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全身免疫性炎症慢性疾病,大量的炎症细胞或免疫细胞聚集到关节炎症部位,长此以往便造成关节软骨损伤。目前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由于非靶向性,生物相容性差以及需要长期给药,对患者会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对类风温性关节炎的靶向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减少给药量的关键措施。天然仿生纳米递药系统已被证明具有低毒性,非免疫原性,高靶向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就目前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天然仿生纳米递药系统的靶向机制及治疗优势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天然仿生纳米递药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应用进行预测,为该疾病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胰腺导管腺癌的肿瘤新生血管匮乏且基质丰富,限制了细胞毒性药物的递送效率,降低了治疗效果。纳米递送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胰腺癌有望克服其生物屏障,提高递药效率。而设计具有高效靶向胰腺癌细胞的纳米递药系统是克服上述生物屏障的关键。本文综述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纳米递药系统的被动靶向设计、主动靶向设计及响应释放的靶向递药设计。  相似文献   

3.
叶酸受体在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细胞膜表面高度表达.叶酸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具有叶酸.叶酸受体主动靶向和纳米递药系统被动靶向的双重优势,可实现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递送,有效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叶酸_脂质体、叶酸.树枝状聚合物、叶酸一聚合物胶束、叶酸.纳米球等叶酸受体介导的肿瘤靶向递药系统进行综...  相似文献   

4.
肝癌的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的靶向治疗是肝癌化疗的新途径。靶向给药的方法较多,本文主要从受体介导、载体介导和免疫分子介导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目前靶向治疗的给药方法,这些不同的方法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发生在关节滑膜及其他器官的,以慢性、全身性异常炎症免疫反应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有许多治疗RA的方法,包括甲氨蝶呤和雷公藤等药物治疗、滑膜切除术等手术治疗以及新型靶向生物制剂和纳米载药系统治疗等。随着对RA病理机制研究的深入及其新靶点的发现,新型靶向生物制剂在RA治疗领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纳米载药技术虽然存在着生物相容性和毒性等问题,但能大大提高药物治疗RA的有效性。本文通过查阅近5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RA治疗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期为RA的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东轶  商玮  蔡辉   《四川医学》2023,44(10):1090-1093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关节肿胀、滑膜炎症、骨骼和软骨破坏为主要特点。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等传统给药方式存在药物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高剂量依赖等缺点。新型靶向给药系统主要由纳米药物载体包裹药物,通过增强的血管通透性、滞留效应或载体表面修饰的配体,被动、主动或物理靶向作用于RA的炎症组织、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或其他免疫相关细胞。  相似文献   

7.
脑靶向非病毒基因递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靶向非病毒基因递释系统可有效介导基因药物跨越血脑屏障,到达病变部位发挥疗效,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适当机制如配体-受体特异性结合作用可显著提高非病毒基因递释系统在脑部的蓄积量,从而提高所携带外源基因在脑部的表达量。本文主要从受体介导和吸附介导两种机制入手,综述脑靶向非病毒基因递释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可特异性转运抗肿瘤药物至肿瘤部位发挥疗效,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兼具诊断与治疗的多功能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纳米递释系统,可同时实现分子诊断试剂、抗肿瘤药物的肿瘤靶向递释,同步进行对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本文综述了纳米递释系统的肿瘤靶向机制,以及诊断与治疗双功能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2型炎症是以Th2细胞、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为主所介导的炎症。2型炎症性疾病涉及多个领域, 病种繁多, 且常见多种2型炎症性疾病共存的情况, 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 但目前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对于2型炎症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仍存在跨领域认知的空白。近年来新兴的靶向治疗已成为2型炎症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本共识阐述了2型炎症及相关疾病的机制, 总结了近年来针对2型炎症性疾病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成果, 期望能为临床医生认识和治疗2型炎症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鼻腔与脑在解剖生理上的独特联系使得鼻腔给药作为脑内递药途径成为可能。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的途径之一,可有效地使通过其他给药途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绕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脑内递药途径。就鼻腔给药脑靶向的依据、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剂型等方面对经鼻脑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抗生素(左氧氟沙星+药物敏感内抗生素)超声电导靶向经皮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同种类抗生素超声电导经皮靶向给药(观察组)和传统全身静脉用药(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前列腺液,并观察不良反应足半年复发率,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半年复发率为13.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15%,半年复发率为40.44%。两组疗效及半年复发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生素超声电导靶向经皮给药与传统静脉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相比,疗效更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脑部疾病化学药物治疗的关键是穿透血脑屏障(BBB).受体介导的胞吞转运是目前递送药物入脑应用广泛且较成熟的策略.在BBB和脑胶质瘤细胞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高表达,angiopep-2(ANG)可与LRP-1特异性结合实现脑靶向性,对脑肿瘤具有双级靶向效应,且靶向效率高于乳铁蛋白和转铁蛋白等靶向分子.本文介绍了ANG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脑靶向制剂中的应用,为脑靶向制剂的研发提供依据,为脑部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存在药物溶解度低、无肝脏特异性及易产生不良反应等问题。在肝纤维化治疗中,为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大量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及靶向治疗策略被学者广泛关注。本文从载体及修饰配体类型综述了近年来应用于肝纤维化治疗的药物递送系统及其主动靶向策略,为设计安全高效的肝纤维化药物递送系统,实现肝纤维化的高效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谢新民 《广州医药》2011,42(6):36-38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是通过药物传输系统,控制药物不在上消化道释放,而在运送到回盲部或结肠后释放,使药物在结肠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本文主要从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临床应用、制备方法以及药物辅料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总结,为系统研究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淋巴转移是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传统药物治疗肿瘤淋巴转移的局限在于药物在淋巴转移灶的浓度低导致疗效不佳。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增强药物靶向性、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综述介绍了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阐述了淋巴系统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列举了现有的抗肿瘤淋巴转移治疗手段及局限性,重点阐述被动、主动以及抗原递呈细胞介导的淋巴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在抗肿瘤转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其治疗药物的给药方式成为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如果通过口服或注射途径给药,部分药物能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但大量药物在其他组织分布,可能带来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等副作用;且老年患者服药顺应性差,不能坚持多次多剂量服用。鼻黏膜给药可绕开血脑屏障,通过鼻-脑通道直接将药物递送到脑组织,靶向性强,药物利用率高,患者顺应性好。本综述简要介绍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类型及治疗现状,脑靶向递药的主要屏障、鼻-脑通道及影响经鼻吸收的主要因素,并总结了脑靶向鼻黏膜给药的主要剂型、最新进展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主动靶向给药系统可以选择性地将药物传递到靶部位,可减少对正常组织或细胞的毒性、减少给药剂量和次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目前药物研发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查阅近五年有关肝主动靶向给药方面的文献,从肝实质细胞靶向、肝非实质细胞靶向以及肝肿瘤细胞靶向3个方面,对肝主动靶向给药制剂的制备工艺、表征、肝靶向性评价等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