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常发生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es,LNM)。而对于淋巴结清扫(lymph node dissection,LND)范围仍存在争议,本文主要研究 PTC 的 LNM 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 LND 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 96 例 PTC 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中央区和颈侧区 LND,标本分区标记送病检,对肿瘤大小,部位及包膜浸润等详细检查。结果:LNM 以Ⅵ区(65.6%)最高,其次为Ⅲ区 59.4%、Ⅱ区 43.8%、Ⅳ区 36.5%,Ⅴ区8.2%。性别(P=0.019)和包膜浸润(P=0.026)是 LNM 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央区 LNM 是颈侧区LNM的重要影响因素(P=0.014)。结论:患侧中央区 LNM率高,应行患侧中央区 LND;中央区LNM情况有助于决定是否行颈侧区LND及其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cN0T1/T2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探讨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方法:以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同一治疗组连续收治的cN0 T1/T2期的532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加预防性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统计分析性别、年龄、原发灶肿瘤直径及病灶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cN0 T1/T2期PTC患者年龄>45岁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s,CLNs)转移率为27.0%(67/248),≤45岁的CLNs转移率为44.0%(125/284), ?字2=16.584,P=0.000;女性的CLNs转移率为34.9%(150/430),男性的CLNs转移率为41.2%(42/102), ?字2=1.415,P=0.234;多灶癌的CLNs转移率为40.0%(76/190),单灶癌的CLNs转移率为33.9%(116/342), ?字2=2.103,P=0.147;非微小癌的CLNs转移率为50.3%(80/159),微小癌的CLNs转移率为30.0%(112/373), ?字2=19.893,P=0.000;病灶数目与患侧中央区淋巴结(ipsilater central lymph nodes,Ipsi-CLNs)转移不相关(?字2=0.884,P=0.347)、单侧病灶的肿瘤直径与Ipsi-CLNs转移相关( ?字2=6.648,P=0.010);病灶数目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Cont-CLNs)转移不相关( ?字2=0.202,P=0.653)、单侧病灶的肿瘤直径与Cont-CLNs转移相关( ?字2=17.268,P=0.000);双侧多灶癌的肿瘤直径与喉返神经后中央区淋巴结(posterior to righ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central lymph nodes,LN- prRLN-CLNs)转移相关,( ?字2=4.260,P=0.039)、左、右单侧单灶的肿瘤直径与LN-prRLN-CLNs转移不相关( ?字2=0.166,P=0.684; ?字2=3.226,P=0.072)。结论:推荐对cN0 T1/T2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有技术保障的情况下应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合理的清扫范围推荐为:①单侧非微小癌和双侧多灶癌尤其年龄≤45岁者,均应行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②单侧单灶或多灶微小癌仅行患侧中央区清扫;③一般无须常规清扫右侧喉返神经后淋巴结,但对于双侧非微小癌、右侧非微小癌仍应注意右喉返神经后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阳性与侧区淋巴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的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资料.女36例,男14例.结果 根据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目分为3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1(A组,n =2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2(B组,n=1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3(C组,n=18),各组相应侧区淋巴结受累的风险分别为47.5%、81.8%、88.9% (P =0.012).单因素分析提示T3~4及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是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是独立的危险因素(OR 4.67,95% CI1 ~22),阳性预测值为86.2%.结论 T3~4或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量≥2枚是PTC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可考虑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喉前淋巴结(DLN)转移与颈部其他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3例行手术治疗且有DLN检出的PTC患者,分为DLN-阳性组(139例)和DLN-阴性组(39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在533例PTC患者中,DLN的转移率为26.08%(139/533),16例仅发生DLN转移而无其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 cm(P<0.001),多灶(P=0.002),位于中上1/3(P=0.047),临近被膜(P=0.011),中央区(P<0.001)及侧颈淋巴结转移(P<0.001),淋巴脉管浸润(P=0.014),甲状腺外侵犯(P<0.001),高侵袭性病理亚型(P=0.013)与DLN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 cm(OR=0.466,P=0.001),位于中上1/3(OR=1.748,P=0.024),中央区(OR=0.180,P<0.001)及侧颈淋巴结转移(OR=0.468,P=0.003)和淋巴脉管浸润(OR=0.294,P=0.005)是D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DLN阳性患者同侧及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5),且有更多的淋巴结转移数目(P<0.05)。结论:PTC术中应规范清扫喉前及锥状叶周围的淋巴及软组织,对于DLN转移,尤其高侵袭亚型者,建议行全甲状腺切除及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必要时选择性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侧区探查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行颈侧区探查联合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69例(共计86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分为颈侧区cN+组和颈侧区cN0组,对此术式涉及区域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因素、术中冰冻准确性、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颈侧区cN+组颈侧区转移率(90%)和中央区转移率(85%)均高于颈侧区cN0组颈侧区转移率(13%)(χ2=50.711,P<0.05)和中央区转移率(26%)(χ2=29.848,P<0.05)。颈侧区cN0组原发灶T1以上者较T1者颈侧区转移率高(P=0.005)。颈侧区cN+组颈侧淋巴结术中冰冻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5%(38/40),颈侧区cN0组符合率为93.5%(43/46)。初次手术声嘶0例,二次手术声嘶3例(P=0.123)。初次手术出现4例低钙,低于二次手术的10例(P=0.008)。结论颈侧区cN0且原发灶为T1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不行颈侧区探查。颈侧区cN+以及T1以上颈侧区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建议行颈侧区探查联合同侧中央区清扫术,术中送冰冻,根据冰冻病理检查进一步指导手术。二次手术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6.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侧及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46例cN0单侧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癌灶数量、肿瘤直径、腺外浸润情况、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T分期等,总结cN0单侧PTC患者患侧及对侧CLNM的规律,并应用x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患侧及对侧CLNM发生率分别为32.6%(15/46)和21.7%(10/46),在对侧转移的患者中,仅对侧发生CLNM者占70.0%(7/10).其中T1、T2期患者共发生CLNM 20例(48.8%,20/41).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45岁、肿瘤直径>1 cm、不合并HT与患侧CLNM有关(P<0.05),所有临床病理因素均与对侧CLNM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直径>1 cm(OR=4.890,P=0.044)是患侧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HT(OR=0.086,P=0.034)是患侧CLNM的保护因素;多灶癌(OR=7.60,P=0.038)是对侧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仅发生患侧CLNM和仅发生对侧CLNM的患者中,合并HT时更易发生对侧CLNM(P<0.05).结论 在cN0单侧PTC患者中,患侧CLNM最为常见,也可仅发生对侧CLNM;T1、T2期患者CLNM率较高,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prophylactic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PCND);肿瘤直径>1 cm时,建议行患侧PCND;肿瘤为多灶癌、合并HT时,行对侧PCND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5年收治1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触诊及B超发现淋巴结肿大者75例,行功能性颈清扫术;术前未能触诊淋巴结肿大及B超未发现淋巴结肿大者49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恢复正常,并发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5例,随访5-10年中,有12例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其中实施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有5例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均再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结论术前未触诊淋巴结肿大及B超未发现淋巴结肿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实施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可达到与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相似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颈侧区清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11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0日收治的PT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1例病例。术后常规病理证实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73.44%(177/241)。与颈侧区淋巴结无转移的PTC患者相比,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年龄偏小,多为女性,癌肿直径较大,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超声及CT检查积分更高。而BMI指数、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及甲亢病史对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患者为年轻女性、超声及CT检查积分≥4,并术中病理提示癌灶直径≥2.0cm,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等于5枚时,应高度怀疑PTC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建议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
张磊  汤铜  史加宁  李佳  郑璐  贾文俊  刘永鹏  方晶 《安徽医学》2018,39(9):1085-1087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CLT合并P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中,有22例(61.1%)存在多发结节,21例(58.3%)位于双侧;9例(25.0%)存在多发癌灶,4例(11.1%)位于双侧。32例患者行中央区或联合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17例(53.1%)存在中央区转移淋巴结。结论 CLT合并的PTC有多灶性特点,手术方式建议行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术,少数患者可行单侧腺叶+峡部切除;建议常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慎重选择清扫颈侧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cN。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及行预防性清扫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9月术前诊断为cN。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及患侧Ⅲ、Ⅴ区(+)Ⅱ区淋巴结清扫16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年龄、性别、肿物大小、有无侵及甲状腺被膜情况、原发灶数目、肿瘤单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手术并发症,探讨临床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162例患者中74例(45.7%)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71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率为43.8%,45例颈侧区(Ⅲ、Ⅴ区(+)Ⅱ区)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率为29.6%。年龄、肿瘤有无浸润包膜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0.62%(1/162),系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切断喉返神经所致,其中1例(0.62%)术后颈部切口出血,行手术止血,2例(1.23%)皮下淤血,保守治疗治愈。2例(1.23%)术后乳糜漏,均为左侧清扫患者,行持续负压吸引、左颈静脉角局部加压包扎治疗后治愈。59例(36.4%)患者术后出现低钙血症,血甲状旁腺盯H低于参考值下限,治疗后恢复正常。无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对~NoPTMC行甲状腺全切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高危患者行患侧II、V区(+)Ⅱ区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并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12.
报告1例腹膜后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和我院病例对本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并重点探讨了本病的诊断。超声引导上穿刺活检可能是本病早期诊断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 (Angiofol licularLymphonodeHyperplasia ,AFH )又称Castleman病 ,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分为孤立性AFH和多中心性AFH ,组织病理学分为玻璃样血管型 (hyaline -vasculartype ,HV)、浆细胞型 (plasmacelltype ,PC)和混合型 (mixedtype ,Mix)。我院1975~ 2 0 0 1年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共 6例 ,按Frizzera描述的特点〔1〕进行病理分型 ,现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相似文献   

14.
15.
哨兵淋巴结活检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SLNB)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意义.方法 对2000年11月~2003年10月的179例临床T1-3N0M0期乳腺癌患者用美蓝注射于乳腺癌肿瘤瘤周后,进行SLNB,随后所有病例均行包括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内的乳腺癌手术切除.结果 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171例,检出成功率为95.5%(171/179).SLN检出1个者70例,占40.9%;2个者56例,占32.7%;3个以上者45例,占26.3%.SLNB的准确性为88.9%,灵敏度87.7%,特异度89.8%,假阴性率12.3%(9/73).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与假阴性率有关,原发肿瘤大于2 cm,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时易出现假阴性.结论 SLN转移情况基本能够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17.
Angiofollicular lymph node hyperplas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