取非糖尿病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率分别为66.8%、69.5%、19.8%,吸烟率为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三酰甘油(TG)、BMI水平明显升高(P<0.01);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舒张压(DBP)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UA、收缩压(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rson相关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空腹血糖(FPG)与TG呈正相关(r=0.191,P<0.01),餐后血糖(POST)与TG、SB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8,0.276,P<0.01),TG对血糖的影响力大于SBP。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疾病患病率高,TG、SBP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秦国芬  罗兴林 《临床荟萃》1997,12(8):369-370
我们观察40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血脂、血糖和肾功能,探讨血尿酸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意义.1 对像1.1 冠心病组(CHD)1994~1995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40例,WHO诊断标准,其中合并高血压病15例,无肝肾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男26例,女14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8±8.4岁.1.2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CHD DM)30例是同时期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根据WHO冠心病和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肝肾疾病及痛风.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5岁,平均56.3±6.3岁.1.3 健康对照组 选择无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和代谢性疾病,肝肾功能正常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9~71岁,平均52.4±6.8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