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近年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迅猛发展,CT、MRI、介入放射等检查技术被广泛应用,数字化成像技术也已日趋成熟,但在胃肠道疾病的检查中,钡剂造影检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价值可与内镜检查媲美。目前对于胃肠道疾病的检查,应首选钡剂造影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爱军 《吉林医学》2012,33(11):2395-2396
目的:评价钡剂造影对消化道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消化系统症状就诊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行钡剂造影诊断,并与临床进行病理学诊断对比。结果:钡剂造影对消化道畸形的总检出率为88.8%,检出病变前三位是血管畸形、肿瘤和憩室。与病理结果对比,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9.3%和50.0%。结论:钡剂造影是诊断消化道畸形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正常胃肠系统 X 线表现X 线检查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对确定诊断、观察疗效、外科手术和判断有无并发症均有相当价值。根据病变的位置和性质不同,可拍腹平片或作造影.胃肠系造影方法主要有食管造影、胃肠道钡餐造影、钡剂灌肠、钡气双重造影、低张造影、脏壁造影等.一、食管:食管造影后显示轮廓整齐。在右前斜位上,食管前缘自上而下有三个压迹: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左心房(图1).食管的入口和出口(相当膈裂孔和贲门处)为生理性狭窄.食管粘膜纹显示为2~5条平行的纵行细条纹状透亮影。钡剂在食管中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疑患消化性溃癌,并发出血(中等量或大量,有盆血体征)的病人,欲确定诊断,何时始能进行胃肠道钡剂造影检查?答:胃出血不论是大量或中等量,都禁止作胃肠造影检查。胃溃疡合并大出血于临床不难诊断。真的大量胃出血,临床常考虑用外科手术方法救急,当胃部打开止血时即可直接观察胃部病变,不需 X 线造影检查;少量的胃出血可以在出血完全停止后1—2周进行钡剂造影检查。但必须十分小心,检查时不可用力按摩腹部,以免引起再出血。此时粪便检查中或有轻微匿血存在,但仍可进行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29例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骏 《当代医学》2010,16(12):88-8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胃肠钡剂造影征象和CT的影像表现。方法参照手术病理结果,对29例经病理证实分别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GIST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性质GIST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特点。结果GIST良性体积小,钡剂造影主要表现腔内小充盈缺损,蠕动波变小,CT平描时密度多较为均匀,且呈均匀强化;交界性肿瘤体积较大,钡剂造影显示小溃疡,可见腔内较大充盈缺损,蠕动波消失,CT平描一般密度不均匀且不均强化;恶性肿瘤体积大,钡剂造影时一部分表现为龛影及较大充盈缺损,局部腔壁僵硬;另一部分仅表现为胃肠道受压。CT平扫显示跨壁或壁外巨大肿块,一般密度不均;增强扫描以不均匀强化为主。恶性肿瘤可发生肝脏、胰腺及周围腹膜等组织转移,但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GIST的钡剂造影缺乏特征性,但该检查对于发现病变、定位病变及初步定性还是有利的,CT影像有一定特征性,该检查对GIST的定位和准确定性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胃肠钡剂造影及增强C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影像表现,总结GIST的钡剂造影及增强CT扫描影像特点。结果:在13例GIST患者中,发生于胃部8例,小肠3例,结肠1例,肠系膜1例。钡剂造影表现为充盈缺损及龛影或仅为胃肠道受压。CT平扫显示腔内外密度不均匀肿块;CT增强均显示增强,以不均匀强化为主。结论:GIST钡剂造影缺乏特异性,可作为初步影像学检查;增强CT检查能准确显示GIST部位、形态和大小,对于鉴别肿瘤良恶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肠造影与CT扫描联合应用(胃肠造影后定位即时CT平扫的检查方法)诊断急腹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8例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而常规单一影像学检查未明确诊断的胃肠急腹症患者,在应用泛影葡胺或钡剂造影检查定位后,行即时CT扫描.结果 8例患者中2例诊断为外伤性肠穿孔,2例诊断为肠肿瘤,1例诊断为异物堵塞性小肠梗阻,另3例诊断为肠黏连性梗阻和/或肠炎,均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结论 利用胃肠造影可观察肠道生理活动,胃肠造影后对可疑部位行即时CT担描,有利于对肠道微小病变和肠道周围情况的显示,可提高胃肠道疑难病的诊断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钡剂结肠造影方法进行改良以提高术前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35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钡剂结肠造影检查前均摄腹部立位片,采用改良钡剂结肠造影方法进行操作。结果 35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应用改良钡剂结肠照影检查方法阳性检出33例,造影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诊断符合率为94.3%(33/35)。按分型有短段型10例(30.3%)、常见型19例(57.6%)、长段型3例(9.1%)、全结肠型有1例(3.0%)。2例合并腹泻患儿漏诊。结论改良钡剂结肠造影能客观显示病变结肠的形态及范围,可动态观察结肠的蠕动功能,提高术前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消化内镜与胃肠疾病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昱  陈小嫦  钟敏 《中外医疗》2010,29(14):178-178
消化内镜检查具有直观、准确、可靠的优点,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方面较其他检查方法 ,如钡剂造影、超声、CT等,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进行消化内镜检查时医生可肉眼直接观察到消化道内部的情况,同时对可疑病变还可钳取组织行病理检查,对于很多消化道疾病,内镜检查结果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1]。消化内镜在胃肠疾病上的应用已由当初的单纯诊断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治疗上,越来越多的胃肠道良性疾病可以经消化内镜治疗得到良好的疗效,从而避免长期的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0.
胃部双重造影对胃部某些病变的检查,特别是早期胃癌的诊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但国内尚缺少专用于胃双重造影的钡剂。六年来我们已试制成两种胃双重造影钡剂——华山200型钡剂(简称Ⅰ号)和医工-78型钡剂(简称Ⅱ号),经过四千余次的临床使用,效果比较满意(也可用于食管和结肠双重造影)。为了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性能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线下口服钡剂进行胃肠道造影检查对婴儿胃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钡餐造影的婴儿胃扭转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搜集病例23例,男婴13例,女婴10例。结论:钡餐造影能较准确地助于婴儿胃扭转的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12.
郑之华 《中外医疗》2009,32(10):156-156
目的探讨CT检查与X线造影在食道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63例食管癌患者行X线食管钡剂造影和食管CT扫描,测量病变长度,外侵深度、外侵范围、管壁厚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别对比分析。结果X线追影和CT检查发现食管癌病变长度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CT检查能较准确发现病变长度和显示病变对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对分期、随访、预后判断很有价值。X线造影对食管黏膜病变、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对食管癌检查能得到定位、定性,定型诊断。结论X线钡餐和CT检查各有优势。两者结合有利于食管癌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引起胃肠道出血的疾病很多,虽然多数可以通过常用的诊断方法,如胃肠道钡剂检查和内窥镜检查得到确诊,但仍有一部分病人的出血来源不能找到,Katz等报道未能明确出血来源的病人高达22%;而在单有便血的病例中,出血的来源则更难诊断,甚至经过剖腹探查,仍有30~70%不能明确诊断的。鉴于胃肠道出血的病因诊断不够满意,许多作者将动脉造影应用于胃肠道出血的诊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自从1960年Margulis等进行动脉造影第一次证实盲肠部的动静脉畸形(以下简称AVM)出血以来。由于选择性血管造影的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钡剂造影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一项主要方法。但是 ,最近十余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肠道钡剂造影数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根据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 198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钡检的统计资料 ,结合文献分析钡检数量下降的原因 ,并提出遏止钡检数量下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阑尾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慢性阑尾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术前对27例进行胃肠道钡剂造影检查,20例进行钡剂灌肠检查,9例同时进行腹部CT检查.结果:47例X线钡剂造影中39例阑尾显影,32例阑尾形态异常,其中24例合并单个或多个充盈缺损,11例阑尾位置固定,诊断为慢性阑尾炎;7例阑尾形态基本正常,其中2例可见充盈缺损,术前未诊断慢性阑尾炎.8例阑尾未见显示,24h延时观察,其中2例阑尾部分充盈,考虑排空延时,此2例诊断为慢性阑尾炎;9例CT检查中,5例可见阑尾内粪石,2例可见阑尾周围肿块.结论:X线钡剂造影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仇东升 《微创医学》2001,20(6):818-819
胃肠双对比造影检查是同时在胃肠道内引入钡剂及空气,在气、钡双重对比和胃肠道适当扩张的情况下进行细微病变的观察方法.此技术的应用已有30多年历史,但在国内发展极不平衡,现将1986年11月以来我科使用青岛东风化工厂制造的QD-3型X线双重造影剂对72例患者进行检查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尚飞  黄伟红 《广西医学》2002,24(4):506-509
长期以来 ,X线胃肠道造影和纤维内窥镜是胃肠道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它们对胃肠道粘膜细小的结构有良好的显示能力。超声、CT、MRI是近年兴起的新的影像学检查 ,它们不但显示病变在胃肠壁内的侵润范围和深度 ,还能显示病变对胃肠外侵犯、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否腹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 ,而如何综合各种检查方法的优势 ,为不同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肿瘤的病人选择合适检查方法已变得非常重要。为此 ,笔者就胃肠道疾病的各种影像检查的诊断价值及其进展作一综述。1  X 线   X线胃肠道造影尤其是双对比造影 ( DC) …  相似文献   

18.
Ⅱ、胃肠道癌瘤的CT诊断一、胃肠道癌的CT表现原发性胃肠道癌瘤多用X线钡剂检查和内窥镜来发现,很少用CT检查。CT扫描的作用是对原发性恶性肿瘤进行分期和制订治疗计划,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估计,以及发现复发病变。有时可帮助鉴别诊断。 (一)胃癌是胃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一种。术前诊断多依靠X线及内窥镜技术。动脉造影、核医学、超声等都可用以观察肿瘤扩展情况。但每一种检查方法都有一定的限度,而CT对胃癌较以上几种方法观察到的情况更多,并可作分期。进展期胃癌的CT表现是:局限性或弥漫性胃壁增厚,腔内肿块。有的表现胃的出入口边缘不锐利,溃疡性肿块和幽门梗阻,或有等密度的病变与邻近器官集合在一起。胃周围脂肪层消失是肿瘤向胃外扩展的最  相似文献   

19.
<正> 采用药物使十二指肠的张力降低、蠕动减弱,在其肠管明显扩张,蠕动相对静止的情况下进行钡剂造影或钡、气双重造影,称为低张力十二指肠造影或低张力十二指肠双重造影。此种检查方法对于十二指肠及其周围器官病变的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一种简单有效、容易接受的钡餐检查方法——口服产气胶囊胃肠道双对比检查法。方法将产气粉分别装入零号"胃溶"和"肠溶"空心胶囊制成产气粉胶囊。服入后让其分别在胃内和小肠内溶解产气,与钡剂形成良好的双对比影像。结果胶囊法双对比胃肠道造影检查均可有明显双对比效果,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病例均为本院以往方法造影结果。结论口服胶囊法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能形成良好的气钡双对比影像,所获图像效果较传统口服钡剂法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