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了解太和县麻疹流行状况,为加速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太和县2000~2004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相关年龄麻疹和疑似麻疹的免疫史。结果疑似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比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多116.09%;疑似麻疹7~14岁占59.04%,13.03%无免疫史,26.06%免疫史不详。结论太和县疑似麻疹监测系统是敏感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监测系统工作质量,将是今后麻疹控制的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濮阳县开展麻疹监测以来麻疹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999~2006年麻疹疫情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6年全县报告疑似麻疹463例,实验室确诊197例,年报告发病率1.48/10万.麻疹以春季高发.发病年龄集中在5~14岁(70.05%).21.35%的病例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14.61%的病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全县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敏感性较高,麻疹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为加速控制麻疹,今后要提高1.5~2岁儿童加强免疫接种率,并在一定的时间,开展重点人群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3.
全国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92,自引:13,他引:79  
为了加速控制麻疹,我国于1999年建立了麻疹监测系统.2000年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麻疹66841例,报告发病率为6/10万,呈上升趋势.而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52497例,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少21%,说明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质量须进一步提高.根据麻疹监测系统分析结果,2000年全国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是春季高发,以小年龄组和学龄儿童为主;爆发病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15.1%;20%的报告病例无免疫史,41%免疫史不详.报告病例的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说明我国麻疹疫苗(MV)常规免疫质量和学龄儿童MV复种工作均存在问题,同时也提示需要对我国目前MV的免疫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开展麻疹检测工作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马鞍山市2000~2006年麻疹疫情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6年全市报告疑似麻疹597例,实验室确诊26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30/10万。麻疹高发时间在每年1~6月份,发病年龄以青少年为主,在确诊病例中31.44%的病例麻疹疫苗(MV)免疫史不详,21.21%的病例无MV免疫史。全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敏感性不断提高,麻疹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加强MV常规免疫,提高接种的及时性和麻疹监测系统、实验室检测工作是加速控制麻疹进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阳市开展麻疹监测以来麻疹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控制麻疹的方法。方法对1996年~2005年麻疹疫情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6年~2005年全市报告疑似麻疹3562例,临床确诊318例,实验室确诊218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27/10万,麻疹以春季高发,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为主,29.34%的病例麻疹疫苗(MV)免疫史不详,33.99%的病例无MV免疫史。全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敏感性较高,麻疹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结论为加速控制麻疹,今后在提高MV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同时,要适时开展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静海县2006年麻疹监测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对策和措施,加强麻疹防控.方法 对2006年静海县常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32例,发病率44.97/10万,其中流动人口病例占46.12%;实验室确诊病例占76.29%.病例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较多的乡镇;3~6月份病例占报告例数的96.98%,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年龄以学龄前及学龄期为主;有免疫史的15.95%,无免疫史的37.93%,未达到免疫月龄的28例;7天报告率99.57%;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81.90%.结论 为了更好地控制麻疹,应抓好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特别是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改善监测工作,提高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采集技术和采集率,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相似文献   

7.
临沂市1999~2004年麻疹监测与控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临沂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方法对1999~2004年麻疹监测和预防接种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临沂市1999~2004年共报告疑似麻疹1 010例,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883例)多14.38%,其中诊断麻疹804例。麻疹发病有明显春末夏初季节高峰。疑似麻疹病例的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合格血清标本采集率分别为96.42%、90.56%、44.16%。1999~2004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常规免疫、强化免疫的报告接种率均>90%。结论接种MV是控制麻疹的基础,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舟山市1998~2003年麻疹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舟山市开展麻疹监测以来麻疹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 1 998~ 2 0 0 3年麻疹疫情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 998~ 2 0 0 3年全市报告疑似麻疹 1 96例 ,实验室确诊 1 2 2例 ,本地病例 1 1 0例 ,年平均报告发病率 1.87/ 1 0万。麻疹以春季高发 ,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 ,5 2.4 6 %的病例麻疹疫苗 (MV)免疫史不详 ,2 0.4 9%的病例无MV免疫史。全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基本正常 ,敏感性较高 ,麻疹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结论 为加速控制麻疹 ,今后要提高 8月龄儿童MV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龙岩市麻疹流行状况,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对2005年龙岩市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29例,确诊麻疹101例,报告发病率为3.52/10万,其中永定县发病率为15.58/10万,并在2处小学发生暴发.101例病人中,3~7月龄5例,7~13岁41例;4~7月84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76例,占79.2%.[结论]2005年麻疹发病率明显升高,主要原因是存在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10.
连云港市2007年麻疹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海萍  王荣  徐大叶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917-1919
目的 评价连云港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现状.方法 对该市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工作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89例,其中确诊38例(实验室确诊37例、临床确诊1例),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符合率100%.麻疹报告发病率为0.792/10万,与2006年比,发病率下降了94.51%(692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15例),占总发病人数的39.47%.其中小于1岁发病人数12例,占31.57%.有免疫史的仅有7例,占18.42%;无免疫史的20例,占52.63%;免疫不详的11例,占28.94%,其中0~12月龄无免疫史的占31.57%.结论 该年度麻疹监测系统灵敏性较高,个案调查质量有明显改善,主要监测指标已达较高水平,麻疹病例标本采集率和血清学诊断率提高明显,说明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在逐步提高,麻疹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局部仍有散在发病,需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麻疹监测,提高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滁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进一步促进麻疹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滁州市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个案资料,统计、分析麻疹流行特征,并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和防控措施。结果2002~2006年5年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2.65/10万。2006年麻疹发病率由2005年的7.59/10万降至1.77/10万,低于5年间平均发病率。麻疹的发病高峰正常年份在3~6月份。暴发流行年出现3~7月份、10~12月份两个高峰,分别占当年病例总数的56.00%、40.60%。574例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1.08%,免疫史不详的占60.10%。小于8月龄儿童麻疹病例占5.05%。32例8月龄~1周岁的病例中无免疫史占68.75%。结论及时有效接种MV,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现行的麻疹疫苗初始免疫程序有必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元市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和消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麻疹监测系统中收集2009-2018年广元市麻疹监测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8年广元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35例,年均发病率0.51/10万,3-9月为发病高发月份,发病人群中<1岁儿童和15岁以上成人占65.92%,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81.48%,医院内感染接触史占19.26%,实验室确诊率91.11%,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现率大于2/10万。结论广元市麻疹处于低水平发病状态。应针对性加强宣传,提高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积极开展育龄期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降低8月龄以下幼儿发病率;加强医院内院感控制,对职业易感人群进行麻疹疫苗接种保护;继续加强监测,保持麻疹监测系统的良好运转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及麻疹控制措施,为进一步开展麻疹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麻疹个案调查及血清标本麻疹、风疹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统计、分析、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和防控措施。结果2001年以来芜湖县麻疹发病率已降至8.3/10万,平均年发病率为3.4/10万,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麻疹的发病高峰季节为3~6月份,占年平均89.01%。各年份发病以5~15岁发病为主,2003、2004、2005年5~15岁麻疹发病分别占85.7%、70.0%、77.8%。2002和2005年8月龄以前发病(均为6月龄、7月龄发病)各1例,提示现行的麻疹疫苗免疫程序有一定的缺陷。2001~2005年仅有39.6%的麻疹病例有免疫史,说明有麻疹疫苗免疫接种质量低效和漏种现象。结论今后应提高标本的采集合格率,加强实验室检验工作。对现行的麻疹疫苗基础免疫程序有必要进行调整。在提高疫苗接种质量的同时,要确保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及加强免疫。对暴发点及其相关区域的易感人群,及时施行麻疹等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何慧萍  杜玉忠 《职业与健康》2010,26(12):F0002-F0002,F0003
目的了解清远市2004—2008年成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策略。方法收集2004—2008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清远市2004—2008年共发生成人麻疹病例367人,年均发病率为2.27/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7月份,占58.58%;各地区年均发病率在0.22/10万~7.87/10万之间变动;病例以35岁以下人群为主,占90.66%;各年龄段病例有免疫接种史者所占比例较低,最高为20.29%,在暴发病例中,仅有1人接种过麻疹疫苗。结论清远市成人麻疹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应急接种、做好成人的后续强化免疫工作是控制成人麻疹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贵州省2003-2010年麻疹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及麻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贵州省2003 ~ 2010年麻疹流行病及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3 - 2004年开展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后,2005年麻疹发病率下降到0.49/10万,2008年反弹到3.11/10万,再次开展麻疹后续强化后,麻疹发病率再次下降到2010年的0.22/10万.从2005年开始,风疹病例占报告疑是麻疹病例的比例逐渐升高.贵州省麻疹病毒流行的型别未发生改变,2004年分离到5株H1基因型麻疹野病毒,2007 -2010年分离到20株H1a基因亚型麻疹野病毒.结论 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及成功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麻疹发病率一定会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2004~2006年麻疹爆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掌握重庆市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探讨控制对策。方法利用重庆市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对2004~2006年麻疹爆发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6年共发生麻疹爆发51起,1 005例,占同期麻疹总病例数的23.54%;爆发累及55%的区(县);主要发生在学校,占爆发起数的90.20%;爆发病例为3~140例;爆发病例年龄在2~14岁的占总爆发病例数的81.79%。其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占33.5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66.42%。结论高质量的MV初免,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爆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4-2010年金牛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根据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监测专报系统及相关的人口资料进行病例分布分析.结果 2004 - 2010年金牛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共439例,各年均以散发病例为主,4~6月为发病高峰.流动人[1发病比例逐年上升,病例集中于8月~6岁组,占48.06% (211/439),但逐年呈现低龄及大龄病例数增加现象,2008年≤8月龄病例占当年的16.00%,≥14岁的病例占36.00%.439例病例中仅99例有确切免疫史,其中98例为本地人口.发病率由2004年的2.17/10万上升至2007年的12.59/10万,经过2008年强化免疫后,2010年已降至0.21/10万.结论 2004-2010年成都市金牛区麻疹发病率呈先升后降趋势,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运用麻疹疫苗控制麻疹发病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合肥市55例小于1岁麻疹病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了解和掌握我市小于 1岁年龄组麻疹发病原因 ,制定防制策略 ,加速我市控制麻疹的步伐 ,对 5 5例小于 1岁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全市麻疹监测和疫情报告两个系统上报的疑似麻疹病例 ,采集静脉血测麻疹IgM抗体 ,择其抗体阳性的麻疹确诊病例 5 5例进行详细调查 ,填写统一设计好的调查表 ,最后对调查表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5 5例中 ,小于 8月龄 2 6例 (47.3%) ,大于 8月龄 2 9例 (5 2 .7%) ;大于 8月龄 (麻疹免初月龄 )有麻疹疫苗 (MV)接种史的仅占 2 7.6 %,其中城市病例中 ,接种MV者占5 0 %,农村病例占 11.1%。结论 未到MV初免月龄的婴儿发病比例较多 ;农村MV接种及时率低是造成小于 1岁儿童麻疹发病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德州市1999~2002年麻疹控制与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德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行状况 ,对 1999~ 2 0 0 2年麻疹监测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4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2 6 4例 ,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多出 138% ,确诊麻疹 12 3例 ,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和血清标本采集率分别达到 10 0 %、10 0 %、99%。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 ,爆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 5 1%。麻疹散发以学龄前儿童和成年人为主 ,爆发病例以学龄儿童为主。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 (MV)免疫史者占 32 5 2 % ,无免疫史者占 19 5 1% ,免疫史不详者占 4 7 97%。 3年麻疹监测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病例调查的完整性均达到 10 0 %。发病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低和免疫失败。应在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的同时 ,要抓好大年龄儿童的MV强化免疫 ,进一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预防控制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