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针刀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23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乳腺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 ,属中医乳癖的范畴。1997~ 2 0 0 0年 ,我们采用小针刀治疗乳房囊性增生 2 3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2 3例均为女性 ;年龄最小 2 7岁 ,最大 48岁 ;双侧乳腺囊性增生16例 ,单侧乳腺囊性增生 7例 ;病程最短1年 ,最长 5年。1.2 临床表现  2 3例病人均经红外线乳腺检查仪检查 (其中 2例活检 )确诊。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 ,但程度不一 ,具有周期性 ,常发生在月经前期 ,月经后期胀痛减轻或无疼痛 ,6例胀痛时可波及肩部及腋下 ,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2 3例均可触到乳房…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病又可称为乳房结构紊乱症.由于乳腺组织成分增生,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退性和进行性变化,是以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细胞及纤维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总称.好发于25~50岁,性情急躁,易怒,或性格内向的女性.其发病率占育龄期妇女50%,根据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及主要特点,将其分为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乳腺腺病(又可分为小叶增生、纤维腺病和硬化性腺病三种)、乳腺囊性增生病.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病系指乳腺小叶,腺泡上皮、乳管、纤维组织的单项或多项增生。其中以乳腺囊性增生和小叶增生最为常见。临床以乳房胀痛与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至今尚未阐明,一般认为与内分泌紊乱、卵巢功  相似文献   

4.
<正>乳腺囊性增生病也称慢性囊性乳腺病,是妇女多发病,常见于中年女性。该病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其病理形态复杂,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或腺管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也有发生于小叶实质,主要为乳管及腺泡上皮增生,属中医"乳癖"范畴。2011年6月~2013年12月,笔者采用自拟散结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64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即小叶增生,临床上所见到的乳腺囊性腺病、慢性乳腺病、慢性囊性乳腺炎、乳腺结构不良症、乳腺囊性增生病等都是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的常见良性病变。中年妇女多见,绝大多数小叶增生与体内内分泌平衡失调有关。它既非炎症,又非肿瘤,而是机体对内分泌不平衡所产生的生理性反应,是乳腺正常结构的错乱,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  相似文献   

6.
<正>乳腺纤维瘤并存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病,mastopathy)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青年女性尤为好发。囊性增生病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囊性增生病患者以后发生乳腺癌的机会为正常人群的2~4倍。囊性增生病本身是否会恶变与其导管上皮增生程度有关。单纯性的囊性增生病很少有恶变,如果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者,则恶变的可能较大,属于癌前期病变。目前为了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临床采用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7.
1 对乳腺增生的认识 乳腺增生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大多数在30岁以后发病.乳腺增生可分为单纯乳腺增生和乳腺囊性增生两种.乳腺增生的病理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腺小叶发育不规则和腺上皮轻度增生.乳腺囊性增生伴有腺上皮明显增生甚至瘤样增生,增生上皮处的乳管扩张或形成囊肿.  相似文献   

8.
乳癖消膏外敷治疗乳腺增生24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癖消膏外敷治疗乳腺增生241例临床研究路西明刘春峰王风鸣主题词乳腺增生/中医药疗法;临床研究乳腺小叶或囊性增生,中医称“乳癖”,为中青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理不完全明了,治疗以中医中药为主,我们于1992~1996年间共诊治328例...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囊性增生病又称纤维囊性乳腺病,是临床常见的女性疾病。2001年1月-2003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病理性乳头溢液(pathological nipple discharge,PND)指女性非妊娠期非哺乳期有液体自乳头溢出。PND的发病原因可分为乳房内和乳房外2种,乳房内常见病因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腺癌等,引起乳头溢液的乳房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内分泌及药物因素[1]。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是一种既非感染亦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乳房  相似文献   

11.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多发于30-50岁女性.2009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软坚散结散中药散剂外敷配合内服治疗乳腺囊性增生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乳腺增生是现代医学病名,是一种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既非炎症,又非肿瘤.在病理学形态上包括慢性囊性增生和小叶增生两类,因此也称"乳房囊性增生病"或"慢性乳囊性乳房病",俗称"乳腺小叶增生",属于中医"乳癖"范畴.  相似文献   

13.
彭怀晴 《国医论坛》2014,29(2):28-29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慢性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少数可伴有乳头溢液,可触及(或B超显示)乳房囊性肿块或结节性肿块。常见病理改变有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性增生和乳腺纤维瘤。自2010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加自芥子膏敷灸的方法治疗本病62例,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4种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的疗效及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乳腺增生病中的小叶增生患者418例 ,囊性增生患者410例 ,随机各分为4组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考察其有效率及治愈率 ,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 -效果分析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小叶增生以乳腺I号丸组方案好于其他3组方案(P<0.05)。治疗囊性增生以乳块消加乳腺I号丸组方案好于其他3组(P<0.05)。[结论]治疗小叶增生以乳腺I号丸组方案为最佳方案 ;治疗囊性增生以乳块消加乳腺I号丸组方案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正>乳腺增生以乳房部肿块和疼痛为两大主症,属乳腺结构不良病变,主要包括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和乳腺囊性增生症两种,在我国囊性改变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故多称"乳腺增生症"。乳腺增生症中医学属"乳癖"范畴。乳腺增生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0%以上,其发病的高峰年龄为25~45岁,3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为90%以上。由于本病病程长,易于复发,严重危害了女  相似文献   

16.
乳腺增生病治疗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纤维囊性乳腺病,是一种综合多种临床病症的疾病,包括乳腺组织增生症(乳痛症)、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等。乳腺增生病在病理形态上表现为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与复旧不全,导致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本病既非炎症,也非肿瘤,临床上突出表现为乳房疼痛和肿块。乳腺增生病是生育期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占全部乳房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近年来,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高、月经初潮年龄早、大龄初…  相似文献   

17.
乳腺囊性增生是乳腺小叶小管及末梢乳腺导管高度扩张而形成的囊肿性乳腺结构紊乱性疾病,是乳腺增生的一种病理类型。临床以乳房疼痛、可触及结节、肿块及乳头溢液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30-40岁育龄妇女,其病变比率为3%-6%。我院外科采用自制乳痛灵胶囊合化核丸治疗乳腺囊性增生5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超声诊断,分析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的相互关系.[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乳腺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及200例单纯性乳腺小叶增生病病例,通过超声诊断观察病变部住的二维声像特征、血流特点及血流阻力指数,以此作为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依据,病例诊断经手术病理检查或细...  相似文献   

19.
杨锋 《养生月刊》2008,(1):36-40
乳腺增生是20多岁到50岁左右育龄期中青年女性最常见和高发的疾病,西方发达国家有1/3以上的妇女患过乳腺增生症.国内报道乳腺增生症发病率在10%左右,囊性改变较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世界卫生组织(WHO)统称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得了乳腺增生后,常有随着月经生理周期周而复始地出现乳房胀痛等症状,成为困扰女性的难言之痛.  相似文献   

20.
足反射疗法治疗乳腺增生2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增生又称乳腺囊性增生病,在病理形态上包括慢性囊性增生和小叶增生两大类,属于非炎症非肿瘤,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妇女常见病。多见于青中年妇女,很大一部分妇女有乳腺增生(在体检中发现),但无相关症状或仅有轻微临床表现;有一小部分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并伴随其他表现,因而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