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剖宫产术中放置IUD 14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剖宫产术中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产后避孕方法之一,国内有采用在剖宫产时缝合固定法放置或在环周系铬制羊肠线后再放置。我院对1995年1~10月间在剖宫产术中直接放置IUD的158例进行临床观察,随访2年,随访资料完整145例,随访率91.8%,其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择期或急诊剖宫产,排除有急性感染症象及产后大出血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7的产妇为剖宫产放置IUD对象。选择每例剖宫产放置IUD(平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联合下肢操预防肺癌介入治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医院接收的78例肺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下肢操预防下肢DVT,试验组给予压力抗栓泵联合下肢操预防下肢DVT,比较两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及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术后,试验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试验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压力抗栓泵联合下肢操预防下肢DVT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术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减少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关于在妇科门诊开展人工流产咨询服务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医院开展人工流产咨询服务的方式与途径。方法:200例(干预组)人工流产患者接受人工流产咨询服务,200例人工流产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对避孕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及对人工流产术后的注意事项的了解情况。在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时,分别对人工流产患者在医院接受咨询及服务需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措施显著提高了干预对象对避孕知识的正确理解程度,提高了服务提供者的咨询技巧。在反映人工流产术后避免再次妊娠、如何避孕、术后避孕方法选择、产后重要性、注意事项等诸项目中,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重复人工流产、避孕方法选择、心理(自信心)、再次受孕时机掌握等项目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样化的人工流产咨询服务能较好的满足人工流产术后患者的保健需要,能够避免重复流产,减轻人工流产者的心理负担,促进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干预模式预防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本院行关节置换术的64例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术中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DVT和DVT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在术后水肿发生率、伤口感染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优质术中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剖宫产产妇获得避孕知识的情况、避孕方法的选择及避孕效果、意外妊娠后终止妊娠的方法及效果,为开展对剖宫产产妇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站行剖宫产的130例产妇产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收集整理。结果剖宫产产妇对避孕知识的知晓率<50%,130例产妇产后未避孕75例,意外妊娠33例。结论剖宫产产妇及配偶对避孕知识普遍缺乏,应加强生殖生理和避孕节育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神经外科治疗期间行手术治疗的120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有无发生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卧床情况、手术时间、吸烟、饮酒史、术后用药情况等,并对有差异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影响DVT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瘫痪)及术后给予脱水剂治疗在DVT组和非DVT组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DVT发生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得出年龄≥5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瘫痪)、术后给予脱水剂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下肢DVT好发于左侧。结论年龄≥5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瘫痪)、术后给予脱水剂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前对这些因素进行干预,对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患者DVT的发生及改善疾病的预后可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后避孕方法的选择受妇女生理状态和哺乳的影响,产后即时或尽早落实常规避孕措施,对预防人工流产及其并发症有重要作用。本综述对产后避孕的国内外指南进行复习和比较,重点讨论经产妇可优先选择的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雌孕激素复方和单纯孕激素避孕方法及女性绝育术在产后不同时期使用的医学标准,为临床医生在产后帮助妇女选用安全、适宜的避孕方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韩蕊 《中国校医》2018,32(1):44-4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于本院行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来预防下肢DVT形成。观察比较2组下肢DVT的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0.34%(P<0.05)。研究组术后1周时股静脉血流的平均流速与峰值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情况.其中左下肢43例,右下肢34例,双下肢21例.男55例,女33例,平均年龄40.5岁.98例患者术后均经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并发深静脉血栓,给予加强护理并用低分子肝素行抗凝治疗.结果 75例患者治疗4~7 d,23例患者治疗8~15 d好转,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血栓消失,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的患者,在应用抗凝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细致的整体护理、可以进一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产后妇女避孕节育知识及避孕应用情况,以便为提高产后妇女避孕率,降低意外妊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桂林市的191名产后1年内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避孕节育知识及避孕应用情况。结果:①产后1年妇女避孕率为62.8%,使用工具避孕占88.9%,避孕方式夫妻共同选择的占66.5%。②避孕相关知识总体掌握平均(56.7±13.3)分,知识维度得分排名在最后2位的分别是生育能力恢复时间及对人流危害的认知。结论: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产后避孕的宣教,提高产妇避孕相关知识及产后的避孕率,从而避免意外妊娠,保证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产科收治的192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6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产妇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DVT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2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5岁以上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102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除正规抗凝治疗外,辅以早期功能锻炼和下肢静脉泵等处理来积极预防DVT形成。结果:本组术后1周有16例DVT、术后2周有12例下肢DVT,其中6例发生肺栓塞,死亡2例。结论: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和抗凝治疗,可以减少DV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病因特点及预防,从而总结更有效的方法及措施。方法选取150例经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确诊为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收集患者资料,掌握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诱发原因、临床特点以及预防措施等情况,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辅助诊断。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为中老年妇女,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5.95%,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患者,患者左下肢血栓的发生率高于右下肢。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原因为恶性肿瘤,患者左下肢深静脉是极易出现血栓的部位。要高度重视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结合各种预防措施,早期预防,减少患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西安高校教职工初产妇产后非意愿妊娠率和结局,以及避孕知识、需求及方法选择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选择西安市4所非医学类本科高校教职工中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分娩的初产妇,于产后42天进行问卷调查其避孕知识与态度,于产后1年电话随访其避孕方法和非意愿妊娠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该时间段内分娩的初产妇共计277例,有效随访率为95.7%;调查对象对宫内节育器和安全套避孕法知晓率接近100%,但安全套正确用法知晓率仅为39.6%,其它避孕方法知晓率不足80%;对口服避孕药避孕法和口服药物紧急避孕混淆率高达77.7%;对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时间及哺乳期避孕法了解不足10%;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需要医务人员指导产后避孕知识;被调查者产后1年内意外妊娠率为9.4%。结论西安高校教职工初产妇产后避孕知识及方法认知水平较低且不全面,产后1年内意外妊娠发生率高达9.4%。多数初产妇对医务人员指导产后避孕知识需求迫切。医院、社区妇保及计划生育部门应加大健康教育指导水平和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早期护理干预与普通骨科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210例,选择年龄>55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根据医嘱采用常规药物辅助治疗,并按照骨科手术护理常规的要求进行普通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完成对照组护理治疗基础上,着重加强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及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术后DVT发生率13.33%,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28.33%,住院时间(86.32±8.21)d;干预组术后DVT发生率3.33%,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11.67%,住院时间(50.32±6.12)d。两组术后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采用有效的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住院的40例疑似DVT产妇为研究对象,选择西门子Antaras、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有33例存在静脉回流障碍,其中12例出现DVT,均于产后发生,有7例对左下肢造成累及,3例对右下肢造成累及,2例累及双下肢;其中5例胫后及小腿肌静脉丛内血栓(周围型),6例髂股静脉内血栓(中央型),1例混合型;下肢DVT超声表现主要为不完全闭塞和完全闭塞,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管腔内存在充盈缺损或无血流信号;通过对12例DVT的超声复查追踪结果显示,有10例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栓塞血管得到完全再通,有2例患者效果不明显,变成亚急性至慢性血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产妇DVT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该方式无创、操作简单、可重复使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孕期避孕指导对产后避孕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孕期给予避孕指导对产后避孕方法选择、使用率及其产后 1年内再次妊娠率的影响。 方法 募集 5 2 7名孕妇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在孕期接受专家的避孕指导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孕期教育。干预组 2 5 4例和对照组 2 6 3例在产后 16周及 2 4 6例和 2 4 9例在 5 2周接受随访。 结果 产后 16周 2组各种避孕方法使用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已恢复性生活者中干预组的避孕率 97.8(178/ 182 )高于对照组 92 .8% (192 / 2 0 7)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5 7,P>0 .0 5 ) ;2组有 4 3.7% (2 2 6 / 5 17)的对象夫妇采用避孕套 ;平均性生活恢复和产后避孕开始使用之间的时距 ,干预组为 (0 .2± 0 .9)周 ,对照组为 (0 .3± 1.2 )周 ,差异无显著性 ;产后 16周表示产后未来 8个月内可能更换现用避孕方法的有 5 2 .2 % (2 70 / 5 17) ,其中约 30 %的准备放置宫内节育器。在产后5 2周时 ,干预组 5 1.6 % (12 7/ 2 4 6 )和对照组 4 0 .2 % (10 0 / 2 4 9)的使用避孕套 ,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2 7,P>0 .0 5 ) ,但其他避孕方法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干预组 2 .8% (7/ 2 4 6 )和对照组 2 .0 %(5 / 2 4 9)曾经使用过紧急避孕方法 ,2组共 79.6 % (394 / 4 95 )从未听说过紧急避孕方法或仅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皮下埋植剂避孕剂避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对其临床应用的前景进行展望。方法:对2007年4月~2008年4月在东台市计划生育指导站实行避孕术的妇女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98例符合标准者,观察组使用皮下埋植避孕剂进行避孕,对照组使用宫内节育器进行避孕。对两组研究对象避孕效果、术后阴道出血、月经情况、放置率、患者满意率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对患者随访5年,观察组有效率为97.9%,较对照组91.3%有优势。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率为8.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发应率为23.9%,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放置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皮下埋植避孕剂在临床避孕的使用中,具有避孕率高,不良发应少,放置率高等优势,受到临床医患的认可,适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流产后关爱服务对人工流产术后持续避孕指导的效果和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女性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指导,研究组给予术后关爱服务。统计两组人流术前和术后12个月避孕知识知晓率、避孕措施落实情况和非意愿妊娠重复性流产发生情况。结果人流术后12个月,两组的避孕知识知晓率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正确使用口服避孕药物比例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术后12个月仅研究组不安全避孕、未避孕、放置宫内节育器等情况显著改善(P<0.05)。结论流产后关爱服务是提高女性人流患者避孕知识和避孕措施有效性的手段之一,效果较好,对维护女性生殖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产后妇女避孕措施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了解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机构对产后避孕服务提供情况。方法:采用个人访谈和小组讨论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市分娩1年内的产妇以及参与产后家庭访视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结果:妇女产后早期倾向选择对身体康复和哺乳没有影响的避孕套和安全期避孕,一段时期之后倾向选择避孕效率更高的方法。选择避孕方法的种类受妇产科医生的建议和亲戚朋友避孕经验的影响较大。产妇避孕知识整体水平不高,普遍不了解哺乳避孕法以及口服避孕药、皮下埋植剂等避孕方法。由于产后访视员避孕知识的不足使得产后访视几乎未开展有效的避孕指导。结论: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产妇避孕知识,扩大产后避孕方法的选择,改善产后访视的避孕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