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伴发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本组76例,年龄43~88岁。入院时血糖9.45~19.36mmol/L,尿糖均大于(++)。并存的糖尿病均为Ⅱ型糖尿病。术前尽可能全面检查,了解心、脑、肾功能,有效降糖。全麻对血糖的影响较大。本组均采用采腰麻、硬膜外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对于大中手术病人,血糖≥16.70mmol/L,尿糖(+++)以上时,术中监测血糖、尿糖、酮体、心电图等,手术力求从简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结果:入院后12h以内手术40例,其中有4例病人术后死亡。其余36例在充分术前准备,有效降糖后手术,无1例发生死亡。结论:术前应尽可能全面检查,了解心、脑、肾功能有效降糖,选择对血糖影响较小的麻醉方法,术中必须监测血糖、尿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继续控制血糖,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防治感染。  相似文献   

2.
外科急腹症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45例外科急腹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的处理,入院2h内手术28例,先行降糖治疗17例,术前确诊并存糖尿病的35例术中和术后监测血糖以及静脉注射胰岛素降糖。结果:术前漏诊10例,有并发症18例,死亡2例。结论:在外科急腹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正确使用胰岛素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合并糖尿病28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东升 《腹部外科》2003,16(6):336-337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大肠癌外科治疗措施。方法 结合国内外文献 ,对我院 2 8例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外科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例病人中 ,6例行急性肠梗阻手术 ,2 2例行择期手术。空腹血糖控制范围 7.0 0~ 1 0 .0 0mmol/L ,尿糖 (-~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切口感染 6例 (2 1 .4 2 % ) ,骶前间隙脓肿 3例 (1 0 .71 % ) ,肺部感染 2例 (7.1 4 % ) ,并发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感染 2例 (7.1 4 % )。无酮症性酸中毒、吻合口瘘及死亡病例。结论 只要围手术期合理控制血糖及选择合理的术式 ,合并糖尿病的大肠癌是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的  相似文献   

4.
胸部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胸部手术的影响。方法:对33例胸部疾病合并糖尿病者围手术期如何控制血糖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手术病人血糖控制满意且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例次,平均住院35d,无手术死亡。结论:对糖尿病病者围手术期合理采用降糖药,严格控制血糖,同样能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达到预期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合并糖尿病的腹部手术病人89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腹部手术病人的外科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 1 991年~ 2 0 0 2年治疗的 89例合并糖尿病的腹部手术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9例中 ,择期手术 6 8例 ,限期手术 1 3例 ,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 6 .7~ 1 0 .0mmol/L ;急诊手术 8例 ,术前空腹血糖 8.3~ 1 3.9mmol/L。术中血糖控制在 8.3~ 1 3.9mmol/L ,术后血糖控制在 7.8mmol/L以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切口感染 3例 ,肺部感染 2例 ,泌尿系感染 1例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例。无酮症酸中毒 ,无死亡病例。结论 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腹部手术只要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作好必要的肠道准备、选择合理的手术时间及麻醉方式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外科病人并存糖尿病的特点及其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明确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安全方法。方法对67例外科病人并存糖尿病时围手术期诊断与治疗时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以Ⅱ型多见,老年病人占71.6%,病情隐戒,术前漏诊8例,术后因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死亡1例,3例发生低血糖昏迷。结论静脉应用普通胰岛素是围手术期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骨科病人并存糖尿病的特点及其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安全方法.方法:对66例骨科病人并存糖尿病时围手术期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以I型多见,老年病人占75.8%,病情隐匿或急诊,术前漏诊6例,术后因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死亡1例,2例发生低血糖昏迷.结论:静脉应用普通胰岛索是围手术期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病人多发伤急诊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多发伤急诊手术围手术期诊断和血糖控制的安全方法。方法对52例糖尿病发生多发伤需行急诊手术的术前诊断与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2%(50/52)为2型中老年人糖尿病,部分病情隐匿,术前漏诊6例;急诊手术时血糖控制在13.9mmol/L以下可安全渡过手术期;术后出现低血糖昏迷1例,感染15例,死亡7例。结论糖尿病病人发生多发伤时有其特殊性,术前必须常规监测血糖明确诊断,静脉应用胰岛素是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进展期胃癌患者并存糖尿病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6例进展期胃癌病例并存糖尿病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经充分的术前准备,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及手术死亡。结论进展期胃癌并存糖尿病,只要围手术期对血糖有效控制,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腹部外科》2021,34(4)
目的探讨空回肠旁路术(jejuno-ileal bypass, JIB)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荆门市中医医院116例接受JIB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和术后3个月病人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变化。结果血糖改变: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对照,无论术前病人是否肥胖,所有病人都停用或减少了胰岛素等降糖药物的用量,且病人手术前后HbA_1c改变及各时相的血糖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改变:正常体重组手术前后BMI无显著改变(P0.05);超重组手术前后BMI有显著改变(P0.05);肥胖组手术前后BMI无显著改变(P0.05)。全组病人术前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及并存症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腹腔镜下JIB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疗效确切,对超重病人兼有显著减重作用,而对正常体重病人和肥胖者的减重作用不明显。手术操作简捷、微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0例并存糖尿病的腹部外科手术病人的围术期处理情况。方法入院后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作好围术期监测。结果30例病人中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电解质紊乱1例,死亡2例,均为急症手术。1例死于肺功能不全,1例死于严重电解质紊乱。结论腹部外科手术合并糖尿病,应积极术前准备,控制血糖在安全水平,加强营养支持及应用有效抗生素,必能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手术对病人术后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对1994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339例外科胰腺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空腹血糖的变化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胰腺手术的病人术后早期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应用胰岛素可以控制术后早期高血糖。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术后空腹血糖水平逐渐趋于正常。结论胰腺手术可引起病人术后早期高血糖,须应用胰岛素以纠正术后高血糖。一般的胰腺手术不会破坏胰腺内分泌功能,导致病人出现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骨折病人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说明糖尿病骨折病人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对92例糖尿病骨折病人、手术治疗72例,保守治疗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2例糖尿病骨折病人进行了积极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治疗,为72例病人创造了手术条件,70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无术中 死亡病人发生。保守治疗20例中,14例好转出院,6例死亡。结论:糖尿病骨折病人,进行积极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治疗,为多数病人创造了手术条件,渡过手术难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死亡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血糖大肠癌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糖大肠癌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997~2002年外科治疗的70例高血糖大肠癌(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病人均作择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占8.8%(3/34)。切口感染20.6%,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均为2.9%。无酮症酸中毒发生,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住院19d。结论:高血糖大肠癌病人的外科治疗必须作好围手术期处理。只要严格控制血糖、选择合理的术式和时机就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合并急性胆管炎病人的治疗选择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胆管炎病人在手术方式选择上的差异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到200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外科收治的急性胆管炎319例,根据既往有无糖尿病史以及就诊时血糖的检测情况分为糖尿病组和血糖正常组,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结果合并糖尿病185例。相比血糖正常组,合并糖尿病的病人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术后其他系统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高(P〈0.05),首次诊断糖尿病的病人的上述指标更为严重,控制血糖将改善上述指标。内镜治疗后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手术治疗(P〈0.05)。结论影响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胆管炎病人疗效的关键因素是血糖的控制。糖尿病的首次诊断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内镜引流术应作为此类病人首选的手术方式来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 :手术切除成功率 1 0 0 % ,术后并发症率 1 4 .3% ,无手术死亡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结论 :对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应首选外科治疗 ,同时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这对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 行手术治疗的21例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1例均为2型糖尿病、行择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切口感染23、2%(5/21)、吻合口瘘9.5%(2/21)、肺部感染14.3%(3/21)、腹腔感染4.8%(1/21)、无酮症酸中毒及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大肠癌合并糖尿病只要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合理应用胰岛素,可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方式和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81例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4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血糖变化。结果LC与OC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C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其中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C组(P〈0.05)。LC组术中血糖明显低于OC组,但术前和术后血糖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可行,且安全有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尽量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胰腺肿瘤不同手术方式对病人糖代谢内环境稳态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2009-2010年手术治疗的120例胰腺肿瘤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胰腺癌76例,胰腺良性肿瘤44例。6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6例胰体尾切除术。全部病人术前及术后第1、3、5、7、30天测定血浆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结果胰腺部分切除导致了病人胰岛素释放的减少,无论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还是胰体尾切除术,病人术后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较术前降低了40%左右(P<0.05)。不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病人术后空腹血糖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胰腺癌合并糖尿病病人更加显著;而行胰体尾切除的良性胰腺肿瘤病人术后空腹血糖明显恶化(P<0.05)。结论不同术式对胰腺肿瘤病人糖代谢呈现不同的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以改善胰腺癌病人血糖水平,特别是胰腺癌合并糖尿病病人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胃旁路术(RYGB)与袖状胃切除加十二指肠旁路术(SG+RYDJB)后减重降糖以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分析两种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12月期间, 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代谢外科接受RYGB或SG+RYDJB, 体质指数(BMI)为27.5~40.0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 这两种术式在术中均从距屈氏韧带远端测量100 cm作为胆胰支, 从胃或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处远端测量100 cm作为食物支。纳入RYGB组34例, SG+RYDJB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 术前体质量、BMI、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组间具有可比性。对患者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电话或微信随访, 主要比较患者术后1年的减重降糖效果以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 具体包括:术后1年体质量、BMI、总体质量减少百分比(%TWL)、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EWL)、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腹和死亡病例。SG+RYDJB组较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